十四、離心所

 

其它的心所,剩下六個,六個又可以分為三組。第一組是離心所,第二組是無量心所,第三組只有一個,稱為無癡或者又稱為慧心所。

 

我們先講離心所(virati cetasika)。離心所一共有三種心所;第一、正語(sammāvca),第二、正業(sammākmmanto),第三、正命(sammā-ājva)。這三種心所是屬於什麼?是屬於八聖道當中的三支聖道。這三種離心所,為什麼稱它為離(virati)呢!virati離,就是遠離惡行。哪些惡行呢?包括三類,第一、是遠離惡語,就是那些不好的語言。惡語或者又稱為邪語。1、是妄語,妄語就是騙人的話;不真實的話,妄語不僅僅是指口頭,還包括寫字,用報章雜誌文章去說假的話,造假的新聞,造假的報導,這個也是屬於妄語。總之,沒有看到的說看到,沒有聽到說聽到,不知的說知道,沒有覺得的說覺得。或者說知道的說不知道,聽到的說沒有聽到,覺得的說不覺得。妄語,只要是不真實的,沒有所謂的方便妄語。只要不真實了的你說了就是妄語。兩舌,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這是兩舌,就是在這裡聽來的那些話,要去告訴他的對方,要把他的話又告訴他,使他們兩人的關係破裂,分離關係,任何的關係,朋友與朋友,夫妻,父子,同事的關係的話,只要你在從中挑撥離間,這就是屬於兩舌。惡口,是罵人,很難聽的話,使人難堪的話語,毀謗也好,諷斥也好,譏笑也好,總之使人難堪,那種粗言爛語,那種都屬於惡口。綺語,就是那些淫詞豔曲,毫無意義的一些話語,言不及義能使人增長散亂,而忘失正念的語言,都是屬於綺語。

 

第二、是正業(sammākmmanto)。正業是遠離身的惡行,身的惡行包括了三種。第一是殺生,也就是殺害那些有生命的生命體,斷除他們的生命,殺生有幾個條件構成殺生。第一對方是生命,第二知道是生命,第三你生起想要殺的心。第四你有行為,第五對方死了。如果有這五個條件,那就構成殺生。第二是不予取,是從巴利adinnādāna的直譯。adinna就是沒有給的,或者說只要不是屬於你的,你自己用任何的方法,你去擁有,你去佔有,這個稱為不予去取。第四是欲邪行。有時候也翻成邪淫(kāmesu micchācāra),kāmesu是欲望的,kāmesu micchācāra是屬於欲望的那些不正當的行為,也就是沒有資格跟你發生兩性關係的,卻發生了兩性關係,這個稱為欲邪行。

 

第三是正命(sammā-ājvo)。這裡的命不是生命的命,這裡的命是指謀生,活命的命,或者說生計。用現代在家人的話,就是賺錢,正當的獲得財富,而不是用那些不好的方法來賺錢。遠離那些不正當的謀生方式,稱為正命。在經典裡面就提到了有五種:也就是1、販賣毒藥,包括殺蟲劑可以使人墮惡、死等等這類的職業。2、販賣麻醉品、各種各樣的酒類,從事製造酒類,或者稱為麻醉品,當然如果作藥用的,如果作醫生的,他要作為藥用的,開一些麻醉品這個不算。這裡的麻醉品是指用來消遣性的痲醉品。3、是從事武器的買賣與製造,刀、槍、軍火等都屬於這些。4、是買賣奴隸,就是說人口販子。可能現在來說從事非法勞工也是屬於這類。5、是飼養跟買賣供屠宰用的動物,好像養豬,養雞等等這些都是給人屠宰的。因為你養豬養來做什麼?養來肯定是給人屠宰的。或者是養牛、羊都是給人屠宰的。這些是屬於邪命,邪(micchā-ājva)就是那些不正當的謀生的方式,並不是邪惡,而是不正當。它會帶來惡報的,會帶來不善果報的,這一種謀生的方式。如果用這些謀生方式賺來的錢,是屬於不正當的錢財。所以佛教所講的不正當的錢財,並不是僅指用欺騙的,用搶來的,包括從事軍火販賣可能會觸及到法律。依佛教來說,販賣殺蟲劑、毒藥、酒、麻醉品等等,做為佛弟子都不應當去從事這些,因為這些東西會給他人帶來傷害。

 

佛弟子最好從事合乎五戒的生計,即使是初果聖者,即使是一位在家人,他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去造作,去犯下五戒。(一)殺生、(二)不予取、(三)不正當的兩性行為、(四)不說那些欺騙的話、(五)以及服用任何的麻醉品。這是一個在家居士,一個聖者的素質。所以佛陀這麼樣說:「正是如此,諸比丘!凡是由我為諸弟子所制定的學處,我的弟子們即使因為有生命的危難,他也不會去違越,也不去犯。」這個就是佛陀在很多部經典,譬如說佛陀在《律藏》裡面的《遮說戒篇》,在《增支部》裡面的第八集,這些經典有說到,在《長部》裡面也有講到,很多地方都有出現這一句話。

 

十五、三種離

 

這三種離心所它又可以用三種方式來表現。這三種離心所它的特點是不違犯;就是不去做那些邪疑、邪惡的行為,或者說那些邪命等等。它的作用是遠離,表現為不去作那些事情。它的近因是有信心,或者說有慚愧,或者知足。離心所又可以分為三種離,這三種的表現方式。

 

第一種是自然離(sampattavirati)。是當一個人省思到自己的身份社會地位等,他不去造惡,這個稱為自然離。這種自然離,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念,就是認為我不去造惡,我不去害人我就可以了;我不用去信佛,我不用去行善,這樣就可以了。自然離就是說,一些人他沒有任何信仰,或者說他也沒有參加任何的宗教,他只是省思到我現在受這樣的教育,我不應當做這樣的事情;或者是有時候,當他害怕他做了這件事以後,他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者說他做了這件事情以後,他的名譽會受損,所以他不會去做,這個稱為自然離。好像中國古代的讀書人,他們認為自己讀了聖賢的書,所以有些事情他就不應當去做,做了會有失他的身份,有失他的清高。所以這個也是屬於自然離,所以他自然而然不去作那些有損自己德行的事情。正如說:「非禮莫視,非禮莫聞。」就這樣。

 

第二種是受戒離(samādānavirati)。受了戒之後遠離,就是不去做那些惡行。對在家人來說,如果是受了五戒,那麼他就不會去做那些違犯五戒的事情,這稱為受戒離。這裡所說到的離,是指當那些犯戒的因緣產生的時候,生起了那種不做的心才叫離。如果沒有的話,就沒有離。我相信大家現在坐在這裡,大家都沒有離心所。為什麼?因為我們說到的離心所,它不是一切時都生起的,唯有在那些犯戒的因緣來的時候才生起的。好像說現在我們坐著,突然有一隻蚊子飛來叮我們,你想一巴掌把它拍死,結果當下你想到你已經受戒了,不能夠殺生,你就把它吹掉,這個時候,你的離心所就生起。好像別人打電話邀你,你覺得他很煩,你不想去,然後你就想編造一個美麗的故事,想敷衍過去說:「我很忙。」你剛想這樣說,你就想不行,我已經受戒了,我不應該說謊,那時候你就說:「我現在還很忙,還有很多事情,我放不下。」你就說:「改天再去吧!」你不要說妄語,你把真實的事情告訴他。或者說:「我現在不想出去,有什麼事情到時候再商量吧!」這樣的話,你就不用說妄語。當你在克制自己遠離妄語,你不去說那些假話,騙人的話,那個時候你的離心所就生起,這叫正語。但是現在大家坐在這邊,連說話都不用說話,你就不會談到那種正語。如果說別人想跟你合作,我們合作去賣酒,或者合作去養豬,或者合作去作生意,由於為了生計的關係,你想要作假帳或者做一些騙人的事情,這時候你想,我現在是一個佛弟子,我不應該做這些事情,你就拒絕對方。總之,我是不會做這種事情。這個時候,你的正命的離心所就生起。你的正命離心所就起作用。對於出家人來說,更多是這樣,對出家人來說,所有他為了守持自己清淨的戒而避免犯戒,那個時候生起的心,就是屬於離心所。對在家人來說,這些生起離心所的所緣,只有在誘惑他、引誘他,或者要瀕臨犯戒那一剎那,他生起了阻止去做這些不好的行為。如果沒有那些外緣的話就不會。

 

第三種是屬於正斷離(samucchedavirati)。正斷離,是與聖道相應的離,這種正斷離唯有聖者才具備。一個禪修者在證得初道的時候,入流道的時候,那個時候他的正斷離就生起,之後他就連想要殺生的念頭都不會生起。這個是聖者的素質。即使是初果聖者,即使是一位在家人,他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去造作、去犯下五戒--殺生、不予取、不正當的兩性行為、不說那些欺騙的話、以及服用任何的麻醉品,這是一個在家居士、一個聖者的素質,所以佛陀這麼說:「正是如此,諸比丘!凡是由我為諸弟子所制定的學處,我的弟子們即使因為有生命的危難,他也不會去違越,也不去造作或去犯。」這個就是佛陀在很多部經典,譬如佛陀在《律藏》裡面的《遮說戒篇》,在《增支部》裡面的第八集,這些經典有說到;在《長部》裡面也有講到,很多地方都有出現這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佛陀的教法就像大海。大海始終都有一定的範圍,有一定的海岸線,而不會違越:一但會違越就會有很大的災難。同樣的在佛陀的教法裡面也是,佛陀已經制定的那些戒,為弟子們制定的那些學處,學處就是戒律。所有佛陀的弟子們,他不會去違越,即使有生命的威脅,他也不會故意去造作去犯戒。我們再用佛陀說的這一句話去對應這三種離,第二種離是對凡夫弟子的離。對凡夫弟子來說,當他受了戒之後,他想到即使我生命有危難我都不去犯,這個稱為受戒離。而正斷離是指聖者,聖者他連要犯戒、要故意犯戒的念頭都沒有。──當然不排除他不知道,因為即使是阿羅漢,有時都會犯一些比較嚴重的戒,但他不可能故意去犯。有阿羅漢去托缽,結果有人拿紅包放入他的缽中,他不知道,但是他這樣托缽照樣犯戒。為什麼?因為收受金錢,沒有說故意,不故意。他不知道,當他回來的時候,他才發現怎麼他的缽有錢?這樣就犯戒了。所以這裡犯戒是因為他沒有心的,所以說雖然是犯了戒,但並沒有障他的道,這個是沒有惡業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