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一位在禪坐上碰到死胡同的學生的啟示。}
   
一旦這顆心堅固地安置在呼吸上時,你便試著將心和它的(所緣)物件分開——和呼吸本身分開。專注在下面所說的事上:呼吸是一種元素,屬於風元素;呼吸的覺醒是別的一種。因此,你會有兩種同時來臨的事物。而當你能分離它們之時——透過呼吸的本性是一種元素的理解——這心能夠自我依靠。終究,這呼吸並不是你,而你不是呼吸。當你能這樣地分開事物時,心得到了力量。它從呼吸中得到了釋放,並且明瞭到呼吸的每個樣子。當正念充滿,它明瞭到所有呼吸的樣子,並且能夠分開它自身和它們。
   
如今,當你正進行這時,假使你的心正好是強而有力,你的正念清楚鮮明,那就是內觀出現的時候。理解將在那一刻生起,讓你知道你真的放下了;但是如果你的正念仍然薄弱,你便無法放下。惟有在你的正念真正有彈性時,才會有正念和內觀同時生起。
   
這就是你一有機會便必須保持覺察的東西。當你能將心和它的(所緣)物件分開時,它將從所有它的負荷中解脫出來。因此,就在這心的範圍之內,集中你的注意力;繼續不斷地將它集中在那兒,而後觀察呼吸以及覺知呼吸的是什麼。盡你所能地觀察,最後你將見到它們互相分開。當它們分開後,給了你更進內裡去研究的機會;而一旦你研究到了這一個元素,你將發覺你所學到的適用於其他一切事物。
   
當你審視這呼吸時,你將發覺它不是一個生物,不是一個人——因此,有什麼好執取呢?你不能執取它當成你的自我,因為它只是單純地順著自然而行。當你看著這呼吸時,你將看到它並沒有一個軀體——無頭、無腿、無手、無足,完全無一物。當你瞭解了這,依著它真實本來的樣子,你放下它。
   
你離開呼吸,你除去對它的關注;你不再將它當成你的家——因為它並不是你的。你依著它的本然放下它,你讓它回歸。無論它是什麼,你讓它們歸回自然。所有的元素——地、水、火、風和空——你讓它們歸回自然,你讓它們回歸到它們本來的樣子。當你審查所有這五件事時,你將見到它們都不是一個生物,不是一個人,不是我們,不是他們。你讓它們依各種樣子都回到它們各自的本然。
   
而後,這將我們帶往內心,那是什麼在覺知這五種元素。而今它要與什麼同住?將你的觀察力轉到這——了知現在自我依靠著的元素,沒有任何其他什麼留下。檢查它,去看看什麼是什麼,而那就是另一種程度的內觀要升起的時候!
   
如果你想得到依照它們的本然而放下一切事物的內觀,那應該有一種在放下時生起的特別的瞭解、領悟。如果沒有這種瞭解、領悟,你的放下就只是一種普通的、平日的稱謂或認知;那是世俗的智慧。但,當這特別的瞭解、領悟在放下的過程中生起時——你一放下,立刻就有結果回到你身上,證實究竟發生了什麼,它真的是什麼:你知道!你放下了。而後你經驗到你內心裡面的清淨。
   
這稱做出世間的智慧。當這領悟在你內心裡面生起時,證實了你看到了什麼和你做了什麼,那就稱作出世間的智慧。只要這領悟還沒生起,你的智慧仍然是世俗的;因此你在你所審視的事情上繼續工作,直到一切因緣成熟為止。而後當它們都成熟時,便再沒有什麼你必須做的了,因為出世間的智慧一經生起,立刻就完全地洞悉了事物;它一點也不像世俗的智慧。
   
我們跟隨這條路,也就是去好好觀察,去審視事物;繼續不斷地做一種集中的審視,直到你到達這重要的據點。當這顆心到達那裡時,它自我放下;那時它到達了完滿的地步——在它裡面的法是完滿的——而且它放下。一旦它放下,這成效將立即顯現。
   
因此,繼續修行;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你必然會獲得成果,那是沒什麼好疑惑的;一直來你獲得成果。像現在,你禪坐在這裡的此刻,你知道呼吸和心是兩相舒適的;那是修行的一種成果。縱使你還沒有到達這路的終點,你仍然在你的禪修上正得到一種舒適和輕快;這心和進出息平靜地相處。只要這心和呼吸沒有彼此分開,它們必須互相幫忙;心幫助呼吸,呼吸幫助心,直到它們能夠變得完全互相熟悉。一旦這心完全地熟悉了,它能夠放下。當它了知時,它放下;只要它還沒真正了知,它將不會真正地放下。
  
這意思是你必須和呼吸結合,花時間在它上面,逐漸地來瞭解它。當這心變得越來越熟悉時,它將能夠解開對色、受、想、行、識的執著。它的自性見——把這些東西當成自我來看——將消退、減少;這是解脫之道。此時這出世間的智慧生起,你將會解脫;你將能夠從世間所說自我男人女人我們他們等等一切的世俗真理中鬆開你自己。
  
但是,只要你還沒能放下,你仍然必須依靠這些事物。它們是你的休息處,但不是你的依止處。你們只是互相依賴,並互相幫助,使你在你的道上能夠前進。你不能放棄這些事物,因為它們是你修行的路徑。只要你堅持這修行,你將不會後退;但只要你一放棄這修行,你將立即開始退步,你將為疑惑所困,懷疑這法是否是真的。
   
你必須保持對這顆心的觀察:覺醒自身。你知道,那並不是說這心不覺知;它本性便是覺醒。就看著它!它覺知每件事物——覺知,但它還不能放下它的認知——不能放下它執持來當作真實的世俗認知;因此,你必須集中你的審察到裡面。集中到裡,直到這心和它的物件互相分開;完全不要放棄!如果你這樣子地持續,不停止,你的疑惑將逐漸消退、消退,最後你將到達在你內心裡的真正依止處;這稱作佛陀的本然的覺醒,透過每件事情清楚地見到。這是佛、法、僧出現在你的內心裡,作為你的終極依止處。
   
這就是,你將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在內裡、什麼是真正的在外面,什麼是真正的休息處、什麼是你真正的依止處的時候;你將能夠區別這些事。
   
外在的事物只是休息的地方;好像這身體:它是一個休息的地方。由於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和合在一起的短暫時刻,你能與這身體同休息。但,至於你的真正依止處,你早已知道它;它是這本然的覺醒自身,在內心裡面。你的呼吸的覺醒是在一個層次上的依止處;當它和呼吸分開時,那是在另一個層次上的依止處。至於你真正的依止處——“佛陀.”——那是存於更進內心裡的覺醒。一旦你瞭解了這,全都在那裡了;它是最高了的。它清楚且真實地知道一切的事物。那就是在你內心裡真正的依止處了。
   
至於外在的事物,它們只是暫時的支撐,短暫時間裡你能依靠的東西;就像一枝拐杖。只要有呼吸使它們活著,你便使用它們;當不再有呼吸的時候,那就是問題的終了。身體上的元素分離,不再互相依靠,於是心歸回到它自己真正的依止處。而那是在哪裡呢?那佛陀覺醒在哪裡呢?當我們訓練了心成為它自己的依止處時,那一刻,在這禪修的心中將沒有了悲傷。
   
佛陀自己的追尋是為了這個依止處。他教導他所有的弟子在他們自身中去取得依止處,因為我們僅能依靠他人短暫時間;別人只是顯示我們這條道路。但是如果你想要生命中真實的真理和至善,你必須依靠你自己——教導你自己、訓練你自己、各方面依靠你自己。你的痛苦最終來自於你;你的快樂,最終來自於你。就好像吃:如果你不吃,你如何能飽?如果你全讓別人去吃,你會飽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你想要飽,你自己必須吃。這和修行是一樣的。
   
你不能讓你自己執取在你外面的事物。外在的事物是易變的,無常、不可靠;它們以每一個出和入息改變。這不難適用於你,也適用於每一個人。當你仍然活著的時候,如果你不離開另外一個人,當你死時你會離開。你以每一個出、入息離開事物。你不能將你生命的意義建立在這些事物上——“而且你也不需要。你可以單純地告訴你自己,這是世間事物本然的樣子;這世界所提供的,沒有什麼是水遠持久的。我們不想事物是那個樣子,但它們就是那個樣子;它們完全不在任何人的控制之下。這是真的,不光只是與外在的事物,與你內裡的事物也是一樣。你希望這身體繼續活著,你不希望它死,然而它卻會死;你不希望它改變,但它卻經常地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整頓好你的心,致使它能夠以自身為依止,遵循佛陀所教導的戒條。而你無需對這修行感到疑惑,因為在修行上你需要開展的一切美德早已呈現在你的內心裡了;所有形態的善與惡都呈現在你內心裡。你早已知道哪一條路是好的,哪一條路是不好的;因此,一切你所需做的只是訓練你的心去掌握好的路。立刻停下來並看著你自己:你在正確的路上嗎?無論什麼是錯的,別抓住它;放下它!過去、未來,無論什麼,放下它,只留下現在。一切時中當下保持心開放和自在,而後,開始審察。
   
你早已知道,外在的事物並不是你或你的,但內在有許多階層你必須檢視;你必須去檢視許多階層,甚至這心也不真的是你的。內在事物仍然有無常和苦。有時它想做這,有時想做那;它並不真正是你的。因此,別對它太執著。
    “
是大的爭論點,雖然你知道要做得較好,但有時它們來自善的想,有時來自惡的想。儘管你的意思,你不希望去想這些事情,然而它們仍繼續出現在心中;因此你必須將它們看作不是你的。檢視它們吧!它們沒有什麼好信賴的,它們不持久;它們都是無我的,因此,就依照它們自己的本性放下它們吧!
   
而有什麼是持久、堅固、可靠和真實的呢?繼續看進去吧!觀注你的正念在呼吸上,並就在那兒問問你自己;最後你將瞭解,在你內心裡什麼是什麼。無論何時你在修行中有任何的疑惑或問題,在呼吸上專注下來,並立刻問問這顆心;而理解將會生起,去解開你的邪見且幫你通過死胡同。
   
然而,甚至這個理解也是無常、苦、無我的。每件事物的生起,佛陀說,是無常和無我的。甚至在心中生起的理解都不是恒常的;有時它們生起,有時它們不生起;因此,別對它們太執著。當它們生起時,注意它們,而後讓它們依循它們自己的方式。讓你的見解成為正見:也就是,恰恰好,不太過火。如果你對它們太過火,你對它們抓得過緊,而後它們便會變成是錯的,因為你已看不見你所做的了。
   
這一切所顯示的是,在你的修行中,愈有正念,愈是好。當你的正念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完全時,它轉化成出世間的某樣事物。在你的正念變得越來越圓滿時,這我們上面敘述過的出世間智慧便會從你的正念力量中生起。
   
因此,繼續訓練你的正念,直到它成了完滿的正念。試著讓它保持不斷、有持續性並且專注,直到你見到所有事物的本來樣子。就那樣,你將在佛陀的教導中得到進步!


解 脫
1
.我們的修行是逆溪、逆流而行。而我們要去到哪裡呢?到這溪的源頭!那是修行的邊。邊是我們能夠放下並且完全地輕鬆自在的一邊。
2
.修行的階段……,事實上不同的階段並不說它們是什麼。我們單純地為它們捏造名字;只要你還停留在被這些捏造的名字粘著中,你將永遠得不到自由。
3
.教導人時,你必須依他們的性情和能力來教導他們;但最終他們都會歸到相同的一點:放下!
4
涅槃是微妙精細的,並且需要許多的智慧。那不是欲望的力量所能到達的;如果我們能夠透過欲望的力量到達那兒,在這世間的每一人,現在都該已到達那兒了。
5
.有些人談到暫時的涅槃”,但涅槃怎麼可能是暫時的呢?如果那是涅槃,它必然是不變的;如果它不是不變的,它就不是涅槃。
6
.當他們說涅槃是空,他們意指那是雜染煩惱的空。
7
.就在那兒,沒有一個人會痛苦,沒有一個人會死;就在那兒。它在每一個人當中。它仿佛你的手是掌朝下,而你將它轉而朝上——但是只有智慧之人才能做到;如果你是愚蠢的,你將見不到它,你將不瞭解它,你將不會去超越生和死。
8
.解脫了的心就像空氣中的火元素。當火熄滅之時,它沒有消失到任何地方;它仍然充滿虛空,單純地它並沒有被任何可燃物所抓,因此,它沒有出現。
   
當這顆心從雜染煩惱中熄滅之時,它仍然存在;但當新的可燃物來臨時,它並沒有著火,沒有執取——連自身都沒。那就是所謂的解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