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能會)



輻射依其能量之高低可區分為游離輻射與非游離輻射。原子能委員會主管之範圍為游離輻射。(1)游離輻射:如x光、α射線、β射線、γ射線、中子、質子、重荷電粒子等。 (2)非游離輻射:如微波、無線電波、可見光、紅外線等。


輻射防護最主要的原則就是避免放射性物質進入體內,並降低來自體外的輻射照射。


輻射依其能量之高低大致可區分為兩類: (1)游離輻射:能量較高,可以使原子產生游離之電磁波或粒子,如x光、α射線、β射線、γ射線、中子、質子、重荷電粒子等。 (2)非游離輻射:能量較低之電磁波,不會使原子產生游離,如微波、無線電波、可見光、紅外線等。


原子能委員會主管之範圍為游離輻射。游離輻射依其產生之來源可分為天然游離輻射及人造游離輻射兩種。



  1. 天然游離輻射:環境中天然存在之輻射,如太空的宇宙射線、來自地表所含的天然放射性核種(鉀 40、鈾238、釷232及它們一系列的子核種)、食物中的鉀40及空氣中的氡222和它的子核種等等。這些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接受天然輻射的照射,是無法避免的。

  2. 人造輻射:由人為所產生的輻射,如醫療診斷、核能電廠運轉、消費性產品的使用等。

一般而言,民眾所接受的輻射劑量中,人造輻射約佔50%、天然輻射佔50%,人造輻射中又以醫療診斷佔大部份。


輻射防護之方法可分體外防護及體內防護:體外防護有所謂TSD原則,T代表時間(Time),S代表屏蔽(Shield),D代表距離(Distance)。時間是指受曝露的時間儘可能縮短;屏蔽是指人員和輻射源之間加一適當的阻擋物體,以減弱輻射強度;距離是人員距輻射源愈遠劑量就會愈低。體內防護的原則,首要就是避免放射性物質進入體內,所以禁止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的場所飲食,工作時要穿戴適當之防護裝備以避免身體被污染,工作後要洗手等;其次對於某些已攝入體內之放射性核種,則可以藉由增加代謝之方式加速放射性核種的清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