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4)  

情感轉移與反轉移-助人專業中隱微且重要的課題


呂 宏 曉 .亞東紀念醫院 臨床心理師

各位樂於志願服務的台北縣生命線志工們,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以另一種形式來見面。今年五月初的一個星期天,我們在信義國小共同鑽研這個課題,當時對大家的印象是:暨有服務熱誠,同時有不低的專業程度,那時台上與台下互動的專業性,是不亞於專業人員間的相互討論,是日返家後,常覺得給大家的東西並不多,我想趁個機會補充一下相關的概念,不僅可以稍做複習,也能讓我再度跟大家結個善緣。


首先,我們得了解助人工作的特性,這個特性使得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題─情感轉移與反轉移─變得暨特殊又重要。我常這樣形容:助人專業的重要特徵就是以人去助人,但是……沒有人是完美的,就算是這個想助人的人唸再多的書,得到再高的學位,他還是……不完美。這個不完美指的是以理性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反應和行為應該要以現實為依歸,比如來求助的人,應該就是想要解決問題,或是得到幫忙;或是,想要助人的人,就應該要發揮助人者的角色功能,而不應出現非理性的反應。但是,現實世界往往不是這樣,比如生命線本是求助用,偏偏有人喜歡來聊天;或是,本來想助人,卻在電話中跟對方罵起來。各位也許會覺得挫折,但這就是助人工作者─不論是專業或是志願─每天都在發生的現實。以心理治療中的精神分析學派來看這個問題的話,我們就以情感反轉移和情感轉移來描述助人者與被助人者的那些不理性反應。


那精神分析學派是什麼?我在這裡有必要簡短說明一下!一般來說心理治療有很多的學派,這意謂這些學派對於人們所遭遇的問題,有很多截然不同的看法,這是之所以稱之為學派的原因。就好像中國功夫一樣,對於武術的看法不同,就造就武當與少林等不同派別。那精神分析學派對人們的問題看法,有幾個重要特徵:(1)注重潛意識:即我們的日常生活舉止,除了受意識控制外,還受到很不容易覺察到的潛意識在控制,比如對長得像初戀情人的女子,瘋狂追求卻不顧自己是有婦之夫,卻宣稱自己是為了真愛拋棄一切。(非理性反應受到對初戀情人的痴狂的潛意識影響,卻不自覺。)(2)人都是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也就是現在的問題,是跟過去未解決的重大問題有關,以剛才的例子為例,這位男子被初戀情人拋棄的傷痛並未解決,所以念念不忘,漫長的二十年之後,即使這個女子只是長得像,都足以讓這個男子痴狂地拋棄一切!(3)對我們影響最深遠的過去經驗,均是和父母互動的經驗,因為那是我們最早的經驗。再以剛才的例子來看,那個男子這麼無法忘情拋棄他的初戀情人,可能是他小時候對母親的暫時性離去,有極度的不安,不斷用黏在她身邊的方式,來減低自己的焦慮;所以長大後,就用同樣的方式(找不到原來的,就用相似的來替代)來減低他的分離焦慮。(4)每一個人問題背後的過去事件影響,均是特殊的,不會跟別人一樣,唯有透過治療者的協助,才能更進一步解開這個謎。(5)情感轉移的概念:以上的這個例子,就是最好的情感轉移的例子,就是那個男子將對母親離去的焦慮,不當地轉移到其它女子上,並試圖用他的方式來降低他的焦慮,當現實不能成功時(比如無法與初戀女子結合),就去找一個類似的。情感轉移是對一個不理性反應,指出其背後的可能原因的一種解析方法,簡言之,情感轉移是一種不當地且錯誤地,將情感投射至不恰當的對象上。對個案情感轉移的解析和解釋,可以說是精神分析學派在做心理治療時的重要工作。


我們剛才不僅粗略了解精神分析學派,也順便了解什麼是情感轉移。要不厭其煩再強調的是:情感轉移是專指個案所產生的非理性反應,但情感反轉移則是專指助人者,在治療中對個案產生的非理性反應。舉凡助人者對個案出現非有助個案自我了解的行為或反應,均稱之為情感反轉移。簡單言之,助人者也是如同個案一般,有著影響其目前行為與反應的過去經驗,如果未經處理或被辨識出,也容易使助人者對個案做出情感反轉移的反應和行為。顯而易見的情感反轉移的反應有攻擊或與個案發生性關係,更可怕的是那些隱微的,不容易被發現的情感反轉移,這就是精神分析學派特別強調助人者也應該被精神分析過,或是被治療過的原因。


行文至此,我想再說明情感轉移和情感反轉移的二個重要特性,一是它對個案或助人者生活的影響是廣泛且深遠的,二是它通常很隱微且不易被個案或助人者發覺的。第一個特性通常是大家忽略的,以為情感轉移或情感反轉移只出現在治療或助人的情境,其實不然。這些情感轉移往往是不斷反覆出現的,可以說是幾乎天天出現而不自覺,不論是我們每天的工作或家庭生活,它幾乎常常影響著我們,使我們不斷偏離理性的常軌;同時它也影響我們做重大的決定,像是婚姻的決定、或是……是否要成交一筆生意、或是跟別人的交往方式或互動,這些林林總總的生活瑣事,均受到情感轉移的影響。第二個特性是最麻煩的,就是它很隱微,不易被發覺;甚至刻意被我們壓抑,希望不要覺察到它的存在,使得它只在我們控制力薄弱的時候出現,像是睡夢中,或是在一不注意說溜嘴的時候。也就是情感轉移不僅被以各種不同方式壓抑,也被我們不斷刻意掩飾,使得它更難被發覺。所以基於上述二種特性,精神分析學派的治療者通常也會被治療或分析過,有時長達數年之久,甚至列為受訓過程中的重要部份。


不知大家讀到這裡是否能夠明白我想傳達的意思?如果各位念起來有困難的話,比較重要的是先不要灰心,因為即使對專業人士來說,這些概念都不易了解。再者,若各位有興趣,可以從坊間的一些翻譯書籍下手,像是有精神動力或是精神分析這些相關鍵詞的書,就很值得各位閱讀。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精神分析的觀點並不是難,只是大家不熟悉而已,像是專業知識均有這樣的特性:一開始接觸覺得很難,但多接觸和熟悉之後,反而就可以更為掌握。


接下來,我想談談情感轉移和情感反轉移對助人工作會有什麼影響。個案的情感轉移對助人工作的影響,往往是在於未被治療者辨識出時所發生的,此時易影響治療工作的進展,即助人者的工作重點是要協助個案去了解情感轉移的特性,以及個案藉此要防衛什麼令他焦慮不安的主題難,還有他為什麼要防衛這個令其焦慮的主題。以上述對酷似前女友的女人產生迷戀的男子為例,由於這個男子無法承受其對鍾愛的女子的分離焦慮,所以一旦有那個類似的女子出現,他就無法克制地拋家棄子要和那位女子在一起。所以,就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他對那位酷似前女友的女子產生強烈的情感轉移;而這個轉移其實就是對母親分離所產生的焦慮造成的,也就是他不斷地對分離產生不安,也對分手的女子─不論是母親或前女友─產生不安,他對這樣焦慮的處理方式,逐漸形成為他要找更多的女子來消除焦慮的這樣方式,而那個焦慮就是他想逃避的;而防衛的方式就是宣稱〞我愛她〞的這種看似清高道德的標準來美化其不當的防衛。所以對治療者而言,治療者的任務就是要對他的這個情感轉移做出解析(interpretation),這是非常純的精神分析的做法。因為大概只有精神分析學派,非常重視情感轉移,其它學派可以說極度忽視它的存在;再說,要能夠對每個個案找出其特有的情感轉移,並不是容易的事,也不是二、三次的電話晤談可以辦到的,以精神分析的標準做法,通常都要談到三十小時以上,才有辦法找出,所以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趣的是─和情感轉移不同─情感反轉移的現象反而是超越學派,而被各學派治療工作者一致認定是重要的課題,即若治療者出現情感反轉移現象,是一個嚴肅課題,需要去積極處理的。一般來說,情感反轉移出現時,都有一些徵兆,我們應該先熟悉這些徵兆,再配合一些督導與個案討論會的制度,來協助助人者去面對這些議題。以下就簡要說明一個程序,這個程序就是先要找出情緒性的徵兆,比如你覺得對某一類個案的出現,你特別容易高興或是生氣,或者是你要接近他們覺得特別有精神或是排斥,這通常就是出現情感反轉移。要能抓出這些徵兆的話,需先熟記自己面對個案的狀況,這樣才容易比對出來。這就很需要接案記錄的檔案資料了,通常我會建議各位,大概二到三個月一次,容許自己靜下來,好好回顧一下自己的接案記錄,邊回顧邊去回憶接案的心情,試著從其中發掘那些個案是你喜歡接的,那些是你討厭的,並分別從其中找出一些共同的特性。然後,再思考這樣子的特性和自己過去經驗間的關聯性,通常這樣子的程序,可以有助於你找出自己的情感反轉移。比如你經由這樣的探索,發覺自己接案時,都非常害怕接女性的個案,此時你就可以思考一下你跟母親的關係,是否有什麼問題?因為跟母親相處的經驗,是我們最早的過去經驗,以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必定在其中有一未解決的課題在影響你現在接女性的個案,所以才會去追尋你跟母親的相處經驗。我在這裡要再強調的是:情感反轉移是非常個人化的問題。它跟每個助人者的自己獨特的過去有關,所以我們很難列出一個完整的列表來讓各位對照,去簡單地找出自己的情感反轉移來。


在精神分析學派的領域裡,徹底的做法是要做精神分析的,且花上個三、五年以上的時間。也許有人現在會問:那我們靠自己,夠嗎?就情感反轉移這個議題來思考的話,當然不夠;但是,我在這裡想提供的是一個程序,這個程序是有助於各位儘早發現你常出現的情感反轉移,而不是去解決你的情感反轉移,情感反轉移可怕的是〞你沒有覺察出來〞,卻讓它一直在那裡作用,來破壞你的助人工作,這是它最可怕的地方。同時,大家也應有一個觀念,對個案的強烈正向情緒,也很可能是不當的情感反轉移唷!比如你特別喜歡某一類型的個案,或是覺得對某一類型的個案做起來很順手,都有可能是一種情感反轉移的現象,特別是個案的治療進展有限的時候。不過,若考慮到各位都是接短期的個案的工作特性,大家最應注意的正向情感反轉移其實是與個案的不當接觸,也就是試圖想和個案建立助人以外的關係,像是交朋友啦!去吃個飯或喝咖啡啦!借錢或借東西啦!做生意啦!這些通通是情感反轉移!也是各位要特別注意的!個案因為個人的困難來求助,我們不能假助人的名義,遂行其它目的行為,這不僅是情感反轉移的問題,也是助人的倫理問題,值得大家思維。


限於篇幅的關係,我只能在此做非常簡短且有限的介紹,希望能多少讓各位有一些粗淺的概念,之後,如果大家有興趣這個課題,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深入,希望這樣粗淺的介紹能對各位有所助益。謝謝大家!

 


 

1397966529-3735607616

內容簡介

   陪伴臨終哀慟者乃是極度個人的工作,助人專業者們不但深刻影響病人及家屬,也被他們深深影響。助人者們若有勇氣去指認並正視照顧臨終病人時全部的反應,就可用它來啟發、豐富自身的工作;反之,也許會看到自己被捲進難堪的局面。

  本書的目的在於處理專業助人者在從事臨終關顧時產生的情緒反應與反轉移感覺,以便能以同理和關懷的態度,幫助病人尊嚴而頭腦清晰地面對臨終與死亡。作者群點出了最常見的反轉移反應:憤怒與厭惡;無能與失敗;無力與失去控制;挫敗與歉疚;哀傷與哀悼;恐懼創傷、情感上的痛苦、喪失、依賴與死亡;渴望被需要、被愛、被敬佩。

  覺察反轉移反應可能帶來很大的幫助。助人專業者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感覺,並接受這些感覺可能影響病人-專業人士的互動,不但能幫助病人,自己也會獲益:覺察和能力都會提高,能成為更有效的助人者;可以獲得資訊做為移情的橋樑,建立真正同理而有治療效果的關係;會因此成為更有洞察力、恢復力,也更全力以赴的個人與專業人士;在專業領域上和私人生活上都會成長。

作者簡介

芮妮.卡茲(Renee S. Katz)博士

  諮商師。在健康照護領域服務超過三十五年,其中至少有十年時間獻身安寧療護。雖然目前任職私人機構,她仍持續投入失落、哀慟及創傷失落的議題。是華盛頓科克蘭市長青醫院倫理委員會委員,死亡教育輔導學會(ADEC)會員。

泰瑞莎.強森(Therese A. Johnson)

  加州臨床心理學家兼臨床社工師,生死學教育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死亡、瀕死和哀慟。現任職西雅圖私人機構。超過二十五年以來,她陪伴瀕死及喪親的病人及家屬,並且在悲傷輔導、老年學、反轉移和成癮領域持續提供諮詢、教育和訓練。她於一九八五年獲得美國癌症學會傑出研究獎,一九八四年獲得美國癌症學會研究發展獎。卡茲博士是死亡教育輔導學會倫理及專業標準委員會的主席,也是華盛頓州心理學會副主席,在臨終關顧領域舉足輕重。

譯者簡介

馮欣儀

  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組新聞編譯、報社國際新聞中心編譯。大學主修英文,一九九五年於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得大眾傳播碩士,現為專職譯者。

李淑珺

  台大外文系畢業,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曾赴英國劍橋大學、聖安德魯大學進修,目前為自由譯者。譯有《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卓越大學——流校長:MIT邁向卓越的策略》、《解剖自殺心靈》、《行動的反思團隊─家族治療中的合作式應用》、《道別之後》、《小魚舖,大奇蹟》、《穿越迷幻森林》、《志工實務手冊》、《快樂的十日課》、《非零年代》、《神奇城堡》、《躁鬱奇才》、《愛上工作》等書。

 

目錄

〈推薦序一〉曾受過傷的我,相濡以沫臨終的你∕趙可式
〈推薦序二〉「少裝了!」──談專業痴迷∕余德慧
〈推薦序三〉似曾相識燕歸來∕賴明亮
〈推薦序四〉共譜兩人同行或三人共舞的樂章∕林綺雲
〈主 編 序〉從反轉移省思中擷取智慧結晶,朝更有效能的照護前進∕羅伯特.奈米爾博士(Robert A. Neimeyer)
〈英文版推薦序〉每個人心目中的適當死亡都不相同∕威廉.華登博士(J. William Worden, PhD)

第一篇:導論
第一章:當個人的自我影響到專業工作時:簡介臨終關顧的情緒及反轉移

第二篇:臨終關顧的特殊議題
第二章:痛苦及照護專業
第三章:靈性關顧:生命末期的靈性需求
第四章:自主的誘惑:反轉移和協助自殺
第五章:徒勞與善行:臨終關護所面臨的倫理與反轉移
第六章:個案、臨床醫師和督導:臨終時刻平行歷程的舞蹈

第三篇:特殊族群及機構
第七章:臨終關顧中文化及種族的影響力
第八章:折磨、處決和遺棄:住院的末期病人及反轉移
第九章:逃過大屠殺,卻再度面對死亡:陪伴生還者走過瀕死階段
第十章:暴力死亡的恐懼與無助
第十一章:專業主業和我們的人性:陪伴臨終兒童

第四篇:個人-專業反思
第十二章:當面前的臉映照出我的臉:身為心理治療師與慟失愛女的母親
第十三章:我的未婚妻過世之前與之後:對於理性自殺與其他臨終決定的信念
第十四章:複雜的情感連結:個人-專業的故事

第五篇:對臨床工作的啟發:處理臨終關顧中反轉移的模式
第十五章:尊嚴的臨終模式:生命終點前的困難對話
第十六章:討論預立醫療計畫的情感障礙:務實的訓練法
第十七章:處理與檢視生命終期反轉移的團體介入

第六篇:總結
第十八章:內在的旅程:檢視反轉移及其對臨終關顧實務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