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494983_1031125046978171_8289149100809148214_n.jpg

戒和法使人生快樂無虞

  我們僧、尼二眾的物質所需全仰賴在家善信。我們賴以思維法義,才能向在家人教導佛法,令人瞭解、受益並提升生活品質。不論痛苦和衝突的原因何在,都該去認清並改善它。盡量和合共處,以和諧的關係取代彼此的互相剝削和傷害。

 

  如今世風日下,人與人之間很難相處,區區幾人一起開會商議都很難達成。他們光互瞄兩三眼便幾乎要廝殺起來。怎麼會這樣呢?只因為他們的生活中沒有持戒和佛法。

 

  這跟我們的父母親的時代相差太遠了,那時候光從人與人之間相視的眼神中,便流露出彼此的關愛和友誼;現在則不可同日而語了。傍晚時如果有陌生人進到村裡來,大家就會開始疑慮:「這人這麼晚來要幹什麼」?我們何必害怕一位來到村裡的客人呢?如果有一條流浪狗來到村裡,沒人會在意,難道人就不如狗嗎?「他是外來的陌生人呀!」怎會有所謂的外來人呢?當有朋自遠方來時,我們應感到快樂。如果他們需要棲身之處,乾脆就到我們家來,方便照料和幫助,這樣我們也多了個伴。

 

  然而這些時日裡,好客、良善的傳統已經不再,僅存恐懼和猜疑。我甚至要說,有些村民與禽獸無異,連一點人情味都沒有。他們心存猜忌,強佔每一寸叢林、野地,原因不外乎道德和精神生活的匱乏。不持戒、無佛法的生活,只會讓我們過的艱困、偏執多疑。人們往往睡到半夜驀然驚醒,滿心憂慮於周遭的聲響和狀況。村裡的人不但不和諧,彼此更互不信賴;親子間互不信賴,夫妻間互不信賴,這到底是怎麼了?

 

  這些問題都是內心與生活皆遠離、悖離佛法的結果,以至於時下無不如此,生活困苦不堪。今天若有人來村裡詢問過夜的棲身處,人們會教他們去找旅館。

 

  現在,什麼都離不開商業,以前不會有人這樣的把訪客送走,而是全村村民一同熱情款待。人人呼朋引伴,戶戶隨手帶著飲食一起與客人分享。今天這些都不成了,晚餐後家家戶戶便大門深鎖起來。

 

  不管我們今天往世上哪個角落看,情況都很類似,可見非精神性的物化正逐漸蔓延和侵佔一切。大家普遍不快樂,對人的信心更是不足,更別提居然還有殺父弒母者,甚至夫妻間互割頸喉。這社會實有太多痛苦,只因為「戒」和「法」淪喪殆盡。因此請千萬明白這道理,別背棄了戒的原則。只要有戒和法,人生便能快樂無虞;反之,我們則與禽獸無異。

 

法的聲音勝過世上任何聲音

  佛陀誕生於森林,修法證法於森林,他所教授之《初轉法輪經》亦始於森林,更於森林裡證得涅槃。

 

  在森林中棲身的我們,對森林有所認識是重要的事。住在森林中,不表示心就得變得與森林野獸一般狂野。佛陀說,我們的心是可以高尚而純淨的。生活在都市裡不免受種種的誘惑和干擾;在森林裡則享有安靜和祥和,讓我們能清楚的思惟並增長智慧。所以,我們應該以安靜、祥和為我們的善知識和護法。這種環境有助於法的修習,我們因此以森林、深山、洞穴為棲身所在。智慧便是在觀察這些自然界的環境中產生的。從樹林及一切事物的學習、瞭解中,能引發一種喜悅的狀態。自然界的聲音是不會干擾我們的。我們聽到鳥兒天生的啼叫聲——其實是蠻悅耳的,既不會生任何嗔心,也不會起一點害心。我們也不會對任何人、事口出粗暴言詞或有動輒攻擊的行為。傾聽森林中的各種聲音能為心帶來輕安;即便是在傾聽聲音的當下,心都是平靜的。

 

  反倒是人類的聲音並不祥和。即便是和言緩語,也無法給心帶來深層的平靜。就以人類所喜愛的聲音如音樂,亦不祥和。音樂雖能引發激動和享受,可是卻一點也不平靜。一群人聚在一起尋求享樂,往往導致散心雜話、惡口相向,以及干擾爭論的情形不斷衍生。

 

  除非言下說的是佛法,否則只要是人類的聲音,都是如此這般無法帶來真實的慰藉和快樂。一般說來,共同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人,所說無非關乎於自身利益,所言盡是傷害、羞辱、責難他人之詞,其後果當然導致困頓、憂惱。一旦沒有佛法,人類天性傾向於此。人類的聲音只會將我們導致虛妄不實的境界,不管是音樂旋律和歌詞都會激動、混淆我們的心。你想想看,聽音樂所得的享樂是人們覺得很棒、很有趣的事,就算站在烈日下欣賞音樂和舞蹈,甚至站到烤焦了,他們依舊覺得很有趣。可是,如果有人對他們口出惡言、批評咒罵,他們就又不快樂了。人類的尋常聲音無非如此。但是只要人類的聲音變成「法」的聲音;只要心中有「法」,口中說的也是「法」,那便是值得去聽聞、思惟和學習的聲音。

 

  那種聲音是善的,不趨於極端或不平衡,能給於快樂及祥和。一般來說,人的聲音只會帶來困頓、苦惱和折磨,導致心生種種貪欲、嗔恚和愚痴。如此煽動人性的貪婪、忿怒和煩惱,進而誘發貪念,終至傷害、毀滅他人的行為。森林之音就不同了,聽見鳥的啼叫並不會引發我們的貪欲和嗔恨。

 

  我們應即刻當下就利用時間來創造利益。佛陀的用意在於:此生受益,來世受益。此生,從小開始就應該努力學習,學到足以謀生的技藝,進而得以成家,而不受貧困之苦。可是我們通常缺乏這種責任感,一心只想追求欲樂。儘管田裡收成在即,只要有了節慶、戲劇表演或音樂會,我們一樣照去不誤。長者攜著孫子一道去聽名歌星演唱。

 

  「阿媽,你這是要去哪裡?」

 

  「我要帶孩子去聽音樂會呀!」

 

  我不清楚到底是阿媽帶孫子,還是孫子帶阿媽。反正不管路有多遠、多辛苦,他們永遠樂此不疲。嘴上說是帶孫子去聽,其實是自己想聽。因為這對他們而言,才叫美好時光。如果你邀他們來寺裡聽法、明辨善惡,他們會滿口理由:「你去就好,我要在家裡休息。」或「我頭很痛,背也疼,膝蓋更是吃緊,實在不好受。」但假如有個名歌星來演唱或盛大的表演,他們可是不怕麻煩的趕緊把眾孫子們叫起來。

 

  人就是這樣。如此賣力,反倒給自己找來苦受和麻煩,他們是在這條無知的道上尋求黑暗、困擾和沈迷,佛陀教導我們當在此生就給自己創造出世的利益、修行的福祉;應在今生今世、此刻當下立即進行,我們要找出能輔助我們修行的智慧,才能過好生活、善盡資源、精進於正確的謀生之道(正命)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