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63.jpg

同地、水、火、風修行

  佛陀因而教我們要禪修。禪修必先修習三摩地,也就是先讓心寂止、平靜下來。亦如盆子裡的水。如果不斷的往水裡添加東西,且再三的擾動它,水會時常混濁。如果總是讓心事事思慮、煩憂,我們永遠看不清事物。若能讓盆中水穩定、沈靜下來,便能看見水面反射出的事物。當心安穩、寂靜時,智慧自能洞見一切。智慧的澄淨光輝勝過世上任何光芒。

 

  佛陀建議我們怎麼修行呢?他教我們要同地、水、火、風般的修行。

 

  依構成的「老要件」修行,諸如構成我們存在的四項基本元素:具堅韌性質的地大,液態性質的水大,溫熱性質的火大,以及流動性質的風大。

 

  如果有人墾土掘地,不論鏟它、耕它,以水滋潤它,地都無動於衷。再怎麼腐爛的東西深埋其中,它依然故我。至於水,不管你煮沸也好、冷凍也罷,還是乾脆用以洗滌贓物,它都無所謂。至於火,不論美、醜、香、臭都能將其付之一炬,毫不猶豫。等風吹起了,一切萬物無論美、醜、鮮、腐四處飄散,不以為意。

 

  佛陀曾以此類推。我們這聚合體不過是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的。如果你想在其中尋獲一個實質的人存在,將徒勞無功,因為這一切都只是諸元素的聚合體罷了。儘管如此,我們大家卻不曾加以思考,將它這般地分別開來,好好探個究竟。我們只會以為:「這是我,這是我所有。」我們總是從「我」的基準上看待萬物,卻不曾以地、水、火、風的角度來單純的看待。不過,佛陀便是這樣教導的。他談到四大組合,並勸誡我們要看清這才是我們的本質:只有地、水、火和風,實無一人存在。好好觀照這四大,洞徹除了地、水、火、風外,別無個體存在。

 

  很深奧,不是嗎?它深深潛藏著,人們再怎麼覓尋,就是看不清這點。我們習慣不時以自、他的角度思惟事物,可見,我們禪修的深度依然不足,無以通達真理、超越事物的表相。我們依舊受困於約定俗成的世間法,同時意味著我們仍受縛於變異流轉:得失、生死、死生,於煩惱界中苦痛不堪。不論我們貪愛或渴求什麼,都無法如我們所願地實現,追根究底,問題就出在我們對事物的看法並不正確。

 

修行要趁現在

  我們的執取便是如此。我們與法的正道依然離的相當遙遠。所以,現在請趕快加把勁用功,別藉口:「等我老了就會去寺院了」。什麼叫老?年輕人跟老年人一樣都在老,而且打出生以來就一直在老。我們總愛說:「等我再老點、等我再老點。」嘿!年輕人可是比過去的自己更老了,這才是「老」的實際意義。你們大家都好好看看,我們大家都身負一樣的擔子,而且責無旁貸的必須去承擔。想一想你們的雙親和祖父母,他們自出生、年老到死亡後,我們至今仍不知他們的去向。

 

  因此,佛陀希望我們去尋「法」。它是種至高的智慧。任何與佛教相悖的知識學習,都會摻拌了苦。修學佛法應當讓我們能夠超越苦;即便無法完全解脫苦,至少當下應有些許超脫。比如說,有人對我們惡言相向時,若不因而氣惱,便是超脫了苦;反之則不然。

 

  惡言相向時,只要反觀佛法就能視之不過是「地大」而已。好吧!他在批評我,被批評的對象也不過只是「地」;「地」正在批評世上另一個「地」;或只是水批評水,風批評風,火批評火罷了。

 

  可是,這果真是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時,別人大概會說我們瘋了:「他什麼都不在乎、完全麻木了」。有人過世時,如果我們沒有傷心落淚,他們又會說我們是瘋子。到底何處可容我們安身?

 

  事情終究得如此。我們必須自身作,因為超脫苦所憑靠的絕不是他人對我們的看法,而是關乎我們個人的內在心境。別在意他人的說法,只管個人真理的體證。如是,我們安住於寂靜。

 

  只可惜,我們一般都無法堅持到底。年輕人只要去寺院一、兩次,回家路上就會被朋友取笑:「餵!學猴(佛)的!」(Dhamma Dhammo)他們因此感到尷尬,不願再進寺裡一步。

 

他們當中有人告訴我,他們來聽聞佛法,得善知見,停止和夥伴飲酒作樂的活動。可是他們的朋友竟蔑視他們:「你到寺院去就不跟我們一起喝酒了,怎麼搞的你?」結果他們因怕丟臉而恢復舊習性。要人們堅持到底真是困難。

 

  因此期望過高,不如實際修習耐心和毅力,能在自己的家庭環境中練習耐心、毅力就已相當不錯了。別跟他人爭論;如果你能與大家融洽相處,當下就算是已超脫苦,那就不錯了。有狀況發生時,要心繫佛法,回想你們的精神導師曾教導的內容。他們教你們要放下、捨離、收攝並依此道理去努力、奮鬥以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們是在談什麼問題?關於你的家人呢?你在子女、配偶、朋友、工作和其他事情上有無任何的問題?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一直讓我們頭疼,對不?這才是我們所謂的問題,而種種的教法無非是在告訴你,佛法是可以解除你日常生活問題的。

 

  我們既然已生而為人,理應以快樂的心情生活。我們盡忠職守的工作。逆境來時,藉以訓練耐力。以正當的方式謀生也是一種法的修習——道德生活的修習。能這樣快樂、和諧的生活已經很不錯。

 

  然而,我們通常都前功盡棄。別前功盡棄了!如果你們在布薩日來此受戒,回家後卻與人爭執,就前功盡棄了。在座各位,是否聽清楚我的話?這麼做就叫功虧一簣,表示你對佛法沒有絲毫領悟,完全不受益,這點請大家好自的琢磨。

 

  今天,各位聽的法已經足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