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9024249331.jpg

一九七.蛇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假如有四條兇猛毒蛇,一個想生存不想死亡、想快樂不想痛苦的人走來,人們對他說: ‘喂,你要時常照顧這四條兇猛毒蛇的生活,要時常替這四條兇猛毒蛇洗澡,要時常給這四條兇猛毒蛇飲食,要時常照顧這四條兇猛毒蛇的休息。這四條兇猛毒蛇有些時候或會動怒,那時會為你帶來死亡或接近死亡之苦。喂,在這情形下你會怎樣做?’
  “比丘們,那個人害怕那四條兇猛毒蛇,於是往別處逃跑。人們對他說: ‘喂,有五個殺人仇敵在後面跟隨著你,一見到你的話便會就地取去你的性命。喂,在這情形下你會怎樣做?’
  “比丘們,那個人害怕那四條兇猛毒蛇,害怕背後的五個殺人仇敵,於是往別處逃跑。人們對他說: ‘喂,有六個拿著利劍的內賊在後面跟隨著你,一見到你的話便會就地斬掉你的頭。喂,在這情形下你會怎樣做?’
  “比丘們,那個人害怕那四條兇猛毒蛇,害怕背後五個殺人仇敵,害怕背後六個拿著利劍的內賊,於是往別處逃跑。之後,他看見一條空的村落,無論他進入哪一間屋,都是沒有人的、遭棄置的、空的。無論他拿起哪個碗碟,都是遭棄置的、空的。人們對他說: ‘喂,現在有些劫村大賊正要劫掠這條空村。喂,在這情形下你會怎樣做?’
  “比丘們,那個人害怕那四條兇猛毒蛇,害怕背後五個殺人仇敵,害怕背後六個拿著利劍的內賊,害怕那些劫村大賊,於是往別處逃跑。之後,他看見一條大河,河這邊岸充滿危險、使人驚懼,對岸則安穩、不會使人驚懼;那裏沒有船也沒有橋幫人越過對岸。
  “比丘們,那個人心想: ‘這是一條大河,河這邊岸充滿危險、使人驚懼,對岸則安穩、不會使人驚懼;這裏沒有船也沒有橋幫人越過對岸。讓我採集一些草、木、樹枝、樹葉來扎一個木筏吧。依靠這個木筏,可安全地用手腳划過對岸。’
  “比丘們,於是那個人採集一些草、木、樹枝、樹葉來扎一個木筏。依靠那個木筏,安全地用手腳划過對岸。他成為一位站穩在彼岸的婆羅門。
  “比丘們,我說這個譬喻是要說明這個義理:
  “比丘們,四條兇猛毒蛇是指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比丘們,五個殺人仇敵是指五取蘊: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比丘們,六個拿著利劍的內賊是指對六處的喜貪。
  “比丘們,空的村落是指內六處。比丘們,一位智者、成熟、有智慧的人審視眼,會清楚看到它是沒有實質、沒有實在、空的;一位智者、成熟、有智慧的人審視耳,會清楚看到它是沒有實質、沒有實在、空的;一位智者、成熟、有智慧的人審視鼻,會清楚看到它是沒有實質、沒有實在、空的;一位智者、成熟、有智慧的人審視舌,會清楚看到它是沒有實質、沒有實在、空的;一位智者、成熟、有智慧的人審視身,會清楚看到它是沒有實質、沒有實在、空的;一位智者、成熟、有智慧的人審視意,會清楚看到它是沒有實質、沒有實在、空的。
  “比丘們,劫村大賊是指外六處。比丘們,眼常在悅意和不悅意的色之中受劫掠,耳常在悅意和不悅意的聲之中受劫掠,鼻常在悅意和不悅意的香之中受劫掠,舌常在悅意和不悅意的味之中受劫掠,身常在悅意和不悅意的觸之中受劫掠,意常在悅意和不悅意的法之中受劫掠。
  “比丘們,大河是指四流: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
  “比丘們,充滿危險、使人驚懼的這邊岸是指有身。
  “比丘們,安穩、不會使人驚懼的對岸是指湼槃。
  “比丘們,木筏是指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比丘們,用手腳划過對岸是指作出精進。
  “比丘們,站穩在彼岸的婆羅門是指阿羅漢。”

一九八.喜

  “比丘們,具有三法的比丘能當下安住在許多快樂和喜悅之中,他能生起精進,將各種漏盡除。這三法是什麼呢?
  “是守護根門、飲食知量、保持覺醒。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比丘守護根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在眼看到色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眼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眼根,守護眼根,修習眼根律儀。
  “他在耳聽到聲……
  “他在鼻嗅到香……
  “他在舌嚐到味……
  “他在身感到觸……
  “他在意想到法之後,不執取形,不執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約束意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他約束意根,守護意根,修習意根律儀。
  “比丘們,就正如在平坦的廣場上,有一輛繫上良駒的馬車停在那裏,馬刺已經預備好。一位熟練的馴馬師登上了馬車,左手拿著繮繩,右手拿著馬刺,能隨心所欲地到處奔馳。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比丘修學守護六根,修學約束六根,修學調服六根,修學平息六根。
  “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守護根門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比丘飲食知量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如理計量真正所需。他受用食物不是為了享樂、滿足自我、得到美麗的身段、得到美麗的外貌,而是為了使身體持續下去、平息身體的苦困,因此有助修習梵行。他受用食物是要驅除舊病和不讓新病生起,這樣他將沒有病痛,能安穩地生活。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人在傷口敷藥的目的只是為了復原,又正如一個人在車軸塗油的目的只是為了運輸暢順。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比丘如理計量真正所需。他受用食物不是為了享樂、滿足自我、得到美麗的身段、得到美麗的外貌,而是為了使身體持續下去、平息身體的苦困,因此有助修習梵行。他受用食物是要驅除舊病和不讓新病生起,這樣他將沒有病痛,能安穩地生活。
  “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飲食知量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比丘保持覺醒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在白天的時候,以行禪和坐禪來淨化內心,清除內心的障蓋法;在初夜時分,以行禪和坐禪來淨化內心,清除內心的障蓋法;在中夜時分,右側睡獅子臥,一隻腳比另一隻腳高些,有念和覺知,心裏知道什麼時候要起來;在後夜時分起來後,又以行禪和坐禪來淨化內心,清除內心的障蓋法。
  “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比丘保持覺醒了。
  “比丘們,具有這三法的比丘能當下安住在許多快樂和喜悅之中,他能生起精進,將各種漏盡除。”

一九九.烏龜

  “比丘們,從前,有一隻烏龜黃昏的時候在河岸邊覓食,有一隻豺同樣黃昏的時候在河岸邊覓食。
  “比丘們,烏龜在遠處看見那隻豺,於是將頭頸連同肢體收回龜殼之內,過少事務的生活、保持沉默、保持退隱。豺也在遠處看見烏龜,於是走到烏龜那裏守候,若烏龜伸出任何頭頸肢體,便立刻咬下去,然後扯牠出來吃。
  “比丘們,烏龜一直都不伸出任何頭頸肢體,豺唯有放下期盼,沒有得著地離去。
  “比丘們,同樣地,邪惡者魔羅持續地守候你們,想得到機會從你們的眼侵入你們,想得到機會從你們的耳侵入你們,想得到機會從你們的鼻侵入你們,想得到機會從你們的舌侵入你們,想得到機會從你們的身侵入你們,想得到機會從你們的意侵入你們。
  “比丘們,因此,你們要保持守護根門,你們在眼看到色之後,不要執取形,不要執取相。你們知道如果不約束眼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你們要約束眼根,守護眼根,修習眼根律儀。
  “你們在耳聽到聲……
  “你們在鼻嗅到香……
  “你們在舌嚐到味……
  “你們在身感到觸……
  “你們在意想到法之後,不要執取形,不要執取相。你們知道如果不約束意根的話,貪著、苦惱這些惡不善法便會漏入內心,因此你們要約束意根,守護意根,修習意根律儀。
  “比丘們,如果你們保持守護根門的話,邪惡者魔羅唯有對你們放下期盼,像那隻豺那樣沒有得著地離去。
  “如龜攝身於甲中,
     比丘攝意攝諸覺,
     不害他人無攀緣,
     不受譴責得入滅。”

二零零.樹幹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睒彌恆河岸邊。
  這時候,世尊看見一根大樹幹在恆河之中飄流,之後對比丘說: “比丘們,你們看見那根大樹幹在恆河之中飄流嗎?”
  “大德,是的。”
  “比丘們,如果那根大樹幹不被沖到這邊岸,不被沖到對岸,不沉到河中,不被沖到高地,不被人取去,不被非人取去,不被旋渦捲著,內在不腐化,它便會傾向大海、朝向大海、邁向大海。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因為恆河的水流是傾向大海、朝向大海、邁向大海的。
  “比丘們,同樣地,如果你們不被沖到這邊岸,不被沖到對岸,不沉到河中,不被沖到高地,不被人取去,不被非人取去,不被旋渦捲著,內在不腐化,你們便會傾向湼槃、朝向湼槃、邁向湼槃。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因為正見是傾向湼槃、朝向湼槃、邁向湼槃的。”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有一位比丘問他: “大德,什麼是這邊岸,什麼是對岸,什麼是沉到河中,什麼是沖到高地,什麼是被人取去,什麼是被非人取去,什麼是被旋渦捲著,什麼是內在腐化呢?”
  “比丘,這邊岸是指內六處。
  “比丘,對岸是指外六處。
  “比丘,沉到河中是指對六處的喜貪。
  “比丘,沖到高地是指我慢。
  “比丘,什麼是被人取去呢?比丘,一些人時常去到在家人那裏,跟在家人一起分享喜悅、分擔哀傷;在家人快樂時他便快樂,在家人痛苦時他便痛苦;他親身參與各種在家人的工作。比丘,這就是稱為被人取去了。
  “比丘,什麼是被非人取去呢?比丘,一些人修習梵行的目的是為了投生至某一種天眾之中,他們為了生天而持戒、發願、修苦行或修梵行。比丘,這就是稱為被非人取去了。
  “比丘,被旋渦捲著是指五欲。
  “比丘,什麼是內在腐化呢?比丘,一些戒行不好、本性邪惡、不淨、行為墮落、不光明磊落、非沙門而自稱沙門、非梵行者而自稱梵行者、內在腐化、充滿男女欲、沒有用處的人。比丘,這就是稱為內在腐化了。”
  這時候,牧牛人難陀站在世尊附近,他對世尊說: “大德,我要不被沖到這邊岸,不被沖到對岸,不沉到河中,不被沖到高地,不被人取去,不被非人取去,不被旋渦捲著,內在不腐化。大德,願我能在世尊的座下出家,願我能受具足戒。”
  “難陀,既然這樣,你先將牛帶回給主人吧。”
  “大德,牠們是自己會小牛跟大牛地回去的。”
  “難陀,你還是先將牛帶回給主人吧。”
  於是,難陀將牛帶回給主人,然後返回世尊那裏,對世尊說: “大德,牛已經帶回給主人了。大德,願我能在世尊的座下出家,願我能受具足戒。”
  牧牛人難陀在世尊座下出家,受具足戒。
  受具足戒不久,難陀尊者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在家庭生活的人,為了現生完滿無上梵行這個目標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不久,他親身證得無比智,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難陀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

二零一.樹幹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金毗羅鎮恆河岸邊。
  這時候,世尊看見一根大樹幹在恆河之中飄流,之後對比丘說: “比丘們,你們看見那根大樹幹在恆河之中飄流嗎?”
  “大德,是的。”
  “比丘們,如果那根大樹幹不被沖到這邊岸,不被沖到對岸,不沉到河中,不被沖到高地,不被人取去,不被非人取去,不被旋渦捲著,內在不腐化,它便會傾向大海、朝向大海、邁向大海。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因為恆河的水流是傾向大海、朝向大海、邁向大海的。
  “比丘們,同樣地,如果你們不被沖到這邊岸,不被沖到對岸,不沉到河中,不被沖到高地,不被人取去,不被非人取去,不被旋渦捲著,內在不腐化,你們便會傾向湼槃、朝向湼槃、邁向湼槃。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因為正見是傾向湼槃、朝向湼槃、邁向湼槃的。”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金毗羅尊者問他: “大德,什麼是這邊岸,什麼是對岸,什麼是沉到河中,什麼是沖到高地,什麼是被人取去,什麼是被非人取去,什麼是被旋渦捲著,什麼是內在腐化呢?”
  “金毗羅,這邊岸是指內六處。
  “金毗羅,對岸是指外六處。
  “金毗羅,沉到河中是指對六處的喜貪。
  “金毗羅,沖到高地是指我慢。
  “金毗羅,什麼是被人取去呢?金毗羅,一些人時常去到在家人那裏,跟在家人一起分享喜悅、分擔哀傷;在家人快樂時他便快樂,在家人痛苦時他便痛苦;他親身參與各種在家人的工作。金毗羅,這就是稱為被人取去了。
  “金毗羅,什麼是被非人取去呢?金毗羅,一些人修習梵行的目的是為了投生至某一種天眾之中,他們為了生天而持戒、發願、修苦行或修梵行。金毗羅,這就是稱為被非人取去了。
  “金毗羅,被旋渦捲著是指五欲。
  “金毗羅,什麼是內在腐化呢?金毗羅,一些戒行不好、本性邪惡、不淨、行為墮落、不光明磊落、非沙門而自稱沙門、非梵行者而自稱梵行者、內在腐化、充滿男女欲、沒有用處的人。金毗羅,這就是稱為內在腐化了。”

二零二.滲漏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這時候,迦毗羅衛的釋迦人剛剛建成了一所新聚集堂,還沒有任何沙門婆羅門或任何人入住過。於是,迦毗羅衛的釋迦人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們剛剛建成了一所新聚集堂,還沒有任何沙門婆羅門或任何人入住過。大德,讓世尊首先使用它。世尊首先使用它,這將為迦毗羅衛的釋迦人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世尊保持沉默以表示接受供養。
  迦毗羅衛的釋迦人知道世尊接受邀請後,起座向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前往新聚集堂。他們去到聚集堂後,鋪蓋整個聚集堂的地面,擺設坐具,放置水瓶,掛起油燈,之後前往世尊那裏。他們去到世尊那裏後,對世尊說: “大德,聚集堂的地已經鋪好,坐具已經擺好,水瓶已經放好,油燈已經掛好了。如果世尊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於是,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新聚集堂。世尊洗足後進入聚集堂,靠在中央的柱,面向東方坐下來。比丘僧團洗足後進入聚集堂,靠在西面的牆,面向東方坐下來,向著世尊坐。迦毗羅衛的釋迦人洗足後進入聚集堂,靠在東面的牆,面向西方坐下來,向著世尊坐。
  世尊整夜為迦毗羅衛的釋迦人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之後著他們離去。世尊說: “喬答摩族人們,夜快過了。如果你們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迦毗羅衛的釋迦人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他們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迦毗羅衛的釋迦人離去不久,世尊對大目犍連尊者說: “目犍連,比丘僧團沒有昏睡,為比丘講說法語吧。我背痛,需要休息伸展。”
  大目犍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把大衣摺為四疊,右側睡獅子臥,一隻腳比另一隻腳高些,有念和覺知,心裏知道什麼時候要起來。
  大目犍連尊者對比丘說: “比丘賢友們。”
  比丘回答大目犍連尊者: “賢友。”
  大目犍連尊者說: “賢友們,我要對你們說 ‘有滲漏’ 和 ‘沒有滲漏’ 的法義。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大目犍連尊者: “賢友,是的。”
  大目犍連尊者說: “賢友們,什麼是有滲漏呢?
  “賢友們,一個比丘當眼看到鍾愛的色之後便有愛著,看到不鍾愛的色之後便有瞋恚。他沒有保持身念,內心低劣,不能如實知可徹底息滅惡不善法的心解脫和慧解脫。
  “當耳聽到鍾愛的聲……
  “當鼻嗅到鍾愛的香……
  “當舌嚐到鍾愛的味……
  “當身感到鍾愛的觸……
  “當意想到鍾愛的法之後便有愛著,想到不鍾愛的法之後便有瞋恚。他沒有保持身念,內心低劣,不能如實知可徹底息滅惡不善法的心解脫和慧解脫。
  “賢友們,這樣的比丘稱為眼識別色時有滲漏的比丘,耳識別聲時有滲漏的比丘,鼻識別香時有滲漏的比丘,舌識別味時有滲漏的比丘,身識別觸時有滲漏的比丘,意識別法時有滲漏的比丘。
  “賢友們,如果一個比丘持續有滲漏的話,魔羅便有機會通過他的眼來侵入他、掌控他,有機會通過他的耳來侵入他、掌控他,有機會通過他的鼻來侵入他、掌控他,有機會通過他的舌來侵入他、掌控他,有機會通過他的身來侵入他、掌控他,有機會通過他的意來侵入他、掌控他。
  “賢友們,就正如一些乾身、屋齡老的蘆葦屋或草屋,如果有人從東方拿著草火炬來,他便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如果有人從南方拿著草火炬來,他便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如果有人從西方拿著草火炬來,他便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如果有人從北方拿著草火炬來,他便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如果有人從上方拿著草火炬來,他便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如果有人從下方拿著草火炬來,他便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無論有人從哪個方向拿著草火炬來,他都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
  “賢友們,同樣地,如果一個比丘持續有滲漏的話,魔羅便有機會通過他的眼來侵入他、掌控他,有機會通過他的耳來侵入他、掌控他,有機會通過他的鼻來侵入他、掌控他,有機會通過他的舌來侵入他、掌控他,有機會通過他的身來侵入他、掌控他,有機會通過他的意來侵入他、掌控他。
  “賢友們,如果一個比丘持續有滲漏的話,他就是一個被色征服而不是征服色的比丘,被聲征服而不是征服聲的比丘,被香征服而不是征服香的比丘,被味征服而不是征服味的比丘,被觸征服而不是征服觸的比丘,被法征服而不是征服法的比丘。賢友們,這樣的比丘稱為被色、聲、香、味、觸、法征服的比丘,他是一個被征服者而不是征服者,他也被各種惡不善法、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所征服。
  “賢友們,這就是有滲漏了。
  “賢友們,什麼是沒有滲漏呢?
  “賢友們,一位比丘當眼看到鍾愛的色之後不會愛著,看到不鍾愛的色之後不會瞋恚。他保持身念,內心質素高,能如實知可徹底息滅惡不善法的心解脫和慧解脫。
  “當耳聽到鍾愛的聲……
  “當鼻嗅到鍾愛的香……
  “當舌嚐到鍾愛的味……
  “當身感到鍾愛的觸……
  “當意想到鍾愛的法之後不會愛著,想到不鍾愛的法之後不會瞋恚。他保持身念,內心質素高,能如實知可徹底息滅惡不善法的心解脫和慧解脫。
  “賢友們,這樣的比丘稱為眼識別色時沒有滲漏的比丘,耳識別聲時沒有滲漏的比丘,鼻識別香時沒有滲漏的比丘,舌識別味時沒有滲漏的比丘,身識別觸時沒有滲漏的比丘,意識別法時沒有滲漏的比丘。
  “賢友們,如果一位比丘持續沒有滲漏的話,魔羅便沒有機會通過他的眼來侵入他、掌控他,沒有機會通過他的耳來侵入他、掌控他,沒有機會通過他的鼻來侵入他、掌控他,沒有機會通過他的舌來侵入他、掌控他,沒有機會通過他的身來侵入他、掌控他,沒有機會通過他的意來侵入他、掌控他。
  “賢友們,就正如一些塗上厚灰、濕泥的尖頂屋或尖頂堂,如果有人從東方拿著草火炬來,他沒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如果有人從南方拿著草火炬來,他沒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如果有人從西方拿著草火炬來,他沒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如果有人從北方拿著草火炬來,他沒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如果有人從上方拿著草火炬來,他沒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如果有人從下方拿著草火炬來,他沒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無論有人從哪個方向拿著草火炬來,他都沒有機會通過火來侵入那間屋、燒燬那間屋。
  “賢友們,同樣地,如果一位比丘持續沒有滲漏的話,魔羅便沒有機會通過他的眼來侵入他、掌控他,沒有機會通過他的耳來侵入他、掌控他,沒有機會通過他的鼻來侵入他、掌控他,沒有機會通過他的舌來侵入他、掌控他,沒有機會通過他的身來侵入他、掌控他,沒有機會通過他的意來侵入他、掌控他。
  “賢友們,如果一位比丘持續沒有滲漏的話,他就是一位征服色而不是被色征服的比丘,征服聲而不是被聲征服的比丘,征服香而不是被香征服的比丘,征服味而不是被味征服的比丘,征服觸而不是被觸征服的比丘,征服法而不是被法征服的比丘。賢友們,這樣的比丘稱為征服色、聲、香、味、觸、法的比丘,他是一位征服者而不是被征服者,他也征服各種惡不善法、污染、後有、恐懼、苦報、將來的生和老死。
  “賢友們,這就是沒有滲漏了。”
  這時候,世尊起來對大目犍連尊者說: “目犍連,十分好,十分好!目犍連,你能很好地為比丘講說 ‘有滲漏’ 和 ‘沒有滲漏’ 的法義!”
  導師認可大目犍連尊者所說的話,比丘對大目犍連尊者的說話心感高興,滿懷歡喜。

二零三.苦法

  “比丘們,如果一位比丘如實知所有苦法的集起和滅除,他會認清貪欲,因而有關貪欲的貪染性向、貪愛性向、愛戀性向、熱切性向都不會潛藏於心;在他的行為與舉止之中,貪著和惡不善法的性向也不會潛藏於心。
  “比丘們,什麼是 ‘一位比丘如實知所有苦法的集起和滅除’ 呢?
  “一位比丘如實知:這是色,這是色的集起,這是色的滅除;這是受,這是受的集起,這是受的滅除;這是想,這是想的集起,這是想的滅除;這是行,這是行的集起,這是行的滅除;這是識,這是識的集起,這是識的滅除。比丘們,這就是 ‘一位比丘如實知所有苦法的集起和滅除’ 了。
  “比丘們,什麼是 ‘他會認清貪欲,因而有關貪欲的貪染性向、貪愛性向、愛戀性向、熱切性向都不會潛藏於心’ 呢?
  “比丘們,就正如有個比人還深的火坑,當中堆滿燃燒著的火炭,沒有火焰、沒有煙;一個想生存不想死亡、想快樂不想痛苦的人走來,被兩個強壯的人捉著雙臂,想把他拖進那個火坑,那人會掙扎逃避。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那人知道,如果掉進了火坑,便會因此而帶來死亡或接近死亡之苦。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認清貪欲的比丘,會視貪欲為 ‘火坑喻’ 那樣,所以有關貪欲的貪染性向、貪愛性向、愛戀性向、熱切性向都不會潛藏於心。
  “比丘們,什麼是 ‘在他的行為與舉止之中,貪著和惡不善法的性向也不會潛藏於心’ 呢?
  “比丘們,就正如有一個人進入了荊棘林,他前面有荊棘、後面有荊棘、左面有荊棘、右面有荊棘、上面有荊棘、下面有荊棘,無論他往前走或返回來,都會避免荊棘刺傷自己。
  “比丘們,同樣地,在世間上任何鍾愛的事物、任何使人舒暢的事物,在聖者的律之中都稱為荊棘。明白這一點之後,便應要知道什麼是沒有律儀,什麼是律儀了。
  “比丘們,什麼是沒有律儀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當眼看到鍾愛的色之後便有愛著,看到不鍾愛的色之後便有瞋恚。他沒有保持身念,內心低劣,不能如實知可徹底息滅惡不善法的心解脫和慧解脫。
  “當耳聽到鍾愛的聲……
  “當鼻嗅到鍾愛的香……
  “當舌嚐到鍾愛的味……
  “當身感到鍾愛的觸……
  “當意想到鍾愛的法之後便有愛著,想到不鍾愛的法之後便有瞋恚。他沒有保持身念,內心低劣,不能如實知可徹底息滅惡不善法的心解脫和慧解脫。
  “比丘們,這就是沒有律儀了。
  “比丘們,什麼是律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當眼看到鍾愛的色之後不會愛著,看到不鍾愛的色之後不會瞋恚。他保持身念,內心質素高,能如實知可徹底息滅惡不善法的心解脫和慧解脫。
  “當耳聽到鍾愛的聲……
  “當鼻嗅到鍾愛的香……
  “當舌嚐到鍾愛的味……
  “當身感到鍾愛的觸……
  “當意想到鍾愛的法之後不會愛著,想到不鍾愛的法之後不會瞋恚。他保持身念,內心質素高,能如實知可徹底息滅惡不善法的心解脫和慧解脫。
  “比丘們,這就是律儀了。
  “比丘們,如果一位比丘偶爾在行為與舉止之中心念迷癡,因此而生起惡不善法、受憶起的思想束縛,即使他的念之後才生起,那時他便會立即捨棄、驅除、終止、止息那些惡不善法,他不受憶起的思想束縛。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燒了整天的鐵碟,有人把兩三滴水珠灑下去,即使緩慢地灑下去,但水珠會立即蒸發掉。
  “比丘們,同樣地,如果一位比丘偶爾在行為與舉止之中心念迷癡,因此而生起惡不善法、受憶起的思想束縛,即使他的念之後才生起,那時他便會立即捨棄、驅除、終止、止息那些惡不善法,他不受憶起的思想束縛。
  “比丘們,這就是 ‘在他的行為與舉止之中,貪著和惡不善法的性向也不會潛藏於心’ 了。
  “比丘們,一位比丘有這樣的行為與舉止,如果國王、大臣、朋友、親屬請他接受財物,並對他說: ‘賢者,為什麼要穿著這些袈裟衣,為什麼要剃頭持缽,到處遊行呢?來吧,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受用財物,修習福德吧!’ 比丘們,一位比丘有這樣的行為與舉止,是沒有可能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的。

“比丘們,就正如恆河傾向東方、朝向東方、邁向東方,但有一大群人拿著鏟和籮走來,要令恆河傾向西方、朝向西方、邁向西方。比丘們,你們認為怎樣,那群人能否令恆河傾向西方、朝向西方、邁向西方呢?”
  “大德,不能。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德,恆河傾向東方、朝向東方、邁向東方,不易令恆河傾向西方、朝向西方、邁向西方。那群人只會為自己帶來疲勞和苦惱。”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比丘有這樣的行為與舉止,如果國王、大臣、朋友、親屬請他接受財物,並對他說: ‘賢者,為什麼要穿著這些袈裟衣,為什麼要剃頭持缽,到處遊行呢?來吧,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受用財物,修習福德吧!’ 比丘們,一位比丘有這樣的行為與舉止,是沒有可能放棄修學,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的內心長期傾向遠離、朝向遠離、邁向遠離,是沒有可能返回低俗的生活之中的。”

二零四.金須迦樹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前往第一位比丘那裏,然後對他說: “賢友, ‘見清淨的比丘’ 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一位比丘由於如實知六觸入處的集起和滅除,他就是一位見清淨的比丘。”
  那位比丘對第一位比丘的解釋感到不滿意,於是前往第二位比丘那裏,然後對他說: “賢友, ‘見清淨的比丘’ 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一位比丘由於如實知五取蘊的集起和滅除,他就是一位見清淨的比丘。”
  那位比丘對第二位比丘的解釋感到不滿意,於是前往第三位比丘那裏,然後對他說: “賢友, ‘見清淨的比丘’ 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一位比丘由於如實知四大的集起和滅除,他就是一位見清淨的比丘。”
  那位比丘對第三位比丘的解釋感到不滿意,於是前往第四位比丘那裏,然後對他說: “賢友, ‘見清淨的比丘’ 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賢友,一位比丘由於如實知所有集起法,都是息滅法,他就是一位見清淨的比丘。”
  那位比丘對第四位比丘的解釋感到不滿意,於是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把以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世尊,然後再說: “大德, ‘見清淨的比丘’ 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丘,就正如一個之前沒見過金須迦樹的人,他前往第一個見過金須迦樹的人那裏,然後對他說: ‘賢者,金須迦樹是什麼樣的呢?’
  “比丘,第一個人根據他看見金須迦樹的季節而說: ‘賢者,如燒焦的樹幹那樣,金須迦樹是黑色的。’
  “比丘,那人對第一個見過金須迦樹的人的解釋感到不滿意,於是前往第二個見過金須迦樹的人那裏,對他說: ‘賢者,金須迦樹是什麼樣的呢?’
  “比丘,第二個人根據他看見金須迦樹的季節而說: ‘賢者,如一塊鮮肉那樣,金須迦樹是紅色的。’
  “比丘,那人對第二個見過金須迦樹的人的解釋感到不滿意,於是前往第三個見過金須迦樹的人那裏,對他說: ‘賢者,金須迦樹是什麼樣的呢?’
  “比丘,第三個人根據他看見金須迦樹的季節而說: ‘賢者,如合歡樹那樣,金須迦樹樹皮有裂縫,果莢會破裂。’
  “比丘,那人對第三個見過金須迦樹的人的解釋感到不滿意,於是前往第四個見過金須迦樹的人那裏,對他說: ‘賢者,金須迦樹是什麼樣的呢?’
  “比丘,第四個人根據他看見金須迦樹的季節而說: ‘賢者,如榕樹那樣,金須迦樹樹葉茂盛,樹蔭廣闊。’
  “比丘,同樣地,那些善人都是見清淨的人,出於自身的體驗而解釋各有不同。
  “比丘,就正如在邊境有一座都城,都城有堅固的地基、堅固的圍牆和六道城門,有一個智慧、聰明、能幹的守門人在那裏,他阻截陌生人入城和讓熟悉的人入城。
  “有一個從東方來的急信使對守門人說: ‘賢者,這座城的城主在哪裏呢?’
  “守門人說: ‘大德,他坐在廣場中間。’
  “於是,那個急信使將如實的消息告知城主,之後便從原路回去。
  ……從南方來的急信使……
  ……從西方來的急信使……
  “有一個從北方來的急信使對守門人說: ‘賢者,這座城的城主在哪裏呢?’
  “守門人說: ‘大德,他坐在廣場中間。’
  “於是,那個急信使將如實的消息告知城主,之後便從原路回去。
  “比丘,我說這個譬喻是要說明這個義理:
  “比丘,都城是指四大組成、父母所生、依賴米飯、需要塗油、需要按摩、無常、是破壞法、是散滅法的身體。
  “比丘,六道城門是指內六處。
  “比丘,守門人是指念。
  “比丘,急信使是指止觀。
  “比丘,城主是指識。
  “比丘,廣場中間是指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比丘,如實的消息是指湼槃。
  “比丘,原路是指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二零五.琴

  “比丘們,當一位比丘或比丘尼在眼識別色時若內心生起貪著、貪欲、瞋恚、愚癡、厭惡,這時這位比丘或比丘尼便要制約內心,心想: ‘這是有恐懼、有驚險、有荊棘、有障礙的道路,這是歧途、迷途、險途,這是不善之人行踐的道路、善人不行踐的道路、不值得走的道路。’
  “當一位比丘或比丘尼在耳識別聲……
  “當一位比丘或比丘尼在鼻識別香……
  “當一位比丘或比丘尼在舌識別味……
  “當一位比丘或比丘尼在身識別觸……
  “當一位比丘或比丘尼在意識別法時若內心生起貪著、貪欲、瞋恚、愚癡、厭惡,這時這位比丘或比丘尼便要制約內心,心想: ‘這是有恐懼、有驚險、有荊棘、有障礙的道路,這是歧途、迷途、險途,這是不善之人行踐的道路、善人不行踐的道路、不值得走的道路。’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放逸的守田人看守農作物成熟的田,會讓吃農作物的牛走進田裏盡情吃農作物。
  “比丘們,同樣地,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管束六觸入處,會讓自己在五欲之中盡情享樂。
  “比丘們,又正如一個不放逸的守田人看守農作物成熟的田,若有吃農作物的牛想走進田裏,他會拉著牛的鼻繩,綁著牛的角,用棒杖打牠,然後趕牠走。若那頭牛第二次想走進田裏,他會第二次拉著牛的鼻繩,綁著牛的角,用棒杖打牠,然後趕牠走。若那頭牛第三次想走進田裏,他會第三次拉著牛的鼻繩,綁著牛的角,用棒杖打牠,然後趕牠走。比丘們,那頭吃農作物的牛因為記得曾被棒杖打過,所以無論去到村落或森林,無論站立或坐下,都不敢再想走進那片田裏。
  “比丘們,同樣地,如果一位比丘在六觸入處之中內心正直、善巧正直,他無論站立或坐下,內心都會安住一境,常在定中。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國王或大臣聽到一些之前沒有聽過的琴聲,他對一個下人說: ‘賢者,這是什麼聲音呢?這些聲音這樣動聽、使人貪著、使人陶醉、使人迷戀、使人心繫。’
  “下人說: ‘大德,這是琴的聲音,這些聲音這樣動聽、使人貪著、使人陶醉、使人迷戀、使人心繫。’
  “國王或大臣說: ‘賢者,你去拿那個琴給我吧。’
  “下人拿了那個琴回來,然後說: ‘大德,就是這個琴了,它的聲音這樣動聽、使人貪著、使人陶醉、使人迷戀、使人心繫。’
  “國王或大臣說: ‘賢者,我對這個琴沒有興趣了,你去拿那些聲音給我吧。’
  “下人說: ‘大德,首先,琴要由多個部件、很多部件組成,以共鳴箱、琴皮、琴柄、琴品、琴弦、琴撥為條件;然後,還要有熟練的琴師為條件,才可以發聲音出來。’
  “之後國王或大臣把琴斬開十份百份,將那十份百份斬成木屑,將木屑燒成灰燼,再讓大風吹散那些灰燼或把灰燼投下急流,然後說: ‘這個沒有實質的琴,之前一直令大眾迷失於放逸之中!’
  “比丘們,同樣地,一位比丘從各種色所涵括的範圍來檢視色,從各種受所涵括的範圍來檢視受,從各種想所涵括的範圍來檢視想,從各種行所涵括的範圍來檢視行,從各種識所涵括的範圍來檢視識,當他這樣審視時,便不會有 ‘我’ 、 ‘我擁有’ 、 ‘我是’ 這些想法。”

二零六.六隻動物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遍身傷患、身體潰爛的人進入荊棘林,那些刺尖會刺破他的腳、割破他的身體,以此為因緣,他會遭受更多苦惱。
  “比丘們,同樣地,一些比丘去到村落或去到森林,如果聽到別人罵自己: ‘尊者竟然這樣做!尊者竟然有這樣的行為!你是村落的荊棘!’
  “明白到什麼是荊棘之後,便應要知道什麼是沒有律儀,什麼是律儀了。
  “比丘們,什麼是沒有律儀呢?
  “比丘們,一個比丘當眼看到鍾愛的色之後便有愛著,看到不鍾愛的色之後便有瞋恚。他沒有保持身念,內心低劣,不能如實知可徹底息滅惡不善法的心解脫和慧解脫。
  “當耳聽到鍾愛的聲……
  “當鼻嗅到鍾愛的香……
  “當舌嚐到鍾愛的味……
  “當身感到鍾愛的觸……
  “當意想到鍾愛的法之後便有愛著,想到不鍾愛的法之後便有瞋恚。他沒有保持身念,內心低劣,不能如實知可徹底息滅惡不善法的心解脫和慧解脫。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人在不同的活動領域、不同的活動範圍之中捉了六隻動物:捉了蛇之後,用粗繩將牠綁著;捉了鱷魚之後,用粗繩將牠綁著;捉了鳥之後,用粗繩將牠綁著;捉了狗之後,用粗繩將牠綁著;捉了豺之後,用粗繩將牠綁著;捉了猴子之後,用粗繩將牠綁著。那人綁著牠們後,再將繩互相綁在一起,然後放走牠們。比丘們,六隻動物都嚮往自己的活動領域、自己的活動範圍:蛇嚮往洞穴,牠想進入洞穴;鱷魚嚮往水,牠想進入水中;鳥嚮往天空,牠想飛上天空;狗嚮往村落,牠想進入村落;豺嚮往荒塚,牠想進入荒塚;猴子嚮往園林,牠想進入園林。比丘們,六隻動物都筋疲力盡,當中誰最有力的,便能取得主導。
  “比丘們,同樣地,不勤修身念的比丘,眼會嚮往使人歡喜、鍾愛的色,會憎厭使人不歡喜、不鍾愛的色;耳會嚮往使人歡喜、鍾愛的聲,會憎厭使人不歡喜、不鍾愛的聲;鼻會嚮往使人歡喜、鍾愛的香,會憎厭使人不歡喜、不鍾愛的香;舌會嚮往使人歡喜、鍾愛的味,會憎厭使人不歡喜、不鍾愛的味;身會嚮往使人歡喜、鍾愛的觸,會憎厭使人不歡喜、不鍾愛的觸;意會嚮往使人歡喜、鍾愛的法,會憎厭使人不歡喜、不鍾愛的法。
  “比丘們,這就是沒有律儀了。
  “比丘們,什麼是律儀呢?
  “比丘們,一位比丘當眼看到鍾愛的色之後不會愛著,看到不鍾愛的色之後不會瞋恚。他保持身念,內心質素高,能如實知可徹底息滅惡不善法的心解脫和慧解脫。
  “當耳聽到鍾愛的聲……
  “當鼻嗅到鍾愛的香……
  “當舌嚐到鍾愛的味……
  “當身感到鍾愛的觸……
  “當意想到鍾愛的法之後不會愛著,想到不鍾愛的法之後不會瞋恚。他保持身念,內心質素高,能如實知可徹底息滅惡不善法的心解脫和慧解脫。
  “比丘們,就正如一個人在不同的活動領域、不同的活動範圍之中捉了六隻動物:捉了蛇之後,用粗繩將牠綁著;捉了鱷魚之後,用粗繩將牠綁著;捉了鳥之後,用粗繩將牠綁著;捉了狗之後,用粗繩將牠綁著;捉了豺之後,用粗繩將牠綁著;捉了猴子之後,用粗繩將牠綁著。那人綁著牠們後,再將繩綁在堅實的木樁或堅實的柱上。比丘們,六隻動物都嚮往自己的活動領域、自己的活動範圍:蛇嚮往洞穴,牠想進入洞穴;鱷魚嚮往水,牠想進入水中;鳥嚮往天空,牠想飛上天空;狗嚮往村落,牠想進入村落;豺嚮往荒塚,牠想進入荒塚;猴子嚮往園林,牠想進入園林。比丘們,六隻動物都筋疲力盡,無論行走、坐下、躺著,都在樁柱範圍之內。
  “比丘們,同樣地,勤修身念的比丘,眼不會嚮往使人歡喜、鍾愛的色,不會憎厭使人不歡喜、不鍾愛的色;耳不會嚮往使人歡喜、鍾愛的聲,不會憎厭使人不歡喜、不鍾愛的聲;鼻不會嚮往使人歡喜、鍾愛的香,不會憎厭使人不歡喜、不鍾愛的香;舌不會嚮往使人歡喜、鍾愛的味,不會憎厭使人不歡喜、不鍾愛的味;身不會嚮往使人歡喜、鍾愛的觸,不會憎厭使人不歡喜、不鍾愛的觸;意不會嚮往使人歡喜、鍾愛的法,不會憎厭使人不歡喜、不鍾愛的法。
  “比丘們,這就是律儀了。
  “比丘們,堅實的木樁或堅實的柱是身念的意思。因此,你們應這樣修學:常常繫念身──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你們應這樣修學。”

二零七.大麥

  “比丘們,就正如在廣場上有多束大麥,有六個人手拿舂棒走來舂大麥,他們六人用舂棒將那些大麥舂得粉碎。這時再有第七個人手拿舂棒走來舂麥粉,他用舂棒將那些麥粉舂得更加粉碎。
  “比丘們,同樣地,不聽聞法義的凡夫,眼常被使人歡喜或不歡喜的色舂得粉碎,耳常被使人歡喜或不歡喜的聲舂得粉碎,鼻常被使人歡喜或不歡喜的香舂得粉碎,舌常被使人歡喜或不歡喜的味舂得粉碎,身常被使人歡喜或不歡喜的觸舂得粉碎,意常被使人歡喜或不歡喜的法舂得粉碎。如果他再想念將來的後有,這個愚癡的人便會再被舂得更加粉碎,就像被第七個人舂得更加粉碎那樣。
  “比丘們,從前,天神和阿修羅發起一場大戰,那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對阿修羅大眾說: ‘仁者們,天神和阿修羅大戰,如果阿修羅戰勝,天神戰敗,你們便將帝釋天.因陀羅五花大綁,然後將他押來阿修羅城我的跟前。’
  “帝釋天.因陀羅也對三十三天說: ‘仁者們,天神和阿修羅大戰,如果天神戰勝,阿修羅戰敗,你們便將毗摩質多阿修羅王五花大綁,然後將他押來正法殿天神聚集堂我的跟前。’
  “比丘們,在那場戰爭中天神戰勝,阿修羅戰敗。三十三天將毗摩質多阿修羅王五花大綁,然後將他押到正法殿天神聚集堂帝釋天.因陀羅的跟前。
  “比丘們,在那裏,毗摩質多阿修羅王被五花大綁,他心想: ‘天神如法,阿修羅不如法,現在我被押來天神的都城了。’ 當他這樣想的時候,便看見自己的五花大綁鬆開,他得到天上的五欲、享受到天上的五欲、受用到天上的五欲。比丘們,他再心想: ‘阿修羅如法,天神不如法,現在我要回去阿修羅城了。’ 當他這樣想的時候,便看見自己被五花大綁綁著,天上的五欲也退去。
  “比丘們,魔羅的繩索比起綑綁毗摩質多阿修羅王的繩索更加深細。比丘們,有自我計著時便會受邪惡者魔羅綑綁,沒有自我計著時才能鬆綁。
  “比丘們,一個人心想: ‘有我所。’ ──這是一種自我計著。
  “一個人心想: ‘有一個我。’ ──這是一種自我計著。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怎樣怎樣。’ ──這是一種自我計著。
  “一個人心想: ‘我將不會怎樣怎樣。’ ──這是一種自我計著。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有色。’ ──這是一種自我計著。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無色。’ ──這是一種自我計著。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有想。’ ──這是一種自我計著。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無想。’ ──這是一種自我計著。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非想非非想。’ ──這是一種自我計著。
  “比丘們,自我計著如疾病,自我計著如膿腫,自我計著如中箭。比丘們,因此,內心應要安住在沒有自我計著之中。比丘們,你們應要這樣修學。
  “比丘們,一個人心想: ‘有我所。’ ──這是一種動搖。
  “一個人心想: ‘有一個我。’ ──這是一種動搖。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怎樣怎樣。’ ──這是一種動搖。
  “一個人心想: ‘我將不會怎樣怎樣。’ ──這是一種動搖。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有色。’ ──這是一種動搖。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無色。’ ──這是一種動搖。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有想。’ ──這是一種動搖。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無想。’ ──這是一種動搖。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非想非非想。’ ──這是一種動搖。
  “比丘們,動搖如疾病,動搖如膿腫,動搖如中箭。比丘們,因此,內心應要安住在沒有動搖之中。比丘們,你們應要這樣修學。
  “比丘們,一個人心想: ‘有我所。’ ──這是一種戲論。
  “一個人心想: ‘有一個我。’ ──這是一種戲論。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怎樣怎樣。’ ──這是一種戲論。
  “一個人心想: ‘我將不會怎樣怎樣。’ ──這是一種戲論。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有色。’ ──這是一種戲論。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無色。’ ──這是一種戲論。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有想。’ ──這是一種戲論。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無想。’ ──這是一種戲論。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非想非非想。’ ──這是一種戲論。
  “比丘們,戲論如疾病,戲論如膿腫,戲論如中箭。比丘們,因此,內心應要安住在沒有戲論之中。比丘們,你們應要這樣修學。
  “比丘們,一個人心想: ‘有我所。’ ──這是一種我慢的去處。
  “一個人心想: ‘有一個我。’ ──這是一種我慢的去處。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怎樣怎樣。’ ──這是一種我慢的去處。
  “一個人心想: ‘我將不會怎樣怎樣。’ ──這是一種我慢的去處。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有色。’ ──這是一種我慢的去處。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無色。’ ──這是一種我慢的去處。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有想。’ ──這是一種我慢的去處。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無想。’ ──這是一種我慢的去處。
  “一個人心想: ‘我將會成為非想非非想。’ ──這是一種我慢的去處。
  “比丘們,我慢的去處如疾病,我慢的去處如膿腫,我慢的去處如中箭。比丘們,因此,內心應要安住在沒有我慢的去處之中。比丘們,你們應要這樣修學。”
  
  第十九蛇品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