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a%20jnanodayam.png

[阿姜念]

7-1-9
九、奢摩他與毗婆奢那修法的差別
有兩種修法,奢摩他和毗婆奢那修法:

壹、奢摩他修法
1) 真實的自性是定,會產生平靜的心態。
2)修行的所緣是假法(傳統的實相)諸如任何一個遍處為所緣(觀遍處的圓盤)。
3) 奢摩他的特質是遠離掉舉的現象。
4)奢摩他的作用是降伏五蘊:貪欲、瞋恚、掉舉、昏沈和疑。
5) 奢摩他的結果是心一境性。
6)奢摩他的效果是心無貪欲,並且對於三摩地(定)感到滿足和快樂。
7)奢摩他的利益是此生可成就三摩缽提(八個次第的禪定),心無貪瞋非常清淨,來世可生梵天(梵界)
8)對於奢摩他而言,一次只用一個所緣和兩個根,如眼根和意根(如觀遍處或觀可見物)或鼻觸和意根,如安那般那念(觀呼吸)。
9)根據經典,修行者決定修奢摩他,應該要先了解自己是屬於那一種性行:
 1. 貪的性行、2. 瞋的性行、3. 痴的性行、4. 信的性行、5. 慧的性行、 6.覺的性行。
 然後,可以參考《清淨道論》針對修行者的性行而分別,允以對治的法門。例如,屬於貪的性行的人,應該修不淨觀等等。

貳、毗婆奢那修法

1) 真實的自性是般若(智慧)。
2) 修行的所緣是實相(實相或身心);是以四念住修法中的四組念住為所緣,可以引發實相般若。
3)毗婆奢那的特質是可以顯示實相的智慧。
4) 毗婆奢那的作用是斷除無明(對四聖諦的無知)。
5)毗婆奢那的結果是成就正見(或了解身心自然的真實狀態)。
6) 毗婆奢那的效果是產生以四念住為所緣的定(剎那定)可以引發實相般若。
7)毗婆奢那的利益是可以斷除個人的宿業或煩惱。沒有煩惱就不再輪迴,也就是涅槃。因為涅槃了就不受後有,就是快樂。
8)對於毗婆奢那而言,六根都要用到,而且不需要特別的所緣,只要觀照身和心是無常、苦、無我(自然的真實狀態)。甚至在法念住修法中,五蓋也可以成為一個所緣。
9)佛陀說想要修四念住禪觀的人,要先了解四種性行那一種跟他比較類似。每一種類型應修的念住不同。(1a、1b等)(例如,貪愛性行而利慧者(1a)應該觀受念住。
 1.貪愛性行
  a) 利慧
  b) 鈍慧
 2. 見執性行
  a) 利慧
  b) 鈍慧
現在,假設每個人都是貪愛性行而鈍慧者,所以應該觀身念住。根據佛陀說,這個時代成就阿羅漢道唯有從身念住著手。

參、討論

禪定(奢摩他)的修法是善法,但仍在生死輪迴之中。這種修法在佛陀以前就早已存在了。毗婆奢那的修法也是善法,但它能出生死輪迴,而且是佛陀發現的修法。
襌定成就的感受是一種常、樂、我的感受(無明仍然存在),體證觀智(第四至第十二階智)的覺受是了知無常、苦、無我的覺受。
十、色和心
 
7-1-10
十、色和心

宇宙中每一件事物都是色法或心法,或者五蘊。色心二法是實相。色法通常定義成物質或有質礙的形體,而心可以定義成心王、心所和涅槃。色法也可以定義為心法以外會因冷熱而產生壞相之法。

心法是能知,色法是所知(但心亦能知心-也就是心也可以是一個所緣、或所知,如「心在看」、「心在聽」)對修行而言,身可以看成是一個演員,心可以當做一個觀眾。以現代科技而言,身比作一個機械人,而心像一部電腦:心命令身做它想做的事。

身心是毗婆奢那修法的所緣,有很多種身心,但修行者只需觀照當下毗婆奢那修法的所緣。

有三種心法可以作修行的所緣,它們是受、心、法三個念住。受念住如:樂受、不樂受等;心念住如:貪心、瞋心和痴心等;法念住如:心在聽、心在看、妄想心等。

這個襌修中心的身念住修行方式是:主要的(粗顯的)姿勢(行、住、坐、臥)和中間過程的姿勢為所緣。中間過程的姿勢是微細的動作,可以幫助維持主要的姿勢,這些微細的動作如:徐步後退、吃喝等動作。

什麼是(造成)身心的因?
造成身心的因是煩惱-特別是無明和貪愛,這是所有苦的根源。貪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不能體會五蘊是苦,我們妄執五蘊為樂。這就是顛倒妄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