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823.JPG

(另一天,第一位比丘)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還好嗎?
學 生:是的,還好,但身心尚未清楚顯現。
阿姜念:身心對修毗婆奢那非常重要,你要先保持在當下觀照身心,身心就會時常顯現,你就會體會到我們之所以稱之為名色(身心)的道理。
我覺得你的修行還是夾雜著貪念。你一定要去除這些貪念,不要想見到生滅的身心,也不要想見三法印。不要產生貪念,因為貪念就是集。你所要做的就是觀照現行或生起的身心,你要記住就像看一齣戲一樣。首先當身顯現的時候,你必須具足分別身和心的智慧,接著就可以體會到顯示身心特性的三法印。身心沒有保持在當下,就不可能產生般若智慧。如果你先由教理了解身心,可以引導你在修行的時候容易見到身心的顯現。修行見到身心所生起的智慧叫作名色分別智,是第一階智。那時你就即將能體會到所有十六階智當中的身心了。
你要體會身心所依據的原理是什麼?
學 生:我必須要如理作意。
阿姜念:譬如看的時候,你如何如理作意?
學 生:看的時候,我正見是心在看。
阿姜念:以這種如理作意觀照的方式使你具足正念正知,如果你不如理作意就不會有正念正知。
保持覺照力對於身心的顯現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持續保持覺照力的話,七天當中,身心一定顯現的-這點是無須置疑的。正念、正知意即對身心的觀照-活在當下。如果你只有正念,就會偏定。如果你只觀身而不知道是什麼樣身或心-如坐的色身,站的色身等等,那就錯了。如果你觀照得對,就不會偏定。引發實相般若所需要的定(剎那定),只要在當下能明覺就足以防止煩惱(蓋)的侵入而生起實相般若了。
你以後成為教毗婆奢那禪觀的禪師,因此你必須知道你所教的人他們修得對不對,和他們修對、修錯的原因,如果修錯了,你也要知道為什麼修錯並且糾正他們。


(另一天,第二位比丘)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
學 生:我的正念比以前好。
阿姜念:只有正念較好,而覺照力不夠好的話,就會偏定。如果你只觀照坐姿的話,這就沒有覺照力,也就不是毗婆奢那修法。你必須還要知道坐著的是坐的色身(正知),以這種方式觀照坐的色身的人所具足的智慧是精進-正念-正知。如果你只有正念,你只知道姿勢,這樣並不能改變「坐的是我」的邪見,因此只是禪定的修法,而不是毗婆奢那的修法了。
你有正確的覺照力時,身心才能顯現。在開始修行之前,你必須先研究什麼是色身、什麼是心。但你只知道名相和定義,而不知道身心真實的特性;之後修行的時候,就能體會到身心真實的特性了。當坐的色身顯現的時候,你就會了解坐的色身的特性。這好比剛開始上學的時候,你學會說「A」、「B」、「C」、「D」-但你並不認得字形只會唸,那麼在你還沒學會字母之前,如果看到字母,你是讀不出來的。修行就像這樣,你必須知道理論和實修-形和音。
如此當身心靠實相般若而顯現的時候,你馬上就體會到身心的特性了。當你改變姿勢的時候,是否注意觀照呢?
學 生:是的。但大多數的時候我都不清楚(自己變換姿勢了)。
阿姜念:疼痛產生的時候,你未曾如理作意觀照變換姿勢。你不清楚變換姿勢的原因,那表示正念正知不夠好。疼痛產生的時候,生起想要換姿勢的欲念-對新姿勢的渴望。所以你要如理作意而提醒自己必須變換姿勢了。
學 生:清晨寺廟扣鐘的聲音非常大聲,使我無法修行。
阿姜念:你不想聽到鐘聲的干擾,但是正確修毗婆奢那的-見是我們一定會聽到聲音的。因為有助緣(聲和耳)存在的時候,就聽得到聲音,這是我們所無法控制的。心聽聲的作用是無我的,不要覺得煩擾。只要注意觀照心在聽,你會發現根本沒有人在聽,也不是你在聽。
身心顯現時,不管是什麼樣的身心,這種身心會有利於啟發你的實相般若,但修行者卻只想選擇他喜歡的身心去修,這就已經與煩惱相應了,因此你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如理作意才行。
學 生:有時我會睡不著,不知道為什麼?
阿姜念:因為覺照力較好,有時你會無法入睡。這代表修持較好,你已經不需要睡那麼多了。如果你沒有覺照力(正念正知)貪念一來就會想睡了。如你觀照得好,甚至吃的時候你都不會去品嚐味道,但你還是會吃飽的,你也知道味道只是不再覺得美味了。因為吃東西是飢餓迫使你不得不吃,而不是因為你想吃。如果你能經常這樣觀照而防範煩惱的話,很快就能開智慧了。


(另一天,第一、二位比丘)
阿姜念:你們對修行體會如何?
學 生:我覺得我修得比較好了,我知道修行當中的因果關係,因此障礙生起時,我知道如何對治。
阿姜念:你如何對治你的障礙-或只是讓它們自己消失呢?
學 生:例如,觀照坐的色身時產生偏定的現象,我知道是偏定-就變換姿勢。
阿姜念:如果你不變換姿勢,偏定的現象會消失嗎?
學 生:如果我不變換姿勢,偏定的現象有時也會消失。
阿姜念:身心已經顯現了嗎?
學 生:我見過了幾次。
阿姜念:你是由理論還是實修來認知身心的呢?它們是同還是不同呢?。
學 生:我是由實修來認知身心的。由理論和實際所認知的身心是不同的。
阿姜念:你說由理論和實修所認知的身心不同,是怎麼不同呢?
學 生:由實修所認知的身心是不同的,因為它是一種覺受,而非想像。
阿姜念:那一種色身,你見得較多?
學 生:每一種姿勢我都可以見到色身,而關於心,我見到心在看,心在聽很多次,但還不是很清楚。
阿姜念:你以修行來認知,用的是什麼方法?
學 生:我必須對我所觀察的任何身或心保持覺照力(覺察而見)。
阿姜念:是的,想要見到身心,這是正確的方法,而且你要繼續保持觀照,直到你更有經驗為止,如果你只是觀照而不知道你所觀照的是什麼樣的色身(坐的色身等),或你所觀照的是不同的心的話,你會妄執身心是一體的,是「你」-而隱蔽無我的顛倒妄想就不能被破除。
覺照力是能觀,而身心是所觀,所以你必須對你所觀照的各種身心保持覺照力。如果你不這樣觀照,身心是不會顯現的。
如果你修得正確,身心會顯現,而且你會見到身心的本來面目。如果你一直以這種方式觀照身心的話,另一個所緣(如妄想等)就不會跑進來。如果你只觀照身心(而不知道是什麼的身心)覺照力就弱而不能防止貪欲生起。你走路的時候如何觀照呢?
學 生:我走路的時候觀照色身並觀照腳觸地的感覺。
阿姜念:你觀照走的色身並且觀照觸的色法,那就錯了。你用了兩種所緣。走的色身是身念住而觸塵是法念住。這樣做的話,你無法觀照走的色身,你會分心或是偏定。你只要觀照走的色身即可。
你如何觀照走的色身呢?你說你觀照腳步,那是錯的。修毗婆奢那的目的是要斷除認為「你」在走的邪見。你必須觀照整個走的色身-才能斷除認為「你」在走的邪見。
學 生:有時,我想要多一點定,因此常偏定-但有時卻做不到。定能讓我更專注。
阿姜念:為什麼你想要定?
學 生:我只是想試試看。
阿姜念:你修四念住每一剎那都注意觀照時就是定。妄想來的時候你觀照什麼?
學 生:我觀照心打妄想。
阿姜念:對,沒錯。察覺到妄想時,你再回到觀照坐的色身或其他你正在觀照的色身。不要等到妄想消失了再回來觀照色身,不要去注意妄想的內容。你只要把它當作心打妄想。妄想的內容是假法而非實相。
妄想本身是實相,妄想很容易察覺到。如果你知道這點可以增進智慧,因為妄想是心,妄想不能控制,是無我的。
你修過業處,所以你能在不同的方式體會到身心的特質。三藏不在別的地方,就在你自己身上。修毗婆奢那,其他的事與你無關,你只要修到從身心見到三法印,不要管是否能發慧。但要見到三法印,你所用的方法就必須要能如理作意,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要你們知道由定和由慧所能認知的差別。如果不能認知到實相本身的,這只是定的認知。當你觀照「看」的時候,要知道正在看的是定,而認知心在看的才是正知-慧。如果你體會到存在的本來面目,這就是真理,也就是智慧。
你們二位已經更了解修法,也修得更好,而且也經常能保持在當下了。

 

(取自  內觀雜誌第15期【1999年10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