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C1T7900.jpg

蕭式球譯

一四二.分析供養經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這時候,大波闍波提.喬答彌拿著兩件新衣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這兩件新衣是我為世尊親手而紡、親手而織的。大德,願世尊悲憫,收下這兩件新衣吧。”
  大波闍波提說了這番話後,世尊對她說: “喬答彌,把這兩件新衣送給僧團吧。當這兩件新衣送給僧團時,就會成為對我的供養和對僧團的供養。”
  大波闍波提第二次對世尊說……
  大波闍波提第三次對世尊說: “大德,這兩件新衣是我為世尊親手而紡、親手而織的。大德,願世尊悲憫,收下這兩件新衣吧。”
  大波闍波提說了這番話後,世尊第三次對她說: “喬答彌,把這兩件新衣送給僧團吧。當這兩件新衣送給僧團時,就會成為對我的供養和對僧團的供養。”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大德,願世尊收下這兩件新衣。大德,大波闍波提對世尊有很大的助益:她是世尊姨母,當世尊母親命終後,由她哺乳給世尊,由她養育世尊成人。大德,世尊也對大波闍波提有很大的助益:由於世尊的幫助,她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由於世尊的幫助,她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由於世尊的幫助,她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由於世尊的幫助,她對苦沒有搖擺,對苦集沒有搖擺,對苦滅沒有搖擺,對苦滅之道沒有搖擺。大德,世尊也對大波闍波提有很大的助益。”
  “阿難,正是這樣,正是這樣。阿難,一個人由於別人的幫助,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阿難,我說,這是不易以作禮、起立、合掌、恭敬,以供養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來回報的。
  “阿難,一個人由於別人的幫助,他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阿難,我說,這是不易以作禮、起立、合掌、恭敬,以供養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來回報的。
  “阿難,一個人由於別人的幫助,他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阿難,我說,這是不易以作禮、起立、合掌、恭敬,以供養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來回報的。
  “阿難,一個人由於別人的幫助,他對苦沒有搖擺,對苦集沒有搖擺,對苦滅沒有搖擺,對苦滅之道沒有搖擺,阿難,我說,這是不易以作禮、起立、合掌、恭敬,以供養衣服、食物、住處、醫藥用品來回報的。
  “阿難,有十四種對人或其餘眾生的供養:布施給如來.阿羅漢.等正覺,這是第一種供養;布施給辟支佛,這是第二種供養;布施給如來的阿羅漢弟子,這是第三種供養;布施給進入了阿羅漢果位的道路的人,這是第四種供養;布施給阿那含,這是第五種供養;布施給進入了阿那含果位的道路的人,這是第六種供養;布施給斯陀含,這是第七種供養;布施給進入了斯陀含果位的道路的人,這是第八種供養;布施給須陀洹,這是第九種供養;布施給進入了須陀洹果位的道路的人,這是第十種供養;布施給清除了貪欲的外道,這是第十一種供養;布施給有戒行的凡夫,這是第十二種供養;布施給沒有戒行的凡夫,這是第十三種供養;布施給畜生,這是第十四種供養。
  “阿難,布施給畜生,可得一百倍回報;布施給沒有戒行的凡夫,可得一千倍回報;布施給有戒行的凡夫,可得百千倍回報;布施給清除了貪欲的外道,可得百千乘百千倍回報;布施給進入了須陀洹果位的道路的人,可得不可計、不可量倍回報;更不用說布施給須陀洹,布施給進入了斯陀含果位的道路的人,布施給斯陀含,布施給進入了阿那含果位的道路的人,布施給阿那含,布施給進入了阿羅漢果位的道路的人,布施給如來的阿羅漢弟子,布施給辟支佛,布施給如來.阿羅漢.等正覺了。
  “阿難,有七種對僧團的供養:布施給以佛陀為首的比丘和比丘尼僧團,這是第一種供養;布施給佛陀入滅後的比丘和比丘尼僧團,這是第二種供養;布施給比丘僧團,這是第三種供養;布施給比丘尼僧團,這是第四種供養;以少量供養物布施給比丘和比丘尼僧團,這是第五種供養;以少量供養物布施給比丘僧團,這是第六種供養;以少量供養物布施給比丘尼僧團,這是第七種供養。
  “阿難,到了將來的時候,僧團裏會有一些穿上了袈裟衣但戒行不好、本性邪惡的後人。阿難,我說,即使在那時供養那樣的僧團,都可得不可計、不可量倍的回報。阿難,我說,對僧團的供養比對人的供養帶來更大的果報。
  “阿難,有四種供養與清淨1。什麼是四種供養與清淨呢?
  “阿難,有一種供養由布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受施者使其清淨。有一種供養由受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布施者使其清淨。有一種供養布施者不能使其清淨,受施者也不能使其清淨。有一種供養由布施者與受施者一起使其清淨。
  “阿難,哪一種供養由布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受施者使其清淨呢?
  “阿難,布施者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受施者戒行不好、本性邪惡。這種供養由布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受施者使其清淨。
  “阿難,哪一種供養由受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布施者使其清淨呢?
  “阿難,布施者戒行不好、本性邪惡,受施者具有戒行、本性善良。這種供養由受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布施者使其清淨。
  “阿難,哪一種供養布施者不能使其清淨,受施者也不能使其清淨呢?
  “阿難,布施者戒行不好、本性邪惡,受施者也戒行不好、本性邪惡。這種供養布施者不能使其清淨,受施者也不能使其清淨。
  “阿難,哪一種供養由布施者與受施者一起使其清淨呢?
  “阿難,布施者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受施者也具有戒行、本性善良。這種供養由布施者與受施者一起使其清淨。
  “阿難,有這四種供養與清淨。”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善戒人施惡戒人,施者有信心歡悅,深信作施得大果;施者淨化此供養。
          惡戒人施善戒人,施者無信心不悅,不信作施得大果;受者淨化此供養。
          惡戒人施惡戒人,施者無信心不悅,不信作施得大果;施者受者俱不淨。
          善戒人施善戒人,施者有信心歡悅,深信作施得大果;此施能感大果報。
          離欲人施離欲人,施者有信心歡悅,深信作施得大果;此是最高財物施。”

---------------------------------------------------------

1 “清淨” (visuddhi)在這裏有 “正確” 、 “如法” 的意思,然後再引申出:因為供養如法,所以能夠帶來大果報。
 在經文所述的四種供養與清淨之中,第一種因為布施者令供養清淨,所以能為布施者帶來大果報。第二種因為受施者令供養清淨,所以也能為布施者帶來大果報。第三種因為布施者與受施者都不令供養清淨,所以不能為布施者帶來大果報,只能帶來小果報。第四種因為布施者與受施者都令供養清淨,所以能為布施者帶來更大的果報。另外,在偈頌中還加多一種清淨,就是布施者與受施者都是離欲之人,這種供養是一種最高的財物布施,所以能為布施者帶來最大的果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