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jpg

◊◊ 有些人不曉得生命將隨死亡而結束,了悟死亡的必然性就能避免爭執◊◊

【006偈】
彼人不了悟:我等將毀滅。
若彼等如此,則諍論自息。

【註解】
許多人都不肯面對無常和死亡的真實。這是因為我們忘了生是暫時性的事實。因此,我們常與人爭吵,以為自己會永遠的活下去。但是,一旦我們面對死亡的事實,人與人之間的紛爭便自然的結束了。當我們必死無疑時,就會發現鬥爭是愚蠢的。可是,當情緒激動時,我們的心智模糊不清,因此無法領悟人生的真理。當我們悟出真理,心智便不再受情緒所束縛。

【回顧死亡帶來和平——俱生皮僧團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俱生皮僧團。
  
當時的俱生皮僧團分裂為兩派,一派追隨精通律藏的導師,另一派則追隨精通經藏的導師。有一回,兩派為了一個無關緊要的戒律問題爭吵了起來,連佛陀也阻止不了這場爭執。
  
於是,佛陀便離開了他們,到巴利萊林裡的羅希達窟自己度過夏安居。當時,只有一頭叫做巴利萊雅的大象,自發的在那兒服侍佛陀。
  
信眾們得知佛陀離開俱生皮僧團的緣故後,便拒絕供養僧團。僧團裡的比丘眾,這才悔悟,開始認錯,並雙方達至和解。
  
但是,信眾們已不再像從前那樣恭敬地對待他們。要求他們向佛陀認錯。可是,佛陀已離開了僧團,而當時又是夏安居期間,俱生皮僧團的眾比丘,得不到信眾們的供養,在這個夏安居吃盡了苦頭,過著窮困的日子。
  
夏安居結束後,阿難尊者和眾比丘一齊前往佛陀靜修之處,傳達給孤獨長者和其他長老的口信,懇求佛陀回去。
  
於是,佛陀便隨眾人一起回到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
  
佛陀抵達精舍後,眾比丘跪在佛陀腳下,向佛陀認錯。
  
佛陀譴責他們當初為何不聽命於他,並告誡他們:「人總有一天會死。因此,應該停止爭吵,不要以為生命是永恆的。」

【評論】
佛學的精萃是面對死亡和無常的真理。我們為何受苦,因為我們逃避現實,被情緒心移神馳。情緒和現實往往互相矛盾;因此,我們必然會被現實所挫敗。一旦我們面對死亡的事實,不只是怒氣、怨恨,而是所有我執的情緒的終然結束。這真實的意念將結束所有的不悅。那些不通過佛理而面對現實者,將繼續受到挫折和被激怒,自受苦果。
  
一般人不曉得,總有一天死亡將會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的行動忽略了這舉世真理。比丘和信徒們,通常忽略了品德的培養,在意念裡忘記了死亡,並把自己當作得道的仙人。他們處身於競爭,因此備受爭議。一旦希望和抱負破滅,便感到沮喪。有時,他們把工作押後,希望將來大規模的一起進行,最後一事無成。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天天反省死亡的真理。
  
腦海裡念念不忘於死亡,就是了解大自然生命的佛理的終點。世上活著的許許多多人,各走不同的人生旅途,那些憤慨於死亡者,更不用說去反省它;他們被長命、安康、青春和繁榮所迷惑。他們完全忘了免不了一死的事實。他們的心、行沉浸在五欲的短暫快樂,他們只求物質享受,不理會來生而沉迷於身、口、意的不道德行為。他們把無常和短暫的生命當作永恆。為了使盲目和愚痴者覺醒,及平息永別親屬、富貴和財產的悲痛所引起的不滿。佛陀教誨人們無常的學說,並指引他們謀求永恆的安寧,這就是佛教的真諦。
  
一個還未參透佛陀學說的人,被長命所迷惑,自以為是仙人,雖然他親眼目睹了身邊發生的許多死亡事件。他被安康所迷惑,以為自已不會染上疾病,雖然他看見周圍無數的病人。他被青春所迷惑,雖然碰過許多年邁的老人,但一直以為自已不會老化。他被榮華富貴所迷惑,雖然他見過無數人因失去財富而窮困潦倒。而他從來不曾想過,有一天,他或許也會淪落到這地步。


本BLOG<<真理的寶藏 法句經>>由高菩提法師提供中文繁體的編排,特此誌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