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7.jpg

◊◊ 死亡征服一切情欲,無紀律和貪念,如風吹弱樹 ◊◊
【007偈】
唯求住淨樂,不攝護諸根,
飲食不知量,懈惰不精進,
彼實為魔縛,如風吹弱樹。
【註解】
那些沉迷於欲樂,對感官所產生的欲望又毫無戒備,飲食不知道節制,懶惰而又意志不堅定。像這樣的人,很容易被心魔所征服,有如一陣風就能輕易地把弱小的樹木吹倒。


Z8.jpg

◊◊ 死亡無法戰勝心念堅定者,就好像風吹不動石山◊◊
【008偈】
願求非樂住,善攝護諸根,
飲食知節量,具信又精進,
魔不能勝彼,如風吹石山。
【註解】
那些不沉迷於欲樂,對感官所產生的欲望嚴苛的戒備,飲食有節制,肯獻身而又意志堅定。像這樣的人,永遠不會被心魔所征服,有如磐石,再大的風也不能動它分毫。

【怠惰阻礙修行——摩訶伽羅尊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鄰鎮瑟達瓦雅居住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摩訶伽羅和他的兩位弟弟——瑪吉伽羅和楚羅伽羅。
  
摩訶伽羅與兩名弟弟一起住在瑟達瓦雅鎮,是個小康之家。摩訶伽羅經常與最小的弟弟楚羅伽羅統領由五百輛馬車組成的商隊,到處去經營貿易。老二瑪吉伽羅則留在家裡,負責店面銷售的工作。
  
有一回,兄弟倆帶領著由五百輛馬車組成的商隊,來到舍衛城,在離祇陀園精舍不遠處,卸下馬具,停下來休息。傍晚時分,摩訶伽羅看見許多舍衛城的居民及一些貴族子弟,手捧鮮花和熏香,朝祇陀園精舍的方向前進,大夥正要趕著去聆聽佛陀的開示。
  
摩訶伽羅問道:「你們上哪兒去?」
  
居民回答:「我們上祇陀園精舍,聆聽佛陀的開示。」
  
摩訶伽羅心想:「我也應該前去,聽聽佛陀說些什麼?」
  
於是,他拜託弟弟照顧好商隊與馬群,他則獨自一人前去祇陀園精舍。到了精舍後,他隨眾人禮拜佛陀,然後坐在人群的外圍。
  
當天,佛陀有條有理、順序的為摩訶伽羅及大眾開示有關心識的問題,並介紹了苦、集、滅、道四聖諦,還有其它的學說,譬如:愚痴與罪行,慾念和不淨等等道理。
  
摩訶伽羅聆聽完佛陀的開示後,感觸甚多,決心皈依佛陀,出家成為一名比丘。不久後楚羅伽羅也跟著出家。但是,楚羅伽羅心中常有一種不健康的想法——「過一段時間,我將和兄長一起還俗。」
  
摩訶伽羅皈依佛陀加入僧團後,有一回他問佛陀:「世尊!在佛教裡,有多少義務我必須完成?」
  
佛陀回答說:「比丘!只有兩個,就是慧學和定學。」
  
摩訶伽羅說:「世尊!我既然到了這一大把年紀才出家,肯定不能完成慧學的進修,但我保證一定可以完成禪定的任務。」
  
於是,世尊便教導他有關禪定及證阿羅漢果的法門。從那時候起,他經常跑到墳場修習禪定與觀想。當過了初夜時分,大家都入睡了,他便跑到墳場修習禪定與觀想,在天亮前,趁大夥兒還沒起身時,便趕回去。
  
有一回,一名少女病痛發作,在黃昏時分去世,一點兒老化、衰弱的跡象也沒有。這時,親戚和朋友們把她的屍體抬到火化場,同時攜帶一些木柴、燃油等必需品,把屍體交給看守員,付了一筆錢,吩咐看守員把這屍體焚化,便離去了。
  
看守員望著那副金光閃爍的屍體,他想:「這屍體是個好題材,最適合摩訶伽羅尊者練習觀想。」
  
於是,他便匆匆的去拜見摩訶伽羅尊者,對他說:「尊者!我有一個非常值得觀想的好材料,請您過去看看。」
  
摩訶伽羅回答說:「這太好了!」便與看守員匆匆的趕到火化場。
  
摩訶伽羅揭開裹屍布,將屍體從頭到腳,仔細的觀察和頭髮仔細地研究一番。最後,他吩咐看守員準備將屍體焚化,他則在附近打坐入定,於定中重複的對屍體進行觀想。
  
大火終於點著了,摩訶伽羅出定後於一旁觀禮。
  
火舌將屍體包圍住了,屍體上的肌肉被火焚燒時,顏色有如斑駁的牛;那雙足伸出垂下,雙手縮回;額頭膚發全無漸漸的成為一堆白骨,最後成為灰燼。
  
摩訶伽羅尊者思惟道:「這焚化屍體的過程,讓觀看者忘記那個『生』字,現在軀體已毀壞,生命已死亡。」
  
回到精舍後,他於禪定中進入觀想境界,反覆的沉思及清楚的識別毀壞與死亡的不同。摩訶伽羅尊者終於開發了超凡的智慧,證得阿羅漢果,並擁有不可思議的神通。
  
於摩訶伽羅尊者證得阿羅漢果後,有一回,佛陀與眾比丘剛好周遊到瑟達瓦雅鎮,並住進了摩訶伽羅原先居住的村莊。
  
楚羅伽羅的妻妾們聽說佛陀抵達,非常高興,心中想道:「現在該是我們討回丈夫的時候了。」於是,她們便前去邀請佛陀到她們家裡,接受供養。
  
依照習俗,當佛陀要到信徒家裡拜訪時,得先由一先行比丘前去通知。當楚羅伽羅回到家時,他的妻妾們即刻將他的袈裟燒毀,他也因此回不了僧團。
  
摩訶伽羅的八名妻妾,認為她們有能力令丈夫還俗,於是便安排佛陀與眾比丘前來受供。供養完畢後,她們要求佛陀把摩訶伽羅留下,宣誦答謝供養後的儀軌。佛陀留下了摩訶伽羅,與眾比丘一道離去。
  
來到了村口,眾比丘開始埋怨佛陀,認為佛陀不應該留下摩訶伽羅。昨天楚羅伽羅回家後就即刻還俗,但願今天不要發生同樣的事故。
  
摩訶伽羅終於匆匆的趕來與眾人會合。佛陀對眾比丘說:「摩訶伽羅是一名品格高尚、為人正直的比丘,他不會為個人的家庭而結束他神聖的出家生涯。他的妻妾們用盡了種種辦法,都不能動搖他出家的信念。」
  
這時,摩訶伽羅尊者運用神通升到空中,在空中以偈頌讚嘆佛陀,然後在佛陀面前下跪禮拜。
  
摩訶伽羅尊者禮拜佛陀後,佛陀向眾人開示:「不要把證得阿羅漢果的摩訶伽羅尊者和楚羅伽羅比丘相提並論,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評論】
那些對「樂」持有錯誤觀念的人,認為人生是一張無刺的玫瑰床,他們聚焦於人生「樂」的一面,完全不理會「苦」的一面。其結果是對物起了無窮盡的貪愛,並稱它們「這是我」或「這是我的」。當他們所貪愛的事物起了變化時,或與他們分離時,他們就會為所謂的什麼是「他們」和什麼是「他們的」正被毀滅和死亡而感到悲哀。
  
那些覺察到人生「苦」的一面的人,玫瑰的刺會削弱他們的欲念。當他們面對毀滅和死亡時,從所貪愛的事物所起的變化,不會為他們帶來太多的哀愁或悲傷。
  
非樂,並不代表對「苦」,更不是「苦」所衍生的怨恨與厭惡,也不是培養那種「令人厭惡的思惟」,它的真正意義是反省欲念的壞處,這是一般人所忽略的,也是他們盡量避免的一件事,因此他們受「苦」。真正的「樂」者,不單看人生樂的一面,同時也會以一種能夠透視並解決人生問題的能力來看待它。這也就是為什麼說佛教的樂觀主義的宗教。
  
本篇凸顯尋求「樂」的方法,那就是放棄對世間事物的貪愛。第一步就是實際地考慮與了解「識」,並對「識」所引生的各種「欲」採取嚴厲戒備的態度。也就是學習停止對「樂」與「苦」所持有的慾望和厭惡的反應。飲食要節制,要征服怠惰,集中精神於對事物的思考,清除貪愛的慾念。


本BLOG<<真理的寶藏 法句經>>由高菩提法師提供中文繁體的編排,特此誌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