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3.jpg

◊◊ 那愚者自知自己的愚昧是個智者。自以為是智者的,才是真正的愚人 ◊◊

【063偈】
愚者自知愚,彼即是智人。
愚人自謂智,實稱真愚夫。

【註解】
一個愚蠢痴迷的人,知道自己的愚昧,通過這種自我了知的美德,他可稱得上是智者。相反的,一名愚痴的人,總覺得自己很聰明,實際上,他是最愚痴不過。

【得知真實 智慧增長——兩名扒手的故事】
佛陀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居住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兩名扒手。
  
舍衛城裡有兩名扒手,他們是好朋友,親密到有如親兄弟,他們擁有精湛的扒竊技術,任何人口袋裡的東西,只要被他們瞄上,準會落入他們手中,他們配合無間,從來也不曾失手,日子過得相當富裕。
  
有一天,他們混在人群中,到祇陀園聆聽佛陀的開示,準備在期間上下其手。佛陀當天為群眾開講三皈五戒的要義,其中一名扒手被佛陀的話語深深的吸引住,當講到“不予取戒”(盜戒)時,他更是進入沉思,反省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嚴厲的譴責自己,併發誓以後不在幹這勾當。會後,他接受了三皈五戒,成為一名虔誠的在家信徒。回家後,重新操起農具到田裡幹活,農閒時,幫人家打零工。同時與他那位扒手朋友劃清界限,不在往來。他所攢下的錢,分為三份,一份家用,一份備用,一份捐獻給僧團。很快的,他把以前的不法所得,加倍的填上,作為布施之用。日子過得不算富裕,但是過得充實。
  
另外一名扒手,則在人群中鑽營,憑他的技術,簡直可說是探囊取物。他帶著大筆的錢財回家,與妻子共享一頓豐富的晚餐。妻子問他:“你那位好朋友呢?怎不見他來共進晚餐?”“他瘋了,寧可種田過苦日子,像這樣愚蠢的人,不配做我的朋友。”
  
上得山多終遇虎,扒手終於被逮住了。他被國王砍去雙手,妻子捲走他所有的財產,逃逸無蹤。他只好淪為乞丐,過著貧困的日子。
  
在一次開示會上,那名改過向善的扒手,向佛陀報告了好朋友的遭遇,並向佛陀懺悔自己過往的罪行。

【評論】
愚者自知愚,彼即是智人。本篇的真正含意是智慧處於自我知曉的事實。若一個人曉得自己的愚痴,那意識力將使他成為智者。真正智慧的基礎是對事物的本性有正確的知識。那些愚痴者若以為自己是智者,才是真正的愚痴。因為,那錯覺基本上使他們的整體思想涂上了黑暗的色彩。
  
愚痴與無明息息相關。無明是愚痴因,愚痴是無明果。無明是世界上一切罪惡和苦難的根源,無明矇蔽了一個人的眼睛,阻止他看清楚自己的真正本性。無明以不現實的妄想幻象矇騙生靈,把快樂和個人的慾望,當作當然的事實,不把“死:放在心上。阻止人們看到事實無常的一面,以“常”、“樂”、“我”為誘惑,讓人忽略了“苦”、“無常”、“無我”的真正意義,生活在“我”與“我執”的境界中,不斷的為追求慾望、滿足慾望,付出極大的代價。
  
無明是一切罪惡與苦難的根源,它在各種“心所生起”的方式中占了首位。無明不應被視為“一切事物無緣由的起因。”(無因生),佛陀說:“無明的‘初因’不可知,在無明生起之前不知有無明,在無明生起之後才知有無明。”因此可以理解,無明有它自己生起的條件,那就是愚痴,因此也可以說“無明”與“愚痴”互為因果。
  
無明存在於極微細的環境,只有證得阿羅漢果,完全擺脫十結時,才能脫離無明的掌控。
  
除了愚痴外,貪念、嗔恚都有無明的影子。說貪、嗔、痴三毒源自無明,一點也不為過。
  
無明同時也是一切煩惱的根源,但無明不列入五蓋(貪、嗔、痴、昏沉睡眠、惡作掉舉、疑)之中。
  
結束無明,就能終結生死輪迴。因此無明可以說是“不知事物的真正本性與個人的真正自我。它使一切正見的觀念變得含糊不清。”
  
佛陀說:“無明是盲目的煩惱,使我們受困於這生死輪迴裡。”當無明被消滅而轉成智慧時,那“心所生起”就破滅了,有如佛陀和許多阿羅漢成就的例子。根據《如是語經》裡的記載,佛陀說:“那些已消滅無明,並已衝出昏暗的無明重圍,將不再於生死輪迴裡徘徊。”
  
無明就是基本上不渴求的慾望。無明就是:“有明於四聖諦;完全明了於“苦”。明了於苦的緣起、苦的結束和結束苦的途徑。”

 


本BLOG<<真理的寶藏 法句經>>由高菩提法師提供中文繁體的編排,特此誌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