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85.jpg

◊◊ 抵達彼岸的人少,在此岸徘迴的人多 ◊◊

【085偈】
於此人群中,達彼岸者少。
其餘諸人等,徘徊於此岸。

【註解】
於人群中,知道有彼岸這個概念的人不多,能到達彼岸的人更少,大多數的人都留在原地徘徊,繼續受困於輪迴之中。


Z86.jpg
◊◊ 那些依止於正法者,能抵達彼岸,能度過困難及魔境 ◊◊

【086偈】
善能說法者,及依正法行,
彼能達彼岸,度難度魔境。

【註解】
了達正法,善於解說正法,並依正法而行的智者,能度過一切危厄,擺脫魔境,順順利利的到達彼岸。

【有幾人能抵達彼岸——聆聽妙法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一群在家信徒在祇陀園聆聽佛法開示的故事。
  
每當夏安居結束後的第一個月圓的前一天,祇陀園都會舉辦盛大的法會,接受信眾集體供養袈裟、食物及生活必需品,同時也會為有意思體驗出家生活的信眾舉辦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當天,由清晨到深夜,由大德比丘輪流為信眾作佛法開示,出席的信眾絡繹不絕,很多人在作出供養後,便自行回家。有些人雖然待在現場,坐上一整夜,可是大部份時間都在打瞌睡,沒有幾個是在專心聆聽佛法開示。
  
隔天的午餐開示會上,比丘們向佛陀反映了這些情況,都深深的覺得,為這些信眾開示佛法是一種浪費。佛陀譴責了眾比丘的想法,對他們說:「比丘啊!大多數的人都受這世間之欲所繫縛,徘徊於世間(此岸);只有極少數有智慧的人能抵達彼岸(涅槃)。」接著又說:「比丘啊!善於講說妙法以及能依正法而行的比丘,他們一定能登達彼岸,度過一切苦難和擺脫一切魔境。」
  
【評論】
彼岸,有生死之境界,稱為「此岸」,業、煩惱漏等稱為「中流」,「涅槃」就是「彼岸」。《思益經》有這樣的記載:「世尊!誰住彼岸?佛言:能知諸道平等者。」
  
到彼岸的舟度也就是佛學上常採用的音譯名詞波羅蜜多,簡稱波羅蜜,又譯事究竟、到彼岸、度無極,簡譯為度。此波羅蜜有六種,被譽為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眾生,從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槃究竟之彼岸,是佛教的主要中心教義。
  
一、施度(檀波羅蜜或檀那波羅蜜):總有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三種。佛子修布施,能對治慳吝貪愛煩惱,與眾生利樂。
  
二、戒度(屍波羅蜜或屍羅波羅蜜):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佛子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斷身口意一切惡業。
  
三、忍度(羼提波羅蜜):佛子修忍度,能忍受一切有情罵辱擊打及外界一切寒熱饑渴等之大行,即能斷除瞋恚煩惱。
  
四、精進度(毗梨耶波羅蜜):佛子精勵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對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五、禪度(禪度波羅蜜或禪那波羅蜜):止觀雙運名禪,亦名靜慮、三昧、三摩地、定。謂思維真理,定止散亂,心一境性,調伏眼耳等諸根,會趣寂靜妙境,有四禪、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六、慧度(般若波羅蜜):謂通達諸法體性本空之智,及斷除煩惱證得真性之慧,能對治愚痴暗昧無知(無明)。


【佛陀與佛法——世間最微妙的法】
苦行者喬達摩(瞿曇)接受牧羊女乳糜的供養後,在尼連禪河沐浴淨身,在菩提樹下經歷七七四十九天的證悟歷程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把所證得的「法」(教義)傳授給伴隨他一起出家的「五比丘」,開始了他的第一次的弘法。於這次的開示,喬陳如證得阿羅漢果,不久後其餘四名比丘也都證得阿羅漢果。從此,這位大覺悟者立志弘揚他所證悟的獨步天下,無以倫比的「法」。第一次的開示,就感化了「五比丘」,有了第一批信徒,從此鹿野苑就成為佛教的第一個道場,成為未來僧團的搖籃。
  
佛陀對已證得阿羅漢果的「五比丘」說:「比丘啊!我已解脫於一切人類的繫縛。你們也可以同樣的解脫於一切人類的繫縛。去吧!以你們的憐憫心,去利益眾生,去為更多的人牟取幸福和福利。分別到不同的地方去弘揚那始終都那麼優越,意義徹底完美的妙法,去宣揚那神聖生命的原始意義與純淨的生活,那眼睛裡沾染塵埃的眾生,將會因為錯過聆聽這妙法而迷失,那有能力領悟這妙法的眾生將獲得解脫,我也將到各地去弘揚我所證悟的妙法。」
  
就這樣,佛陀開始了他那高尚的使命,一直到他的生命結束為止。他夥同弟子們走過了無數城鎮、鄉村的大街小道,以他無窮的憐憫與智慧,弘揚那光芒奪目的妙法。
  
佛陀以平等心弘法,不分種族、階級、幫派;不分男女、老幼,富貴、貧賤;不分知識份子或文盲,婆羅門或首陀羅,王子或平民,聖人或罪犯,他們都來接受佛陀的開示,皈依佛陀,並在佛陀的指引下步入覺悟與平靜之道。道路是為人而建,佛陀的妙法是為了眾生而締造。
  
種姓制度,對印度的婆羅門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佛陀以平等心否定了這低劣的制度。佛陀的宗教為所有的種姓與階級開放,讓他們知道,他們都適合過這種神聖的生活,一些人在加入僧團後還一鳴驚人。佛陀只不過作為他們的導師而已,他嘗試以自己證悟的妙法把不同種姓、階級的人群融匯和團結起來。
  
佛陀也提高了當時印度婦女的地位。在那個時代,由於受婆羅門教的影響,婦女不受社會的認同,地位很低,備受侮辱,雖然也有個別的例子顯示婦女的才華如藝術、哲學等等,但那畢竟是很個別的。佛陀以平等心對待婦女,他敬重婦女,並為她們指示那條平靜、純淨和神聖的道路。他創立了比丘尼團,這是印度歷史上空前的壯舉,他使得當時的印度婦女,也能加入神聖的僧團,並過著出家生活,當時各地的婦女都紛紛加入這比丘尼僧團。在《長老尼偈經》中,就曾清楚的描述無數尊貴的比丘尼生活,她們努力不懈為獲取自由而奮鬥,她們也為心智的解脫而高奏凱歌。
  
佛陀沿家挨戶,一個村落又一個村落,一個城鎮又一個城鎮,去弘揚他所證悟的妙法,點化人民,讓他們離苦得樂。當時,佛陀發現那些村民是多麼的愚昧、無知和迷信,他們殘殺牲口奉獻神明,佛陀對他們開示道:
    
對生命而言,只能接受不能奉獻。
生命是眾生所應珍惜的,要嚴加愛護。
    
生命對眾生是多麼的美妙、親切和充滿喜樂,就算是那最吝嗇的人……。
  
佛陀從來不鼓勵爭論與仇恨,他曾對僧眾說:「我從不與世界爭論,比丘啊!是世界與我爭論,一位妙法的詮釋者,不與世間的任何人爭論。」
  
對佛陀而言,實踐妙法是及其重要的,因此,佛教徒都得實踐佛陀所傳授的妙法,佛陀的妙法(教義)明確的指示,實踐是通往心靈道上的唯一道路。
  
要得到真正的平靜與快樂,沒有捷徑。佛陀在許多的演說中指出,這是唯一的引導人們到達理想的高峰,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唯一道路,這需要逐漸的鍛練,對言、行和念的訓練,在完全覺悟和明了涅槃時帶來的真正的智慧,這是為大家開設的道路,不分種族、階級與道德信條,這道路在我們生命清醒的每一個時刻,都得努力培養。
  
這就是佛陀宣揚他所證悟的妙法的唯一目的。他說:「比丘啊!佛陀已覺悟,他弘法的目的是為了讓世人都覺悟;佛陀已馴服,他為了世人的馴服而弘法;那佛陀已平定,他為了世人的平定而弘法;那佛陀已跨越彼岸,他為了讓世人都能跨越到彼岸而弘法;那佛陀已涅槃,他為了眾生到都能達到涅槃而弘法。」這是佛陀弘法的崇高目的。很明顯的,那聆聽者或追隨者,也應該有同樣的目標。因此,這位慈悲又明理的大夫的目的,就是為前來求醫的病人治好他們的病痛;而那些病人的目的,就是盡快的治好自己的病痛,這也是病人唯一的目的。
  
我們應該明白,雖然於僧團有指導、警戒與指示,但真正的實踐妙法,在心靈道上邁進得靠自己。我們應以無比的毅力排除一切絆腳石,並沿著正道小心翼翼地堅守自己的步伐,向心靈的道路上前進;往那條由歷史上許多聖哲所指示的道路前進。
  
佛陀以竹筏越度彼岸來作比喻:「比丘啊!竹筏是為了渡江,到達彼岸後,就不能再背負這竹筏。」
  
佛陀!持憐憫心的導師,已不在世,但卻留下那高尚的妙法。那妙法不是創始,而是個發現,它是永恆之法,它與人類並存,無論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東方或西方。那妙法沒有標明,但它讓你明白無限的時光、空間與種族,他適合一切時間。每個與「法」共同生活者,都能見到它的光芒,他們親身經歷,但無法向別人解說自己所獲得的覺悟。


本BLOG<<真理的寶藏 法句經>>由高菩提法師提供中文繁體的編排,特此誌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