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067775946850526.jpg

焦諦卡禪師(Jotika Sayādaw)講

果儒法師 譯

第三講 沉入內觀的方法(The Way Into Vipassanā Meditation)

歡迎來這裡禪修,非常高興看見你們。我告訴過你們:我所見過最美好的事,是看到一個人坐著禪修。當我是一個小男孩時,每當我看到有人在禪修,我會停下來去看那個禪修者,他坐得如此安靜,他的身體靜止不動,非常平靜和莊嚴。像這樣坐,在我看來就像一座金字塔,如此穩定,如此堅定不可動搖;它也表明禪修者的心是非常穩定,非常平靜。身體的姿勢影響心境,它使你穩定、平靜、平和。當我看到一尊靜坐的佛像時,這佛像讓我的心變得非常平和,我收集一些佛像,這些佛像看起來非常安詳。


在我繼續談論有關禪修的對象和不同種類的定之前,我想要回答某人上星期問我的問題,這是非常重要且必須記得的事,是有關我們的心態。我查了一些有關禪修的書,這是有經驗的禪修者所記錄下來的。禪修時,當他們發現:心變得寂靜,念頭慢慢減少時,你不再注意周遭的環境,這時,你的心越來越專注,你的心漸漸進入定境,這時,你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嗎? 初學者並非指剛開始禪修的人;初學者指心仍無法靜下來的禪修者,因此,你可能已經禪修很久,但是如果你沒越過某種階段,你仍然是在初學階段。有這種認知是非常謙虛的,因為如果我們已經禪修很久,我們會認為我們知道有關禪修的一切,事實不然,如果你沒有跨越某個階段,你仍然是初學者。因此,當禪修者的心變得寧靜時,初學者有時會突然被干擾,被帶回現實世界。當身體突然一動時,禪修者被驚醒,被帶回現實世界。這發生在某些人身上,過去常常發生在我身上。有時它是如此發生的,我非常安靜的坐著,然後,突然聽到一些噪音,我被嚇到,被嚇醒﹗ 當你禪修時,你在不同的境界,很像昏睡的狀態,一種催眠的狀態,但是又不是真正的被催眠,只是非常類似,有些醫生對這種狀況了解得非常清楚。當你停止思考並專注於所緣境時,慢慢的你的心會變得專注,你進入一種不同的境界。在開始進入不同的境界時,你發現有許多困難,你的心波動不已。我們非常熟悉我們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到安全,我們想要抓住它,對它產生執著,我們不想放下,這是一個自我保護的反應,我們想要保護自己。


保護自己的方法是:收攝六根,置心一處,我們要知道什麼縈繞在我們心中,我們也要知道我們的身體狀況。現在,我的身體如何? 當你禪修時,你的心變得非常專注,慢慢的你不再覺知你周遭的事物;當你越來越專注時,有時,你對你的身體也不再覺知,我的意思是,你察覺心裡的感受,而非身體。有時身體的形狀和大小消失了,因為形狀和大小是paññatti,我們的心把它們湊在一起,使它們成為一種概念;paramattha則沒有形狀,沒有大小。如果你覺得這很難理解,我將給你一個譬喻,一個來自物理學,來自牛頓的科學的例子。當你讀物理時,你知道有形狀、尺寸和移動,你能根據牛頓的物理學預言一切。行星繞著恆星轉,你可以在任何時候預言,你可以說:「從現在開始,十年後,某顆行星會在某個地方。」你可以預知,因為它有形狀、大小和規律的移動,當你把物質分析到越來越小,分析到比原子還小的粒子時,你再也看不到它的形狀,你也無法預知任何事,你只能說:有某種事,它的發生率是百分之幾。只有可能性,沒有確定性。


在禪修中,有時也會有類似的狀況發生。我們知道周遭的環境、形狀、大小、生靈、東、西、南、北、時間、年和日,當我們禪修時,我們忘記了今夕何夕、今年何年,不知道現在是幾點;有時,我們也忘了自己人在何方,我們之所以不知道這些,因為這些全是概念。你不知道你坐在哪裡;你不知道你正面對東方還是西方。有時非常奇怪,你甚至不知道你在哪裡,這是讓人心驚的,它聽起來像是一種精神病。有些人忘記他們是誰,因為他們是精神病患。有時在這種狀況,你超越了現實,你是誰已不再重要,「我」只是一種概念,你也忘失了自我。當你進入這種狀況,你會一再的回過神來,因為你非常害怕,「我必須知道我是誰」,「我必須知道周遭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我毫無防衛。我們想知道:在我們周遭發生什麼事,我的身體怎麼了。事實上這是paññatti。了解這種現象讓我們感到安全,如果你不了解這種狀況,你會越來越害怕;「我怕禪修」,這曾發生在我身上,我的身體突然一動,我醒過來,我有極大的恐懼﹗我們害怕離開現實世界,儘管我們想有更深的體驗,超現實的體驗。禪修時,當我們跨越那道關卡時,有些人會感到害怕,覺得非常不安全。我們藉著控制我們的身體和周遭的環境,來獲得安全感。控制的方式是「知道發生的事」,我們想知道我們周遭發生了什麼事,和我們的身體怎麼了,這是一種保護反應。


當我們緊張了很久,我們變成習慣抓緊自己不放,這種事經常發生在焦慮不安和沒有安全感的人身上。例如,想像你在一個很深的森林裡,周遭可能有老虎、蛇和其他動物。我住在森林,那裡有老虎。[現在的獵人說:老虎怕人並且逃走 ]。當我們第一次去不熟悉的地方時,我們感到非常不安全,因為真的有危險,有老虎、蛇等動物。如果我們在一個封閉的地方,我們便能保護自己;但是要防蛇,非常難,因為牠們非常小,能爬進你的小茅篷,因為小茅篷由竹子做成,沒有密封,爬蟲、昆蟲等小動物會進來,所以當你打坐時,你會聽到噓噓的聲音,你會突然醒來,你會害怕,你的身體有所反應,「那是什麼?」,你感到非常不安全。當你發現只是一隻蜥蜴,沒事,你又回去禪修,但是,你無法完全專注在禪修,你保持警惕,你一直保持警覺,想知道周遭發生什麼事,如果你想要培養甚深的定力,這是非常困難的。你知道:在某種程度上你保持正念,但是,你無法超越它;為了超越它,你需要培養信任和安全感,這非常重要。能與信賴的人,你的老師,你的家人或好友一起禪修,是非常好的。你覺得:如果在我身上發生任何事,在我身邊的人會來幫助我,對初學者而言,這非常重要。在緬甸,當我們禪修時,有許多老師說:「把你的身體交給佛。」象徵性的你獻身於佛,我的身體不再是我的,因此,如果身體不再是我的,我便不會擔心,這是象徵性的把身體交給佛陀。試著去找一些讓你感到安全的方法,信賴你周遭的環境,在這個地方你不需要害怕,在這裡的人都是禪修者,這裡非常安全。在你禪修前,培養慈心是重要的,因為慈心讓你感到非常安全。

我住在森林時,有時,沒有房子,沒有住的地方;有時,我在樹下坐;有時,只有一間由袈裟搭蓋的簡單的小屋。我們坐著禪修,當我們培養堅固的慈心時,我們感到非常安全。我住在森林裡超過二十年,從未被任何東西傷害過,有時,是住在很深的森林裡,周遭只有幾間小茅屋,我可以從中得到食物。我想要進入更深的森林,遠離文明世界,因為文明世界是如此的干擾人。如果你信賴自己,這表示你感到更安全。信賴自己,信賴你的修行!對初學者而言,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禪修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習慣抓住自己不放,我們對自己非常執著,一直想保護自己,一直把自己綁緊。看看是否你真的想控制你的身心,我們全都想控制自己,但是,在禪修中,如果你這麼做,你不會有更深的理解和進步。你要學習放下,無論發生什麼事,就讓它發生吧!因為在禪修時所體驗的事,是如此特別,以致於你想控制它,你若有這種念頭,你將無法進步。我們的潛意識一直想控制自己,這是問題之所在。


雖然你有意不去控制,想放下,但是在潛意識裡你害怕,感到不安全,你想去控制它,因為恐懼、憂慮已經在我們心裡根深蒂固,不知道有多久,可能數百萬年,我想:可能在我們的DNA內根深蒂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意識的保護自己,以防心理分裂的威脅。「心理分裂」是什麼意思?整合(Integration)指我們有「我們是誰」的想法;分裂(Disintegration)是無我的意思,沒有自我,沒有控制。你願意進入那個階段嗎? 沒有自我,沒有控制,只有身心持續的過程,一旦你想控制它,你將不得其所,你將無法禪修,因為禪修是「放下」。我們總是想要控制自己,「我知道我是誰」、「我知道我在做什麼」,有這種心態,我們將無法跨越關卡。不再有「我」,沒有「我」在禪修,你甚至不去控制你的禪修,你只知道發生什麼事,只是知道而不去控制它,正如你望著一條馬路一般,你坐在外面看馬路,你沒有控制任何車輛,他們來來往往,你可以坐著看。我知道發生什麼事,但是我沒有控制它﹗你需要發展那種精神狀態,沒有控制,這是為何我告訴人們不要抗拒、不要控制的原因,請放下,只當一個旁觀者。


當我們一看到外境,我們就失去控制,我們會恐懼,這不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只發生在某些人身上。然後,我們繼續禪修,每當境界現前時,試著讓心平靜下來,並且告訴自己沒有危險,不用害怕。信任自己,信任你的修行,繼續禪修,不要執著自我。禪修時,我們不要執著自我或控制自己,看看你是否這麼做。當我們突然發現我們處於險境,我們的身體會突然一動,這是一種保護反應。當我們碰到另一個境界時,我們的身體會猛然一動,我們會醒過來,想要去控制它,這是一種保護身心的反應,身體的猛然一動是令人害怕的。請告訴自己,鼓勵自己,當你培養更深的平靜和智慧時,這種事不會再發生,這種事只會發生在初學者身上。有時,初學者會嚴重的驚慌,首先,你的身體猛然一動的醒過來,你的身體有所反應,但是,在其他情況,你的身體仍然非常安靜,動也不動,你的身體仍靜靜的坐著,只有心在反應。有時,當初學者的心靜止不動時,他可能突然感到嚴重的驚慌,禪修突然終止,他醒過來,這是另一種潛意識的保護反應。長期緊張焦慮的人會認為:如果他放下,他的精神狀態會出嚴重的狀況。他會覺得「如果他放下,他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或許會發生非常奇怪的事,而他無法控制所發生之事,他可能無法回到正常的生活方式。」有許多這樣的人。為了培養自我信任和勇氣,我們需要修行,要受持五戒,因為這會讓你勇猛精進。如果你已受持五戒,你的恐懼將減少,這是真的。如果你相信你是仁慈、有美德的人,它會給你許多力量和勇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