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320.JPG

焦諦卡禪師(Jotika Sayādaw)講

果儒法師 譯

心雖然平靜,只是一片空白。如果禪修者長時間停在那種狀況,他會失去清明,然後,他會回來禪修,不會逃避,停止禪修並非逃離。因此,禪修者會再度專注,觀察「所緣境的持續」是如此短暫,它持續的時間只有在生滅之間的一剎那,非常短暫。如果你看一部電影,在一秒中,大約放映20個畫面。一秒20次,在兩個畫面之間螢幕會變黑,但是我們看不到這空白,因為我們的眼睛無法如此快速的察覺它。我們看到某人在那裡移動,事實上沒有移動,只是一個鏡頭接著一個鏡頭,所有的鏡頭有點不同,因為我們沒有看到間隔,它看起來像是同一個人在移動。一個鏡頭出現的時間非常短,然後消失,然後換另一個鏡頭。

在禪修時,你的觀察也是如此,在一秒中,你可以觀察20個所緣境消失。對一個具有定力的禪修者而言,一秒鐘是非常長的時間,時間變得嚴重失真。通常我們有經路心(vīthi-citta)和有分心(bhavaṅga- citta)。「經路心」指觀察正在發生之事的心。「有分心」是心的基本狀態,沒有明顯的可覺知的所緣境,它只維持生命和意識的相續,沒有任何現前的所緣境。通常人們的這個(有分心)間隔非常寬,持續的時間很長,這叫做有分心。一個意識生起又滅去,注意現在所生起的所緣境,或思考某些事情,然後有一個間隔,然後,另一個意識又生起,滅去。在觀察生滅的過程中,心識覺知所緣境或任何念頭,然後有一個間隔。通常禪修者有分心的間隔越寬,表示我們觀察得越少,心不在焉的時候較多。當我們持續禪修時,我們的心變得更敏銳,「間隔」也變得越來越小。因此,在相同的時間裡,我們更能覺知生滅現象及其間隔,覺知意識被收攝在這段時間裡。例如,在開始禪修時,在一秒中,我們只能觀察一個意識,過了一段時間,可以觀察5個、10個、15個、20個等,你的覺知意識越強,時間也變得越長(失真)。什麼是時間?事實上,時間只是一種概念。當你對所發生的事沒有覺知時,你的心也不知道任何時間。

偶爾,在這階段,非常短的念頭會生起,例如,「沒有什麼是穩定的」,「一切事物會變遷,無法持久」,像這樣的念頭會出現在腦海裡。此外「一切事物是不堅實的」(asāraka), 「一切事物沒有實體」,「有為法」(saṅkhata)等也會出現在腦海裡。像這樣的非常簡短的念頭會生起,有時,禪修者會覺得這種生滅現象是一種壓迫,像一種逼迫,沒有止息。這好像連續製造非常刺耳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這聲音令人惱怒,是一種折磨。禪修者觀察生滅現象非常久,以致於他覺得他好像被生滅現象所困住,這是一個陷阱,一種折磨,有時,讓人無法忍受。所緣境是苦,生滅現象是令人痛苦的,必須觀察身心的生滅現象也令人痛苦。有時,你會發現:生命好像是一種慢性病,無論你認為你多麼健康,它總是生滅不已。不要想太多,否則你會變得沮喪。這些短暫的念頭會自然生起,觀察他們,放下他們。不要停止觀察,不要想太多。如果你想太多,你會變得非常沮喪。當你想時,你會自我認同,想使你覺得「你」在想,「想」使你覺得有連續性,變成聯想。如果你不想,不會有聯想,不會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因此「想」使我們感到好像有連續性。如果你不想,不會有連續性,生起又滅去,就是這樣,無意義可言。

有時,你覺得生滅現象像是肉中刺;有時,你覺得生命是一種病。當你談論這些觀智的境界時,它聽起來是負面的,非常悲觀。你把它視為一種沒有警告的過患,它看起來像一枚定時炸彈,你可能隨時去世。任何事情可能隨時發生,生命是如此的難以預料,身心的生滅過程是無法避免的,你沒有安全感,無法隱藏,沒有避難處,這些是這個階段會有的現象。當禪修者執著這些所緣境時,這是觀隨染,你可以把他們視為煩惱。在這個階段,你所觀察的苦,異於剛開始禪修時所體驗的苦。在開始階段,你沒有把每一刻的生滅現象視為苦;然而,在這個階段,你視所有的生滅現象為苦,而且你非常清楚的觀察所緣境,一個接著一個。事實上,所有的觀智都是無常、苦、無我的。如果你談論觀智,簡而言之只有三種,你甚至可以把他們歸納為一種智。


即使證了初果後,你會更深入的體驗相同的事情。有時,你發現這生滅過程不屬於你,沒有人擁有它。這些過程沒有擁有者,你注意聽,耳識會生滅,你知道你沒有擁有聽覺,它已消失。我們認為:這個身體是我的。在這些觀智,你會發現:沒有人擁有這些生滅過程。此外,你會發現你不能否定它,你不能告訴這生滅過程:「像這樣發生,不要像那樣發生;停止,不要再生滅。」 生滅現象沒有統治者,你會發現:他們是空的,沒有人,沒有我(atta),沒有靈魂,非男非女,所以「無常、苦、無我」有不同的觀點、層面。禪修者偶爾想停止禪修,他們會想:「觀察這些充滿苦迫的生滅現象有什麼用處?我一再的觀察同樣的現象」。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禪修者會明白:停止禪修不是解決之道,最好是繼續禪修,一直觀察,往前進,沒有其他方式。對某些人而言,每個觀智會花相當長的時間;而另一些人則花的時間很短,或許幾分鐘,幾小時,幾天;而某些人可能花幾個月,這取決於個人的動機。如果你認為你有時間,而你想要慢慢的徹底的觀察一個觀智,那麼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你不想這麼做,你會越來越專注,並且加快觀察生滅過程的速度。


有時,在這個階段,禪修者會想:「我的禪修沒有以前那麼好。」這非常危險,有時他們對禪修不滿。事實上,他們對生滅過程不滿,這不滿變成另一個所緣境。想想:「我以前的禪修非常好,但是現在不像以前那麼好,我沒有清楚的觀察所緣境。」,當所緣境緩慢的消失時,你可以非常清楚的觀察;但是在這個階段,所緣境的生滅如此快速,以致於你不知道該怎麼辦,你甚至無法觀察,因為它是如此快速的滅去,所有的事物是如此的無趣。在第四觀智,生滅現象非常有趣;但是現在它不再有趣,它變得令人有點厭煩。要非常小心,當你感到厭煩時,請提醒自己:「現在越來越好。」有些人停止禪修,許多禪師說:「真可惜!多悲哀!他們必須繼續禪修,以後他們會有所突破。但是現在他們停止禪修,他們變得非常氣餒。」因此,別氣餒,繼續禪修,這是第十觀智:省察智。第五觀智:壞智(Bhaṅga-ñāṇa),看到壞滅;第六觀智:怖畏智(Bhaya-ñāṇa),看到危險;第七觀智:過患智(Ādīnava-ñāṇa),看到過患;第八觀智:厭離智(Nibbida- ñāṇa),心生厭離;第九觀智:欲解脫智(Muñcitukamyata- ñāṇa),想要解脫;第十觀智:省察智(Paṭisankha-ñāṇa),不要離開,回去禪修,繼續觀察生滅現象。如果你想要解脫,你不能跑掉,所以要回去禪修。下一個觀智是行捨智(Saṅkhārupekkhā-ñāṇa),非常深奧,非常重要和非常有趣的觀智。在第十一觀智後有其他的觀智,他們在一剎那間生起,所以你無法採取任何行動。在第十一觀智以後,不會退轉,它的進展非常快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