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249.JPG

《唯一路》
  隆波帕默

二、源自於極端的結果
兩種極端是修習毗缽舍那的障礙。因為修習毗缽舍那是有覺性持續覺知當下正在呈現的色法,或有覺性持續覺知剛剛滅去的名法——以安住且中立的心如實覺知名色(身心),不做任何形式的干擾、強迫、打壓、改造。

常常這樣覺知,就會生起智慧獲得正確的領悟——名色(身心)的特性是無常,即生即滅;是苦,無法保持不變;是無我,不在任何人的掌控範圍內。當智慧清楚的照見實相,就會放下對於名色(身心)的執著,進而清楚地照見涅槃——遠離煩惱習氣、遠離名色和所有苦的境界。

心何時迷失於隨順煩惱習氣的極端,何時就迷失在世俗諦所緣,無法覺知自己的名色(身心)。何時壓制自己的身與心,導致它們失去本應呈現的常態,就無法照見名色(身心)的實相。越這樣修行,越生起邪見,認為身心是“我”,可以任由“我”去強迫和控制。

如果修行者走上歧途,迷失於兩個極端或只是其中一個極端,都無法修習毗缽舍那,也就是根本毫無機會體證道、果、涅槃。兩條歧途是死胡同。一旦粘著,就不會再找到離苦的路,必然再次墮入永無止息的生死輪回,直到有一天跳脫出這兩條歧途為止。

三、心不迷失於兩個極端,而自行走上中道——這是可能的嗎?
請允許實話實說,對於一個從未按照佛陀教導而修學的凡夫,想要不步入兩個極端而自行走上中道——是絕無可能的。尤其是會迷失於隨順煩惱的極端,不停尋找令自己滿意的所緣,人類和一切眾生幾乎全卡在這裡。至於專心修行者,除了迷失於隨順煩惱習氣的極端之外,想到修行的時候,還會再迷失於強迫身和壓制心的另一極端。

一個真正不迷失於極端的人,是學習和修行抵達道非道智見清淨階段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法——七清淨中的第五清淨,與十六觀智中的第三與第四觀智——思維智和生滅隨觀智相對應。當然,可以跨過巴利文的專業詞彙,因為我們無需懂得專業名詞而能夠學法——直接照見勝義諦,持續覺知名色(身心)的境界或狀態,不走神也不緊盯,就可以時不時走上中道了。接下去,心會有次第地提升,直到能夠照見名色的生滅,就可以稱為清楚的認識中道了。這裡所指的“照見名色生滅”是指——假如只是看見新的名色呈現,才大概評估舊的名色已滅,稱為思維智,還不是真正毗缽舍那的智慧,因為其中還有念頭和思維。如果看見舊的名色滅去之後,新的名色才生起,新與舊是完全斷開的,才稱為生滅隨觀智——才是毗缽舍那智慧的起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