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031.JPG

僅僅覺知是不夠的4/35 持續地禪修會加深理解

[德加尼亞]

 

5.持續地禪修會加深理解


禪修者:我經常感覺到不想去做調查。我忙著去觀察,去試圖覺知我的經驗,如果我去調查的話,我怕遺漏了某些東西。所以我產生了這種沒有時間去做調查的感覺。也許裡面存在某種貪心吧。


禪師:只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讓那些不重要的事情隨它去。當你平靜的時候,你只是想保持開放和接納的心態。但是當你感受到強烈的情緒的時候,你的精力要放到怎樣處理情緒上來;因為這是手頭最重要的事情——忘記所有其他的東西。如果你忽視了一個情緒,卻試圖去覺知其他正在發生的一切,這個情緒實際上仍舊藏在你的心靈深處。只要一逮到機會,它就會重新出現,並且給你制造很多的麻煩。覺知的功能是去辨認出心裡所發生的一切事情。智慧決定哪些事情需要處理。


禪修者:我想我還是沒有足夠的智慧。


禪師:你需要給自己時間。慢慢來,通過發生的事情去摸索你自己的方法,試著去理解和收集盡可能多的信息。當你感覺到有一件事情需要弄清楚時,去思維並且調查它。剛開始時,心裡所發生的事情看起來會相當的混亂。你需要重復地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件事情。當你的覺知變得更加持續穩定的時候,你的心會變得更加平靜,你將開始理解什麼事情比較重要,什麼事情不重要。


禪修者:那是否意味著,如果我持之以恆,如果我持續地提醒自己去覺知,不管怎樣,心最終會平靜下來,並且慢慢開始理解?


禪師:是的,你禪修的水平、你怎樣持續一貫地禪修的水平決定你理解的水平。開始的時候我們需要大量的覺知去建立一個基礎。我們沒有任何真正屬於自己的理解,所以在禪修中我們需要依靠信息幫助我們。慢慢地我們將會有一丁點理解,一丁點洞察和領悟。


只要我們保持禪修,我們就能夠維持這種理解的水平。如果我們不是全心全意地禪修,如果我們只是斷斷續續地禪修,我們理解的水平就不能加深,我們也不可能變得更熟練,更有技巧。如果我們完全地停止禪修,無明和愚痴又將會開始增長。如果我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去禪修,無明和愚痴將會重新籠罩所有我們曾經理解的事物。


但是如果我們勤奮而且持續地禪修,我們就會一點一點地累積這些小小的理解和領悟。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如果我們去刷新並且保養它們,它們就會變得持久穩固,並且開始與覺知一起工作。一旦智慧開始與覺知一起工作,我們的理解水平就會邁上一個新台階。我們就會有更大的領悟。


這些更大的理解有它們自己的生命力,它們更有力量。它們不需要再這樣依賴覺知。一旦我們有了這樣的領悟,我們隨時都可以利用它,智慧總是現成的。在這個階段,覺知的地位就會變得不那麼重要,可以說,覺知開始扮演一個次要的角色。覺知總是會存在,因為沒有覺知,智慧不可能存在,但是在這種已經有了理解的層次上,智慧開始有它自己的生命力。覺知不斷地給智慧提供養料,所以智慧的力量將會不斷增長。在這個階段,心總是會知道該做什麼,禪修也會變得非常容易,以至於會發生即使我們不作任何努力,也會不斷地進步的情況。


禪修者:我知道那樣的情況是可能的,如果一個人住在一個禪修團體裡的話。但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在現代社會中連續不斷地禪修非常的困難,我相信大多數人也和我一樣有這種感覺。


禪師:昨天一個禪修者也談到這個問題。他告訴我說,他發現當他一個人的時候,非常容易覺知到正在做的事情,並且能夠保持一顆平靜和諧的心;但是當他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他發覺要保持覺知非常困難。我向他指出,這兩個情景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種情況我們的注意力是被引導“向內”的,第二種情況則是“向外”的。如果你集中你的注意力“向內”,你就不可能與外部世界交流互動。如果把所有的注意力“向外”,你就不能了解你自己。你要學會既“向內”又“向外”,這需要多次的練習。


禪修者:我能夠理解你所說的。但是外面的世界與一個禪修的環境是這樣的不同,以至於我總是被卷入各種各樣的俗事當中。


禪師:為什麼你允許自己卷入呢?實際上並沒有人把我們往裡面拉,是這個心自己想沉醉其中。相比較而言,誰更重要,你還是別人?


禪修者:應該是我吧。


禪師:你把你的注意力“向外”,是因為你認為它對你很重要。如果你的心的品質真的對你很重要的話,你將總是會關注它,並且照顧它。在任何一種情況下,你都會去檢查你心靈的狀態。哪一個更重要,跟別人談話,還是你自己的心態?


禪修者:我自己的心當然是第一位的。


禪師:是的,首先你需要照顧好你的心,然後你才能跟別人交流。


禪修者:應用這些技術去禪修肯定是個挑戰。我非常感興趣去試試,看看會發生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