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ADEC43-83C3-47A4-83B3-4D493C2CA51D.jpeg

42首長相應3/4

蕭式球 譯

十二.羅尸耶

  這時候,羅尸耶首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聽人們說: ‘喬答摩沙門批評所有苦行,一直都抨擊、敵視所有粗苦的苦行。’ 大德,世尊是不是這樣說的呢?大德,這樣說會不會變成誹謗世尊呢?怎樣才是跟隨法義的解說,不會受到同門的責難呢?”
  “首長,我不是這樣說的。這是以不真實的說話來誹謗我。

(一)1
  “首長,有兩邊出家人是不應行踐的。
  “一邊是追尋欲樂,這是低劣、世俗、屬於凡夫、非聖者、沒有意義的。一邊是自我虐待的苦行,這是痛苦、非聖者、沒有意義的。
  “首長,如來不落入這兩邊,覺悟一條中道,這條中道使人生出眼、生出智,帶來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首長,如來所覺悟的中道是什麼呢?這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首長,這就是如來所覺悟的中道,這條中道可使人生出眼、生出智,可帶來寧靜、無比智、正覺、湼槃。
(二)
  “首長,世上有三種受用物欲的人,是哪三種呢?
  “首長,一種是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的人,一種是既以非法與暴力也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的人,一種是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的人。
  “首長,在那種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的人之中:一些人不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
  “首長,在那種既以非法與暴力也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的人之中:一些人不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
  “首長,在那種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的人之中:一些人不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他們受束縛、迷醉、抓著不放、看不見過患、沒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財物;一些人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他們不受束縛、不迷醉、不會抓著不放、看見過患、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財物。
(三.一)
  “首長,那種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不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二)
  “首長,那種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這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三.三)
  “首長,那種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這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三.四)
  “首長,那種既以非法與暴力也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不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這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五)
  “首長,那種既以非法與暴力也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這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六)
  “首長,那種既以非法與暴力也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以非法與暴力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這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七)
  “首長,那種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不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不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這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八)
  “首長,那種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的人,有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不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這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九)
  “首長,那種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受束縛、迷醉、抓著不放、看不見過患、沒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財物的人,有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受束縛、迷醉、抓著不放、看不見過患、沒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財物,這是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有這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三.十)
  “首長,那種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會令自己快樂、會跟人分享與作福,不受束縛、不迷醉、不會抓著不放、看見過患、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財物的人,有四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四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以如法與平和的方式來追尋財物,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令自己快樂,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會跟人分享與作福,這是第三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不受束縛、不迷醉、不會抓著不放、看見過患、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財物,這是第四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首長,那種追尋財物的人有這四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四)
  “首長,世上有三種過粗苦生活的苦行人,是哪三種呢?
  “首長,一些人為了取得善法、為了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2,他們有敬信而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在當中:一種人作自虐苦行,不能取得善法,不能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一種人作自虐苦行,能夠取得善法,不能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一種人作自虐苦行,能夠取得善法,能夠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
(五.一)
  “首長,那種作自虐苦行、不能取得善法、不能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的人,有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作自虐苦行,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能取得善法,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能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這是第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首長,那種過粗苦生活的苦行人有這三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五.二)
  “首長,那種作自虐苦行、能夠取得善法、不能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的人,有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作自虐苦行,這是第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不能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這是第二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能夠取得善法,這是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首長,那種過粗苦生活的苦行人有這兩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這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五.三)
  “首長,那種作自虐苦行、能夠取得善法、能夠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的人,有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哪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呢?
  “作自虐苦行,這是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
  “哪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呢?
  “能夠取得善法,這是第一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能夠取得超於常人的法及聖者的知見與修證,這是第二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首長,那種過粗苦生活的苦行人有這一個受人譴責的地方,有這兩個受人讚揚的地方。
(六)
  “首長,有三種清除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這三種清除是什麼呢?
  “一個有貪欲的人,以貪欲的原因,會想到惱害自己,會想到惱害他人,會想到惱害自己和他人雙方。當他斷除了貪欲時,不會想到惱害自己,不會想到惱害他人,不會想到惱害自己和他人雙方。這種清除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個有瞋恚的人……
  “一個有愚癡的人,以愚癡的原因,會想到惱害自己,會想到惱害他人,會想到惱害自己和他人雙方。當他斷除了愚癡時,不會想到惱害自己,不會想到惱害他人,不會想到惱害自己和他人雙方。這種清除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首長,這三種清除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羅尸耶首長對他說: “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