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B9264A-5639-4233-8A23-7F6EFF570582.jpeg

殊勝的自我省察2/2問答篇

 

隆波帕默尊者

 

泰國解脫園寺2017.8.13B

泰國禪修之窗 2017.12.30

 

居士1:自己迷失很多,但也知道迷失很多。

隆波:是迷失很多,還是迷失很久?

居士1:迷失很久。

隆波:迷失很久不好,迷失很多次很好。迷失很多次,意味著一會兒迷失、一會兒迷失,也說明一會兒覺知、一會兒覺知;如果迷失了很久,則是迷失之後知道一剎那,然後又迷失很長時間,幾乎一整天都沒有覺知。因此,覺知越頻繁或迷失得越頻繁越好。

        頻繁的迷失很好,迷失了很久不好。不修行的人,一天只迷失唯一一次,從醒來到睡著,一直在迷失。我們能夠迷失一百次,也就是覺性生起了一百次。所以,繼續去用功練習,迷失得還不夠,要常常的迷失。


居士2:我已經睡著了。

隆波:你的心在黏著於寧靜,感覺到了嗎?比如當下一刻,你就在黏著於寧靜。

居士2:是的。

隆波:是你在輔助它,讓它寧靜的。放任它,讓它去工作,別輔助它。最好的心是平常而普通的心。

        你現在的心是不正常的,是你故意營造出來的,要扔掉這個營造的寧靜心。出去接觸所緣,讓心跌宕起伏之後,覺性緊隨著去知道心的跌宕起伏。眼見色,心滿意或不滿意,及時的知道;耳聽見聲,有貪、瞋等現象,及時的知道。不斷地覺知下去,不斷地去看變化,這稱為「修行」。

        如果讓心靜止不動,什麼來了都是如如不動,這是不行的,不會生起智慧,要放下這個。

居士2:好的,有家庭作業嗎?

隆波:這就是啊!很難的,要放下是很難的。

居士2:感恩您!

隆波:好,接下來誰要提問?啊?!還有嗎?(大家笑,隆波也笑)今天舉手的中國人很少。


居士3:頂禮隆波!最近我感覺自己在刻意的修行,而且有時候心會如如不動,但我不確定這是人為的還是自然的?

隆波:如果它是自行如如不動的,心就會輕鬆、空曠、滋潤;如果刻意的如如不動,心就會憋悶。

居士3:有時我覺得是自己在刻意的讓它如如不動。

隆波:嗯,是有刻意在如如不動。

居士3:好像是在壓制。

隆波:要及時知道在刻意壓制,接下來,它就會自行松開。

居士3:感恩師父!


居士4:我跟隆波學法大約兩年了,最近感覺自己瞋心很重,「我慢」也很嚴重,想知道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隆波:沒有修行之前,我們有瞋心卻不知道有嗔心;有我慢也不知道有慢心。現在修行了,煩惱習氣生起——瞋心、我慢生起了,我們能夠及時知道,所以它們看似就顯得更多。生起了煩惱習氣不是問題,無需批判煩惱習氣生起。而是當煩惱習氣生起時,你的心不喜歡它,要知道心不喜歡。

        因此,任何境界生起,善也行,不善也可以,苦也行,樂也可以,當它們生起之後,我們滿意了,要知道滿意;不滿意,要知道不滿意。要及時知道自己的心。比如瞋心常常生起,你不喜歡嗔心,要知道「心不喜歡」。

        修行就是不斷地及時知道自己的心,而不是去對治——去不讓心有瞋。

居士4:(說中文)  

隆波:觀察到了嗎?在你說話的時候,走神進入念頭的世界了,說話的時候沒有覺知自己。

居士4:(說中文) 

隆波:嗯。如果可以這樣看見就不錯。

居士4:我最近的煩惱習氣很重,心不喜歡,想要對治。

隆波:嗯,不要對治。如果我們能夠驅除煩惱習氣,那麼它就是「我」了——是可以掌控的了。事實上,我們掌控不了,無論善或不善,它們自行生起,我們掌控不了它們,但可以及時知道。如果及時知道且心保持中立,煩惱習氣控制不了我們的心,我們就不會因為煩惱習氣而去造惡或感到痛苦與焦慮。我們會看見煩惱習氣生起了,彷彿是看見別人有煩惱習氣似的,而我們不會痛苦和焦慮。

居士4:感恩隆波!


居士5:(說中文) 

隆波:你的小孩長大了嗎?

居士5:兩歲了。

隆波:跟隆波學法有幾年了,從老婆懷孕開始學法,現在孩子都長大了。你的修行怎麼樣?

居士5:感覺自己的修行沒什麼進步。

隆波:進步了。你是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呢?如果覺性常常生起,就可以稱為「修行進步了」;如果在毫無刻意與打壓的情況下,心不斷的與自己在一起, 就可以稱為「進步」。不斷地有覺性是進步,有禪定也是進步。看見諸蘊分離,看見身體自行工作,看見心在自行工作,這是更大的進步。

        因此,修行的進步不像讀書——有人能為我們保證。如果覺性能夠頻繁且更快地生起,就是進步;有禪定——心常常與自己在一起,也是進步;看見諸蘊分離,看見諸蘊工作,則是更大的進步。

        所以,修行的進步不是以其他事物來衡量的,而是要看覺性、禪定和智慧等善法與美德增長了嗎?如果它們有所提升,就稱為「在進步」。

        你現在修行很好,不是不好,只是夾帶一點點痴而已——心有一點點迷糊。心迷糊,要知道心有迷糊;心沒有掙扎與討厭,這是更大的進步。比如,心迷糊之後感到不喜歡,就說明功夫不夠;如果心迷糊了,知道迷糊了,心保持中立,未對其生起排斥,這就是進步!


居士6:我想知道五蘊分離以後應該如何修行。再有,我現在的修行是進步了,還是在原地踏步?

隆波:還在進步之中。一旦五蘊分離,就不要讓心靜止,而要不斷地觀照五蘊在工作。比如能夠看見——心可以自行思考,一會兒就自己跑去想了。不斷地觀照下去,實相是它始終在思、在想、在演繹、造作。或者,看到了嗎?身體在不斷地活動、呼吸等等的,它不是「我」,它是被覺知的對象;苦樂的感覺也是被心覺知與覺察的對象;善、不善、貪嗔痴也不是「我」,都是被心覺知與覺察的對象。無論什麼現象都是被覺知與被覺察的對象,全都不是「我」。至於作為知者的心,也是生生滅滅——一會兒是知者,一會兒又是想者,這稱為「在開發著智慧」。

        若開發智慧至某一時段,心會散亂,就要修習奢摩他,去觀呼吸或念誦「佛陀」,什麼都行,只要讓心得到休息。修習奢摩他就像是讓心獲得休息的港灣,一旦心透過休息而積累了力量,就回來繼續觀身與觀心工作,這樣才會進步與提升。


居士7:在固定形式的修習中,我有時看見諸蘊分離,有時看見諸蘊聚合。蘊聚合以後,心會覺得不喜歡,請求隆波給予開示。

隆波:蘊分離之後,你感到滿意,要知道滿意;蘊沒有分離,你感到不滿意,要知道不滿意。及時的知道心,就是這一點。

        因此,無論什麼境界生起都可以。只是境界生起之後,心若滿意,要及時知道;心若不滿意,也要及時知道。心若未及時知道,慾望(也就是「想要」)將會生起;慾望一旦生起,心就會掙扎與造作,這樣我們就離涅槃越來越遠了。

        心若契入中立,擺脫掉滿意或不滿意,沒有進一步地造作,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見,沒有造作出慾望,心就會越來越多地領悟到法。

        所以,諸蘊分離之後感到滿意,要知道滿意;諸蘊聚合之後覺得不滿意,要知道不滿意。及時的知道滿意或不滿意,這樣就不錯。而後心會自行中立,無需刻意中立,心會自行中立的。如果我們刻意令心中立,那又是進一步的造作了。

        翻譯得非常棒。她說了很長,翻譯總結下來只剩兩三句話,這是擅長於濃縮,屬於四無礙解之一,能把長篇大論濃縮得短小精悍。還有另一種能力是可以把短小精悍的篇章擴展為長篇大論。


居士8:我平時在家聽隆波的法談,這是第一次來禪修,想請隆波指導。

隆波:你的修行已經不錯了,修行得很好。不斷地覺知自己,輕輕鬆鬆地覺知,不要打壓。比如現在就有一點打壓,如果打壓,就會感到憋悶,不要打壓它。我們輕輕鬆鬆地覺知,看見了嗎?這個身體不是「我」,而是被心覺知的對象。苦、樂的感覺也是被覺知的對象,貪、嗔、痴也是被覺知的對象。至於心,則是不斷的運作變化——一會兒覺知,一會兒跑去想,一會兒跑去緊盯等等的。就這樣不斷的及時知道身心的變化,還是不錯的!

居士8:(說中文)

隆波:只是你應該不時地訓練禪定,讓心偶爾小憩。比如,有時與念誦詞「佛陀、佛陀」在一起,或是不斷地念經,以便讓心獲得休息。心一寧靜了,就會獲得力量,修行也會變得簡單起來。


居士9:這是我第三次參加禪修。我按照隆波的教導在不斷地用功,覺得今年的修行有所進步,心情輕鬆快樂了。想請教隆波——我如今卡在哪裡?我想要自己的修行更上一層樓。

隆波:別「想要」啊!有了「想要」,就無法進步了。不斷地覺知當下,它會自行進步的。在這位女居士之前做禪修報告的男居士,這一刻你的心沒有歸位,感覺到了嗎?心跑到了外面,要知道「它去到了外面」。心一定要真正歸位,但不是通過強拉的方式。如果通過強拉的方式歸位,心會感到憋悶,那樣就錯了。至於這位女居士,剛才走神了,心跑了,到現在都還沒回來。

        要覺知自己!現在的覺知力度太大,會憋悶的。別刻意覺知,如果刻意去覺知,就會憋悶。就只是在心走神或去到外面時,知道心走神或是去到外面了。僅僅這樣就夠了,它會自行回來的。


居士10:我從去年開始聽隆波的開示,自認為明白了修行原則,但真正實踐卻發現還是不清楚。因此,請隆波開示。

隆波:你依然喜歡緊盯,也仍然喜歡打壓心。比如當下一刻,你在強迫它比真實的情況更平靜,如果它就這樣靜止著,你會看不見境界。它會安安靜靜,不太有什麼現象可供觀察。

        因此,別強迫讓它靜止,要保持平常而普通的心,無需惦記著學法或修行,就只是平平常常地生活,但是有什麼感覺生起之後,要覺知。如果無法覺知感覺,就觀身體動來動去——身體掃地、身體洗衣、身體微笑、身體板著面孔……不斷去感覺,輕輕鬆

鬆去感覺身和心。


居士11:我用的方法是念誦,然後觀心的跑掉,只是我聽到隆波開示說,要找讓心有快樂的所緣。但我從未感到心有快樂,因此想請隆波幫忙看看。

隆波:對的,你去念誦,然後心跑掉了,知道;心跑掉了,知道;只是這樣修就夠了。接下來,覺性會自行生起,一旦心跑了,我們並未刻意要覺知,它也會自行覺知,這稱之為「覺性已經生起」。

        一旦心跑了,我們及時知道,心就會安住,就會在毫無打壓的情況之下不再跑掉,於是禪定就生起。接下來,看見心再次跑掉,再不斷的覺知,接著智慧生起,將會領悟:心可以自行跑掉。

        感覺到了嗎?心可以自行跑掉。我們沒有強迫它,它是自己跑的。覺知的心也是臨時存在,而且無法強求也無法呵護——它一會兒就消失了,變成了跑掉的心。它一會是覺知的心,一會是跑掉的心。修行之後,只這樣觀照就夠了,你已經修對了。

居士11(中國人):謝謝!


居士12:我在日常生活使用念誦「佛陀」的方法,有時看見心跑去想了,有時覺得心在緊盯。請隆波給予開示。

隆波:那說明已經訓練對了。起步階段練習一種禪法,什麼都行,念誦什麼內容都行,觀呼吸可以,或者觀行、住、坐、臥等等全都可以。練習一種禪法,然後及時知道心——心跑掉之後,知道;心跑掉之後,知道。只是這樣就能進步——慢慢會自行生起覺性、戒、定、慧。感覺到了嗎?心能夠自行跑去想。

        比如當下一刻,感覺到了嗎?你在打壓。當下一刻在打壓,會感覺憋悶、緊繃。就這樣不斷地及時知道自己的心——在打壓,及時知道;心放下,未打壓,在覺知,我們也知道。心跑掉了,一旦知道心跑了就會打壓;一旦打壓,我們又進一步知道在打壓。剛入門的人,心跑瞭然後知道,知道之後就會打壓。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情形。

居士12(中國人):講中文。


居士13:請隆波給予開示。

隆波:當下一刻的心在外面,感覺到了嗎?比如你的心來到了隆波這裡。要不斷地覺知自己——心跑到了外面,跑來隆波這裡,要及時知道;心跑去想了,也要及時知道。無論心跑到哪裡,都要不斷地及時知道。就是這樣實踐才稱之為「修行」。你現在的狀態稱為「心沒有歸位」,也就是心跑到了外面,要及時地知道。

        中國人不錯,OK!中國人的禪修班大部分都不錯,很是賞心悅目。有時泰國人的禪修班都沒有這種效果。最近一期泰國人的禪修班,大部分都是緊盯的高手,不然就是思想家。遠道而來的中國人非常用心地透過各種方式學習,修行正確的人非常多,不錯!

        高興了,要知道高興。


居士14:我從今年元月開始學習隆波的法,現在想請隆波給予開示。

隆波:嗯?!你的修行已經進步了,修行已經對了,需要繼續不斷地用功。

        現在的心比真實的狀態更平靜,感覺到了嗎?你是通過打壓而讓它安靜的。別打壓,松開它。你的身體這樣移動,看見身體在移動,去感覺。彷彿在看著別人移動,看著他人點頭,就像看著他人一般的看著身體。就像看著他人似的看著自己的心——它生氣了,我們就像看見別人在生氣,我們並沒有生氣,只是旁者。輕輕鬆鬆地不斷這樣去觀照自己。

        哦喲,中國人現在很會問問題——問得短小而精悍。法的實踐精髓是不冗長的,如果是長篇大論,就是思維出來的。好啦,請!


居士15:我曾聽老師們講——事實上,針對具體某人的法,只有一點點。是這樣嗎?

隆波:是的。

居士15:請隆波對此講解一下!

隆波:別想太多。

居士15:謝謝。

隆波:直接去覺知,去覺知身、覺知心,不需要多想。具體的某人只需要一點點的法,比如有些人只是看見——心跑掉了覺知,跑掉了覺知,就夠了。也就是看見成對的境界就夠了。例如看見身體呼氣而後吸氣,身體並非一成不變,如此即可。看見心時苦時樂,僅僅這樣也行,並不需要學習很多。或者有時看見心在生氣——一會兒心在生氣,一會兒又不生氣,就只學習這些就夠了。有些人貪心很重,看到什麼都想佔有,心有貪,知道;心無貪,知道。有些人的心跑了——心散亂,知道;心安住,也知道。對於具體某人而言,只要學習一點點而已。唯一的前提條件是——真的在觀照。只要學習一小部分,明白之後就明白一切。

        別想太多。這是針對你的指導——你想得過多了!


居士16:我有時散亂、有時昏沈。請隆波開示。

隆波:散亂時,知道散亂;不喜歡散亂,知道不喜歡散亂;昏沈時,知道昏沈;不喜歡昏沈,知道不喜歡昏沈。不斷地及時知道和去感知境界或狀態,然後及時知道自己的心——它時而喜歡,時而不喜歡,就是這樣簡簡單單地訓練。

        事實上,修行並沒有什麼難的——平常而普通地及時知道自己的身、自己的心,到了某一點,就會領悟實相——此身此心不是「我」,此身此心是苦。

        它會自行洞悉到的,無需多想!


居士17:我覺得自己開始會覺知了。

隆波:對,已經對了。但是現在沒有覺知,現在跑去想了。

        嗯!這樣是覺知,但是別呵護這個覺知。不需要一直覺知,它覺知就覺知,走神就走神,要跑就跑,我們只是如其本來地緊隨著感知到。如果努力要一直覺知,就錯了——太過於打壓自己了。


居士18:我平時的心很散亂,想請隆波開示。

隆波:心散亂了,就去觀身呼吸,然後不斷地覺知自己。不喜歡呼吸就去念誦或念經,然後在心跑掉的時候及時知道。你的心太散亂,要常常覺知,接下來,心會慢慢順服,就可以安靜下來。

        因此,練習某種禪法——念誦也行,念經也行,或者經行也可以。然後,心跑掉了,知道;心跑掉了,知道,接下來,散亂會自行消失。但是無法平白無故讓它不散亂,否則就更苦悶。苦悶的心是無法修行的,心必須輕鬆而舒坦。


居士19:頂禮隆波!

隆波:哦,說的是泰文?!

居士19:我聽隆波的法談已經一年多了,這是第一次來現場聽法。

隆波:你有看見自己的變化嗎?

居士19:有。

隆波:看得出來嗎?

居士19:自以為看得出來,隆波。

隆波:慢慢去用功!不斷地修行。比如當下一刻,心有些散開在外,看得出來嗎?

居士19:是的,而且很緊張,隆波。

隆波:如果能夠知道它,就沒關係。若是知道了,那麼一切境界全是平等的,所有的境界沒有對錯之分。比如,心有瞋,並沒有錯。心有瞋,我們覺知;心不喜歡,也覺知。

居士19:好的。

隆波:去用功!它還沒有進入到心,心太過於散開了。

居士19:現在還是過於散開嗎?

隆波:對,現在還是散開的。當下一刻很緊張,因為緊張,所以散開了。

居士19:好的。

隆波:你要慢慢體會。

居士19:好的。

隆波:最後一個人了。

        翻譯真棒!中國人來自五湖四海,他全都能夠翻譯。只是翻譯得是否正確,根本沒有人知道。但是隆波知道翻譯對了,因為每個人都有進步,如果翻譯錯了,他們肯定會越來越糟的。


居士20:我想知道自己是否證得了道與果。

隆波:沒有。

        體證道與果的聖者並不是超人,而是修行以後洞見到身心實相的人——這個身體不是「我」,這個心不是「我」,「我」不存在。

        然而這不是停在思維層面,而是心真的這樣認知到了。如果修行以後,有時候覺得「我」不存在了,可是內心深處卻潛藏著「我」,不斷地有「我」藏在骨子裡,就說明還不是聖者。

        你的「我」尚未斷裂,慢慢去觀察和體會。什麼東西都經不起自我省察的。

        能夠幫到我們的法寶有兩樣:一,稱之為「善知識」,善知識是指真正會修行的高僧大德,假的高僧大德也很多,並不是每個人的教導都是正確的。如果沒有善知識或是不確定誰是善知識,那麼幫助我們的另一個法寶就是自我省察,慢慢去省察自己還有什麼煩惱習氣尚在。

        以為已經消失的煩惱習氣,有時只是暫時藏起來了。消失是因為它真的沒有了,還是因為我們人為地讓心靜止與空無了?如果讓心靜止與空無,然後宣稱沒有「我」了,這不是真品。

        如果正處在走神和發呆的狀態,也是感覺不到「我」的,這個可信度還要略高些。正在令心空無,卻宣稱沒有了煩惱習氣,這是不行的。要慢慢省察,什麼都經不起自我省察。慢慢觀察自己的真實面孔是什麼,什麼煩惱習氣還在,什麼煩惱習氣沒有了。「沒有」是恆久的還是暫時的?或是因為我們在打壓所導致的?慢慢去觀察。

        大家離自己的指導老師很遠。以前隆波的指導老師在東北部、北部,也是久久才親近一次。大家從中國來跟隆波學習,指導老師在泰國,很難幫上忙。因此要訓練自我省察,自我省察是最好、最殊勝的,好過於不斷問這個人與那個人。問了那個人或這個人,他的回答若是錯的,反而導致我們徹底迷路,這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我們對自己進行不偏不倚的自我省察,就能發現事實,但必須要不偏不倚。如果自我省察的時候對自己有所偏袒就不行了,不能稱之為「會省察」。

        今天結束了,請大家回家。哦,今天隆波檢查禪修進度的人數非常非常多,舉手的中國人都給了機會,而且還贈送了沒有舉手的一號。

 

(全文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