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00CF70B-4EFB-4F2D-86C9-30373BD9CF99.jpeg

《在日常生活之中開發覺性》1/6

 

泰國禪修之窗 2014-04-26

 

隆波帕默尊者簡介

 

1952年出生於泰國首都曼谷市。

本科及碩士學位就讀於泰國第一大高等學府「朱拉隆功大學」政治系。

1975年-2001年在泰國政府機關工作。

7歲時在父親帶領下,跟隨泰國著名禪修大師隆波李學習觀呼吸與念佛陀的修行方法,從此開始持續的修行之路。三十歲時,他開始接受多位上座部禪修大師的修行指導,包括隆布敦、隆波蒲、隆布特,以及隆布辛、隆布布詹、隆布蘇瓦等等。

第一次剃度是在大學期間,剃度師為泰國著名的隆波般亞尊者。

第二次2001年6月30日,蘇里省的菩提寺剃度出家。

出家的前五個結夏安居,安居在甘扎納布日省的菩提陽園。

第六個結夏安居至今,隆波帕默尊者在泰國的春布理省的斯里拉查市的素安散提旦寺。

尊者的著作有:《禪修入門》、《在日常生活之中發展覺性》、《覺悟之路》、《看見真相》、《佛法之光》等等。

 

以下是2009年尊者在泰國蘇孔泰大學的法談

 

居士們,大家吉祥如意!

現在可以照相,但是一旦開始講法的時候,就不要再照了。

——請!請!請!——

夠了嗎?夠了。請!

在隆波(隆波帕默尊者自稱)講法的時候,請大家配合一下,不要照相。因為隆波講法的時候,無法提前知道所講的內容,那是取決於聽眾的。如果聽眾的心比較寧靜,法也會比較細膩、比較深入。如果聽眾的心是比較散亂而飄忽不定的,那麼法也是蜻蜓點水式的;它是與聽眾的心靈狀態相匹配的。

理論階段的法,與實踐階段的法是不同的!理論階段的法,可以提前預備今天要講這個,然後再講那個……但是現在,隆波也不知道將會講些什麼。

不過我們知道今天的主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發展覺性》。這的的確確是修行的核心!一般來說,當我們想到修行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畫面:一定要打坐、一定要經行,無論做什麼事,都和普通人在日常生活里是不同的——一定要放慢速度、要輕柔;一定要緩慢地移、緩慢地動。如果走,一定要走得很慢,或是無論做什麼都要慢慢做,我們認為這才被稱作是修行。又或者,打坐時,一定要閉眼才叫做修行,是不能睜眼的。必須是這樣的姿勢以及那樣走,才稱為修行。

 

其實,修行並不是這樣。

 

真正的修行是要有覺性!

什麼時候有覺性,什麼時候就是在修行!

什麼時候有覺性,什麼時候就是在精進!

什麼時候沒有覺性,什麼時候就是沒有在修行也沒有在精進!

 

阿姜曼尊者的教導非常好,他說:如果我們修習禪定過多,修行的進展就會變慢。如果我們不斷地思維與推理,心又會容易散亂。修行的核心要領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發展覺性!

在日常生活之中發展覺性,並不意味著不必打坐和經行、不必在固定模式ㄌ訓練,並非如此。在起步階段,我們需要依靠固定的模式來顯露覺性。一旦覺性顯露了,我們就要把覺性運用在日常生活裡。真正的分水嶺在於:誰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開發覺性!

 

如果有誰無法將覺性運用在日常生活裡,那麼他在此生想要體證到「道、果、涅槃」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要想找到一個在生活里真正具備覺性的人,太難了。但是,一個人若在生活里具有真正的覺性,那麼今生今世體證「道、果、涅槃」就不是太難的事!

 

「道、果、涅槃」真的存在!

 

如果身為佛教徒,卻不相信「道、果、涅槃」真的存在,就說明我們尚未明白佛法,還離佛法非常遠!說明我們的信仰還是飄渺無依的。

 

涅槃並不只是一種理想。涅槃真的存在!涅槃就是欲貪的徹底止息。心的欲貪一旦止息,就會認識到涅槃是什麼。

 

欲貪是心的渴望,或是懷有強烈慾望的心。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心,它一直在渴望不止。能夠感覺到嗎?心一會渴望這個、一會渴望那個,一直在不停的掙扎,根本無法找到真正的寧靜與快樂。

 

涅槃這個詞意味著欲貪的止息,也就是不再有任何渴望;它意味著停止造作,又稱為「非造作」;欲貪的止息,也叫做「離染」,這些全是對於涅槃的不同形容。

 

涅槃真的存在!涅槃並不是人為描繪的虛無縹緲的理想。佛陀告訴我們:涅槃真的存在,涅槃是最極致的快樂!如果誰體會到涅槃,誰就會知道那是極致的快樂。涅槃遠離了自我,遠離了對於自我的執著;涅槃遠離了煩惱、遠離了苦,但它並不是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

 

佛陀不僅教導涅槃,他還指示給我們如何實踐從而達到涅槃的方法。我們無須將涅槃描述得太過遙遠,有些人把涅槃描繪的太遙不可及了,彷彿多生多世也無法抵達,彷彿那只是佛陀誘導大家去行善的美麗謊言而已!佛陀為何要誘導大家行善呢?佛陀所教之法比行善更上一層,並不只是為了誘導大家行善而已。行善當然會得到善的果報,但依然也會遭受好人式的苦!

 

佛陀教導了可以抵達涅槃的方法。他教導我們若想抵達涅槃,就需要學習什麼?也就是學習與瞭解自己。這個被稱為是自己的(東西)——就是身和心!我們要學習與瞭解身和心的實際真相是什麼。若想要抵達涅槃,就一定要瞭解自己的身與心。

 

透過學習,我們瞭解身和心只是屬於世間的一個部分,而非真正的我們。當我們能夠看到這些,就會放下對於身和心的執著。當我們不再執著於身和心(或遠離了身和心),就可以照見涅槃。真的不難,一點都不難的。

 

佛教並不是哲學!有人認為佛教是哲學,也有人認為佛教是科學。然而隆波認為,佛教根本不需要是什麼?事實上,佛教只是一種引領大家離苦的教導而已!

 

如果誰瞭解這個教導,誰就可以無苦,可以幸福快樂地活在世間,而無需躲進深山老林。因為在哪裡都可以有幸福與快樂!工作賺錢並且養家糊口的在家居士,一樣可以幸福快樂,而且幸福與快樂是一個層次又一個層次遞增的!如果誰的因緣更為圓滿,得以出家修行,那麼他將有機會接觸到更細膩的快樂。

 

法是存在於每個人的,並不專屬於出家僧。法是中性的,它屬於每個人。如果我們瞭解身與心、有覺性地知道身和心,有一天就會放下對於身和心的執著,進而體會到最美妙的幸福和快樂!這種幸福和快樂無法用語言表達,也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當人真正體會到它的時候,眼淚會脫眶而出,會驚嘆道——啊!如此的幸福與快樂居然真的存在!

 

我們在現實生活裡也能體會到幸福與快樂,只是世間的幸福和快樂極其短暫、轉瞬即逝。比如我們追求一個漂亮的女孩,一旦追求到了,會感到幸福快樂。但是請問,這種快樂能夠持續很久嗎?不久的。很快你就會厭倦,然後又想得到其它東西。世間的快樂和幸福永遠沒有滿足之時,這跟修行的快樂不可同日而語。如果透過修行逐漸瞭解身與心,就能體會到不同層次的快樂,它們會越來越精妙!同時,心也會有階段與有次第的遠離苦。

 

現在跟隨隆波學習的人裡,心能夠醒來並且具備真正覺性的人,是非常多的。已經說不清有多少了?幾千還是上萬吧。他們的生命已經被徹底改變。在報告禪修進度時,他們都表示說,自己的人生已被徹底轉化!以前覺得特別特別苦,現在只剩下一點點了;以前要苦很久很久,現在時長越來越短。

 

如今他們覺得很快樂,並且發現以前的快樂總是依賴於別人或是身外之物。開發覺性之後,自身就有快樂湧現,當下就有,並且這種快樂不依賴於任何人。

 

如果快樂是仰賴於某人或某樣東西,它就會讓我們變成奴隸而沒有自由。例如我們與某人在一起會覺得快樂,那麼就需要討好他,否則他可能會離開我們。又或者,如果我們的快樂是因為有一輛漂亮而豪華的轎車,那麼假如車子壞了或是被撞了,快樂就沒了。我們變成車的部下,要帶它去洗澡、給它飯吃、給它加汽油等等,總之要給它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

 

世間的快樂是沒有自由可言的,它們總是需要依賴於他人、依賴於它物;然而佛法的快樂卻是非常神奇的。有了覺性,就有快樂;有了禪定,就有快樂;有了智慧,也會有快樂。進而當我們放下對於身和心的執著而解脫自在了,那種快樂更為美妙。所以,快樂具有不同的層次,層層遞進、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

 

每一位佛教徒真的很有福報,因為佛陀教導了我們滅苦之法。如果按照佛陀教導的方法去實踐,就能體會到不同層次的快樂。這並不是說,我們現在要先受苦受累,等到幾年以後證得「道、果、涅槃「,才會快樂。並非如此!也不是說,這輩子修行了,要等到下輩子或是下下輩子才會快樂!不是這樣的!

 

佛教是甚為神奇的!如果我們開發覺性,苦就會在眼皮底下開始消失,苦在當下便從內心深處消失得無影無蹤。佛陀教給我們方法,我們只要追隨其步伐,有一天就真的可以徹底離苦。之後,我們在生活中只有輕鬆、愉快、幸福與快樂!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依然會有快樂,因為那種快樂不依賴於任何的人事物。只要覺性升起,快樂就在那裡。

 

瑞陽居士譯

偲程、阿紫校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