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30A8D-D59F-4FB8-B44E-028CCA4099E2.jpeg

《苦從何來;如何離苦》3/6

隆波帕默尊者

 

覺性與智慧是兩個關鍵詞。

曾經聽說過「四念處」嗎?認識「四念處」這個詞嗎?修習四念處有兩個階段:初階是為了生起覺性;隨後階段的是為了生起智慧。有這兩個階段。

什麼是令覺性得以生起的修行方法呢?為什麼要有覺性?

覺性的職責是——覺知到身與心的存在。而我們要學習的「苦」——苦在身,苦在心;身是苦,心是苦。如果沒有覺性,忘了身、忘了心,要學習什麼呢?我們整日迷失在念頭的世界中,活在夢裡。因此在起步階段,覺性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能夠覺知自己。如果無法覺知自己,如何照見自己名色(身心)的實相?都已經忘記自己了啊。

認識心的走神嗎?心走神時,身體依然存在,卻感覺不到它;心走神時,苦、樂也存在,也感覺不到。因為沒有覺性,心處於走神與發呆之中,有身忘記身,有心忘記心——缺乏覺性。這裡的覺性不是普通的覺性。比如馬路邊的廣告牌寫著「開車要有覺性」,「喝酒會導致覺性缺失」,這些是指普通的覺性。

隆波所講的覺性是四念處的覺性,是覺知身、覺知心的覺性,這個覺知名色的覺性,稱為四念處的覺性。我們需要持續的覺知:身動;心動。無論什麼生起,都要能夠覺知。

觀察到了嗎?隆波停止講話時,聽到了鐘聲,有時我們會覺知自己,有時會跑去思維或跑去聽鐘聲,心沒有跟自己在一起,有時候會覺知自己,下一剎那,又跑去想了。因此要多多訓練覺知自己——我們有身體,要持續覺知而別忘了它;有心,也要持續覺知而別忘了它。如果有身忘記身,有心忘記心,怎麼可能知苦,怎麼可能知道身心的實相?

因此,修行的重點同時也是起點,就是覺知自己,這極為重要。

覺性——有在覺知自己,別讓心走神。但是「覺知自己」無法隨心所欲地被製造出來,因為心是無我的,沒有誰可以掌控心,要求心這般或那般。

覺性本身也是無我的,無法令其生起。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因才生起,沒有因則不會生起,無法刻意令其生起。因此,想讓覺性生起,一定要在因地下功夫。覺性生起的近因是什麼?是心能夠牢牢的記得境界或狀態。

「境界或狀態」指的是什麼?指的是名色(身心)。我們要持續地常常的覺知。常常覺知身體,直至心能夠記得身體的境界或狀態;常常覺知心,直至心能夠牢牢記得心的境界或狀態。如果心能夠記得境界或狀態了,比如訓練——身體呼氣,覺知;吸氣,覺知。那麼一旦走神而忘了自己,比如生起嗔心,呼吸節奏就會變得急促起來,覺性會自動生起,記得:哎!剛才走神了!忘記自己了!我們就能再次回來覺知身、覺知心。

因此,一定要訓練常常看到境界或狀態,心才能牢牢記得它們。這類似於我們認識某人,比如很久沒見面的親人,幾十年沒見,等到見面的時候卻記不得了。為什麼?因為很久沒見了。有些人因為每天見,就能夠記得很多細節,甚至記得全部,就因為常常看見。

想讓覺性生起,就要常常看到境界或狀態,常常看見,心就能牢記境界或狀態,隨後覺性將會自行生起。

因此,在起步階段要選擇一種禪法來修行。別痴心妄想——有人期待通過打坐讓心寧靜,智慧會自動生起,那是不懂事,因與果不匹配。好比希望得到稻穀,卻播種芒果,是不可能得到稻穀的。因與果一定要相符。如果打坐是為了讓心寧靜、空闊,期待某日會證得道與果,這是不可能的。完全是兩回事,過於幼稚了。

修行任何一種禪法並不是為了讓心寧靜,也不是為了獲得空曠、寧靜的感覺。修行任何禪法之後,要及時知道心的迷失。大多數情況是迷失於去想。比如持續念誦「佛陀、佛陀……」,心跑去想了,要及時知道,隨後一旦再跑去想,覺性就會瞬間自行生起,毫不刻意的自動覺知。

毫不刻意的覺知,可以稱為「已經會覺知了」,因為真正的覺性生起了。如果還要刻意,心就會緊張與苦悶,真正的覺性還沒有生起。

因此,要訓練多多觀察境界或狀態,比如,念誦「佛陀、佛陀」,心跑去想了,及時知道;「佛陀、佛陀」,心又跑去想了,再次及時知道,心就能牢記「跑去想」的境界或狀態。接下來,心跑去想的瞬間,即使沒有刻意想要覺知,也會自動覺知,覺性將會自行生起,及時的知道。

覺性會及時的知道——有什麼生起在身,有什麼生起在心。比如念誦「佛陀、佛陀」,心跑掉了,及時知道。常常訓練,每一天如此訓練,看似沒什麼結果,實則碩果累累。最後,在跑去想的剎那,覺性就會即刻生起,記起:哦,剛才迷失了。心會回來與自己在一起,真正的禪定於此生起。

真正的禪定,即是覺知自己的禪定。而不是打坐以後,心神恍惚而忘了自己的禪定。連自己都忘了,怎麼可能照見身心的實相?

如果有些人不喜歡念誦,不喜歡念誦「佛陀」,喜歡觀呼吸。大部分人打坐觀呼吸是為了獲得寧靜,但在法上卻無法進步。我們觀呼吸不是為了得到寧靜,而是通過觀呼吸,及時知道境界或狀態。身體呼氣,覺知;身體吸氣,覺知。看見身體工作,心只是觀者。接下來身體稍有動彈,就會自行知道。身體挪動的瞬間,就能自行覺知。

這有賴於平時的訓練:呼氣,覺知;吸氣,覺知。有時候,觀身呼氣、吸氣,覺知,心跑去想別的事情,要及時知道。心跑掉了、迷失了、忘記身體了,運用的是與念誦「佛陀」相同的原則——「佛陀、佛陀」,心跑去想了,及時知道。若是觀呼吸,心跑去想了,也要及時知道。接下來,一旦心偷偷跑去想的剎那,覺性將自行生起,及時知道——哦!心剛剛跑去想了。「覺知自己」就會瞬間生起,禪定也在瞬間生起。

這是非常殊勝的禪定,不是忘記自己的禪定,而是心與自己在一起的禪定。心安住與自己在一起,心是獨立的,並未被煩惱習氣控制,也沒有任何東西潛伏進來。如果像是這樣(隆波演示)裝飾成為出家人,實則心正在被控制。如果你是這麼訓練的,你的訓練就是錯的。隆波喜歡直來直去,不會再拐彎抹角了。如果心黏在這個境界,就會一直卡在這裡無法進一步提升。

我們要訓練直至心清醒過來:修習任何禪法,然後及時的知道心。比如:念誦佛陀、觀呼吸或經行,心跑去想了,知道心跑掉了,「清醒」就會生起,心就會安住,覺知、覺醒、喜悅隨之而來,禪定於此生起。

有覺性又有禪定——心就會徹底醒來,可以開發智慧。若依然沈浸在念頭和夢的世界中,是無法真正開發智慧的。因為心迷失在念頭時,所思所想可能對也可能錯。

我們要通過訓練讓心醒來。當今世界的人們,醒的只有身體,心從未醒過。倘若沒有機會聽法,心是根本不可能醒的。我們說的「醒了」,只是早晨睜開眼睛而已,而心始終迷失在念頭和夢的世界中,迷失在想象的世界,並沒有活在實相的世界——這個身是真實的、這個心是真實的,因此覺知這名法與色法是真實的。而所思所想的那些事物並不真實。

需要訓練至心醒來能夠覺知自己。經由修習任何禪法來及時的知道心——心跑去想了,知道;心跑去想了,知道。心就會醒來,與自己在一起。身體一旦挪動,心就會知道,心會及時知道身體的移動;一旦心有任何動靜,也會及時的知道。它會照見呈現在身體的三法印——無常、苦、無法控制。也會照見呈現在心的三法印——無常、苦、無法控制。自行照見。

需要做的就是修習任何一種禪法,逐步的訓練。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無法不勞而獲。如果祈求隆波加持讓大傢具備覺性,這是不可能的,沒有誰可以幫助我們,必須透過訓練來自助。

所謂「人」,是指擁有高等心靈品質的眾生,也就是擁有可以訓練的心,而不是如同動物一般。動物能夠訓練身體,卻無法提升心靈,因為心靈的品質不夠。為什麼?因為沒有覺性,沒有禪定。因此,我們需要訓練。除非有些留存著波羅密的動物,它們曾像我們一樣修行過,死後成為動物,其中能夠修行與覺知的物種同樣存在。隆波曾經見過,它會覺知自己。但尚未見過能夠修習毗鉢捨那的動物。有禪定的動物是有的。

修習任何一種禪法,選擇擅長的,然後及時知道心——「佛陀、佛陀」…心跑去想的時候,及時知道,這就已經可以了;呼氣、吸氣,覺知自己,心跑去想的時候,及時知道,如此訓練也已經可以了;如果是經行,看著身體走,心只是觀者。走著走著,心跑去想了,及時知道,這樣也可以。選修任何禪法都可以,通過修習這種禪法來觀心。

修行不是為了讓心靜如死水,而是為了知道心的運作。與大多數世人修行的禪定略有不同,他們訓練禪定是為了讓心靜止,而我們訓練是為了及時知道心的運作與狀態,如此才能帶領我們離苦,才能照見心的實相。能夠記住嗎?修習任何一種禪法是為了學習心的運作與狀態,而不是為了獲得快樂、寧靜等等的。

現在先去吃飯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