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714552-0186-4984-A090-4135A7151AF3.jpeg

【德加尼亞禪師所教禪法的核心要素你知道多少?】

[法心尊者]

正知、正念、精進
 
在大念處經裡,佛陀反復地強調這三個詞。
德師說,正確的態度,輕鬆的覺知,還有持續的覺知。
 
正知——正確的態度
 
你在觀察所緣的時候,你用什麼樣態度在觀察?你觀察的心不能帶著貪心和嗔心。你遇見你喜歡的所緣,你不會去執著它,有一些人的定力提升以後,會有輕安啊,然後打坐的時候就想回到這個好的狀態,就想我這個輕安,怎麼還不來?這是帶著貪心來禪修,這就是錯誤的禪修態度,而且這樣的態度同時還會導致嗔心。比如你遇見不好的外緣,你被打擾的時候,你的心散亂的時候,身體痛的時候,這時候就會起嗔心,「哎呀!煩死了,怎麼今天的狀態一點都不好」。葛印卡老師說,你的心玩起了感覺的遊戲。你的心失去了中道,他在造作、煩惱中左右搖擺。
 
從廣義上來說,這個正確的態度也包括你如何看待你的修行。你的修行目的應該是如實了知實相,而不應該帶著其他的什麼目的。

我們都帶著一些目標在修行,比如達到滅苦、證得果位、或者只是單純的像讓生活更快樂、變成更好的人,這些目標都是好的。但是在修行的當下,你必須放下這些,讓自己的心安住於中道,不要在修行的時候,時時刻刻都在想要達到一些目標。華納大師說,你要麼在計劃未來,要麼在追憶過去,你的心沒在當下。
 
正念——輕鬆的覺知
 
很多人都誤解了正念的意思。德師總是強調輕鬆的覺知,很多人就是太用力了。輕鬆的覺知也就是中道,過於輕鬆了呢,你就會跑去想了,去散亂了,太緊了呢,就打壓造作了。所以要去找中間的那個點。那個點是比較難體會的,很多修行者,總在想著"我"要這樣修,那樣修,因為世間法就是造作,所以總在兩個極端搖擺,很難找到中道,出世間法是放下、厭離,阿姜查說"你能不能什麼也不做?"。

有一些禪修者問我,輕鬆的覺知應該輕到什麼程度呢?我問他,你的頭痛嗎?他說,不痛。我再問,你確定嗎?對方說,確定。我說,你剛剛覺知了一下你的頭。很多人會很驚訝,就用那麼輕的觀照就可以了嗎?是呀,所以我問他確定嗎?他說他確定,也就是說他剛剛那一刻的覺知已經很完美了。這就是輕鬆的覺知,這個力度就足夠了,心自己知道如何正確的覺知,它很有經驗的,只是我們習慣了造作,一想到修行就要去控制或命令心,偏離了中道。
 
還有正念其實是一個一個的點,比如你剛剛心跑去想了,然後你意識到心跑去想了,其實你剛剛意識到的那一個剎那就是正念,但是初學者的正念還很稚嫩,散亂的習氣太強,在他意識到自己走神的時候,就又跑去想了,然後他提醒自己說我現在要去觀察這個想,之後會發現,為什麼我在觀察想的時候,這個思維還在繼續呢?其實這已經是被捲入到這個想的內容裡面了,他是在"想"這個想。或者會陷入到另一個極端,比如觀察到這個想,就起了嗔心,說「我要斬斷這個思維」。其實真正的正念就是你意識到你跑去想的那一個剎那,但是很難找這個平衡。

 

精進——持續的覺知

 

有一個很常見的詞叫保持覺知,我個人不喜歡用這個詞,因為精進不是保持,談到保持就有點努力逼迫或者思維造作的意思了。

德師說"知道",佛陀在大念處經裡也是說"知道",走知道走,坐知道坐。很多人就曲解了這個"知道"的意思,比如我吃飯知道我在吃飯啊,我走的時候知道我在走啊,實際上他是在「想」。

吃飯的時候,他問自己,我知道自己在吃飯嗎?嗯,知道,他認為這樣就是在修行了。你當然知道自己在吃飯了,除非你是傻子,兩歲的小孩子也知道自己在吃飯,那你這個知道是個什麼程度呢?是在當下了知身心這個剎那的狀態,這一個剎那就知道,而不是從概念上知道,如果你說「我知道我在刷牙」,這其實已經是一個概念了,落入了思維造作。此時此刻你知道這一個剎那的身心就夠了,然後你再知道,再知道。有一個詞叫「剎那定」,這個詞是非常準確的,因為真正的正念就是剎那剎那的,因為身心的生滅就是剎那的,你剛開始定力不夠的時候,你觀察身體、情緒,感覺它們是持續的,實際上當你的心夠有力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是一個點一個點快速生起的。比如說動機,當你坐著,你想去做什麼事情,你剛開始可能會覺得這個「動機」是持續的,你一直在想要去幹什麼,而當你心速度很快的時候,你會發現它是生起以後馬上滅,生起以後馬上滅,然後它們是越來越強越來越強,一下一下非常快的,像縫紉機一樣,所以真正的正念也是跟在所緣後面,也是剎那剎那生起的,是所緣先生起,覺知的心才跟著生起,所緣滅去,覺知的心也滅去。有些人想到要保持正念的時候,其實已經錯了,這樣的作意背後有一個"我",會覺得是"我"在控制這個正念。真正的正念是剎那的,一個一個點的,大念處經說,坐知道坐,站知道站,走知道走,有貪心知道有貪心,有嗔心知道有嗔心,其實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有些禪修者想到要看自己有沒有貪心,如果有,就努力盯著它,其實這樣往往就陷入思維裡面。

還有些禪修者說覺知不到自己的貪心和嗔心,這也是源於錯誤的作意。你怎麼可能覺知不到呢?如果我問你,你現在心情怎麼樣,你知道嗎?我的一位朋友,禪修了很多年,說他定力不夠,觀不到心。後來有一天,他跟我描述他的情緒,他描述的很細緻,例如"嗔心裡面還帶有一些控制欲"這樣細微。我聽完之後問他,你是怎麼知道這些情緒的?他回答不上來,但是他的確在情緒升起的很確定的觀察到了。我說恭喜你,你現在知道什麼是觀心了。
 
精進指的是你正念生起的頻率,如果你不懈的培育,正念就會生起的越來越頻繁,這就是精進根在增長。你看的時候,突然知道在看,吸氣知道吸氣,呼氣知道呼吸,你的心變得敏感了,這個正念的心會自動的生起,比如你忽然聽到什麼,然後心就跑去聽,之後覺知的心馬上就跟著生起,知道"心跑去聽了",它已經形成習慣了,它一下子就覺知到了。隨著正念越來越熟練,這個覺知的心就會變成自動自發的,絕對不是你刻意在控制它,如果你控制它,"我"要"保持"正念,你會有一種錯見「是我在觀」。覺知的心可以快到什麼程度呢?我們身心的生滅是每一個剎那成千上萬次的,就像瀑布一樣,覺知的心可以快到這個程度,就像一地的碎玻璃,陽光照在上面,一直閃一直閃,全身心都像這樣閃,每一個身心的生滅後面都跟著一個覺知的心,所緣生起滅去,覺知的心也跟著生起然後滅去。如果你在那裡選擇,我要觀個這個,我要觀個那個,你能有多快?一秒鐘,你能選幾個所緣?所以只有這個習慣培養出來以後,才能看到身心的生滅。如果你還在刻意的選擇所緣,你是不能看到全貌的。就像看一片沙灘,你如果在選擇性的看一下這粒沙子,看一下那個沙子,你要怎麼看完整片沙灘?你一眼掃過去以後,發現整片沙灘全是沙子,這時你明白,曾經以為沙灘是一整片的,現在發現原來是一粒粒沙子組成的,這是初級的智慧。
 
概念法和真實法
 
德師經常提到概念法,但是很多人理解不了。真實法是六根接觸到的所緣,眼睛接觸光產生畫面,耳朵接觸到聲音,這是真實法,看到聽到以後,心開始定義畫面、聲音中的內容,知道"這是一個人"、"這是鳥叫的聲音",這個是概念。毗婆捨那的所緣一定要是真實法,看的時候知道在看,聽的時候知道在聽。身體的冷熱,觸,身體的動,膨脹收縮,軟硬都是真實的。空間和時間都是概念法,一般人沒有這個體驗,是跳不出這個概念的。佛陀說是無始,沒有時間就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就像柏拉圖的洞穴理論,你就是通過六根來認識這個世界,你怎麼確定這是真的?(此文完)

 

來源:維安正念小站 https://mp.weixin.qq.com/s/xcjdUAyYxSRv30FVMpLSb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