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5.jpg

◊◊ 怨恨永遠無法戰勝仇恨,只有無恨之心才能將仇恨征服 ◊◊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Z3.jpg

◊◊ 常把他人的過失耿耿於懷者,怨恨將在內心滋長 ◊◊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92655981.jpg

◊◊ 一切快樂會追隨行善之徒,有如影子不離人 ◊◊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Z1.jpg

◊◊ 一切苦難追隨行惡之徒,有如挽車的牛,車輪隨足蹄 ◊◊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841.JPG

六十一.以下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FC8I5MBA.jpg

四十一.思考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bd0cd3f95e6493b8066a845b73908b1.jpg

二十一.明之一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t84330005.jpg

十一.如來所說之一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784.JPG

五十六.諦相應
蕭式球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892.JPG

五十一.偈頌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世尊再說:
  “敬信於如來,堅立不動搖;善美之戒行,聖者所稱譽;
          敬信於僧伽,所見俱正直;此人不貧乏,生活不空過。
          智者明此義,修習信與戒,見法心歡喜,常憶佛教誡。”
  
五十二.雨季安居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有一位比丘在舍衛城雨季安居完結後,前往迦毗羅衛處理一些事務。迦毗羅衛的釋迦人聽到有位比丘從舍衛城到來的消息,便前往那位比丘那裏,對那位比丘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他說: “大德,世尊健康嗎?身體好嗎?”
  “賢友們,世尊健康,身體好。”
  “大德,舍利弗和目犍連健康嗎?身體好嗎?”
  “賢友們,舍利弗和目犍連健康,身體好。”
  “大德,比丘僧團裏人人都健康嗎?人人都身體好嗎?”
  “賢友們,比丘僧團裏人人都健康,人人都身體好。”
  “大德,在雨季之中,你在世尊面前聽到什麼法,受持什麼法呢?”
  “賢友們,在雨季之中,我在世尊面前聽到和受持的是: ‘比丘們,清除了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的比丘,比起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的比丘少。
  “ ‘再者,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的比丘,比起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是一位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的比丘少。
  “ ‘再者,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是一位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的比丘,比起斷除了三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的比丘少。’ ”
  
五十三.法施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波羅奈的仙人住處鹿野苑。
  這時候,法施優婆塞和五百位優婆塞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請你教化我們,請你教導我們,這將會為我們長期帶來利益和快樂。”
  “法施,既然這樣,你們應這樣修學:如來所說的經有深度、有深義、出世間、與空相應,你們應時常在這些法義之中行踐。你們應這樣修學。”
  “大德,我們以兒女在身邊、燃點迦尸檀香、戴花環、塗香水、塗香油、受用金銀的生活方式,是不易時常在這些法義之中行踐的。大德,我們確立了五戒的學處,願大德為我們說進一步的法義。”
  “法施,既然這樣,你們應這樣修學: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你們應這樣修學。”
  “大德,我們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我們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我們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我們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帶來定。”
  “法施,你們有得著,你們有善得!你們能為自己授記得須陀洹果!”
  
五十四.病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世尊在迦毗羅衛雨季安居,在雨季三個月之後,一些比丘為世尊縫衣,他們心想: “三個月過去了,縫完衣之後,世尊便會去遊行說法了。”
  釋迦人摩訶男聽到世尊將會遊行說法的消息,便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聽到世尊將會遊行說法的消息了。大德,一位有智慧的優婆塞,應怎樣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呢?這是我沒有在世尊面前聽到和受持的。”
  “摩訶男,一位有智慧的優婆塞,應以四法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問他對佛有沒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以此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
  “問他對法有沒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以此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
  “問他對僧有沒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以此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
  “問他有沒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以此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
  “摩訶男,一位有智慧的優婆塞,應以這四法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
  “以這四法來慰問一位生了重病的智慧優婆塞之後,再問他對父母有沒有不捨。
  “如果他說對父母不捨的話,便對他說: ‘賢友,這是死亡的本質,無論你對父母不捨或沒有不捨,死亡都會到來。如果賢友能放下對父母的不捨就好了。’
  “如果他說放下了對父母的不捨,便問他對妻兒有沒有不捨。
  “如果他說對妻兒不捨的話,便對他說: ‘賢友,這是死亡的本質,無論你對妻兒不捨或沒有不捨,死亡都會到來。如果賢友能放下對妻兒的不捨就好了。’
  “如果他說放下了對妻兒的不捨,便問他對人間的五欲有沒有不捨。
  “如果他說對人間的五欲不捨的話,便對他說: ‘賢友,天界的欲樂比人間的欲樂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人間的欲樂而轉向四王天的欲樂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人間的欲樂而轉向四王天的欲樂,便對他說: ‘賢友,三十三天比四王天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四王天而轉向三十三天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四王天而轉向三十三天,便對他說: ‘賢友,夜摩天比三十三天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三十三天而轉向夜摩天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三十三天而轉向夜摩天,便對他說: ‘賢友,兜率天比夜摩天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夜摩天而轉向兜率天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夜摩天而轉向兜率天,便對他說: ‘賢友,化樂天比兜率天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兜率天而轉向化樂天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兜率天而轉向化樂天,便對他說: ‘賢友,他化自在天比化樂天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化樂天而轉向他化自在天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化樂天而轉向他化自在天,便對他說: ‘賢友,梵世間比他化自在天更優勝、更細妙。如果賢友能心離他化自在天而轉向梵世間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他化自在天而轉向梵世間,便對他說: ‘賢友,梵世間是無常的,不牢固的,屬於有身的。如果賢友能心離梵世間而轉向於有身的息滅就好了。’
  “如果他說能心離梵世間而轉向於有身的息滅──摩訶男,我說,這位優婆塞在解脫方面,跟一位內心從各種漏之中解脫出來的比丘沒有任何不同。”
  
五十五.四果之一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帶來須陀洹果。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帶來須陀洹果。”
  
五十六.四果之二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帶來斯陀含果。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帶來斯陀含果。”
  
五十七.四果之三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帶來阿那含果。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帶來阿那含果。”
  
五十八.四果之四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帶來阿羅漢果。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帶來阿羅漢果。”
  
五十九.得智慧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得智慧。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得智慧。”
  
六十.增長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使智慧增長。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使智慧增長。”
  
六十一.充足
  “比丘們,勤修四法的人,能使智慧充足。什麼是四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勤修這四法的人,能使智慧充足。”
  
  第六智慧品完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824.JPG

四十一.潤澤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不易計量出究竟他有多少福德、多少善報、多少快樂成因的,只能算出他有一個無量無數的大福德聚。
  “比丘們,就正如大海的海水是不易計量出究竟有多少斗、多少百千斗的,只能算出是一個無量無數的大水聚。
  “比丘們,同樣地,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不易計量出究竟他有多少福德、多少善報、多少快樂成因的,只能算出他有一個無量無數的大福德聚。”
  世尊再說:
  “大海大湖難度量,駭人寶藏所棲息;眾人所依之河水,一切流往海與湖。
          智者修福亦如是,飲食衣服與臥具,及與醫藥以布施,福德如河流入海。”
  
四十二.潤澤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居家的聖弟子,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受吝嗇的束縛,慷慨,大方,樂於施捨,不拒人所求,樂於和人分享。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不易計量出究竟他有多少福德、多少善報、多少快樂成因的,只能算出他有一個無量無數的大福德聚。
  “比丘們,就正如恆河、閻牟那河、跋提河、薩羅河、摩希河等大河加起來的河水是不易計量出究竟有多少斗、多少百千斗的,只能算出是一個無量無數的大水聚。
  “比丘們,同樣地,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不易計量出究竟他有多少福德、多少善報、多少快樂成因的,只能算出他有一個無量無數的大福德聚。”
  世尊再說:
  “大海大湖難度量,駭人寶藏所棲息;眾人所依之河水, 一切流往海與湖。
          智者修福亦如是,飲食衣服與臥具,及與醫藥以布施,福德如河流入海。”
  
四十三.潤澤之三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有智慧:他具有生滅的智慧,具有聖者洞察力的智慧,具有能把苦徹底清除的智慧。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不易計量出究竟他有多少福德、多少善報、多少快樂成因的,只能算出他有一個無量無數的大福德聚。”
  世尊再說:
  “福德善行皆建立,不死之道常勤修,此人得法向滅盡,無懼死神之到臨。”
  
四十四.大財富之一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可稱為是一位富有、有很多財富、有很多產業、有名望的人。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可稱為是一位富有、有很多財富、有很多產業、有名望的人。”
  
四十五.大財富之二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可稱為是一位有很多財富、有名望的人……(除了 “富有、有很多財富、有很多產業、有名望的人” 改作 “有很多財富、有名望的人”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四十四經相同)……
  
四十六.比丘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四十七.難提耶
  “難提耶,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除了 “比丘” 改作 “難提耶”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四十六經相同)……
  
四十八.跋提耶
  “跋提耶,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除了 “比丘” 改作 “跋提耶”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四十六經相同)……
  
四十九.摩訶男
  “摩訶男,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除了 “比丘” 改作 “摩訶男”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四十六經相同)……
  
五十.入流支
  “比丘們,有四入流支。什麼是四入流支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如理思維,依法而行。
  “比丘們,有這四入流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775.JPG

三十一.潤澤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
  
三十二.潤澤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居家的聖弟子,內心清除了吝嗇的污垢,不受吝嗇的束縛,慷慨,大方,樂於施捨,不拒人所求,樂於和人分享。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
  
三十三.潤澤之三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一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二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三法。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有智慧:他具有生滅的智慧,具有聖者洞察力的智慧,具有能把苦徹底清除的智慧。這就是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的第四法。
  “比丘們,這四法能潤澤福德,潤澤善報,是快樂的成因。”
  
三十四.天之途徑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四條生天的途徑,能使不清淨的眾生得到清淨,能使不明晰的眾生得到明晰。這四條途徑是什麼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一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二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三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四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這四條生天的途徑,能使不清淨的眾生得到清淨,能使不明晰的眾生得到明晰。”
  
三十五.天之途徑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四條生天的途徑,能使不清淨的眾生得到清淨,能使不明晰的眾生得到明晰。這四條途徑是什麼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他這樣反思: ‘什麼是生天的途徑呢?我知道,我聽說,天神是以平和為至極的。現在我無論對強的還是弱的都不傷害,進入了天的途徑之中。’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一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他這樣反思: ‘什麼是生天的途徑呢?我知道,我聽說,天神是以平和為至極的。現在我無論對強的還是弱的都不傷害,進入了天的途徑之中。’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二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他這樣反思: ‘什麼是生天的途徑呢?我知道,我聽說,天神是以平和為至極的。現在我無論對強的還是弱的都不傷害,進入了天的途徑之中。’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三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再者,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他這樣反思: ‘什麼是生天的途徑呢?我知道,我聽說,天神是以平和為至極的。現在我無論對強的還是弱的都不傷害,進入了天的途徑之中。’ 這就是能使眾生得到清淨、得到明晰的第四條生天的途徑。
  “比丘們,這四條生天的途徑,能使不清淨的眾生得到清淨,能使不明晰的眾生得到明晰。”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882.JPG

二十一.摩訶男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這時候,釋迦人摩訶男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迦毗羅衛富庶、繁榮、人口眾多、擠擁,但當我探訪世尊或受人敬重的大比丘之後,晚上回到迦毗羅衛時,在路上便遇不到象,遇不到馬,遇不到馬車,遇不到牛車,遇不到人。大德,在那時候我對世尊的念、對法的念、對僧的念竟然會忘失,那時我心想: ‘如果我在這個時候死去,將會到哪裏投生呢?我下一生將會怎麼樣呢?’ ”
  “摩訶男,不用害怕,不用害怕,你不會有惡的死亡,不會有惡的命終。摩訶男,一個內心長期受信、戒、聞、施、慧薰陶的人,他物質性、四大組成、父母所生、依賴米飯、需要塗油、需要按摩、無常、是破壞法、是散滅法的身體,在死後或會被烏鴉、鷹、鷲、狗、豺和各種動物昆蟲所吃,但長期受信、戒、聞、施、慧薰陶的心會向上提昇,會去到一個好地方。
  “摩訶男,就正如一個人拿著酥油瓶走進深水池裏把它打破,瓶的碎片將會下沈,而酥油將會上昇,將會浮上水面。同樣地,一個內心長期受信、戒、聞、施、慧薰陶的人,他物質性、四大組成、父母所生、依賴米飯、需要塗油、需要按摩、無常、是破壞法、是散滅法的身體,在死後或會被烏鴉、鷹、鷲、狗、豺和各種動物昆蟲所吃,但長期受信、戒、聞、施、慧薰陶的心會向上提昇,會去到一個好地方。
  “摩訶男,你的內心長期受信、戒、聞、施、慧所薰陶。摩訶男,不用害怕,不用害怕,你不會有惡的死亡,不會有惡的命終。”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816.JPG

十一.一千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國王園林。
  這時候,有一千人的比丘尼僧團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站在一邊。世尊對那些比丘尼說: “比丘尼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尼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比丘尼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是一位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十二.婆羅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有些婆羅門宣說一條稱為 ‘上昇’ 的途徑,他們這樣教弟子: ‘來吧,你在早上起來的時候面向東方一直走,不要避開山坑、懸崖、殘樹幹、荊棘、水池、污水池,直至受傷、倒下、死亡為止,當身壞命終之後便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比丘們,婆羅門這種行為是愚人的行為,迷癡的行為,不能帶來厭離、無欲、寂滅、平息、無比智、正覺、湼槃。
  “比丘們,在聖者的律之中,我宣說一條稱為 ‘上昇’ 的途徑,這條途徑能帶來最高的厭離、無欲、寂滅、平息、無比智、正覺、湼槃。這條途徑是什麼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比丘們,這就是一條稱為 ‘上昇’ 的途徑,這條途徑能帶來最高的厭離、無欲、寂滅、平息、無比智、正覺、湼槃。”
  
十三.阿難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難尊者和舍利弗尊者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黃昏的時候,舍利弗尊者離開靜處前往阿難尊者那裏,和阿難尊者互相問候,作了一些悅意的交談,坐在一邊,然後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友,人們要捨棄什麼法和具有什麼法,世尊才會為他們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呢?”
  “賢友,人們要捨棄四法和具有四法,世尊才會為他們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這四法是什麼呢?
  “賢友,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佛沒有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法沒有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僧沒有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個不聽聞法義的凡夫戒行不好,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有戒行,因此會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賢友,人們要捨棄這四法和具有這四法,世尊才會為他們授記得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十四.惡趣之一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能超越所有惡趣的怖畏。什麼是四法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一位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一位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一位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比丘們,具有這四法的聖弟子,能超越所有惡趣的怖畏。”
  
十五.惡趣之二
  “比丘們,具有四法的聖弟子,能超越所有惡趣。什麼是……(除了 “惡趣的怖畏” 改作 “惡趣” 不同之外,其餘部份跟第十四經相同)……
  
十六.親友之一
  “比丘們,你們要悲憫那些喜歡聽你說話的朋友和親屬,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四入流支。什麼是四入流支呢?
  “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使他們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
  “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使他們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使他們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聖者所推崇的戒,他們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比丘們,你們要悲憫那些喜歡聽你說話的朋友和親屬,使他們開展、建立、確立這四入流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780.JPG

五十五.入流相應
蕭式球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913.JPG

十一.伊車能伽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伊車能伽的密林。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我想進入靜處三個月。除了帶食物給我那一個人外,任何人都不要到我那裏。”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在三個月裏,除了帶食物給世尊那一個人外,沒有人到世尊那裏。
  三個月後,世尊離開靜處,對比丘說: “比丘們,如果外道遊方者這樣問你們: ‘賢友,喬答摩沙門在雨季安居時,內心時常安住在哪一種心境呢?’
  “比丘們,你們可以這樣答: ‘賢友,世尊在雨季安居時,內心時常安住在出入息念定。’
  “比丘們,我3念及呼氣和吸氣。
  “當呼氣長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呼氣長;當吸氣長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吸氣長。當呼氣短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呼氣短;當吸氣短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吸氣短。
  “我這樣覺知: ‘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察放捨;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察放捨。’
  “比丘們,如果要對什麼是聖者的住處、梵的住處、如來的住處作一個正確的解說,那麼正確的解說就是:出入息念定是聖者的住處、梵的住處、如來的住處。
  “比丘們,一些還沒有徹底證悟,希望取得最高的安穩的有學比丘,勤修出入息念定可為他們帶來各種漏的盡除。一些盡除了所有漏,過著清淨的生活,完成了應做的修行工作,放下了重擔,取得了最高的果證,解除了導致投生的結縛,以圓滿的智慧而得解脫的阿羅漢比丘,勤修出入息念定可為他們帶來念和覺知,當下安住在樂之中。
  “比丘們,如果要對什麼是聖者的住處、梵的住處、如來的住處作一個正確的解說,那麼正確的解說就是:出入息念定是聖者的住處、梵的住處、如來的住處。”
  
十二.搖擺
  有一次,邏摩.鵬耆舍尊者住在迦毗羅衛釋迦人的榕樹園。
  這時候,釋迦人摩訶男前往邏摩.鵬耆舍尊者那裏,對邏摩.鵬耆舍尊者作禮,然後坐在一邊。釋迦人摩訶男對邏摩.鵬耆舍尊者說:
  “大德,一個學人所安住的心境,跟如來所安住的心境是相同還是相異的呢?”
  “摩訶男賢友,學人所安住的心境跟如來所安住的心境是不同的,是相異的。
  “摩訶男賢友,一些還沒有徹底證悟,希望取得最高的安穩的有學比丘,安住在捨棄五蓋的心境之中。什麼是五蓋呢?
  “安住在捨棄貪欲蓋的心境之中。
  “安住在捨棄瞋恚蓋的心境之中。
  “安住在捨棄昏睡蓋的心境之中。
  “安住在捨棄掉悔蓋的心境之中。
  “安住在捨棄疑惑蓋的心境之中。
  “摩訶男賢友,一些還沒有徹底證悟,希望取得最高的安穩的有學比丘,安住在捨棄這五蓋的心境之中。
  “摩訶男賢友,一些盡除了所有漏,過著清淨的生活,完成了應做的修行工作,放下了重擔,取得了最高的果證,解除了導致投生的結縛,以圓滿的智慧而得解脫的阿羅漢比丘斷除了五蓋,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五蓋。什麼是五蓋呢?
  “斷除了貪欲蓋,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貪欲蓋。
  “斷除了瞋恚蓋,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瞋恚蓋。
  “斷除了昏睡蓋,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昏睡蓋。
  “斷除了掉悔蓋,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掉悔蓋。
  “斷除了疑惑蓋,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疑惑蓋。
  “摩訶男賢友,一些盡除了所有漏,過著清淨的生活,完成了應做的修行工作,放下了重擔,取得了最高的果證,解除了導致投生的結縛,以圓滿的智慧而得解脫的阿羅漢比丘斷除了這五蓋,像使連根拔起的棕櫚樹無法再生長那樣根除這五蓋。
  “摩訶男賢友,從以下各點,可知學人所安住的心境跟如來所安住的心境是相異的。
  “摩訶男賢友,有一次,世尊住在伊車能伽的密林。
  “摩訶男賢友,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我想進入靜處三個月。除了帶食物給我那一個人外,任何人都不要到我那裏。’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在三個月裏,除了帶食物給世尊那一個人外,沒有人到世尊那裏。
  “三個月後,世尊離開靜處,對比丘說: ‘比丘們,如果外道遊方者這樣問你們: “賢友,喬答摩沙門在雨季安居時,內心時常安住在哪一種心境呢?”
  “ ‘比丘們,你們可以這樣答: “賢友,世尊在雨季安居時,內心時常安住在出入息念定。”
  “ ‘比丘們,我念及呼氣和吸氣。
  “ ‘當呼氣長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呼氣長;當吸氣長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吸氣長。當呼氣短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呼氣短;當吸氣短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吸氣短。
  “ ‘我這樣覺知: “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察放捨;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察放捨。”
  “ ‘比丘們,如果要對什麼是聖者的住處、梵的住處、如來的住處作一個正確的解說,那麼正確的解說就是:出入息念定是聖者的住處、梵的住處、如來的住處。
  “ ‘比丘們,一些還沒有徹底證悟,希望取得最高的安穩的有學比丘,勤修出入息念定可為他們帶來各種漏的盡除。一些盡除了所有漏,過著清淨的生活,完成了應做的修行工作,放下了重擔,取得了最高的果證,解除了導致投生的結縛,以圓滿的智慧而得解脫的阿羅漢比丘,勤修出入息念定可為他們帶來念和覺知,當下安住在樂之中。
  “ ‘比丘們,如果要對什麼是聖者的住處、梵的住處、如來的住處作一個正確的解說,那麼正確的解說就是:出入息念定是聖者的住處、梵的住處、如來的住處。’ ”
  
十三.阿難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有沒有一法,勤修之後能使四法得到圓滿,勤修四法之後能使七法得到圓滿,勤修七法之後能使二法得到圓滿的呢?”
  “阿難,這是有一法,勤修之後能使四法得到圓滿,勤修四法之後能使七法得到圓滿,勤修七法之後能使二法得到圓滿的。”
  “大德,這些法是什麼呢?”
  “阿難,出入息念定是一法,勤修之後能使四念處得到圓滿,勤修四念處之後能使七覺支得到圓滿,勤修七覺支之後能使明和解脫得到圓滿。
(一)
  “怎樣修習出入息念定呢?為什麼勤修出入息念定會使四法得到圓滿呢?
  “阿難,一位比丘到森林、樹下或靜室盤腿坐下來,豎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繫念的地方。他只是念及呼氣和吸氣。
  “當呼氣長的時候……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察放捨;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察放捨。’
  “阿難,這就是修習出入息念定了。勤修這出入息念定,會使四法得到圓滿。
  “阿難,一位比丘當呼氣長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呼氣長;當吸氣長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吸氣長。當呼氣短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呼氣短;當吸氣短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吸氣短。他這樣修學: ‘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會整個身體。我要在呼氣的時候,平息身行;我要在吸氣的時候,平息身行。’
  “阿難,這時候,這位比丘亦是在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這是什麼原因呢?阿難,我說,出入息是身體的其中一種活動。因此,這時候,這位比丘亦是在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阿難,一位比丘這樣修學: ‘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會喜;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會喜。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會樂;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會樂。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會心行;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會心行。我要在呼氣的時候,平息心行;我要在吸氣的時候,平息心行。’
  “阿難,這時候,這位比丘亦是在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這是什麼原因呢?阿難,我說,很好地在出入息之中作意是感受的其中一種活動。因此,這時候,這位比丘亦是在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阿難,一位比丘這樣修學: ‘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會心;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會心。我要在呼氣的時候,使心歡悅;我要在吸氣的時候,使心歡悅。我要在呼氣的時候,使心入定;我要在吸氣的時候,使心入定。我要在呼氣的時候,使心解脫;我要在吸氣的時候,使心解脫。’
  “阿難,這時候,這位比丘亦是在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這是什麼原因呢?阿難,我說,修習出入息念定的人是不會失念和不會沒有覺知的。因此,這時候,這位比丘亦是在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阿難,一位比丘這樣修學: ‘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察無常;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察無常。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察無欲;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察無欲。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察寂滅;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察寂滅。我要在呼氣的時候,體察放捨;我要在吸氣的時候,體察放捨。’
  “阿難,這時候,這位比丘亦是在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他以智慧看見斷除各種貪著和苦惱,有一份高度的捨心。因此,這時候,這位比丘亦是在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阿難,這就是修習出入息念定了。勤修這出入息念定,會使四念處得到圓滿。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868.JPG

五十四.出入息相應
蕭式球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AF01DAF-57D1-4107-8C69-C758D36C45F5.jpeg

五十三.禪相應
蕭式球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4658f3e47bcaa64e2bcc26ef1fd805e--buddhism-zen.jpg

五十二.阿那律陀相應
蕭式球譯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790.JPG

二十一.道路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
  世尊說: “比丘們,當我還是菩薩,未取得正覺的時候,我這樣想: ‘什麼是修習四神足的道路和途徑呢?’
  (這篇經文跟《十一.覺悟之前》只是 “什麼是修習四神足的原因和條件呢?” 和 “什麼是修習四神足的道路和途徑呢?” 這兩個句子不同,其餘的內容相同。)
  
二十二.鐵球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你記得曾經施展神變,以意生身前往梵世間嗎?”
  “阿難,我記得。”
  “大德,你記得曾經用四大衍生出來的身,以神變前往梵世間嗎?”
  “阿難,我記得。”
  “大德,十分稀有!大德,十分難得!世尊能以神通,化出一個意生身前往梵世間,世尊也能用四大衍生出來的身,以神變前往梵世間!”
  “阿難,十分稀有,如來具有稀有之法!阿難,十分難得,如來具有難得之法!
  “阿難,當如來的身止息在心之中與心止息在身之中的時候,便會出現身樂想和身輕快想。阿難,這時候如來的身是很輕快、很柔軟、很受駕馭、很明亮的。
  “阿難,就正如一個燒了整天的鐵球,會變得很容易變形、很柔軟、很容易受鍛造、很明亮。同樣地,當如來的身止息在心之中與心止息在身之中的時候,便會出現身樂想和身輕快想。這時候如來的身是很輕快、很柔軟、很受駕馭、很明亮的。
  “阿難,當如來的身止息在心之中與心止息在身之中的時候,便會出現身樂想和身輕快想。阿難,這時候如來的身體很容易便可以離開地面上昇空中,也能具有無數的神變,能由一人化身多人,由多人化身一人;能隨意顯現,隨意隱沒;穿越圍欄、牆壁、大山有如穿越空間那樣沒有阻礙;從大地進出有如在水中進出那樣;在水上行走有如走在地上那樣不會沈沒;能盤腿而坐,有如鳥兒那樣飛上天空;手掌能觸摸宏偉的日月;身體能走到梵世間。
  “阿難,就正如一團輕盈的綿球,很容易被風吹動而離開地面上昇空中。同樣地,當如來的身止息在心之中與心止息在身之中的時候,便會出現身樂想和身輕快想。阿難,這時候如來的身體很容易便可以離開地面上昇空中,也能具有無數的神變,能由一人化身多人,由多人化身一人;能隨意顯現,隨意隱沒;穿越圍欄、牆壁、大山有如穿越空間那樣沒有阻礙;從大地進出有如在水中進出那樣;在水上行走有如走在地上那樣不會沈沒;能盤腿而坐,有如鳥兒那樣飛上天空;手掌能觸摸宏偉的日月;身體能走到梵世間。”
  
二十三.比丘
  “比丘們,有四神足。什麼是四神足呢?一位比丘修習欲定勤行神足,修習精進定勤行神足,修習心定勤行神足,修習觀定勤行神足。比丘們,這就是四神足了。
  “比丘們,比丘因為勤修這四神足,他能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二十四.簡說
  “比丘們,有四神足。什麼是四神足呢?一位比丘修習欲定勤行神足,修習精進定勤行神足,修習心定勤行神足,修習觀定勤行神足。比丘們,這就是四神足了。”
  
二十五.果之一
  “比丘們,有四神足。什麼是四神足呢?一位比丘修習欲定勤行神足,修習精進定勤行神足,修習心定勤行神足,修習觀定勤行神足。比丘們,這就是四神足了。
  “比丘們,勤修這四神足,會得到兩種果的其中之一:或當下得到究竟智,或有餘得到阿那含。”
  
二十六.果之二
  “比丘們,有四神足。什麼是四神足呢?一位比丘修習欲定勤行神足,修習精進定勤行神足,修習心定勤行神足,修習觀定勤行神足。比丘們,這就是四神足了。
  “比丘們,勤修這四神足,會帶來七種果和利益。這七種果和利益是什麼呢?
  “當下取得究竟智。
  “如果不能在當下取得究竟智,會在死亡的時候取得究竟智。
  “如果不能在當下取得究竟智,不能在死亡的時候取得究竟智,會斷除五下分結,得中般湼槃。
  “如果不能在當下取得究竟智,不能在死亡的時候取得究竟智,不能得中般湼槃,會斷除五下分結,得生般湼槃。
  “如果不能在當下取得究竟智,不能在死亡的時候取得究竟智,不能得中般湼槃,不能得生般湼槃,會斷除五下分結,得無行般湼槃。
  “如果不能在當下取得究竟智,不能在死亡的時候取得究竟智,不能得中般湼槃,不能得生般湼槃,不能得無行般湼槃,會斷除五下分結,得有行般湼槃。
  “如果不能在當下取得究竟智,不能在死亡的時候取得究竟智,不能得中般湼槃,不能得生般湼槃,不能得無行般湼槃,不能得有行般湼槃,會斷除五下分結,上生至色究竟天,得上流般湼槃。
  “比丘們,勤修這四神足,會帶來這七種果和利益。”
  
二十七.阿難之一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什麼是神變,什麼是神足,什麼是神足的修習,什麼是帶來神足的途徑呢?”
  “阿難,什麼是神變呢?阿難,一位比丘具有無數的神變,能由一人化身多人,由多人化身一人;能隨意顯現,隨意隱沒;穿越圍欄、牆壁、大山有如穿越空間那樣沒有阻礙;從大地進出有如在水中進出那樣;在水上行走有如走在地上那樣不會沈沒;能盤腿而坐,有如鳥兒那樣飛上天空;手掌能觸摸宏偉的日月;身體能走到梵世間。阿難,這就是稱為神變了。
  “阿難,什麼是神足呢?阿難,取得神變的道路和途徑;帶來神變的道路和途徑。阿難,這就是稱為神足了。
  “阿難,什麼是神足的修習呢?阿難,一位比丘修習欲定勤行神足,修習精進定勤行神足,修習心定勤行神足,修習觀定勤行神足。阿難,這就是稱為神足的修習了。
  “阿難,什麼是帶來神足的途徑呢?阿難,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阿難,這就是稱為帶來神足的途徑了。”
  
二十八.阿難之二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阿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什麼是神變,什麼是神足,什麼是神足的修習,什麼是帶來神足的途徑呢?”
  “大德,世尊是法的根本、法的領導、法的依處。大德,最好由世尊來說這個義理,我聽了之後,受持世尊的說話。”
  “阿難,既然這樣,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阿難,什麼是神變呢?阿難,一位比丘具有無數的神變,能由一人化身多人,由多人化身一人;能隨意顯現,隨意隱沒;穿越圍欄、牆壁、大山有如穿越空間那樣沒有阻礙;從大地進出有如在水中進出那樣;在水上行走有如走在地上那樣不會沈沒;能盤腿而坐,有如鳥兒那樣飛上天空;手掌能觸摸宏偉的日月;身體能走到梵世間。阿難,這就是稱為神變了。
  “阿難,什麼是神足呢?阿難,取得神變的道路和途徑;帶來神變的道路和途徑。阿難,這就是稱為神足了。
  “阿難,什麼是神足的修習呢?阿難,一位比丘修習欲定勤行神足,修習精進定勤行神足,修習心定勤行神足,修習觀定勤行神足。阿難,這就是稱為神足的修習了。
  “阿難,什麼是帶來神足的途徑呢?阿難,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阿難,這就是稱為帶來神足的途徑了。”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