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27.jpg

别 輕 視 煩 惱   你 將 會 被 取 笑  1/6                         

德加尼亞禪師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SA
皈敬   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者

 

1.致 謝 詞

2.什麼是煩惱?

3.親愛的讀者

4.念處禪法

4.1 心的運作

4.2 放鬆自己

4.3 正確的態度

4.4 覺知中帶有理解力

4.5 姿勢/ 吃東西/日常活動

4.6 妄想心/聲音

4.7 疼痛/ 不喜的感覺

4.8 覺知的持續

4.9 修行的精華

5.法的議論

6.當正念有持續力時

7.智 慧

8.讓心思考的糧食

9.繼續的修行

10.什麼是禪修的正確態度?

在今年尾,我們將出版有插圖的新版本。現今這本書的出版是為了供應讀者的需求。這是一本法的禮物,請別售賣此書。你可以影印給自己或送給朋友作參考。

1致 謝 詞

首先,我要感恩於我的老師,已故的雪烏敏西亞多般德達哥沙拉(Bhaddanta Kosolla)長老。長老(老師) 在佛法上的教誨,使我能以正確的態度來擴展自己的精神領域以及禪修。

在此我也要向所有的禪修者表達謝意,因藉由他們的問題及困難,讓我能把所作的講解以及回答問題時所得到的啟示,寫進此書。我真正的希望此書能幫助到禪修者,使他們能正確的了解念處的禪法,從而能更深入的去實踐。

最後,我也要在此感謝所有幫我完成、流通此書的善士們。德加尼亞 緬甸

2.什麼是煩惱?

煩惱的顯現並非止於貪、嗔、癡這一種籠統的解說。他們也包括了其他的親戚、朋黨,甚至遠親。你想知道的話,請看以下的例子,它是否曾經在你的心中生起:

「這是什麼時候了,電燈還亮著!」

「他的行為真令人討厭。」

「他不應該作出這種事出來。」

「我可以做得更快。」

「我是無用的禪修者,我甚至不能在一分鐘內專注予腹部的膨脹與收縮。」

「昨天我的禪修真是棒極了,但是今天我卻不能把心收攝起來。」

「嘩!這支香坐的特別好,我必須更加努力保持正念,這樣才不會把這種感覺失去。」

「我必須坐在禪堂裡,不然,別人會認為是一隻懶蟲呢!」

「今天我需要多吃一些馬鈴薯(土豆),因為它有助於維持健康!」

「俚!他們怎麼在沙拉裡放蔥呢?」

「又是香蕉?」

「他真的很自私,不能體諒他人。」

「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

「今天輪到誰洗廁所?」

「為什麼這位禪修者可以在這裡行禪?」

「他們不應該製造出這麼多吵雜的聲音!」

「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太多人了!」

「有人坐在我的座位上!」

「這個男生好英俊,這位女人好漂亮。」

「他走起路來很高雅!」

以上這些想法是由煩惱所驅使的!!請勿低估它們!

你是否曾經告訴別人你並沒有生氣,雖然你自己卻清楚的知道你不喜歡他的所作所為?你是否曾經在他人背後說其壞話,如你的上司、家人、好友等?你是否偶爾會講一些下流的玩笑?你是否有習慣性說一些悅耳的話來使他人為你作事?當別人與你的意見相反時,你是否會自動提高嗓子?

以上的這些談話是由煩惱所驅使的!要注意到它們!

你是否曾很用力的敲他人的門,但是卻拒絕進入房間內,因為裏頭有你不歡喜的人物,你是否插隊,你是否使用他人在浴室裏所留下的洗髮水,用你上司的電話處理一些私事。或是曾經作出以上相類似的動作──一些不可理喻的事呢?

有以上的這些行為是由煩惱所驅使的!請加於覺察到它們!

3.親愛的讀者

在這裏我這我們並沒有完整或有系統的講解禪修的方法。我們只是想與你分享一些較實際的禪修方法。本書接下來所給予的指示是來至於烏 德加尼亞 個人禪修及教學經驗所編輯而成的。我們希望這些經驗會對你的修行有所幫助,然而每個人都不相同,因此對“正念"的培育能呈現不同的方式。

我們發覺這一種修習法帶給我們很大的利益,所以在此鼓勵大家不防試一試。以下的資料是我們對這一個方法的了解與詮義。當然你會面對一些困難或者問題,而你卻不能在此書裡找到答案─你就必須把你的難題在法的議論中提出來。

當你在閱讀此書時,請勿只限於辭典上的解釋。比如說,為了某些原因,我們把以下的字眼互相代替來解說某種情況── 如「觀看」「觀察」「專注」「專心」,與「了知」交替使用。「覺知」與「正念」是同一個意思。「了解」「覺悟」「洞悉」與「智慧」是形容同一件事。而「目標1」是講說「一種經驗」「知覺」是代表身體的感覺,「感受」是代表心的感覺。

我們也從各個角度來形容幾項有關於這修習法的重點,以及如何把它用於其他不同的情況中。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這種重複是很有幫助的,特別是有助于那些才開始學習正念禪法的行者。

我們已經盡力的把 阿斯因.德加尼亞老師 的教學與想法翻譯與表達出來。然而,我們或許會犯了一些錯誤,也有可能在翻譯中我們會把一些細節給遺漏了。

翻譯者、代筆人及編輯者敬白

目標-是指心與色法的現象。

色法是指外在的事物,東西、現象。

心法是指感受、感覺、感情、情緒……。想法、思惟、意見、妄想……。

意志力、希望、意願、意圖、動機、決定、放棄、企圖、執著……。分別之心、了別之心……。

 

4.念處禪法

在這禪修中心的修學方法是念處的禪法。然而在還沒有開始之前,我們必須知道如何去修行。我們必須對修行的性質應有正確的認識和正確的見解。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正確的心態來修習。

我們的禪修方法是依四念處(身、受、心、法)為基礎。當你的禪修有所進展時,我們將更注重予我們的心。因為禪修本身是屬「心」的工作。

以下的資料已足夠讓你開始禪修。接下來在「法的議論」中,你將會更深入去了解如何的禪修。請你把這些指導仔細地、慢慢地重複讀幾遍。

4.1 心的運作

禪修是屬`心'的工作,也就是去覺知的工作,它並不是身體的工作。它並不是告訴你如何去處理這身體,如何去坐、走路、或者移動。禪修是透過正確的理解後,而能在每個時刻去直接體驗我們的身體和心。

比如說,當你將兩掌合十,而去注意它時,你會感受及能覺知兩掌之間的觸覺── 這就是心的運作(認識)。如果當你正想著其他的事情時,你是否也能知道這觸覺的感受嗎?很明顯的不能,是不是?你必須去注意才能覺知到它的存在。當你注意你的身體時,你會注意到各種感受,你是否能分辨出這些感受以及他們不同的性質?你是否須要去貼上標籤,而這樣才能使你注意以及覺知到這不同的感受嗎?當然你不會這樣做。因為,加上標籤將障礙你去注意那些細節。你必須做的只是去了知!然而,了知只是禪修的一部份而已。

再者,真正的在禪修時,你必須擁有正確的資料和很清楚的理解,然後再藉由正念正知(覺知和理解力)而去禪修。就如在此刻,你在閱讀此書時,就是為了要理解念處的禪修法。得到這些資料後,當你在禪修時,它會在你潛意識中自然的運作。閱讀、法的論議與反省如何去修行,這都是屬於心的運作。它們屬予禪修的一部份。

持續不斷的禪修是很重要的,這能使禪修的心相繼的運作。在一整天裏你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去覺知。所以無論你走到那裏,不要忘記注意你自己的一舉一動。當你坐下時、走路時、洗刷時、講話時或者做任何事物 ── 要看著自己的心,知道心,覺知當下正在進行的事。

4.2 放鬆自己

當你在用心工作時,儘量放鬆自己 ,以一顆不緊張的心去修習。不要強迫自己。當你越能以放鬆的心情來禪修,你會更容易將正念培育起來。我們在此沒有告訴你使用`集中焦點'`全神專注'或`滲透',因為這些方法將會消耗很多精力,取而代之,我們鼓勵使用“觀察",“觀看",“去覺知"以及“注意"。

當你精神緊張,或者發覺自己産生緊張的情緒時 ── 請放鬆。你不須要用盡全力。現在,你是否能注意到你的姿勢?你是否能注意到你的雙手正拿著這一本書?你能注意到雙腳的感覺?看,當你這樣做時,你並不須要用太多的精力、用心。就是如此的覺知力你所須要保持就夠了。但是你要記住,你必須整天裡的去覺知自己的所做所為。如果你能這樣修習下去,你將發覺自己的精力充沛。

如果你用太多的精力,你的心浪費了許多精力,你會感到疲憊。為了要續繼的,無間斷的禪修,你只須提醒自己要去覺知。這種正精進將有助你輕鬆的禪修,一點都不緊張。當你的心太緊張時,或者太疲倦時,那你是不能學到任何東西的。如果你的身心很疲倦,這也表示你的禪修方法有問題。檢查一下你的姿勢,以及你坐禪方法。你是否感到很舒服,並且很清醒?你也須要注意你的心態;當你禪修時,不要期望些什麼,或者希望有什麼事發生。它的結果將會是讓你感到疲憊不堪。

所以你必須知道你是否感覺到緊張,或者輕鬆,你必須整天的,重複檢查自己。如果你感到緊張,就要注意這緊張的情緖。如果你不這樣做的話,那情況將會惡化。(請看,日常活動─ 最後一段)。當你能放鬆自己以後,你才能較容易禪修。

4.3 正確的態度

放鬆自己與覺知是我們必須做的最基本的要點。但是,擁有正確的能度,正確的心之架構,這也是很重要的。什麼是正確的態度呢?當我們具有正確的態度時,不管我們經歷怎樣的事情,我們的心都會感到滿意、舒適與自在。不正確的想法、錯的資料以及對煩惱的無知,這些都會影響你的態度。

我們多數都會有不正確的態度,我們沒有辦法不如此。所以不要試著去改正自己的態度。我們所要做的是去認知心中正與不正的態度。認知心中的正確態度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能認知心中不正確的態度,並且去調查它。試著去了解那錯誤的態度,看看他是怎樣的影響你的修行,看看它們是怎樣的影響你的感受。所以你必須看好自己,繼續觀察你的心,看看你是以何種的心態來禪修。

正確的態度讓你能接受事實,不管是喜歡的,不喜歡的,你都會以一種輕鬆的、清醒的心去認知它,並且觀察它。你必須做的是去接受,觀察兩者,好的,以及不好的經驗。每一個經驗,不管是好的,或者壞的,它們都能給你一個學習的機會,去觀察你的心,看它是否能接受事實的真相,或者産生喜歡,不喜歡的反應,或者去判斷它。

喜歡某些東西這意識著你渴望於它,不喜歡某些東西是說你心中有憎惡。心中的渴望與憎惡是從無明中産生的煩惱 ── 而無明或者迷惑都是煩惱。所以不要試著去創造任何東西。這試著去創造某種東西是貪心。不要對事情産生敵對的心,對事情産生敵對的心就是憎惡。不知道某些事情的發生,或者已停止發生,這是一種愚癡心。

你不要試著去造做一些事情,希望所發生的事情會如你所願一般。你應該試著去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心中去想像一些事情應該是這樣或者那樣,希望這件或者那件事發生,或者不發生是心有所圖,祈求。心中有所期望會産生憂慮,它將帶來憎惡。你必須注意你的態度,這是非常重要的。

對禪修下判斷,並且對它的發展感到不滿意,這是個錯誤的態度。不滿的心産生予以下幾種情況,心中認為這些事情並非如自己所想像中,心中欲求事情應該不是這樣,或者對真正的修行不了解。這些態度把你的心蒙蔽了,並且障礙你的修行。你應該試著去認知這顆不滿的心,完全的接受之,並且以充滿警惕的心看著它。

在觀察或探討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明白為何會有此不滿的心態,以及它産生的原因。當我們明白它的原因時,不滿之心會溶解。下次它再出現時,它將幫助你認知它。你會更清楚的看到不滿之心對身心所帶來的傷害。你會更注意你這種喜歡下判斷的態度,並且逐漸遺棄它們。這樣子做時,你是在修習如何去面對煩惱。

由於愚癡,我們才會有錯誤的態度。這些錯的觀念本來都在我們的心中。

所有錯誤態度都是煩惱,欲求與憎惡,或者是它們的親戚如興奮、悲傷或者憂慮。如果你不去接受這些煩惱,你是在加強它的勢力。你的煩惱會阻礙你在禪修中有所進步,它也導致你不能活得充實。它們也阻止你找到真正安寧與自在。不要小看這些煩惱,它們會嘲笑你!

去找出自己的煩惱。要知道這些煩惱在你的心中生起。觀察它們,試著了解它們。不要執著它們,排除它們,或者不理睬它們。你也不要與它們融為一體(同流合污)。當你不再執著它們,不再認同它們時,這煩惱的心的氣勢將會愈來愈弱。你必須重複檢查自心,看看你是抱著何種態度來禪修。

要記著,念處的禪修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它讓你認識心與身之間的關係。你必須以一顆自然以及單純的心來修行,不要太做作,故意放慢你的動作。你只須看著事實的真相。

不要忘記,目標並不重要。那在覺知背後觀察的心才是非常重要。以正確的態度去觀察任何目標都是最適合的觀察對象。你是否有正確的態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德加尼亞 煩惱 念處禪法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