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300543169531143279517758231_s.jpg

蓮花盛開  阿姜查

前言

在本世紀裡,尊者阿姜 查大都平靜、安詳地常住於他所出生的泰國東北小村落裡。身為一個智慧而成熟的人,他不僅以其仁德有力的教導受到尊崇,幽默和悲憫更是倍受景仰。他是一個憑著簡單的生活用語來傳達深奧教法的偉大導師,直喻和隱喻是使其達到效果的要訣,然而,實際上,他只是巧妙地運用周圍事物,做為具體的物象,來強調他的論點罷了。例如︰要說明生死輪回,他會直接拿起一個鈴鐺或一個花瓶(或任何伸手可及的東西)來作省思,尊者阿姜 查會說:這物件假以時日會分解回歸其基本元素,這是任何現象界的本然。經由「法的語言」,在他手裡的平凡事物於是乎都活了起來。

  由這篇開示,我們可以看到他善巧地引導他的聽眾,使他們能學習長養他們的心,當然,我們也學習長養我們自己的心(此時此刻的讀者)。我們能感受到他在溝通和修行經驗的熟知與運用,使他能客觀地拓展聽眾們的視野,進而令他們從較寬廣的視野來思考人生。這個開闊的視野突破了我們對舊有世俗觀念的侷限,使我們在一開始就能深入透徹,進而捨棄無法克制、無用和拙劣的習性。

  他也是一位勇敢的導師。他會毫不客氣地令聽眾明顯覺察到自己生命中的弱點及愚癡所在。以清明和誠實審視人生,我們會警覺到問題所在,而有些人則會覺醒到,必須運用一些禁得起考驗的補救方法來解決。他不妥協而直接的教導方法,皆出自於他的悲心、對聽眾如父疼子般的愛。這些聽眾就是來自於他周遭村落裡的家庭、朋友和鄰居的人們。但是光令聽眾感到不舒適或不好意思並無法立即帶來效益,一位善巧的導師還必須鼓勵聽眾做出正面且有效的反應,尊者阿姜 查也就是這樣一位具有多面性的藝術名師。

  每當村子裡有慶典,全村的人都聚集著吃、喝、看戲、玩牌且不時的做出無知的行為時,年輕時期的尊者阿姜 查會注視著,知道他們的做法和習慣。孩提時,他也會加入這傳統節慶的狂歡,參與古老的儀式和典禮,這些都曾是佛世之前的古老文化。他對人性非常了解,就是因為他曾徹底深入地研習自我。

  他許多教導的目的,是要把人們從他們「神聖」的信仰、舊式的傳統和基於迷信與恐懼的文化中引導出來。尊者阿姜 查了解到,迷信和無知是覺知事物的本然(真理)的巨大障礙,他不斷致力於指出佛陀遺留給這世間的覺悟之道,為了達到這目標,他不時鼓舞著、激勵著、勸誡著。他對佛法的承諾和身為修行者的多年經驗,使他早已具備了真正有益他人的智慧。

他唯一關心的是,幫助人們(他的信徒)去除在生活中,讓他們束縛於六道輪回的痛苦和衝突。一旦我們認清痛苦的根源,就可以開始著手處理。這種了悟策勵我們要為生命負責,然後開始以一種順應自然的方式生活。尊者阿姜 查比我們先一步具備了清晰而簡易的佛法知見,然後叫我們朝他所引導的方向思考。他不斷地勸誡聽眾們不要浪費這個機會!此外,他還提醒大家,他的教導是依循佛法的,因此,讓生活自在點(身心的自在)。有智慧的人會將他的訓示和教導融入生活中運用。至於愚癡的教導和信仰,將人的生活支配到什麼程度,人們的不幸就到什麼程度

沒有人有理由再在正道上裹足不前,佛法只在此刻當下。任何人都不應該抱持著未來還有更好機會的想法,而錯失當下的良機,美好的生活只是場白日夢罷了;想累積更多的「波羅蜜(積福、積善)」是危險而造成誤導的觀念出家或隱居不是絕對的必要;開悟是屬於一切人的,跟個人的業力無關;「當下」就是我們修行的所在

尊者阿姜 查弟子們在生活上的艱辛,是不為讀者們所知的,因為他們是一個大家庭的家長;此外,生活對他們而言,是個不斷地掙扎以求解脫及提昇本性的責任。然而,他也明確地表示,一個大家庭是一件磨去人格稜角的工具,也是提供「放下」的絕佳環境,一個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演。此外,我們更應該將目標從期望轉為超越世間,也就是:解脫生死輪回及解脫由貪心、無明和妄想所引申的苦痛。我們必須將我們的心清楚地專注於目標上,因為除了當下,其他的時間都不存在。「理想的」環境絕對不存在,從一個佛教徒的觀點來看,「精神的解脫」是所有人類的職責所在,況且,它喚醒了我們要警覺我們是活生生且有知覺的實體(註︰波羅蜜-到彼岸、淨土)

尊者阿姜 查的教導總是回歸最原點的。連種稻農夫每日生活的環境都成為反觀的對象:水牛、手工用具、鬼屋、社區水井、嬰兒和老人皆凸顯了所要描述的相關點。此外,老、病和死的真理也不斷地被引用。正如他拿起就在座旁的一個鈴或花瓶,以佛法的觀點來審思,進而將此引導至另一個他所教導的組織架構一樣,蓮花盛開便將此技巧表露無遺。他自己的種種經驗,其實就跟種稻農夫的奮鬥經驗無異。他提供我們內觀,並引用日常的事物為達到真理的門戶,無論是想法、意念及物件皆能傳達他的訊息。譬喻在他的開示中隨處可見,諸如︰當他提到附近有一座寺院的殊勝以及寺院對社區的意義;或者,當他提到人們誤解經典或東北人對古老、沒落習俗和宗教儀式的執著時,他倒是提供我們一種有益的祈福觀念「PUJA(頂禮和專注)」|神聖的傳統儀式(以轉化毫無價值的習俗)以及家庭與社會中需要的基本戒行;甚至連興建一棟簡單的建築物,他都會提供很好的建議-他善用周遭的一切。本書中有值得學習之處,也有蘊藏深意之所在,連極深奧的覺悟也意外地在此書呈現。

更奧妙的是,有心的聽眾會有機會在看到當代法師所經驗的「法」後,於剎那間將心專注於佛法中,歸於一致。事物和對象不必只是事物和對象,它們也可以是「法」。這是真正的魔術。

當法師講到風俗習慣時(在開示中提及的部份),他建議聽眾要了解宗教儀式的動機,且要明白,以佛法為基礎的儀式和傳統重視禮節的涵意。這些古老莊嚴的儀式,蘊涵了傳意與超越時光的象徵。在西方的生活中,儀式的力量似乎早已被遺忘。其實,儀式是可以讓我們與混亂的現代生活及被困頓支配的心,做片刻的隔離。儀式是有別於日常生活且能蘊生出清新時刻的,假如儀式所扮演的僅只是提供服務和凸顯生活中不斷開始和結束的形式,那也就已經很有意義了。尊者阿姜 查點出了人們是如何為象徵所困惑,而後,又把象徵扭曲為理性。在西方,最明顯的就是聖誕節、新年及其他任何宗教的週年慶,這些假日早已被人們扭曲為只是交換禮物的機會罷了。當宗教儀式失去了意義,人們只會無知或漠視地進行,而更糟的是那些只會盲目信仰地執著它們的人們。尊者阿姜 查除了對這類愚昧的習俗仔細地詳加解說外,還會藉這時機來分析以宗教儀式做為內心專注的善巧方法,所能獲得的助益與好處。如同任何職業運動員都會表明並保證,基礎訓練是具備能力和熟練的關鍵,基礎訓練造就了勝利者。除非我們對基礎訓練相當熟練,否則,大獎仍是遙遙無期。這對禪坐及籃球、足球、射箭或板球等選手而言,都是真實不虛的。禪坐也是一種藝術,經由培養和發展德性,修行者最主要的仍是要超越他們自我認定為凡夫的概念和侷限。基礎訓練或基本的戒德,是個能增長深遠禪定及產生透徹智慧的墊腳石。身為一個典範,尊者阿姜 查詳細地敘述倫理對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這個當今頗受爭議的重要訊息。他教導著:若沒有基礎的戒條來支持和規範夫妻,就不會有必備的信任基礎來護持他們的關係。關係會動搖或瓦解的原因即在於-善良、仁慈、誠實、忠心、滿足及無私被各種無明所取代。無明以貪婪、瞋恚、煩惱、虛偽和自私取代了這世上一切可愛的事物。秉持著基本的戒法,禪坐的心便會生起。「善」,會在當下乃至未來裡產生(甚至在過去產生,因為未來也影響過去)。藉由合適及恰當的行為,我們便能影響每件事物:所有時間的範圍、所有生命的範疇。宇宙中每一事物皆會因此受到利益和祝福。

因此,尊者阿姜 查勸誡他的弟子,於當下留意基本戒律。在他的訓誡下,戒律很快地就會守護我們,這是一種殊勝的護持,因為我們不得不在這奧秘且情感複雜的世界中,尋求我們自己的路。

希望讀者能及時而有助益地找到與德行相應的部份。處在這個正值倫理和道德標準衰微的時代,這些教導似乎特別地重要。在這個進步迅速的時代裡,許多敏感及傾向精神領域的人們會發現,要避免陷入許多放縱及混亂的社會亂象中並非易事。精神的追求者必須運用他們所有的精神和資源,以保持清高且不隨著紛擾和娛樂隨波逐流。

在佛教裡有一種「實踐」的基本態度,旨在於做為庇護的作用。從這倫理的庇護力量,信心和平衡可以繼續增長和保持。這些戒律鞏固了象徵佛、法、僧裡善良、悲憫、慈悲和智慧的發展。尊者阿姜 查不斷地強調,我們大多數與生俱來的需要,必須建構在本性長養的基本層面上。德行對生命而言是必要的,從謙遜做起,我們便開始趨向覺悟了。從今以後,一切便開始安定下來,而我們的禪定、智慧和慈悲會穩定地成長,直到有一天,所做已辦責任已了,自由自在。

註︰所做已辦-是指至少證到阿羅漢的果位。

 

蓮花盛開

在座各位都有極殊勝的功德。佛陀曾說︰佛法的示現是件稀有難遇的事,當法住世時,難得有機會聽聞;聽聞佛法之後,進而能出家依教奉行的,更是困難。在座的出家人中,有很多並沒有深入佛法,即使在身著袈裟的眾人當中,也依然有人信念不堅。千萬不要以為只要出了家,就更接近佛陀了。假使沒有依戒法而奉行教示,就不能認為自己已走在正道上,要將此了然於心。這便是不容易找到一個真正明了、確實覺悟真理的人的原因所在。要清楚知道,聽聞佛法是非常殊勝的,有人能來教導我們分辨善惡。分辨善惡很困難,一如聽聞佛陀真實教法般的不易

今天,到處都可以聽聞佛法,可是,各位卻把它當作:羅賓漢、木偶奇遇記或漢斯兄妹的童話故事,只是好玩聽聽罷了。你們當「法」只是偶然聽到的童話故事,這並不是對佛法應有的反應。你們必須專心地聆聽,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在此提醒各位,適合人類的教法並不易見,如果這些教法無法息惡、止惡,那麼,這就不是佛教的教法,而只是騙子的教法。這種教法並不能見到真理,也無法將苦從心中抽拔出來,更不能徹入真理的心髓。因而那些仍無法修習佛法的人,在一聽聞佛法後,便更渴望聽聞正法,並親身體驗,這是因為,佛陀所教的法,是人類所應聆聽的;因為,人類有明了真理的能力

佛陀的教導方法並不會說得太深或太淺,而是恰到好處、因材施教。如果對象是一個小孩子,佛陀不會在小孩子身上附加他能力所不能及的負擔,而只會給他提恰如其份的東西。同樣的道理,他會在較強健的大人身上,施與他能力所及的重擔。這是個非常有用且得利的方法,也是佛陀的教育方式。這對我們而言也是一樣的,像這樣的修行寺院並不易得,更是少見。我們一段長時間後,才能得遇一次,在世上福德不夠,而且不曾得遇的人佔絕大多數。

 

青蛙之喻

我認識的一個同鄉,他家就住在寺院附近,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寺院,可是,他對寺院的種種卻一無所知,偶爾也會來聽聞佛法,不過卻一句也聽不懂,就像聾子一樣!不久以後,他便搬到別的地方去了。很慶幸地,在那兒他想更勤奮地聽聞佛法,最後,他開始看見一道光,他終於能夠分辨善與惡,並開始明了無常、苦和無我了。又過了不久,他回到我的寺院來出家為僧,他來告訴我:「我過去的生活真是罪惡啊!」你看,這說明了他跟寺院住得那麼近,有那麼好的機會能積福德,可是他卻沒有善加利用。在此引述佛陀的一段譬喻,也許有所助益:「有一隻老青蛙在蓮花下無所事事地閒蕩著,卻未曾享有蓮花的芬芳;此外,老青蛙也從沒想要去接觸蓮花。反倒是嗡嗡飛舞在蓮池間的蜜蜂,會飛下來採集花蜜,然後嗡嗡飛去,而在蓮花下的青蛙依然對蓮花一無所知。花開、花謝,青蛙對這整個過程一點也不清楚。」故事就是這樣。我在這之前提到的那個老人就是如此,我在談老青蛙光抬頭瞪著蓮花的故事前,就告訴你們這種種,我們的古德們更確認這是真實無誤的。總而言之,這個老人跟寺院住得那麼近,他應該了解修行僧人(禪修者)所說的佛法。

 

匡正事物

聽聞佛法很難,擇善、淨化心靈也非易事,怎麼說呢?因為心中那面鏡子灰暗無光,心還沒有智慧。我們大家都應明白,我們的導師|佛陀,曾累世化身各個不同的眾生,小至小鳥,大至大象;而在這累世中,他也曾生為各種情境裡的人物,他曾經是富翁,也當過貧民,經歷了這種種的一切,而我們也是如此。

即使住在森林裡或深山中,我們也會遺忘佛法,所以,我們不應對我們的累生累世感到沮喪。雖然我們已有這麼多福德,可是,我們還是能累積更多的福德,當然,我們必須把握機會。我們有身體、眼睛和耳朵,可以感覺、看見和聽到,這些根門是出示「道」的工具,我們可以稱這些身和心為最值得投資的寶庫,各位只需將它付諸實踐就可以了,而且只要你想要,任何時間都可以投資。各位已經擁有一間價值非凡的寶庫,也有接受教法的能力,如果你曾失去什麼重要的東西,可以再添補;你們可以將錯誤的更正為正確的、適當的,將事物都匡正起來。各位要知道,不論是佛陀或他覺悟的弟子們,都不是一出生就成阿羅漢。佛陀前世曾生為農夫,有些阿羅漢也曾身為一個不知善惡對錯、不知悔改的小偷,對自己的生命一無所知,可是,一旦他們發現真理,便立即捨棄一切惡行。於是,當一切無明皆拋諸腦後,「法」即能聽聞受持;當一切所作皆已成辦,他們當然能成為一位覺者。

 

明辨善惡

關於佛陀開悟的故事,你們已經聽過許多次了,故事中我們知道佛陀覺悟了「法」。各位或許會以為,這只是個關於佛陀個人的故事,如果真是如此的話,你們就誤解了,其實,這是和我們切身相關的事。唯有當我們明了及經驗到某些事物時,我們方能放下,這便是重點所在。就好比我們嚼到苦的東西時,會發覺它很苦的道理是一樣的,一旦我們知道了它的味道,就會把它吐掉,一般人也應當了解這個道理。就好像我們知道,當我們吃了一顆毒的野馬鈴薯後,會全身發癢一般|你仍會去吃它,還是趕緊把它丟掉?我們要從這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所以,要明辨什麼對你們有益,而什麼對你們有害。善惡的分別是各位,甚至是許多人常感到困惑的地方,不過,沒關係,在你們審思這件事後,就會明了我所說的了,我們就稱此為「得智」。如果所知的一切皆是如實而知的話,就沒有任何事物能干擾那澄澈清明的心了。藉由這樣的了悟,他人的言論便無法傷害到我們了,縱使有人說,這並非看清事物的好方法,我們還是不會就此放棄。當我們做正確的事,卻有人說這是不對時,我們是不會將真理摒棄的,因為我們不是瘋子啊!別人說我們奇怪,並不表示我們就必須摒棄所認知的一切。他人認為我們是不是瘋了,一點也不重要。

如果我們因此去攻擊批評我們的人, 我們不就如他們所說般的瘋了嗎!我們為善,他人卻否定,我們就因而生氣,這不也就將我們自己拉到跟他們一樣的層次了嘛!?這麼做的話,不就是棄善揚惡了嘛!?

 

築屋之喻

佛陀在教導我們「法」時,所運用的方法,跟他用來教導每一種人的方法是一致的,他所表現的表達方式適用於所有的人。我們是凡夫,而其教法的目的,正是在引導我們走向更高的境界,而這方法可以拿來跟我們築屋的道理相比擬。我們都必須出去找建材,有時可能沒柱子、蓆子或什麼的,如果我們不能將所有的材料適時地統籌在一起,就只得利用現有的建材來盡力而為了。

就拿房子的基柱為例吧!通常我們都拿木頭來做柱子,因為它比較容易取得,然而找到的不是太長就是彎曲不平,所以,又必須截枝取直,削去某些部份,以符合我們的需要,任何聰明人都能蓋一棟房子。我們也一樣,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有小孩、有妻子或有先生及家庭生活裡種種的一切,然而,如果我們知道如何修習禪坐,並了解佛法的話,就能夠放下及捨棄一切不善的事物。這些不善我們都能去除,如果今天不能,那就明天。就好像帶著一個重擔一樣,我們可以一點一點地把它丟棄。假如我們持續不斷地去除殘餘的部份,並砍盡我們所不需要的部份,最後將會有如釋重負的成果;又猶如長途擔載木柴的人,在終於回抵自個兒的小木屋時,便會立即重重地將木柴給卸下一般。當我們去除自我的一些廢物之後,即能較清明地看待事物,這便是釋放重擔的方法。不論我們做錯什麼事,都會帶來負擔,使我們心情沈重。不過,我們可以透過禪坐來擺脫這個情況,如此一來,將能鬆弛和照亮我們的心。於是,困頓自然迎刃而解,黑暗便成白晝,而染污自成清淨。如果你們能這樣地來明了修行的精髓,便能夠領悟佛法了。如果在佛法中不善加訓練自我,就會如拳擊手不練拳,或音樂家不勤學音樂一般。當拳擊手必須踏入拳擊賽時,結果會如何?這拳擊手能打得好嗎?音樂家的音樂會好聽嗎?曼谷並非一朝一夕築成的啊!你看拳擊手,如果他不練習拳擊、不節食的話,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步入拳擊台,他的敵手便可以為所欲為,乘虛而入。因此,我們必須修習佛法,使我們強而有力,進而能對治雜染。(註︰侄-通「姪」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