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389.JPG

蕭式球譯

十三.三明經
  
  1.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和大約五百人的大比丘僧團在拘薩羅遊行說法,去到一個名叫摩那迦陀的婆羅門村落後,住在摩那迦陀北面的跋提河岸芒果園。
  
  2. 一些十分著名、有大壇場的婆羅門如闡基婆羅門、多盧迦婆羅門、薄拘娑提婆羅門、吒奴蘇尼婆羅門、杜帝耶婆羅門等也是住在摩那迦陀。
  
  3. 這時候,婆舍多年青婆羅門和婆羅墮闍年青婆羅門一起散步時,生起了一個正道與非正道的問題。
  
  4. 婆舍多說: “薄拘娑提婆羅門這樣說,只有這才是正直的道路,這正直的車乘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5. 婆羅墮闍說: “多盧迦婆羅門那樣說,只有那才是正直的道路,那正直的車乘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6. 婆舍多不能說服婆羅墮闍,婆羅墮闍也不能說服婆舍多。
  
  7. 於是婆舍多對婆羅墮闍說: “婆羅墮闍賢者,喬答摩沙門是釋迦族人,從釋迦族出家,他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在拘薩羅遊行說法,現在來到這裏了。喬答摩賢者聲名遠播,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婆羅墮闍賢者,讓我們前往喬答摩沙門那裏問他,當他為我們解說時,我們便受持那個義理吧。”
  婆羅墮闍回答婆舍多: “賢者,好的。”
  
  8. 於是,婆舍多和婆羅墮闍一起前往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婆舍多把二人不能說服對方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世尊,然後再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在這問題上,我們所學的有分別,主張有分別、有不同。”
  
  9. “婆舍多,聽你所說,薄拘娑提婆羅門說只有這才是正直的道路,而婆羅墮闍則說,多盧迦婆羅門說只有那才是正直的道路。你們所學的有分別,主張有分別、有不同的是關於哪一點的呢?”
  
  10. “喬答摩賢者,是關於正道與非正道的。
  “喬答摩賢者,阿達梨耶婆羅門、帝提梨耶婆羅門、闡陀迦婆羅門、闡陀婆婆羅門、梵行婆羅門等宣說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都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是不是這樣的呢?
  “喬答摩賢者,就正如在村落或市鎮附近有很多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都連接著村落或市鎮。同樣地,阿達梨耶婆羅門、帝提梨耶婆羅門、闡陀迦婆羅門、闡陀婆婆羅門、梵行婆羅門等宣說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都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是不是這樣的呢?”
  
  11. “婆舍多,你是說,所有道路都能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嗎?”
  “喬答摩賢者,我說,所有道路都能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婆舍多,你是說,所有道路都能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嗎?”
  “喬答摩賢者,我說,所有道路都能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婆舍多,你是說,所有道路都能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嗎?”
  “喬答摩賢者,我說,所有道路都能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12. “婆舍多,在眾多三明婆羅門1之中,有沒有一人曾經親身去過梵世間見梵天呢?”
  “喬答摩賢者,沒有。”
  “婆舍多,在眾多三明婆羅門之中,有沒有一人的老師曾經親身去過梵世間見梵天呢?”
  “喬答摩賢者,沒有。”
  “婆舍多,在眾多三明婆羅門之中,有沒有一人的祖師曾經親身去過梵世間見梵天呢?”
  “喬答摩賢者,沒有。”
  “婆舍多,在眾多三明婆羅門之中,有沒有一人追溯上七代的任何一個祖師曾經親身去過梵世間見梵天呢?”
  “喬答摩賢者,沒有。”
  
  13. “婆舍多,一些開創者三明婆羅門仙人創造咒頌、轉動咒輪;古代的三明婆羅門唸誦、宣說、編集這些咒頌;現在的三明婆羅門跟隨唸誦、宣說、講解這些咒頌。那些開創者三明婆羅門仙人如阿達迦、婆摩迦、婆摩提婆、毗沙蜜多、閻摩多祇、央祇羅娑、婆羅墮闍、婆舍多、迦葉、婆求等,有沒有這樣說: ‘我知道、看見梵天在那裏、往那裏、到那裏’ ?”
  “喬答摩賢者,沒有。”
  
  14. “婆舍多,聽你所說,在眾多三明婆羅門之中,沒有一人曾經親身去過梵世間見梵天,沒有一人的老師曾經親身去過梵世間見梵天,沒有一人的祖師曾經親身去過梵世間見梵天,沒有一人追溯上七代的任何一個祖師曾經親身去過梵世間見梵天;那些開創者三明婆羅門仙人也從沒有說知道、看見梵天在那裏、往那裏、到那裏。那些三明婆羅門豈不是變成這樣說: ‘我們沒有知、沒有見,但宣說跟梵天合二為一的道路。只有這才是正直的道路,這正直的車乘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那些三明婆羅門這樣子可不是在說愚笨的說話嗎?”
  “喬答摩賢者,是的,那些三明婆羅門這樣子就是在說愚笨的說話。”
  
  15. “婆舍多,那些三明婆羅門沒有知、沒有見,但宣說跟梵天合二為一的道路: ‘只有這才是正直的道路,這正直的車乘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這是沒有可能的。
  “婆舍多,就正如一列盲人,每人都捉著前面的人來行走,前面的人看不見,中間的人也是看不見,後面的人也是看不見。婆舍多,同樣地,三明婆羅門所說的,變成了一列盲人的譬喻那樣,前面的人看不見,中間的人也是看不見,後面的人也是看不見。那些三明婆羅門的說話變成了可笑的說話、荒謬的說話、虛無的說話、空洞的說話。
  
  16.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三明婆羅門和眾人都看見日月,在日月昇起和落下的方向,三明婆羅門是否會向日月作出願求、稱頌、合掌、禮敬、繞行呢?”
  “喬答摩賢者,是的。”
  
  17.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三明婆羅門和眾人都看見日月,在日月昇起和落下的方向,三明婆羅門會向日月作出願求、稱頌、合掌、禮敬、繞行,他們會否宣說跟日月合二為一的道路,說 ‘只有這才是正直的道路,這正直的車乘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日月合二為一’ 呢?”
  “喬答摩賢者,不會。”
  
  18. “婆舍多,聽你所說,即使三明婆羅門和眾人都看見日月,三明婆羅門都不會宣說跟日月合二為一的道路,更遑論沒有三明婆羅門親身見過梵天,沒有三明婆羅門的老師親身見過梵天,沒有三明婆羅門的祖師親身見過梵天,沒有三明婆羅門追溯上七代的任何一個祖師親身見過梵天;那些開創者三明婆羅門仙人也從沒有說知道、看見梵天在那裏、往那裏、到那裏。那些三明婆羅門豈不是變成這樣說: ‘我們沒有知、沒有見,但宣說跟梵天合二為一的道路。只有這才是正直的道路,這正直的車乘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那些三明婆羅門這樣子可不是在說愚笨的說話嗎?”
  “喬答摩賢者,是的,那些三明婆羅門這樣子就是在說愚笨的說話。”
  “婆舍多,十分好。婆舍多,那些三明婆羅門沒有知、沒有見,但宣說跟梵天合二為一的道路: ‘只有這才是正直的道路,這正直的車乘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這是沒有可能的。

19. “婆舍多,就正如一個人這樣說: ‘我喜歡一個全國最美麗的美女。’
  “於是人們這樣問他: ‘喂,你說喜歡一個全國最美麗的美女,你知她是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還是首陀羅種姓的嗎?’
  “當被人這樣問時,他答: ‘不知。’
  “於是人們這樣問他: ‘喂,你說喜歡一個全國最美麗的美女,你知她是什麼名稱、什麼種族的嗎?你知她是高、矮還是中等身材的嗎?你知她是黑膚色、棕膚色還是黃膚色的嗎?你知她是住在哪個村落、哪個市鎮或哪個都城的嗎?’
  “當被人這樣問時,他答: ‘不知。’
  “於是人們這樣問他: ‘喂,你是什麼都不知,什麼都不見,而說喜歡一個全國最美麗的美女的嗎?’
  “當被人這樣問時,他答: ‘是的。’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那人這樣子可不是在說愚笨的說話嗎?”
  “喬答摩賢者,是的,那人這樣子就是在說愚笨的說話。”
  
  20. “婆舍多,同樣地,沒有三明婆羅門親身見過梵天,沒有三明婆羅門的老師親身見過梵天,沒有三明婆羅門的祖師親身見過梵天,沒有三明婆羅門追溯上七代的任何一個祖師親身見過梵天;那些開創者三明婆羅門仙人也從沒有說知道、看見梵天在那裏、往那裏、到那裏。那些三明婆羅門豈不是變成這樣說: ‘我們沒有知、沒有見,但宣說跟梵天合二為一的道路。只有這才是正直的道路,這正直的車乘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那些三明婆羅門這樣子可不是在說愚笨的說話嗎?”
  “喬答摩賢者,是的,那些三明婆羅門這樣子就是在說愚笨的說話。”
  “婆舍多,十分好。婆舍多,那些三明婆羅門沒有知、沒有見,但宣說跟梵天合二為一的道路: ‘只有這才是正直的道路,這正直的車乘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這是沒有可能的。
  
  21. “婆舍多,又正如一個人在廣場之中建造登上宮殿的階梯。人們這樣問他: ‘喂,你在建造登上宮殿的階梯,但你知道哪裏是宮殿的東面,哪裏是宮殿的南面,哪裏是宮殿的西面,哪裏是宮殿的北面嗎?你知道那是一座高的宮殿、中等高度的宮殿還是矮的宮殿嗎?’
  “當被人這樣問時,他答: ‘不知。’
  “於是人們這樣問他: ‘喂,你是什麼都不知,什麼都不見,而建造登上宮殿的階梯的嗎?’
  “當被人這樣問時,他答: ‘是的。’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那人這樣子可不是在說愚笨的說話嗎?”
  “喬答摩賢者,是的,那人這樣子就是在說愚笨的說話。”
  
  22. “婆舍多,同樣地,沒有三明婆羅門親身見過梵天,沒有三明婆羅門的老師親身見過梵天,沒有三明婆羅門的祖師親身見過梵天,沒有三明婆羅門追溯上七代的任何一個祖師親身見過梵天;那些開創者三明婆羅門仙人也從沒有說知道、看見梵天在那裏、往那裏、到那裏。那些三明婆羅門豈不是變成這樣說: ‘我們沒有知、沒有見,但宣說跟梵天合二為一的道路。只有這才是正直的道路,這正直的車乘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那些三明婆羅門這樣子可不是在說愚笨的說話嗎?”
  “喬答摩賢者,是的,那些三明婆羅門這樣子就是在說愚笨的說話。”
  
  23. “婆舍多,十分好。婆舍多,那些三明婆羅門沒有知、沒有見,但宣說跟梵天合二為一的道路: ‘只有這才是正直的道路,這正直的車乘能擺脫輪迴,使行踐的人跟梵天合二為一。’ ──這是沒有可能的。
  
  24. “婆舍多,又正如跋提河的河水水漲,漲得烏鴉也可以從地上喝水,一個想去對岸的人走來,他想走到對岸、越過對岸,但站在岸邊向對岸召喚: ‘對岸,過來吧。對岸,過來吧。’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那人以吟誦的原因、祈求的原因、請求的原因、歡喜心的原因,跋提河的對岸會不會移動過來呢?”
  “喬答摩賢者,不會。”
  
  25. “婆舍多,同樣地,三明婆羅門捨棄了應要行踐的婆羅門法,作出不應行踐的非婆羅門法,而這樣說: ‘我召喚因陀羅天。’  ‘我召喚月天。’  ‘我召喚水天。’  ‘我召喚伊舍那天。’  ‘我召喚波闍波提天。’  ‘我召喚梵天。’  ‘我召喚大神足天。’  ‘我召喚夜摩天。’ 婆舍多,三明婆羅門捨棄了應要行踐的婆羅門法,作出不應行踐的非婆羅門法,以吟誦的原因、祈求的原因、請求的原因、歡喜心的原因,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跟梵天合二為一的。
  
  26. “婆舍多,又正如跋提河的河水水漲,漲得烏鴉也可以從地上喝水,一個想去對岸的人走來,他想走到對岸、越過對岸,但雙臂被人用鐵鍊反綁在岸邊。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那人能否從岸邊去到對岸呢?”
  “喬答摩賢者,不能。”
  
  27. “婆舍多,同樣地,在聖者的律之中稱五欲為鐵鍊,稱五欲為束縛。這五種欲是什麼呢?眼識別色時所生起的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耳識別聲時所生起的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鼻識別香時所生起的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舌識別味時所生起的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身識別觸時所生起的悅樂、戀棧、歡喜、鍾愛、貪欲、染著。
  “婆舍多,在聖者的律之中稱這五欲為鐵鍊,稱這五欲為束縛。
  “婆舍多,三明婆羅門受束縛、迷醉、抓著不放、看不見過患、沒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五欲。
  
  28. “婆舍多,三明婆羅門捨棄了應要行踐的婆羅門法,作出不應行踐的非婆羅門法,受束縛、迷醉、抓著不放、看不見過患、沒有出離的智慧地受用五欲,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跟梵天合二為一的。
  
  29. “婆舍多,又正如跋提河的河水水漲,漲得烏鴉也可以從地上喝水,一個想去對岸的人走來,他想走到對岸、越過對岸,但全身連頭至腳被蓋著及躺下來。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那人能否從岸邊去到對岸呢?”
  “喬答摩賢者,不能。”
  
  30. “婆舍多,同樣地,在聖者的律之中稱五蓋為障蓋,稱五蓋為遮蓋,稱五蓋為掩蓋,稱五蓋為覆蓋。這五種蓋是什麼呢?貪欲蓋、瞋恚蓋、昏睡蓋、掉悔蓋、疑惑蓋。
  “婆舍多,在聖者的律之中稱這五蓋為障蓋,稱這五蓋為遮蓋,稱這五蓋為掩蓋,稱這五蓋為覆蓋。
  “婆舍多,三明婆羅門受五蓋封蔽、遮擋、障礙、遮蔽。
  “婆舍多,三明婆羅門捨棄了應要行踐的婆羅門法,作出不應行踐的非婆羅門法,受五蓋封蔽、遮擋、障礙、遮蔽,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跟梵天合二為一的。
  
  31.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你聽年長的祖師輩婆羅門說,梵天是有妻子與財物還是沒有妻子與財物的呢?”
  “喬答摩賢者,是沒有妻子與財物的。”
  “心有怨恨還是沒有怨恨呢?”
  “喬答摩賢者,沒有怨恨。”
  “心有瞋恚還是沒有瞋恚呢?”
  “喬答摩賢者,沒有瞋恚。”
  “心有污染還是沒有污染呢?”
  “喬答摩賢者,沒有污染。”
  “有自制還是沒有自制呢?”
  “喬答摩賢者,有自制。”

32.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三明婆羅門是有妻子與財物還是沒有妻子與財物的呢?”
  “喬答摩賢者,是有妻子與財物的。”
  “心有怨恨還是沒有怨恨呢?”
  “喬答摩賢者,有怨恨。”
  “心有瞋恚還是沒有瞋恚呢?”
  “喬答摩賢者,有瞋恚。”
  “心有污染還是沒有污染呢?”
  “喬答摩賢者,有污染。”
  “有自制還是沒有自制呢?”
  “喬答摩賢者,沒有自制。”
  
  33. “婆舍多,聽你所說,三明婆羅門有妻子與財物而梵天沒有妻子與財物。有妻子與財物的三明婆羅門跟沒有妻子與財物的梵天會走在一起、連在一起嗎?”
  “喬答摩賢者,不會。”
  
  34. “婆舍多,十分好。婆舍多,那些有妻子與財物的三明婆羅門,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跟沒有妻子與財物的梵天合二為一的。
  
  35. “婆舍多,聽你所說,三明婆羅門有怨恨而梵天沒有怨恨。有怨恨的三明婆羅門跟沒有怨恨的梵天會走在一起、連在一起嗎?”
  “喬答摩賢者,不會。”
  “婆舍多,十分好。婆舍多,那些有怨恨的三明婆羅門,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跟沒有怨恨的梵天合二為一的。
  “婆舍多,聽你所說,三明婆羅門有瞋恚而梵天沒有瞋恚。有瞋恚的三明婆羅門跟沒有瞋恚的梵天會走在一起、連在一起嗎?”
  “喬答摩賢者,不會。”
  “婆舍多,十分好。婆舍多,那些有瞋恚的三明婆羅門,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跟沒有瞋恚的梵天合二為一的。
  “婆舍多,聽你所說,三明婆羅門有污染而梵天沒有污染。有污染的三明婆羅門跟沒有污染的梵天會走在一起、連在一起嗎?”
  “喬答摩賢者,不會。”
  “婆舍多,十分好。婆舍多,那些有污染的三明婆羅門,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跟沒有污染的梵天合二為一的。
  “婆舍多,聽你所說,三明婆羅門沒有自制而梵天有自制。沒有自制的三明婆羅門跟有自制的梵天會走在一起、連在一起嗎?”
  “喬答摩賢者,不會。”
  
  36. “婆舍多,十分好。婆舍多,那些沒有自制的三明婆羅門,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沒有可能跟有自制的梵天合二為一的。
  “婆舍多,三明婆羅門帶著自信地跟人坐在一起辯論,但反被人駁倒,就像從一個荒蕪的岸邊去到一個更加荒蕪的對岸那樣。因此,三明婆羅門稱為三明荒土、三明密林、三明災禍。”
  
  37.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婆舍多對他說: “喬答摩賢者,我聽說喬答摩賢者知道投生梵天的道路。”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摩那迦陀是否在附近不遠的地方呢?”
  “喬答摩賢者,摩那迦陀在附近不遠的地方。”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一個土生土長的摩那迦陀村民剛剛出村,如果有人問他前往摩那迦陀的道路,他會對那個問題感到困惑和猶疑不決嗎?”
  “喬答摩賢者,不會。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那個村民土生土長,會熟悉所有摩那迦陀的道路。”
  
  38. “婆舍多,即使土生土長的摩那迦陀村民,如果有人問他前往摩那迦陀的道路,或許他也會對那個問題感到困惑和猶疑不決。但是,如果有人問如來有關梵世間的事情,或問通往梵世間的途徑,如來是不會感到困惑和猶疑不決的。婆舍多,我知道梵天,知道梵世間,知道什麼是通往梵世間的途徑,知道怎樣投生梵世間。”
  
  39.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婆舍多對他說: “喬答摩賢者,我聽說喬答摩賢者會為人宣說投生梵天的道路。如果喬答摩賢者幫助婆羅門後輩,為我宣說投生梵天的道路就好了。”
  “婆舍多,既然這樣,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婆舍多回答世尊: “賢者,是的。”
  世尊說:
  
  40-75. “婆舍多,如來出現於世上……(經文省略的內容跟《沙門果經》第四十至七十五段相若,大意是一個人聞法、出家成為一位比丘、持戒、守護根門、具有念和覺知、知足、清除五蓋)……有樂的人,內心便會定下來。
  
  76. “婆舍多,一位比丘內心帶著慈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慈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
  
  77. “婆舍多,就正如一個強壯號角手吹出來的聲音,在四方的人很容易便聽得到。婆舍多,同樣地,這樣修習慈心解脫的話,狹劣的業便不能留在心中,不能在心中建立。婆舍多,這就是投生梵天的道路了。
  
  78. “婆舍多,一位比丘內心帶著悲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悲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
  “婆舍多,就正如一個強壯號角手吹出來的聲音,在四方的人很容易便聽得到。婆舍多,同樣地,這樣修習悲心解脫的話,狹劣的業便不能留在心中,不能在心中建立。婆舍多,這就是投生梵天的道路了。
  “婆舍多,一位比丘內心帶著喜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喜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
  “婆舍多,就正如一個強壯號角手吹出來的聲音,在四方的人很容易便聽得到。婆舍多,同樣地,這樣修習喜心解脫的話,狹劣的業便不能留在心中,不能在心中建立。婆舍多,這就是投生梵天的道路了。
  “婆舍多,一位比丘內心帶著捨心,向一個方向擴散開去,向四方擴散開去;向上方、下方、四角擴散開去;向每個地方、所有地方、整個世間擴散開去。他的內心帶著捨心,心胸寬闊、廣大、不可限量,內心沒有怨恨、沒有瞋恚。
  
  79. “婆舍多,就正如一個強壯號角手吹出來的聲音,在四方的人很容易便聽得到。婆舍多,同樣地,這樣修習捨心解脫的話,狹劣的業便不能留在心中,不能在心中建立。婆舍多,這就是投生梵天的道路了。
  
  80. “婆舍多,你認為怎樣,安住在這種心境的比丘是有妻子與財物還是沒有妻子與財物的呢?”
  “喬答摩賢者,是沒有妻子與財物的。”
  “心有怨恨還是沒有怨恨呢?”
  “喬答摩賢者,沒有怨恨。”
  “心有瞋恚還是沒有瞋恚呢?”
  “喬答摩賢者,沒有瞋恚。”
  “心有污染還是沒有污染呢?”
  “喬答摩賢者,沒有污染。”
  “有自制還是沒有自制呢?”
  “喬答摩賢者,有自制。”
  
  81. “婆舍多,聽你所說,比丘沒有妻子與財物,梵天也沒有妻子與財物。沒有妻子與財物的比丘跟沒有妻子與財物的梵天會走在一起、連在一起嗎?”
  “喬答摩賢者,是會的。”
  “婆舍多,十分好。婆舍多,那些沒有妻子與財物的比丘,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有可能跟沒有妻子與財物的梵天合二為一的。
  ……比丘沒有怨恨,梵天也沒有怨恨……
  ……比丘沒有瞋恚,梵天也沒有瞋恚……
  ……比丘沒有污染,梵天也沒有污染……
  “婆舍多,聽你所說,比丘有自制,梵天也有自制。有自制的比丘跟有自制的梵天會走在一起、連在一起嗎?”
  “喬答摩賢者,是會的。”
  “婆舍多,十分好。婆舍多,那些有自制的比丘,在身壞命終之後是有可能跟有自制的梵天合二為一的。”
  
  82.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婆舍多和婆羅墮闍對他說: “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妙極了!喬答摩賢者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我們皈依喬答摩賢者、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喬答摩賢者接受我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

1 “三明婆羅門” (tevijja brāhmaṇa)是指熟悉三部《吠陀》的婆羅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