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5175693-2521580980_n.jpg

禪修的階段:初學

[德加尼亞]
知道怎樣去覺知很重要。大家知道怎樣去覺知嗎?要知道自己在走、在坐、在做事情,甚至連上廁所也要知道。初學的時候,只需持續保持覺知便可以。不應該很難,對嗎?只要去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你知道你現在正在坐著嗎?知道當下的感受是什麼嗎?知道身體接觸的感覺嗎?或者知道正在聽、正在看嗎?只要在當下保持這樣,知道就行了。在每個當下,你能知道六根門任何一個的現象就行了。整天持續地這樣做。

在醒來的那一刻,你覺知到什麼?知道什麼所緣都沒關係。起床、刷牙、洗澡、換衣服、上廁所的當下都知道,這就是我們要不斷培育的正念。因為很多人沒有這樣持續保持正念,正念不強,所以便不知道當下正在發生的經驗。

由於覺察力不夠,開始時可能觀察不到心,需要花一些時間來練習。先由覺知身體上的感覺,譬如,手接觸的感覺,或鼻呼吸等所緣開始,使正念持續,當正念培育出來,覺察力增強了,就會比較容易覺知到心,慢慢地便會越來越知道心的內容。

若能持續保持覺知,你便會知道當下的經驗。這樣修習一段時間後,便會更有信心,會感覺到心的狀態在慢慢轉變。禪修就是運用六種所緣,來培育心的品質。

坐禪的時候,可以用身體的任何現象作為所緣。不過,除了覺知身體現象之外,也要經常去檢查心,看看它有什麼感受,是在怎樣的狀態下覺知,是繃緊的?還是放鬆的?行禪的時候,開始時我們可以覺知步行的經驗,知道自己在走路,覺知身體的感覺,四肢移動、觸摸等等,什麼感覺都可以,動作要自然,不要故意放慢,也不要太快。逐漸地,在走路的時候便會知道心裡有沒有思惟。

重點是要覺知,持續保持覺知,慢慢地覺察力自然會增強,覺察力越強,便越能覺知到更多的所緣,甚至可以同時覺知到身和心生起的現象。可以行禪或坐禪,視乎你自己的選擇,最重要的是保持著持續的覺知。

對剛剛開始修習的人來說,培育持續的覺知是困難的。想克服困難就要勤加練習,如此才能熟能生巧。首先,如果單單靠意志力去建立覺知的持續性,只有在記起來的時候才去做的話,這樣肯定不行。你是怎樣養成一種習慣的呢?雜技演員之所以能把雜技做得那麼熟練善巧,無論在時間性、準確性、複雜性上都掌握得那麼完美流暢,是因為他們通過無數次的練習,不厭其煩地在各方面、各個角度、各種難度練習;同樣的,在禪修上我們也要持續地在各種場合培育覺知。

所緣的選擇
禪修的所緣,必須是自然的現象。你可以用任何所緣來開始,聲音、呼吸或腹部起伏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該所緣對你來說是可以自然觀察到的,而且不需要總是只觀察同一個所緣,可以覺知當下身體任何的現象。

剛開始禪修時,以一個主要對象作為所緣是沒有問題的,但有很多禪修者總是只用單一所緣,不知道除了那所緣之外還有其他的,而且觀照時過分用力,所以逐漸地我們需要開放地覺知更多的所緣。

內觀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會接觸、學習到很多東西。要學習身心相互的關係,便要觀察到更多的所緣,而非只是停留在同一個所緣上。當覺察力越來越強時,心自然會覺知到更多不同的所緣,同時間覺知兩個、三個所緣也是可以的。

我們知道有出入息念,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用出入息念來修習。很多人修習出入息念的時候,不察覺到用了過多的精力來覺知,當呼吸稍為微細時,覺知的心便用更強的專注力嘗試去把微細的呼吸看清楚,有時候會令呼吸緊張和不暢順。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人可以很容易覺知到呼吸,但有些人卻不容易,所以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禪修所緣。

剛開始禪修時,我也曾用單一所緣,例如呼吸。當時我的心太亂了,甚至要用哮喘式的強烈呼吸才能觀到呼吸。但我的老師告訴我,有思惟是沒有問題的,不要因為有思惟而生起抗拒。這個正確的觀念很重要,不要打壓身心的自然現象,應該一視同仁,呼吸和思惟都是一樣的,都是心能知道的所緣,要記住這個觀念。

如果以呼吸作為主要所緣,在觀照呼吸的同時嘗試去知道其他的現象。行禪時雖然知道腳部的移動,但也知道其他所緣,這樣的禪修狀態是正確的。對於修觀禪來說,遮蔽、忽視其他的所緣,只知道單一所緣,是不對的,不合適的。

當你覺知到心在分析、在思惟的時候,覺知到就可以了,然後可以回到身體現象或其他感受。在剛開始修習時因為不夠善巧,比較難去觀察思惟的心,很容易掉進思惟內容裡,失去覺知,所以我們先以明顯的所緣培養覺知的心,讓它先強大起來。就這樣,當覺知到有想法的時候,別繼續想,並回到身體的感受;再有想法生起時,再知道了,再回到身體的感受,這樣反覆地練習。

(取自<從覺知當下的心出發>梅斯清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