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786.JPG

(第一位比丘)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
學 生:這次我覺得不快樂。
阿姜念:正念正知好一點的時候,只與微細的煩惱相應,會使心變得不快樂,就像魚活在水中的時候會覺得快樂,一旦他們被捉到地上的時候就覺得苦了。心就像這樣,心不與煩惱相應時會覺得苦,不快樂。
說你修得更好了。關於苦呢?你還覺得苦嗎?
學 生:是的,我能見到每一種姿勢的苦,但這種感受還不是很清楚。
阿姜念:你總是不得不變換姿勢,但你卻沒有見到苦,因為你沒有注意觀照就不能體會到苦。每個人都知道苦的存在,卻老是見不到苦。微細(過渡的)動作-你注意觀照過嗎?
學 生:是的,偶爾。
阿姜念:你必須注意你舉臂曲伸,或走到浴室。你必須知道為什麼做這些動作,這些動作不是為了對治長久保持一種姿勢所產生的苦,而是治另一種苦-諸如飢餓、上廁所等等的苦。


(第二位比丘)
阿姜念:而關於你呢?你修得如何?
學 生:我修得比較好了。
阿姜念:你說的比較好是指什麼?
學 生:我是指比以前更能觀照得住身心,而且身心也比較清楚。
阿姜念:你是指你掌握到當下,你更能掌握到當下了,因此你能體會到修毗婆奢那是非常困難的。而你必須保持很長一段時間,好幾天,活在當下,直到心能行於中道-沒有喜歡或不喜歡為止。如果你修奢摩他的話,你必須觀照一個所緣很長一段時間,而這個所緣是你身外之物,是假法(非身或心),使心達到很強的專注力。但修毗婆奢那必須保持在真正的當下,不與煩惱相應,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我們長久以來被煩惱所控制,就像泡菜浸泡在鹽水中一樣,早已經酸透了。所以要將煩惱屏除於覺受之外是很不容易的。你必須了解這點並且保持如理作意。我要你注意到你為什麼會有這種(保持在當下的)覺受的原因以及如何能使心不起煩惱,如果你知道這些,你就可以防範煩惱並保持在當下很長一段時間-你就即將要滅苦了。
佛陀當時說法的時候,比丘專注地聽並了解佛陀為什麼說法的原因。他們能正確地引導自己的心,在佛陀結束說法之前,他們都悟道了。因為他們了解佛陀所說的法。
修學毗婆奢那是非常難的,佛陀悟道之初,對於要教導眾生他所知的法感到心灰意冷,因為這個法是如此困難,比其他事情都還困難,因為我們都緊緊地被無明包藏著,我們做每一件事時,都被認為「自我」的邪見所控制著。這種錯覺就是妄執身心為「我們」或「自我」的邪見。
你已經修了將近三個月了,你對修法比較了解了,這是指你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你的心了,但有時你還是會誤入歧途。
學 生:有時我的心還是會誤入歧途。
阿姜念:你要注意,不要讓你的心攀緣煩惱而削弱了智慧,你的正念正知(覺照力)還不是很強,你修的時侯覺照力還很弱,覺照力弱,就會造成偏定而使覺照力更弱。當煩惱生起時,你能見到煩惱、注意到煩惱嗎?
學 生:是的。
阿姜念:煩惱不起現行,般若智慧就能照見實相,但不要去注意般若智慧,你只要注意不讓煩惱進來。你只要了解修法並保持如理作意防範煩惱,般若智慧是否現前就不關你的事了,而你必須一直覺照到你目前所觀照的是什麼樣的身心。


(另一天,第一位比丘)
阿姜念:你見到法了嗎?
學 生:是的,我見到法了。
阿姜念:你見到什麼法。
學 生:我見到了苦苦。
阿姜念:妄想來的時候,你知道妄想是法嗎?
學 生:是的,妄想是法。
阿姜念:法是終日現前的,如果你知道法,你就會終日見法,但如果你想要覓法,你就不能見法,因為想要見法的貪念早就遮蔽了你的智慧,如果你不存見法的心,你就會見到法,想要見到法你就必須保持在當下,法存在於每一刻每一個呼吸之間。你說你見到了苦苦,你說苦苦是法是什麼意思?
學 生:因為苦苦是心法。〔註一:對四念處而言,受是在心念處:但實修中,我們見到身苦就顯示了四種姿勢隱藏著苦。〕
阿姜念:你所見到的身心是否比較清楚了呢?
學 生:有時比較清楚。
阿姜念:身比較清楚還是心比較清楚?
學 生:心打妄想很清楚,四種姿勢(身)有時也很清楚。
阿姜念:你所見到的那一種色身比較清楚?
學 生:坐和走路的色身。
阿姜念:你是否觀照心在看和心在聽呢?
學 生:沒有。
阿姜念:你為什麼不觀照心在聽呢?有噪音的時候會驚擾到你嗎?
學 生:不會,但以前覺得非常困擾。
阿姜念:你聽的時侯心會攀緣假法嗎?也就是你是聽到聲音還是聽與聲音有關的內容呢?
學 生:有時是心攀緣假法。
阿姜念:聽到假法的時候你知不知道呢?
學 生:有時我知道音聲的內容(知道關於音聲的內容,而非知道心在聽)。
阿姜念:你知道心攀緣假法的時候,明白為什麼心會攀緣假法嗎?這是因為你沒有觀照是心在聽,如果心-攀緣假法,你就偏離了當下。假法是法但卻不能啟發對三法印的認知。你覺得你修得如何?修得比較好了嗎?
學 生:是的,比較好了。
阿姜念:你還有喜歡和不喜歡嗎?
學 生:是的,有時候有。
阿姜念:你不喜歡那一根?
學 生:耳根。
阿姜念:你不喜歡噪音呢?或者是你無法觀照它呢?
學 生:我可以觀照它,但卻把握不住,我只是知道聲音內容,心會攀緣假法。
阿姜念:你要儘量多觀照,儘量提昇你的正念正知,因為你想要觀照別的所緣(而非觀照心在聽),所以噪音產生時你就受干擾了。
學 生:觀照四種姿勢時,有時我感到很困擾。例如,觀照臥姿時會不知不覺翻了身,忘記如理作意去觀照,這種情形令我感到很困擾。
阿姜念:你會困擾,是因為你躺的時候要經常翻身。因此苦苦成為瞋念的助緣,如果你用正見觀照的話,就不會再感到困惱了。
學 生:有時我覺得很沮喪卻不曉得為什麼?
阿姜念:有兩種情形會造成沮喪:一種是由於瞋恨,一種是由於智慧。瞋恨會引起沮喪是因為你修了很久卻還不能見到色身並不是你。智慧所引起的沮喪是因為你見到了身心是不實的-無常、苦、無我的。有時你觀照妄想,而不知道是心打妄想,妄想來了,你再重覆「心在妄想」-然後又會再起妄想。就像告訴一個小孩子,而他不聽你的話,妄想也是如此,非你所能控制,而知道這個觀念可以啟發你的般若智慧。


(第二位比丘)
學 生:在了解修法而開始要修的時候,我有很多理想和抱負-但現在有些失望了。
阿姜念:什麼抱負?
學 生:我想我會寫一本教毗婆奢那的書,對大眾講說正確的修法,諸如此類的事。
阿姜念:想要做一場演講好,還是不要想好。-那一樣比較好?
學 生:不要想比較好。
阿姜念:你想的方式是無益於毗婆奢那的修行,你的心不是用於毗婆奢那正確的所緣上-即使所想的都是功德。妄想是煩惱-會使你偏離了當下。
你對於修毗婆奢那有點灰心對不對?
學 生:上星期我感到絕望,但現在又覺得沒什麼了,而有時又會感到絕望。
阿姜念:你感到絕望,是因為你並不是十分了解修法,但修行並沒有超過你的能力範圍,這就是為什麼佛陀要修了好幾世的善行(波羅蜜)的原因。修行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修行很殊勝,即使此生你沒有悟道,也是在積聚下輩子的資糧(啟發智慧的因緣)。甚至世間比毗婆奢那簡單的學科你都要學習好幾年了,何況法比世間的學問還要難,你要繼續修行,即使這輩子不能達到目的,也是在為來世積功累德,何況修行是你身為比丘的責任,這是法的責任,佛陀為了圓滿菩提(佛智),捨盡了一切,他悟道了以後,把法傳給我們,他拼老命悟道了,因為他教導我們,使我們省下很多氣力。我們只要按照他的方法修,只要你肯修行就可以得到戒定慧的利益,在這裏你雖然打妄想,卻也沒有損失什麼-這與在家不同。如果是在家,你就沒有八正道中的戒、定、慧。因此你會從修行中獲益的,即使僅得到一點利益。不管見法與否-對你都只有好處的。你說修行非常困難,那很好,那樣才會使你更精進。
佛陀說:學生為了正確了解修法,必須找一位見實相的老師指導他正確的方法,學生也要明白老師所教的。修行可以幫助你了解理論,修了以後再去研究理論你會更了解實相的。

 

(取自  內觀雜誌第15期【1999年10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