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609.JPG

看見真相

隆波帕默

2009年4月24日隆波與學員當天的小參
學生1: 我注意到心不斷打妄想,從一件事到另一件事,沒有停止。
隆波:知道心四處跑就可以了。我們的工作不是讓心停下來。如果我們想要心停止下來,注意這個想要的心。


學生2:我找不到我的心。
隆波:不要去找它!你曾經嫉妒過他人嗎?
學生2:有過。
隆波:嫉妒生起時,知道它。生氣生起時,快樂生起時,同樣如此。保持知道心中什麼生起了。當你聽我講話時,你有沒有注意到你沒有覺知你的心?你把注意力投向外面的世界而忘記覺知內在的心了。此刻你試圖讓心止靜下來,不要強迫把心拉回來或讓它止靜。自然地知道它在做什麼。


學生3: 我練習得正確嗎?
隆波:你有些粘著定了。你需要從定中出來,放松自己,在常規的活動中全天侯地觀察心。對於禪修,我們大多數人頭腦有一個預想的圖像:禪修是應該什麼樣子或禪修應該像什麼樣子,如我們必須靜坐,坐得筆直,雙盤,眼睛閉起來,幾乎不呼吸。當我們看到有人如此這般時,我們就假定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修行人。實際上,禪修比這個簡單得多。當我們站立時,覺知站立;當我們坐著時,覺知坐著;高興或不高興時,同樣覺知高興或不高興。


學生4:我感到中舍心已生起了。
隆波:很好。有兩種類型的中舍心:第一種是公正的,無分別的,不卷入任何心理狀態中,是它如實清晰地觀察一切的結果,這是理想的中舍心。第二種是不可取的類型,通常是修致心一處的禪定的結果,它是暗鈍的,所以不推薦它。你不是第二種,很好。
那些從來沒有修過奢摩它的人,修毗婆舍那會比那些粘著禪定的人修得更好。然而,修過奢摩它的人若他能從禪定中走出來,那麼他理解內觀的能力會比純觀的人發展得更快些。因為純觀的人盡管他們觀察心的活動相當不錯了,但他們有些懶,動力不足,容易失去興趣。


學生5:我不知道我觀察心是不是正確。
隆波:不要去尋找心理狀態或現像,也不要尋找心。我過去為此浪費了許多時間。先讓現像自然發生,再觀察已發生的。如果感到幸福,知道此時幸福;如果感到疑惑,知道此時疑惑。當我們觀察心時要做兩件事:第一,知道當下的感受;第二,觀察心的一切活動,注意它是否滑入到禪修目標中還是落入妄想中,或者它到了眼處看、耳處聽、鼻處聞、舌處嘗、或身處動,或其它功能。持續以這種方式觀察,我們將看到每一狀態的生起滅去,不會延續長久,也不受我們控制。簡而言之,我們將看到三法印。
你能不能感覺到此刻你正在試圖控制你的心,試圖讓它靜止?這樣是修奢摩它,奢摩它才是將心持續保持在同一狀態中,你可以得到小段時間的平靜,但你看不到三法印。注意你的心是不是老是掉入到妄想中去了,經常注意這點。如果心經常掉入到妄想中去了,那是件好事,因為那意味著我們常常注意到了這點。很多人一旦掉入到妄想中去了,就是一整天!
持續觀察,我們會看到身和心不是我們的,也不是我們,它們自行運作,不受控制。當我們看到身心不是我們時,我們就進入了入流果(須陀恆果)。當我們去除了所有對身的粘著時,我們就更邁進了一步,到達三果,不還果(阿那含果)。當我們去除了所有對心的粘著,我們就入涅槃了(阿羅漢果)。
記得在禪修中我們不是試圖讓我們變得更好,我們不試圖改變或控制任何東西,不是使自己更快樂,更平和,或成為更好的人。我們禪修是為了更了解自己。如實知道身和心。我們會看到身體忍受無止盡的苦的折磨:它忽熱忽冷,有時疲倦、有時疼痛、有時飢餓、有時不舒服。我們會看到心總是在流動變化中,從此念到彼念,沒日沒夜,川流不息,不受控制。這就是看見真相。學習身心真相就是學習生命的真相,也就是學習佛法。當我們完全理解了生命的真相,我們就從苦中解脫了。
當我們抵抗真理不接受必然規律時,我們就會受苦。比如,當我們抵抗變老這一事實,我們就受苦。如果我們不想老去,我們就會對老去這一事實感到壓力,此時我們老得更快!疼痛也是同樣的道理,疼痛肯定會發生,疼痛發生了時,如果我們不接受它,我們會更加疼。禪修者常常不接受心無常這一事實,他們試圖盡可能地讓心止靜下來,停留在那裡。某天當心不寧靜時,他們抱怨說那天他們沒有修好。不管我們好不好,心總會在安靜與活躍之間自然地變化,在這個星球上沒有一個固定永久不變的狀態,我們不要試圖去達成永恆的寧靜祥和或別的狀態。這個身體只是我們暫時從這個世界借來的,最終要還回去的。通過禪修,讓我們看到真相,不要試圖逃避它。


學生6:我能看到心妄想紛飛,我盡力把它拉回來,守住它。
隆波:很好。很好是指你能看到你在做什麼,不是指你把它拉回來。煩惱生起了,我們看到它們,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你通過了!你得了分。最好的是心處在善中,沒有煩惱,並且知道在善中,這是分。第二是煩惱產生了,我們看見知道它們。第三情形不怎麼太好:心處在善中,但我們沒有看到它,只得了分:幸福喜樂卻沒有覺知。第四是最差的狀況:心有煩惱又沒有看到它,那是分或分。我沒有編造這個評分表,佛陀也曾提到過這四種情形。
盡可能地知道。當我們工作時,需要思考,需要知道想的內容,那時我們不能練習了。睡著了時也不能練習。其它時間我們都可以觀察心。


學生7:我練習觀察心已有一兩年了,心明亮放松。最近我發現有時正念知道想蘊非常快速地生起,有時我正要記起某件事時它立馬消失了,我不敢肯定我是否需要知道它,有時我不知道它會不會成為一個念頭。
隆波:不要擔心這個。上班時或者要完成某項事情需要思考時,我們需要有目的性地專注於手頭的工作,我們需要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上。當我們持續正念禪修已有一段時間後,心就對所想的內容不再感興趣。念頭一生起,正念就看到它,它就立即消失了。我們就不再粘著世俗的事情;有時念頭消失得如此快以至於我們甚至不知道是念頭是什麼。接著另一個完全不同主題的念頭生起了。這就是心怎樣運作的。但當特定情境持續地需要一些信息時,我們必須有目的地去思考。工作時段我們需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我們不能有效地觀察心。我們能專注地工作,不過,當煩惱就進來了時,知道它們進來了。當我們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我們得根據情況需要來調換何時以正念禪修為主,何時以工作為主。

2010年2月28日隆波和學生的會話
學生8: 我似乎挑了一個地方來讓自己沉湎在悲傷中。我沒有太多激情禪修。
隆波: 無論你選什麼地方居住,都不會快樂。如果我們有苦,不論走到哪裡去,苦會跟隨你去。是心在受苦,心在抵制。我們不想居住在我們該居住的地方,所以我們會受苦。如果我們有正念,我們會看到心受苦的原因,是心不公正、有分別地對待所生起的現像。這個不喜歡導致苦產生。盡你所能地去覺知。


學生9:在過去的八個月裡我的禪修進步了許多。現在我沒有那麼過度專注了,苦也少了很多。
隆波:就這樣持續練習。看到一切事物生起滅去,生起滅去。不要去追求幸福。尋找幸福是對禪修的粗淺的理解方式。要看到幸福和別的一切事物一樣會消失,幸福不會長久持續不變的。要看到我們生活中的一切是起伏變化的。以這種方式去看,你就會達到超越苦樂的階段。


學生10: 我發現我的禪修進步了。有時我能看到一分鐘之內心跑掉20次。看到過去常常生氣,不禁暗自發笑。
隆波:很好,繼續觀察。同時注意心是否起了喜歡和不喜歡。不久正念會自動生起,它會完全中立地、無分別地看待所生起的一切。你修得好。


學生11: 最近我感到糟糕透了,我非常執取現像。
隆波:知道你在執取就夠了。你就以為你修行退步了,是因為你在和原來進步時作比較。


學生12: 我得感謝您。過去我常常將注意力鎖定在一個目標上,現在我讓心放鬆。我對這點的理解不斷加深。
隆波:很好。你能否看到,當心放松時,現像會向我們呈現它們的生滅嗎?那是通往智慧的道路。如果致心一處,使心止靜了,則不是通往智慧的道路。但是我們也可看到,如果心很亂,我們同樣看不到現像的生滅,因此我們需要兩種禪修。
學生12:我能夠清楚地看到心不是我。在日常生活中,身和心在運作,正念看到這點。
隆波:身和心是兩個不同的事物。有時我們觀察身,有時我們觀察心。然而,所有事物都向我們展現三法印(無常、苦、無我)。我們必須看到這點以達到內觀,不要單單專注在一個目標上。你修得非常好。


學生13:禪修時我變來變去,有時經行,有時觀呼吸,有時念誦“佛陀”,有時感到昏沉。感到昏沉後就開始移動手臂,觀察移動,或者站起來經行。我從來都不敢肯定我這樣做恰當不恰當。
隆波:做那些能促進正念生起的事。我會讓你明白要觀察什麼對你來說合適。無論是觀察經行,還是呼吸,或其它,觀察那些最能讓你保持覺知的事。重點是能夠觀察到我們自己的狀況,能看到什麼在發生。但你要注意不要想太多。如果想過不停,就加上持咒念誦“佛陀”。你念誦佛號不只是為了讓心平靜,注意心離開了佛號滑入到妄想中去時知道。這樣心就會有充足的能量和適度的平靜來有效地觀察。


學生14:最近我已經能夠有效地觀察到心編故事、造作事情。對生起的現像我還不能完全保持中道的態度。
隆波:當分別心(偏心)生起,就觀察這分別心。這樣就足夠了,心它會自己變得中道的。
學生14: 我也能相當清楚地看到“我”生起,像氣球一樣起落。(這位居士說話聲音有些害羞)
隆波:這個“我”它一直在,當你能看見它時,了知看見了它,這是好事。看見了它,現在你就不會成為它的奴隸了。


學生15: 大約四個月前您叫我禪修時不帶這麼多目的,這麼多貪求。我不能做到您所要求的。
隆波:那你能做了什麼?
學生15:我能非常努力地禪修。
隆波:非常努力好過根本不禪修。告訴我你練習的情況。
學生15:我也說不清。有時懶惰,有時目的性很強,有時還好。
隆波:你可以看到它不是一貫不變的,每天都不同,沒有東西是永久的。就這樣持續練習,一天都不耽擱。貪求生起了時盡你所能知道它。急於求成的心生起時知道它。這樣還有什麼問題?
學生15:我修行了很長時間了,但我根本沒看到煩惱有所減少。
隆波:你能看到煩惱的生滅嗎?
學生15:有時能。
隆波:去觀察快樂的生起滅去,也觀察痛苦的生起滅去。這個更重要。我們希望看到萬物的生起,也看到它們的滅去。煩惱一整天都在,這是因為生起煩惱的因還在。如果我們不禪修練習,它們就不會走。如果我們不斷練習,正念就會生起更多。正念是善法,不是煩惱。當心漸漸習慣了處在善中,那麼煩惱生起擴大佔據我們的心機會就減少了,煩惱失去了它們的惡勢力。不要氣餒。當感到氣餒時盡快知道氣餒生起了。
這點適合所有的禪修者。我們會感到疲倦,沒關係。不過,我們必須不讓氣餒佔優勢。當氣餒感生起時,我們趕快知道它生起了,然後繼續禪修。每一位禪修者都會經歷過氣餒的階段,他們認為他們沒有得到他們要的結果,感到受打擊。此時讓我們善待自己,不要那麼苛求,有耐心,以中性的、無分別的態度面對。事實上,可能是好的結果了,只是還沒有確定標準而已。


學生16:我感到我不能以中性平常的態度來對待現象。修得不夠好時我感到不安,會批評自己。我的修行沒有我希望的那麼好,這讓我生氣。
隆波:如果你想要你的修行如你希望的那樣,這就是”我”在發揮作用。沒有”我” ,“我”是錯覺,是煩惱。你不要試圖去變好。每次煩惱生起時知道它,那麼心會自動變好。對煩惱生氣,這是沒理由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