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4.jpg

◊◊ 那愚者至死都不了解什麼是法。雖他親近智者,但有如湯匙品嚐不到食物的美味 ◊◊

【064偈】
愚者雖終身,親近於智人,
彼不了達摩,如匙嚐湯味。

【註解】
湯匙和湯的關係最密切,可是它從來都不會知道湯的滋味。愚痴的人,雖然和智者天天生活在一起,可是由於他的愚痴,智慧不會因此有所增長。

【愚痴者不能從智者處獲益——優陀夷尊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一名曾經是一名愚痴的比丘——優陀夷尊者。
  
每當佛陀開示後,眾比丘離開大講堂,優陀夷總喜歡趁無人之際,坐上佛陀的席位,得意洋洋的扮起佛陀的角色。
  
一天,一些遠道前來的比丘,看見他坐在佛陀的席位上,便以為他就是佛陀,上前參拜後,向他提出了諸多問題。諸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基本問題,他都答非所問,這些比丘都很納悶,在大覺悟者的道場竟然有此愚痴之人。在明白了真相之後,他們向佛陀反映了這件事。
  
【評論】
佛陀在本篇裡清楚的指示,湯匙(勺子)與一切食物的關係最為密切,可湯匙卻從來不知道食物的滋味。愚痴的人,雖然和智者天天生活在一起,由於愚痴,不肯上進、不肯學習,他什麼好處也得不到。唯有不愚痴,肯上進、肯學習,令智慧有所增長,才不枉與智者天天生活在一起。

佛陀在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後,從大禪定中出來,第一件思考的事情就是:「我所證得的『法』,確確實實是除了我之外從來沒有人知道過。我所證悟的『法』深奧,難以理解、難以明白。我所證悟的『法』,平靜、崇高、細微,無規律可循,只有智者才能明白。世人深受物質享受的繫縛,墮入因果循環的輪迴之中,他們難以明了我所證悟的『法』。而這『法』的至高點『涅槃』,更是一切條件狀況的終止,棄除一切情感、消滅欲望、無繫縛。而那『終止』絕對不是一件容易明了的事。若我向世人傳授我我證悟的『法』,世人不能理解,反而會令我疲憊不堪。」
  
接著佛陀又想到:「我好不容易才證悟的『法』,現在不急於向世人宣說。這『法』不易被貪與嗔所支配者接受。那貪婪的群眾,被黑暗所掩蓋,看不見這『法』。這『法』逆流而上,不容易被理解,深奧、微細、奧妙,難以辨認。」
  
當佛陀這麼想時,他決定不宣說他所證悟的『法』。這時,婆羅門長老沙亨婆提覺察到佛陀的念頭,他惟恐這世界將因為沒機會聽到這佛陀所證悟的『法』而滅亡,便前去謁見佛陀,懇請佛陀為世人宣說他所證悟的『法』。
  
「世尊!請您宣說您所證悟的無上妙法!」
  
「世尊!那寫眼中被塵埃沾染的眾生,倘若沒有機會聽聞您宣說那微妙之法,將會墮落,將會永遠陷入輪迴之中。」
  
「世尊!這世間肯定有一些人能明了您所證悟的妙法。」
  
「世尊!在遠古的瑪伽達時代,有位智者從體內不淨物及腐敗的屍體證悟出一個微妙之法,為『無死界』打開了第一道大門。」
  
「世尊!世人若能聆聽由您這位無暇疵者所宣說的妙法,猶如一個人站在陡峭的絕頂,俯視腳下的人群。那已覺悟的智者,必能登達妙法的殿堂,不再有痛苦憂悲。」
  
「世尊!願您這位無哀慟者,體恤那群陷入悲哀並為腐敗的欲望所征服的人群。」
  
「世尊!願您這位駕馭大篷車的領導者,為世人戰勝邪惡的魔羅。」
  
「世尊!願您這位無債者,來到世間,傳授您所證悟的妙法。」
  
「世尊!這世間或多或少,總有人能理解您所證悟的妙法。」
  
婆羅門長老沙亨婆提說完說後,佛陀回答說:「長老!我也有這樣的想法,我所證悟的妙法,不容易被那些貪婪與仇恨者所明了。這些貪婪的群眾,被黑暗所掩蓋,看不見這妙法,那妙法背向河流,深奧、淵博,難以理解,而且微細。當我作如此想時,我的心轉為無動於衷,不打算傳授這妙法。」
  
婆羅門長老沙亨婆提再次向佛陀懇求,佛陀也不答應。
  
當婆羅門長老沙亨婆提第三次向佛陀懇求時,佛陀出於對眾生的悲憫,他運用神通觀察世界,他觀察到這世間還有眼睛裡只沾有少許塵埃的眾生,他觀察到有少量充滿正氣和智慧的眾生,雖然貪婪、嗔恚、愚痴的眾生較多,不容易受教。但畢竟還有少數人將邪惡視為毒刺。世間就像是長滿藍、紅和白蓮花水塘,這些蓮花扎根污泥,有些上沉浸於水中,有些則剛浮出水面,有些則佇立於水面,始終不被污泥所污染。就這樣,佛陀以神通不斷的觀察世間,他觀察到畢竟有眼裡只沾染少許塵埃,充滿正氣和智慧的眾生。看到這一切後,他對所有受苦的眾生,生起大悲憫心,決定為世間眾生宣說他所證悟的無上微妙之法。
  
就這樣,佛陀開始了他四十八年弘法的生涯。世人能有機會接觸佛法,應該感激這位婆羅門長老沙亨婆提,雖然他始終堅定的認為這世界是由大梵天一手所締造的。

注:類似的經典有數篇,有說是大梵天勸請,有說是三十三天釋迦天王所勸請,有說是魔羅所激請。唯有此篇說的是「人」所勸請。與其它諸篇相比,比較實在。

 


本BLOG<<真理的寶藏 法句經>>由高菩提法師提供中文繁體的編排,特此誌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