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632.JPG

焦諦卡禪師(Jotika Sayādaw)講

果儒法師 譯

如果你專注於所緣境的消失,你可以培養敏銳的覺知,你的觀察變得更敏銳。讓你的觀察變得更敏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太多,你的心會變得遲鈍。此外,為了讓你的觀智變得更強大,要選擇適當的環境,你的住處和食物很重要。要吃對食物和吃正確的數量;如果你睡太多,你會變得遲鈍。你需要足夠的睡眠,至少一天四小時,禪修者一天只睡四小時仍可以保持健康。不要去看、去聽不適當的事物,如果你真的想禪修,不要看電視,不要讀雜誌,或做任何會干擾你的心的事情。不要聽太多新聞,避免交談。我們無法活著而不交談,但是,在嚴肅的禪修時,儘可能少交談,而且只談論法,這會幫你培養敏銳的觀智。親近有正念的人,與有正念的人交往。如果你與不想修行的人交往,散心雜話,你會失去正念。適當的溫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住在非常熱的地方,要培養深定和正念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天氣太冷也不適合,溫度應該在舒適的範圍內。不要去會干擾你禪修的地方,你必須考慮:「這是禪修的適當地方嗎?我去禪修是適當的時間嗎?」即使某些地方適合禪修,你也必須考慮時間,如果你三更半夜去那裡,這是不適當的。你所談論的內容和你交往的人非常重要。


你必須調整你的姿勢,如果你躺的時間太長,你會失去正念;試著保持警覺,保持醒著和安定。禪修者會發現:如果他保持正念的話,就在當下,正念會幫他更清楚的觀察所緣境。讓你的心觀察當下所生起的所緣境,如果你的心住於所緣境越久,你的正念會越來越強,心會越來越清明。有時,當禪修者變得有點懶散,必須激勵自己,自我激勵非常重要。如果你有一位善知識和一位好老師,他們會幫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行上。自我激勵是最重要的事,想想你有好的機會能夠禪修。我遇見過許多人,他們有些是我的朋友,我鼓勵他們禪修,有很多次他們說:「我太忙,我忙著工作,我有太多責任。我前幾天才晉升,我在學習處理我的新職務,我沒空。」有個人告訴我:「他沒有時間禪修。」他比我大一歲,他於五、六年前去世。我一再的告訴他:「當你有空時,去禪修。」他總是說:他太忙,沒有時間。有一天,他覺得非常疲倦,沒有能量。他去醫院檢查身體,發現他罹患腎臟癌。他去開刀,一個腎被切除,他請了很長的病假,他去禪修大約一個月,覺得好一點,或許因為開刀和藥物治療,或許因為禪修,他又回去工作,他覺得他的癌症已經治愈。他變得非常忙,沒有時間禪修。


幾年後,他又生病,去檢查身體,發現另一個腎罹患癌症,他被送入醫院。我每星期去醫院看他兩次,有時我鼓勵他禪修,你知道他在醫院裡做什麼嗎?他躺下來看電視。可憐的傢伙,他病得越來越重,我告訴他:要禪修。有時,我坐在他旁邊,說道:「我們現在來禪修。」我給他非常簡單的指導,他試著禪修,並且說:「在禪修時,他感到非常愉快、平靜。」我說:「我現在要走了,試著一天禪修好幾次。」之後,我問他太太:他有沒有禪修?她說:「沒有,他只是在看電視。」他病得越來越重。我一再的去看他,最後他說:「我想要禪修,我要禪修。」但是,他吃許多不同的藥,而這些藥使他變得非常遲鈍,昏沉,無法保持警覺。他說:「我試著禪修,但是我睡著了。」在他去世前不久,我又去看他,他說:「太遲了!我不能去禪修,太遲了!」前幾個星期,有人在深夜來這裡,他按我的門鈴。我想這個人在這時候來,可能有重要的事。我打開門,看到兩個人,我問他們:為什麼來?其中一位說:「這個人是新來的,他想要知道有關禪修的事。」我想:好吧!如果他真的想學,我願意教他。我們到了禪堂,坐在這裡。我給他一些禪修的指導,他說:「我的心非常焦慮,我無法打坐。」我告訴他:在這裡來回的經行,經行比較容易,每走一步要有正念。我問他:「你在想什麼?」他說:「我在想明天的事。」、「你明天有什麼事?」他說:「他在打官司,明天必須上法院。」他非常焦慮,他在深夜來禪修,不是太遲了嗎?


在這種事發生之前,先禪修,讓你的心變得平靜,智慧清明,不執著,那麼,像這樣的事發生在你身上,你將有能力處理這種事;有時候,你也能夠改善情況。

因此,激勵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我現在很健康,如果我想禪修,我會找時間。」是否要禪修由你決定,如果你想禪修,你會找時間;如果你不想禪修,你可以找幾百個理由。有時,在禪修中,你有點累。你在禪修,你願意禪修,但是你的身體有點疲倦,這樣的話,去休息,但是不要失去正念,不要耽溺於睡眠﹗ 另一個重點是:在禪修時,有許多禪師。不同的禪師有不同的觀點,有時會有許多爭論:「這是對的,」、「不,那是錯的。」等等。在巴利經典裡,有句頗有爭議的句子:lakkhaṇam āropetvā。Lakkhaṇam指三法印:無常、苦、無我;Āropetvā指把它放在頂上。所以有些人以為:這指你必須去思考。你觀察身心的現象,你思考它的無常、苦、無我。Lakkhaṇam āropetvā是什麼意思?首先,為了把東西放在上頭,你必須有準備好的東西。你有了什麼東西呢?你有了名色分別智(nāma-rūpa-pariccheda-ñāṇa),能觀察身心的生滅現象:他們生起,是因為有生起的條件。之後,你培養更深的觀智,把這種身心的生滅過程視為無常、苦和無我。這並不表示你可以思考;這指你可以更深入的觀察,去發現它的特質,而非去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