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50003bd97c7996985.jpg

焦諦卡禪師(Jotika Sayādaw)講

果儒法師 譯

因為我天生喜歡美麗的風景,我喜歡看山和湖;有時,湖面像鏡子一樣清澈明亮,這些景像會出現在腦海裡,而且非常明顯、生動,好像你在那裡觀看。「嗔行者」會看到可怕的影像,像死屍、醜惡的臉等;而「信行者」(充滿信心的人),可能看到許多莊嚴的佛的影像,有時是活生生的佛陀,真的會走,會移動。其實你沒有看到真正的佛,是你觀想出來的。當你觀察所緣境時,無論是何種所緣境,只要緊緊跟著它,不要解說(interpret)任何事,因為當你解說時,你會「想」;當你的念頭生起時,你會失去覺知、定力,正念會減弱。當你體驗到亮光時,你會感到非常輕。你會想:因為我正在體驗開悟的境界,所以這些亮光會出現。這是一種誤解,因為此時禪修者會感到喜樂,貪求亦隨之生起。有時,念頭也會生起,我們觀察所緣境的生滅,我們會想:「噢!這真的是無常的。」即使我們在「想」,覺知仍然非常敏銳,我們會想:「我的覺知非常敏銳。」你認同你的覺知,它變成我的覺知,我的智慧,我的觀智,而這個「我的」即是觀隨染、不淨。觀智本身沒有不淨,而是「我的」成為不淨。


大喜大樂可能出現,像波浪一樣,可能遍及全身,有時只是身體的某些部位;有時,你覺得你的身體好像浮了起來,沒有重量,或整個身體消失,只剩下覺知的心。此時,禪修者可能變成無意識,不知道任何事情。有時,禪修者會以為:由於身心的現象停止了,這就是開悟。開悟的其中一個現象是身心現象的止息,但是,在這個階段,並非真正的開悟,心只是暫時停止作用,其間一片空白(blank),當你再度覺知時,觀察那段間隔(gap)。這種情況與開悟的不同是:在你看到這個間隔後,你的敏銳度和清明依然一樣,你仍以同樣的方式觀察相同的現象。當所緣境生起時,覺知的心稍微慢了下來,不再如往常般敏銳,雖然正念與定一如往常,但是覺知的心不再敏銳,因此這種空白(blank)不是真正的開悟。有時有強烈的輕安感,身心變得非常平靜,然後沒有意識,這種現象是非常短暫的。有時定變得非常深,禪修的所緣境變得非常模糊,然後消失,心變得一片空白,沒有覺知;身體保持原狀,非常平靜,沒有移動或倒下,由於這種定,身體不會倒下,即使暫時入睡亦然。有時,由於捨(upekkhā),你不再擔心禪修。剛開始,你會擔心:「我有正念嗎?我的心在這裡嗎?我的心跑掉了嗎?」有許多有關禪修的念頭和擔心,然而,在這個階段,沒有有關禪修的念頭和擔心。


此時,心變得非常平靜、輕鬆,過了一會兒,會沒有意識。當你太輕鬆時,你會沒有覺知意識,有時,這只是睡著了﹗這種睡不同於一般的睡眠,通常當你睡著時,你的身體無法保持坐姿,變得軟綿綿的。當你禪修時,心會非常平靜、平和,定變得非常強;當你入睡時,你的身體不會軟綿綿的,你依然保持坐姿。當你醒來,你的心仍然非常清楚,你沒有睡意,你再度準備禪修。我知道許多人有這種經驗,在坐了好幾個鐘頭後,會睡著,有時會睡很久。當醒來時,心非常清醒、警覺和清明。當你剛醒來的那一刻,你又開始禪修。通常,人們醒來時,他們並非真的知道他們醒著,有很長的模糊的「夢的念頭」,然後慢慢醒來。禪修者一旦醒來,他的第一個念頭是他要禪修,這是一件好事。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個階段,禪修者在他們的夢裡禪修。你聽過這種事嗎?你會在夢裡禪修嗎?做為一種考察我的方法,我的老師經常問我:「你在夢裡禪修嗎?」我說:「沒有?」他說:「ok!要有正念,要更有正念,多禪修。」我禪修又禪修,一旦我會在夢裡禪修,我非常高興,因為我可以告訴我的老師:我在夢裡禪修了。我們想要使我們的老師滿意,我們也想要我們的老師認為我們非常好。因此,我去他的住處,等了一會兒,當他出來時,我說:「我有事要告訴您。」那時,我非常年輕,在某方面非常稚氣,也非常不成熟,但是我非常快樂,因此我告訴他,他很高興的坐著聽,微笑著說:「很好,你的正念變得更強了。」


所以,我們甚至可以在無意識中禪修,它變成一種習慣,在夢中,我們夢見白天所做的事。醫生會夢見諸如開刀、治療,注射等事;在百貨公司工作的人,可能夢見他們在出售商品。學生為了考試而讀書,我曾好幾次夢見考試,有時是噩夢,我遺失某樣東西,無法回答問題。夢到我們習慣做的事是十分自然的,因此,你夢見你在禪修,表示禪修已經成為你的習慣,你一醒來,就準備禪修。過了一陣子,你不再經常做夢,你極少做夢,當你醒來時,你準備禪修,睡時不再做夢。阿羅漢不會做夢,夢是癡(moha)的徵兆,夢是潛意識的作用。Moha有許多意思:愚笨、困惑、癡等等。對阿羅漢而言,不會有無意識的時候。多數人無意識比有意識的時候多,當我們清醒時,許多無意識的念頭不斷生起,然而對禪修者而言,這些念頭變成有意識(覺知)。


在這種情況下,禪修者可以改變無意識的心,這是許多心理學家覺得非常奇怪的,這是禪修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個性。沒有一種方法像禪修這麼有效,許多精神病、神經官能症會消失,你不必採取任何措施,這真的是培養好的品德的方法,可以改變許多壞習慣。許多在這個階段的禪修者,他們甚至因而戒煙,吸煙其實不犯戒,但是許多人戒菸,他們甚至不再喝太多咖啡和茶,任何執著或會上癮的東西都放棄。事實上,他們並未放棄,只是不想再抽菸、喝酒。我知道許多人,有些是我的朋友,他們曾經酗酒,抽許多香煙,他們已經戒掉了。在這個階段,許多身體的疾病會消失,不只是精神病,身體的病痛也會消失。輕安和喜樂有驚人的治療力量,這是為什麼你會聽到:在他們禪修後,有些疾病會痊癒的原因。許多恐懼症、失眠也會治癒。當身心非常輕安時,禪修者不會去嘈雜、擁擠的地方。他們會避免不必要的活動、騷擾,他們想要住在非常安靜的地方,只是為了禪修。在這階段,當你行走時,你覺得你的身體似乎沒有重量。當你想邁步時,你的腳已經移動了,你知道你的腳在移動,但是你沒有感到重量,在一步接著一步之後,你覺得你好像在空中漫步,你的腳觸地,你有接觸的感覺,但是你沒有感到重量,你可以走得非常快,感覺好像在跑。你不會疼痛、痛苦或感到熱,你的心不散亂。這是《法句經》中第373偈的句子,非常好的偈子︰Suññāgāraṃ paviṭṭhassa, santacittassa bhikkhuno , Amānusī ratī hoti, sammā dhammaṃ vipassato . ~Dhpd 373(「比丘入屏虛,彼之心寂靜;審觀於正法,得受超人樂。」) 一個比丘在空閑處禪修,他的心非常寂靜,因為他觀察正法,所以他的喜樂超過一般人。

Yato yato sammasati, khandhānaṃ udayabbayaṃ, Labhati pīti Pāmojjaṃ , amataṃ taṃ vijānataṃ. ~Dhpd 374(「若人常正念,諸蘊之生滅,獲得喜與樂,知彼得不死。」《法句經》第374偈) 每當他以正念觀察五蘊,觀察他們的生與滅,他獲得喜與法樂,這是獲得解脫的方法,他確信這是解脫之道。你有信心,這是為什麼我告訴你:當你到了這個階段時,你是在正確的道路上,你真的學會如何禪修,禪修變得非常穩固。這個階段叫做balava-vipassanā,balava指非常強大。在這個階段之前,稱為taruṇa vipassanā,taruṇa指弱、年輕、不成熟。在這個階段,是成熟、非常強大的觀智。在這個階段能使禪修者分心的是:他對禪修非常有信心,因為他已經有亮光、自在和喜等體驗,所以他想要告訴、鼓勵他人去禪修:「去禪修,放下所有的事情去禪修,你已經做了那麼久了,不要做了,去禪修。」你想要鼓勵他人,也想要教別人,如果你這麼做,這會破壞你的禪修,不要這麼做,繼續禪修,不要鼓勵他人,你可以稍後再做,但是,不這麼做是非常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