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jpg

長部
蕭式球譯

二十八.淨信經

  1.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那爛陀的波婆迦芒果園。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對世尊有這份淨信:無論過去、將來或現在,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覺悟。”
  “舍利弗,你說出這樣重、這樣無畏的話,以堅定的語氣作出獅子吼: ‘大德,我對世尊有這份淨信:無論過去、將來或現在,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覺悟。’ 舍利弗,你曾用他心智來觀察過去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戒行,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智慧,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解脫嗎?”
  “大德,沒有。”
  “舍利弗,你曾用他心智來觀察將來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戒行,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智慧,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解脫嗎?”
  “大德,沒有。”
  “舍利弗,你曾用他心智來觀察現在的我,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知道我是什麼樣的戒行,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智慧,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解脫嗎?”
  “大德,沒有。”
  “舍利弗,既然你沒有用他心智來觀察過去、將來、現在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那你為什麼說出這樣重、這樣無畏的話,以堅定的語氣作出獅子吼呢?”

  2. “大德,雖然我沒有用他心智來觀察過去、將來、現在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但我能夠從推斷之中明白這個道理。大德,就正如在邊境有一座都城,都城有堅固的地基、堅固的圍牆和一道城門,有一個智慧、聰明、能幹的守門人在那裏,他阻截陌生人入城和讓熟悉的人入城。他在環繞城牆的道路巡視時,看不見城牆有任何裂縫或孔洞,即使貓兒也不能從城牆進出。守門人心想: ‘所有體型大的眾生要進出這座都城,都要通過這道唯一的城門。’
  “大德,同樣地,我能夠從推斷之中明白這個道理。大德,過去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都是要通過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善保持在四念處之中,培育七覺支,然後覺悟無上正等正覺。將來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也是要通過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善保持在四念處之中,培育七覺支,然後覺悟無上正等正覺。現在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也是要通過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善保持在四念處之中,培育七覺支,然後覺悟無上正等正覺。
  “大德,我前來世尊這裏聽法,世尊一一為我宣說優勝、細妙、黑白分明的法義。當世尊一一為我宣說優勝、細妙、黑白分明的法義時,我一一以無比智來體證這些法義,在當中我得出一種對導師的淨信: ‘世尊是一位等正覺,法義已由世尊完善開示出來,僧眾能善巧地進入正道。’

  3.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善法: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比丘從中能夠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善法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善法。

  4.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內外六處:眼和色、耳和聲、鼻和香、舌和味、身和觸、意和法。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內外六處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內外六處。

  5.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四種入胎:第一種是沒有覺知地入胎,沒有覺知地在胎中,沒有覺知地出胎;第二種是有覺知地入胎,沒有覺知地在胎中,沒有覺知地出胎;第三種是有覺知地入胎,有覺知地在胎中,沒有覺知地出胎;第四種是有覺知地入胎,有覺知地在胎中,有覺知地出胎。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四種入胎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四種入胎。

  6.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四種讀他心:第一種是憑藉別人的外相,便能讀出他們的思想與內心,即使讀很多都不會出錯;第二種是不憑藉別人的外相,而憑藉人、非人或天的聲音,便能讀出他們的思想與內心,即使讀很多都不會出錯;第三種是不憑藉別人的外相,也不憑藉人、非人或天的聲音,而憑藉別人散發出來的覺,便能讀出他們的思想與內心,即使讀很多都不會出錯;第四種是不憑藉別人的外相,不憑藉人、非人或天的聲音,也不憑藉別人散發出來的覺,而能清楚讀出別人內心進入了無覺無觀的定境,那人的內心傾向什麼樣的意行,那人的內心將會出現什麼樣的覺,即使讀很多都不會出錯。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四種讀他心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四種讀他心。

  7.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四種帶有正見的正受:第一種是,一些勤奮、精勤、有修持、不放逸、正意的沙門婆羅門內心觸證定境,當他們內心有定時,從頭頂至腳底審視這個身體,在皮膚之內包裹著頭髮、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腱、骨、骨髓、腎、心、肝、肺、脾、橫隔膜、大腸、小腸、胃、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膏、眼淚、脂肪、口水、鼻涕、黏液、尿等各種不淨的東西;第二種是,一些勤奮、精勤、有修持、不放逸、正意的沙門婆羅門內心觸證定境,當他們內心有定時,從頭頂至腳底審視這個身體,他們越過人的皮膚與血肉,只作白骨觀;第三種是,一些勤奮、精勤、有修持、不放逸、正意的沙門婆羅門內心觸證定境,當他們內心有定時,越過人的皮膚與血肉,越過白骨觀,他們觀察識,知道識像流水那樣,不斷依此世和他世而住;第四種是,一些勤奮、精勤、有修持、不放逸、正意的沙門婆羅門內心觸證定境,當他們內心有定時,越過人的皮膚與血肉,越過白骨觀,他們觀察識,知道識像流水那樣,因此對此世和他世都不攀緣。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四種帶有正見的正受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四種帶有正見的正受。

  8.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七種人:俱解脫的人,慧解脫的人,身證的人,得正見的人,信解脫的人,隨法行的人,隨信行的人。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七種人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七種人。

  9.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在精勤之中的七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精勤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精勤。

  10.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四通行:苦遲通行、苦速通行、樂遲通行、樂速通行。
  “大德,那些苦遲通行的人,他們修行時苦和通達得慢,因此被視為是低的。
  “大德,那些苦速通行的人,他們在修行時苦,因此被視為是低的。
  “大德,那些樂遲通行的人,他們通達得慢,因此被視為是低的。
  “大德,那些樂速通行的人,他們在修行時樂和通達得快,因此被視為是優勝的。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四通行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四通行。

  11.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語言正行:說話不帶妄語、不損害、不兩舌、不執拗、不好勝,通過思考而說有價值的話,在適當的時機才說話。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語言正行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語言正行。

  12.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戒正行:誠實,有敬信,不會為取得供養而虛偽、不誠實、欺騙、詐騙,守護根門,飲食知量,正行,保持覺醒,精進不懈,禪修,有念,明白事理,行為好,有決心,懂思考,不貪著欲樂,有深入的修持。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戒正行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戒正行。

  13.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四種教誡。
  “大德,世尊如理作意,親身知道哪一些人行踐哪一些教誡,將會斷除三結,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大德,世尊如理作意,親身知道哪一些人行踐哪一些教誡,將會斷除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成為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
  “大德,世尊如理作意,親身知道哪一些人行踐哪一些教誡,將會斷除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大德,世尊如理作意,親身知道哪一些人行踐哪一些教誡,將會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四種教誡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四種教誡。

  14.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有他人解脫智。
  “大德,世尊如理作意,親身知道哪一些人斷除三結,成為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大德,世尊如理作意,親身知道哪一些人斷除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成為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
  “大德,世尊如理作意,親身知道哪一些人斷除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大德,世尊如理作意,親身知道哪一些人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世尊的他人解脫智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而有他人解脫智。

  15.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三種常見的形成。
  “大德,一些勤奮、精勤、有修持、不放逸、正意的沙門婆羅門內心觸證定境,他們內心有定,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不論一生、兩生、三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不論無數百生、無數千生、無數百千生──在那一生之中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投生到另一生;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再投生到另一生。他們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
  “他們這樣說: ‘我知過去世間的成與壞,但不知將來世間的成與壞。我和世間常恆,當中不會有繁衍,像深埋地下的柱那樣堅立不變,眾生的生死輪迴是一直長存下去的。’ 這是第一種常見的形成。
  “大德,再者,一些勤奮、精勤、有修持、不放逸、正意的沙門婆羅門內心觸證定境,他們內心有定,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不論一個成壞劫、兩個成壞劫、三個成壞劫、十個成壞劫──在那一生之中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投生到另一生;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再投生到另一生。他們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
  “他們這樣說: ‘我知過去世間的成與壞,也知將來世間的成與壞。我和世間常恆,當中不會有繁衍,像深埋地下的柱那樣堅立不變,眾生的生死輪迴是一直長存下去的。’ 這是第二種常見的形成。
  “大德,再者,一些勤奮、精勤、有修持、不放逸、正意的沙門婆羅門內心觸證定境,他們內心有定,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不論十個成壞劫、二十個成壞劫、三十個成壞劫、四十個成壞劫──在那一生之中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投生到另一生;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再投生到另一生。他們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
  “他們這樣說: ‘我知過去世間的成與壞,也知將來世間的成與壞。我和世間常恆,當中不會有繁衍,像深埋地下的柱那樣堅立不變,眾生的生死輪迴是一直長存下去的。’ 這是第三種常見的形成。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三種常見的形成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三種常見的形成。

  16.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宿命智。
  “大德,一些勤奮、精勤、有修持、不放逸、正意的沙門婆羅門內心觸證定境,他們內心有定,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不論一生、兩生、三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不論無數的成劫、無數的壞劫、無數的成壞劫──在那一生之中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投生到另一生;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再投生到另一生。他們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
  “大德,有些天神壽元長久得難以描述、難以計算,他們能憶記起自己過去生的各種有。不論是有色或無色的有,不論是有想、無想或非想非非想的有,他們都能憶記起當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宿命智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宿命智。

  17.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眾生生死智。
  “大德,一些勤奮、精勤、有修持、不放逸、正意的沙門婆羅門內心觸證定境,他們內心有定,能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看見眾生怎樣死後再次投生;知道不同的業使眾生在上等或下等、高種姓或低種姓、善趣或惡趣的地方投生──這些眾生由於具有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責難聖者,懷有邪見,做出由邪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那些眾生由於具有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稱讚聖者,懷有正見,做出由正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眾生生死智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眾生生死智。

  18. “大德,世尊另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方,是宣說神通。
  “大德,有兩種神通:一種是有漏、有執取、非聖者的,一種是無漏、無執取、聖者的。
  “大德,什麼是有漏、有執取、非聖者的神通呢?
  “大德,一些勤奮、精勤、有修持、不放逸、正意的沙門婆羅門內心觸證定境,他們內心有定,能具有無數的神變:能由一人化身多人,由多人化身一人;能隨意顯現,隨意隱沒;穿越圍欄、牆壁、大山有如穿越空間那樣沒有阻礙;從大地進出有如在水中進出那樣;在水上行走有如走在地上那樣不會沉沒;能盤腿而坐,有如鳥兒那樣飛上天空;手掌能觸摸宏偉的日月;身體能走到梵世間。大德,這就是有漏、有執取、非聖者的神通了。
  “大德,什麼是無漏、無執取、聖者的神通呢?
  “大德,一位比丘如果他喜歡的話,對那些使人厭惡的事物生起喜愛想,安住在喜愛想之中;如果他喜歡的話,對那些使人喜愛的事物生起厭惡想,安住在厭惡想之中;如果他喜歡的話,對那些使人厭惡的事物和使人喜愛的事物都生起喜愛想,安住在喜愛想之中;如果他喜歡的話,對那些使人喜愛的事物和使人厭惡的事物都生起厭惡想,安住在厭惡想之中;如果他喜歡的話,內心將厭惡與喜愛兩者都去掉,然後安住在捨、念、覺知之中。大德,這就是無漏、無執取、聖者的神通了。
  “大德,世尊有透徹的無比智,所說的神通是無人能及的。沒有其他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無比智來宣說神通。

  19. “大德,任何有敬信、作出精進、堅定,作出人的堅定、人的精進、人的努力、人的承擔的人,都應要證得世尊所證得的。
  “大德,世尊不會追尋欲樂,這是低劣、世俗、屬於凡夫、非聖者、沒有意義的;世尊也不作自我虐待的苦行,這是痛苦、非聖者、沒有意義的。
  “世尊以四禪的增上心,當下安住在樂之中,是一個取得樂的人,沒有造作的人,沒有煩憂的人。
  “大德,如果有人問我: ‘舍利弗賢友,過去有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覺悟呢?’ 當被這樣問時,我會說: ‘沒有。’
  “ ‘舍利弗賢友,將來有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覺悟呢?’ 當被這樣問時,我會說: ‘沒有。’
  “ ‘舍利弗賢友,現在有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覺悟呢?’ 當被這樣問時,我會說: ‘沒有。’
  “大德,如果有人問我: ‘舍利弗賢友,過去有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的覺悟跟世尊相等呢?’ 當被這樣問時,我會說: ‘有。’
  “ ‘舍利弗賢友,將來有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的覺悟跟世尊相等呢?’ 當被這樣問時,我會說: ‘有。’
  “ ‘舍利弗賢友,現在有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的覺悟跟世尊相等呢?’ 當被這樣問時,我會說: ‘沒有。’
  “大德,如果有人問我: ‘舍利弗賢友,為什麼你一些答案說有,一些答案說沒有呢?’ 當被這樣問時,我會這樣解說:
  “ ‘賢友,我曾在世尊面前聽過,曾在世尊面前受教: “過去是有阿羅漢.等正覺的覺悟跟我相等的。”
  “ ‘賢友,我曾在世尊面前聽過,曾在世尊面前受教: “將來是有阿羅漢.等正覺的覺悟跟我相等的。”
  “ ‘賢友,我曾在世尊面前聽過,曾在世尊面前受教: “在一個世界之中是沒有可能同時出現兩位阿羅漢.等正覺的。” ’
  “大德,當我解說這個問題時,怎樣才是正確表達世尊的解說,怎樣才不會變成誹謗世尊呢?怎樣才是跟隨法義的解說,不會受到同門的責難呢?”
  “舍利弗,你這樣解說是正確的,不會變成誹謗我;這樣說就是跟隨法義的解說,不會受到同門的責難。”

  20.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優陀夷尊者對他說: “大德,真是罕見!大德,真是少有!如來少欲、知足、嚴謹,如來有大威德、大力量,但從不張揚。如果外道看見自己即使只有一種善法,都會長期持著旗幟遊行,到處宣佈自己的善法。大德,真是罕見!大德,真是少有!如來少欲、知足、嚴謹,如來有大威德、大力量,但從不張揚。”
  “優陀夷,你看!如來少欲、知足、嚴謹,如來有大威德、大力量,但從不張揚。如果外道看見自己即使只有一種善法,都會長期持著旗幟遊行,到處宣佈自己的善法。優陀夷,你看!如來少欲、知足、嚴謹,如來有大威德、大力量,但從不張揚。”

  21. 這時候,世尊對舍利弗尊者說: “舍利弗,因此我說,你要時常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講說這段法義。對如來有疑惑和疑心的愚人,聽了這段法義之後將會斷除對如來的疑惑和疑心。”
  由於舍利弗尊者在世尊面前講說淨信,因此這段法義稱為 “淨信” 的法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