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922.JPG

二、六個六
在學習心路之前,先來解決幾個問題,即六個六:六識、
六依處、六門、六門心路、六所緣和所緣的六種呈現方式。


第一、六識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六識都
是名法。經典中時常提到的眼、耳、鼻、舌、身、意,指的
就是六識。其中,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為雙五識,
意識則是指其餘79 心。


第二、六依處
六依處:眼依處、耳依處、鼻依處、舌依處、身依處和
心所依處,它們都是色法。眼依處即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眼
睛、肉眼,它是以眼淨色為主的眼門裡的色法。為什麼稱為
「依處」呢?因為它是眼識生起所依靠的物質基礎。有眼睛
才能看,眼睛瞎了就看不見。弱視、近視、老花眼、白內障
都會使我們看不清楚事物。雖然仍有眼識生起,但是因為依
處受到損壞而看不清楚。所以,眼識的生起必須依靠物質基
礎,這物質基礎就是眼依處。
同理,如果耳聾或耳膜損壞,我們就聽不到聲音。能聽
聲音的是耳識,耳識必須依靠耳依處(我們所說的耳朵)生
起,沒有耳朵就不能聽。無色界梵天人雖然有心識,但卻不
能看、不能聽,因為無色梵天人沒有色法,當然也沒有眼依
處、耳依處等,所以既不能看,也不能聽,即使有佛陀出世,
他們也不知道。
對於鼻、舌、身、心所依處等,也是這樣。


第三、六門
六門:眼門、耳門、鼻門、舌門、身門和意門。前面的
眼、耳、鼻、舌、身門稱為「五門」,它們都是色法;意門
通常又稱「有分」,屬於名法。
眼門也是指眼淨色。眼淨色既是眼識生起的依處,也是
眼識識知顏色的門。這裡的「門」是指管道。有了門,
室內的人可以走出室外,室外的人也可以走進室內。所以,
門是連結室內空間與室外空間的通道,六門也是心識與所緣
的通道。
依處及門有何區別呢?它們的作用不同:依處是心識生
起所依靠的物質基礎,而門是心識通過它來識知所緣的管
道。舉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來幫助理解,比如人住在屋子
裡,屋子是他居住的依處,如果他想要走到屋外,必須通過
門出去。屋子好比依處,房門好比六門。


第四、六門心路
路,巴利語vãthi,意為道路、路線、軌道、過程,在
此是指心路,或作心路過程。諸心在識知所緣時,並不會雜
亂無章地生起,而是依照心的定律有條不紊地一個接一個地
生起。諸心依照規律生起於諸門的過程,稱為「心路」。
諸心通過六門識知各別所緣的過程,稱為「六門心路」。
它們分別是:眼門心路、耳門心路、鼻門心路、舌門心路、
身門心路和意門心路。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把眼、耳、鼻、舌、身門這五種心
路統稱為「五門心路」。五門心路是指發生在五根門的心路,
意門心路是指一切只發生在意門的心路。當然,五門心路實
際是通過兩個門生起的,例如:眼門心路是通過眼門和意門
一起生起,稱為「混合心路」。為了區別於純意門心路,我
們只把眼、耳、鼻、舌、身門心路稱為「五門心路」。
換言之,一切心路都必須依靠意門才能生起。五門心路
與純意門心路的唯一區別是:意門心路不必經過其他門(眼
門、耳門、鼻門、舌門、身門)而生起,它可以獨立地、直
接地生起於意門(有分)。
每一個心路的生起,都必須依靠因緣條件。沒有因緣,
所有心都不能生起,心路也不能生起。眼門心路的生起需要
哪些因緣條件呢?沒有眼睛不能看,所以要有眼依處或眼淨
色。能夠接受顏色撞擊的大種之淨稱為「眼淨色」。如果沒
有眼淨色,眼門心路不能生起。另外,如果沒有顏色(對象),
也不會有眼門心路生起,所以還必須有作為目標的顏色所
緣。還必須有光,有了光才能看到顏色。除了這些物質基礎
以外,還需要作意,如果我們閉上眼睛不去看,也是看不到
的,因此還必須有作意,即心要去注意目標、轉向所緣。
所以,眼門心路必須具足四個條件才能生起:1.眼依處
或眼淨色;2.作為對象的顏色所緣;3.光;4.作意。
耳門心路的生起也是一樣,必須具足四個條作:1.耳淨
色;2.作為對象的聲音所緣;3.空間,如果距離很遠則聽不
到;4.作意。
鼻門心路的生起也要具足四個條作:1.鼻淨色,如果失
去嗅覺就聞不到氣味; 2. 作為對象的氣味, 即香所緣
;3.風界,要有風界才能嗅到氣味;4.作意。
舌門心路的生起也要具足四個條件:1.舌淨色;2.味所
緣;3.水界,如果舌頭乾,也嚐不到味道;4.作意。
身門心路的生起也需要四個條件:1.身淨色;2.觸所
緣,身體感觸到的體內和體外的硬、軟、熱、冷等;3.地界,
身淨色只有依賴於同一粒色聚中的地界,才能接受觸所緣的
撞繫;4.作意。
意門心路只有三個條件:1.心所依處,它是意門心生起
的物質基礎;2.法所緣;3.有分,有分是意門心路生起之門。


第五、六所緣
心(名法)所對應的對象或目標稱為所緣。六所緣為:
顏色所緣、聲音所緣、氣味(香)所緣、味道所緣、觸所緣
和法所緣。色、聲、香、味、觸、法這六所緣分別對應眼、
耳、鼻、舌、身、意,稱為「十二處」。內六處是眼、耳、
鼻、舌、身、意,外六處是色、聲、香、味、觸、法,它們
基本上是一一對應的。顏色、聲音、氣味、味道和觸屬於色
法,即物質現象。我們平時所接觸的對象、周圍的環境,不
外乎是顏色、聲音、氣味、味道和觸,貪愛、瞋恚、執著等
煩惱均緣此而生起。
六所緣中的前五種都是色法,而法所緣則包括物質現
象、心理現象、概念以及涅槃。法所緣也分為六種:
1. 五淨色: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身淨
色。這些色法是透明的,它們能接受相應所緣的撞擊。眼淨
色能接受顏色的撞擊,耳淨色能接受聲音的撞擊等。這些淨
色是通過意門來識知的。
2. 16 細色:色法有28 種,除了5 淨色(眼、耳、鼻、
舌、身)和7 境色(顏色、聲、香、味、地、火、風)之
外,剩下的16 種(28-5-7=16)稱為「細色」。它們分別是:
水界、女性根、男性根、心所依處色、食素、命根色和10
種非真實色(空界,身表、語表,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色
適業性,色積集、色相續、色老性和色無常性)。
3. 心:89 心,心也能識知心。我們不是用眼睛去看心,
也不是用耳朵去聽心,而是用心去認知心。當你生氣時,你
的心能知道自己在生氣;當你貪愛某個人時,心也能知道這
是貪愛;當你感到痛苦時,心也知道自己很痛苦。雖然心不
能認知其本身,但是它可以認知其他的心,就像手指不能碰
觸到自己本身,但卻能碰觸其他的手指。因此,心能夠了知
自己的心、他人的心,也能了知前面生起的心、後面生起的
心(修緣起時)。例如你看到一個人生氣,你的心也知道他
在生氣。所以,心(意識)也能識知心。
4. 心所:52 心所。快樂時知道快樂,身體痛時知道痛,
這些感受是用心、意識來了知的。當我們「想」的時候,知
道正在「想」;生起「信」——信心、信仰的時候,心也能
知道。這些都是心能識知的心所。
五淨色、十六細色、心和心所這四種法所緣都是行法或
有為法,前面講到的顏色、聲、香、味和觸這五所緣也屬於
行法。
5. 涅槃:涅槃不是行法,而是無為法。涅槃也是心識
知的目標。八種出世間心都取涅槃為所緣,大善心和大唯作
心也能取涅槃為所緣。所以心能識知涅槃。
6. 概念:上面五種都是究竟法,而我們認知世界經常
生起的是概念。例如:這是人,這是父母、兒女、房子等;
昨天、今天、明天等時間概念。概念屬於法所緣,為意門心
路所識知。
瞭解這些所緣之後,我們就知道眼睛只能看顏色,即眼
識認知的只是顏色而不是概念和其他所緣;耳朵聽的只是聲
音;鼻子嗅的只是氣味;舌頭嚐的只是味道;身體觸的只是
感觸。不過,意門心不僅可以認知顏色、聲音、氣味、味道
和觸所緣,還能認知其他究竟法和概念,所以說心可以識知
一切,甚至不存在或不可能發生的事都可以想像出來,這些
是法所緣。法所緣是意門心識知的對象。

IMG_0142.PNG
註:意識能取一切所緣,並非只是法所緣,所以7 境色
用斜體字標示。


IMG_0143.PNG
註:此表的前面五組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但第六組的關
係較複雜,在此只是列出其大致關係。

第六、所緣的六種呈現方式
當所緣被我們認知的時候,它們以六種方式呈現:於五
門是極大所緣、大所緣、微細所緣和極微細所緣;於意門是
清晰和不清晰所緣。這裡的極大、大、微細和極微細,並不
是指對象體積的大小,而是指對象給心的撞擊力。撞擊力強
就是極大所緣或大所緣,撞擊力弱則是微細或極微細所緣。
即使體積很大或很粗顯的顏色所緣呈現在眼門,但如果眼淨
色(視力)很弱,或者對象在眼淨色的高峰期已過才撞擊,
或者光線暗淡,那麼我們對這個顏色所緣的認知也不會很清
楚。例如:對於視力不好的人,即使一個人走到他面前,如
果不戴眼鏡他也看不清楚;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清楚也不容
易。所以這些所緣稱為微細或極微細所緣。
當所緣正好在眼淨色的高峰期撞擊,而且視力良好,光
線足夠,這種所緣能被我們清楚地識知,稱為極大所緣或大
所緣。即使所緣本身體積很小,但如果集中注意力看,例如:
看一本精彩的小說,即使字體很小,也會看得津津有味,這
時的對象也是極大所緣。
因此,大所緣與微細所緣不是指對象體積的大小,而是
根據對象開始呈現在根門直到停止這段期間,生起多少心識
剎那來決定。也可以這樣理解:極大和大所緣是能夠看清
楚、聽清楚的所緣,微細和極微細所緣是看不太清楚、聽不
太清楚的所緣。這四種所緣的呈現方式是針對五門心路的所
緣的清晰程度而言。
還有兩種是意門心路的所緣呈現方式:清晰所緣和不清
晰所緣,這兩種所緣與前面四種所緣一樣,都是由心的意念
力強或弱來決定的。舉個例說明:
1. 曾經有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即使經過多年以後,
依然能清晰地記得,這是清晰所緣。
2. 漫不經心地想起一件事,但隨後很快就忘記了,這
是不清晰所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