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346.JPG

  第四 毀壞業(upaghàtaka kamma)——能中止其他較弱之業的善或不善業,不讓它繼續產生果報,從而引生自己的果報。
毀壞業能夠使原先較弱的善業或不善業中斷,從而使其他的業有機會成熟並帶來其果報。毀壞業產生作用時,常常表現為發生意外,例如一個人原來的壽命有90歲,但是他在60多歲時發生意外死去,這是由於毀壞業在發生作用。這些現象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
善的令生業使有情投生為人,有些人豐衣足食,住豪宅、開名車、穿名牌衣裳,這些是他的支持業。但是人生有浮沉,人不可能一輩子都一帆風順、飛黃騰達,總會出現一些波折。當他遭遇困境時,例如碰上金融危機,公司虧了大本,財產遭到損失,這是阻礙業成熟。不但事業受阻,連太太也吵著要離婚,這也是阻礙業。當他飛黃騰達的時候,親戚朋友、同僚下屬都來奉承巴結,此時好的變得更好,這是支持業。一旦貧困潦倒,面臨破產的時候,往往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倒楣事接踵而來,這是阻礙業在產生作用。有些人會損失錢財,或者生病,有些人則不能安享天年。現代社會發生意外的頻率很高,車禍、工業意外等,都能使一個人飛來橫禍,導致他的生命提前終結。這些都是由於他的毀壞業在產生作用。
在這四種業當中,令生業是最主要的。哪怕在臨終時成熟的只是一種業,只要它能帶來結生,這種令生業就能影響該有情下輩子一整期的生命。例如某種令生業使某有情投生為人,他一輩子都是人,而且是男人就是男人,是女人就是女人;是白種人就是白種人,是黃種人就是黃種人;如果投生為畜生,一輩子都是畜生,是豬就是豬,是狗就是狗,幾乎沒有改變的餘地。除非是因這種令生業耗盡而死亡,或者有強力的毀壞業中斷該生命,否則,這種令生業一直都在發揮著其主要作用。猶如在一幅有底色的布或紙上作畫,無論繪上什麼顏色,都會受到底色的影響。同樣地,儘管數不清的支持業和阻礙業在一生當中持續不斷地成熟,但它們也只是在令生業的大前提下發揮其各自的作用而已。


迭瓦達答的故事
下面以迭瓦達答(Devadatta)的故事為例,來說明令生業、支持業、阻礙業和毀壞業的作用。
Devadatta的意思是天授、天賜,古代音譯為提婆達多、提婆達兜或調達。迭瓦達答出身於王族家庭,自小養尊處優。他比悉達多太子小幾歲,他的姐姐是悉達多太子的王妃——亞壽塔拉(Yasodharà)。悉達多太子覺悟成佛後的第二年,首次回釋迦國探親。當時的迭瓦達答還很年輕,他和幾位釋迦族王子跋帝亞(Bhaddiya)、阿奴盧塔(Anuruddha)、阿難(ânanda)、跋谷(Bhagu)、金比喇(Kimbila),還有理髮匠伍巴離(Upàli)一起追隨佛陀出家。他們出家之後都精進地禪修,在第一個雨安居(vassa)期間,跋帝亞尊者證得了三明,阿奴盧塔尊者成就了天眼,阿難尊者則在聽聞本那·滿答尼子尊者說法時證得入流果。雖然迭瓦達答在那個雨安居中沒有證得任何的聖道聖果,但是他也證得了凡夫的五神通:神變通或如意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及天眼通。唯有最重要的漏盡通沒有證得。
擁有凡夫的神通之後,他繼續在僧團中過著清淨的梵行生活,也很努力學習聖典和精進修行。就這樣度過了三十多年,迭瓦達答已經是大長老,可還是沒有其他更上的成就。
有一天,他心裡生起一個壞念頭:「沙利子(Sàriputta)有很多徒眾,摩嘎喇那(Moggallàna)有很多徒眾,馬哈咖沙巴(Mahàkassapa)也有很多徒眾,他們每個人都是領導,我也要做一個領導。但是,如果沒有供養就不會有人跟隨我,讓我想辦法弄些供養來。」他想到現在馬嘎塔國(Magadha)的未生怨王子(Ajàtasattu),這位王子很有前途,因為他將會繼承父親賓比薩拉(Bimbisàra)王,成為當時最強的一國領袖,於是他開始盤算著如何博取未生怨王子的信心。
一天,迭瓦達答帶上衣缽,走進王宮,並來到王子的寢室,隱去自己的本形,變成一個青年。這個青年身上纏著三條蛇,出現在未生怨王子的膝蓋上。未生怨王子看到這個腰、頭、脖子都纏著毒蛇的青年,感到非常恐懼害怕。
迭瓦達答問:「王子,你害怕我嗎?」
王子說:「是啊,我是很害怕,你是誰?」
他說:「我是迭瓦達答。」
王子說:「尊者,既然你是聖尊迭瓦達答,那請你現出自己的本形吧!」
於是,迭瓦達答隱去神通,現出他的本形,拿著缽和衣站在王子面前。於是未生怨王子對迭瓦達答的神通產生很強的信心,每天早晚都用五百輛車的食物運去供養迭瓦達答。從此,迭瓦達答有了很多隨從。
迭瓦達答的心被名聞利養佔據之後,他生起這樣的慾望:「我要領導比庫僧團!」就在他產生這個惡念時,他的神通消失了。
有一天,佛陀正坐在大眾中說法,賓比薩拉國王也在場。當時,迭瓦達答從座位上站起來,只是合著掌對佛陀說:「尊者,現在跋嘎瓦1已經年老了,已經年邁了,年歲已高了。尊者,跋嘎瓦現在該退休了,也該致力於現法樂住而住了,請把比庫僧團交給我,我將會領導比庫僧團!」
佛陀說:「夠了,迭瓦達答,你不要想領導比庫僧團。」
迭瓦達答第二次這樣請求,佛陀又拒絕了他。第三次他還是這樣請求,佛陀毫不客氣地回絕:「迭瓦達答,即使是沙利子和摩嘎喇那,我都不會把比庫僧團交給他們,更何況是你這個低賤的吃唾液者2!」
迭瓦達答本身也是出身王族,他很傲慢,以前又有神通。他心想:「跋嘎瓦竟然在國王也在場的大眾面前,用吃唾液者的話來貶斥我,還抬舉沙利子和摩嘎喇那!」於是他懷恨在心,準備殺死佛陀。
當迭瓦達答離開後,佛陀對沙利子尊者說:「沙利子,你到王舍城去揭發迭瓦達答,說:『以前迭瓦達答的本性和現在的本性不同。凡是迭瓦達答所作的行為和語言,都不代表佛陀、法或僧,只代表迭瓦達答自己。』」也就是說,從此以後他的一切言行都和佛法僧無關!


1 跋嘎瓦:巴利語bhagavà音譯,有尊師、尊敬、功德殊勝、具祥瑞者等多種含義,是巴利聖典中最常用的佛陀德號。北傳意譯為世尊。
2 吃唾液者 (kheëàsakkassa):通過邪命方式所獲得的供養,就像被聖者們吐出來的口水一樣,跋嘎瓦說吞咽像這樣的供養為吃唾液者。


由於迭瓦達答之前的品行尚佳,他在僧團中還是很受尊重的,這使沙利子尊者感到很為難,他說:「跋嘎瓦,以前我在王舍城稱讚迭瓦達答說:『果底子(Godhiputta即迭瓦達答)有大神通,果底子有大威力。』尊者,您叫我如何在王舍城揭發迭瓦達答呢?」
佛陀反問他:「沙利子,你在王舍城對迭瓦達答的稱讚是不是真實的?」
他回答說:「是的!尊者。」
「同樣地,沙利子,你到王舍城也只是照實去揭發迭瓦達答。」
於是,沙利子帶領著許多比庫,一起進入王舍城揭發迭瓦達答:「以前迭瓦達答的本性和現在的本性不同。凡是迭瓦達答所作的行為和語言,都不代表佛陀、法或僧,只代表迭瓦達答自己。」
出於對迭瓦達答本性的瞭解,跋嘎瓦知道他決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迭瓦達答畢竟是一個很有政治才能的陰謀家和野心家,他深知想要殺死佛陀,必須先斷除佛陀的外護。當時的國王賓比薩拉是佛陀的得力在家弟子和熱心護持者,他自然就成為迭瓦達答弑佛的最大障礙和心腹之患。於是,一場「借刀殺人」和「釜底抽薪」的宮廷政變和歷史悲劇,便在他的策劃和導演之下逐步上演。
迭瓦達答來到王宮,教唆未生怨王子殺死他的父親後成為國王,而他則殺死跋嘎瓦後做佛陀。
於是,王子在迭瓦達答的教唆下,把匕首綁在腿上,潛入國王的寢宮,企圖刺殺國王,可是在寢宮門口被侍衛發現並把他抓住。賓比薩拉王知道他想做國王後,就把王位讓給了他。
但迭瓦達答還是不肯甘休,他來到王宮,對未生怨王說:「你就好像把一頭豺狼抓進蒙了皮的鼓裡的人一樣,想得那麼輕鬆。過不了幾天,當你的父親想起你曾經對他所做的不敬時,他就會把王位再奪回來。」
於是未生怨王按照迭瓦達答的詭計,將老國王關進專門熏烤犯人的烤牢(tàpanageha),直到把他的父親活活折磨死。
迭瓦達答見到自己的心腹大患被除掉之後,又要未生怨王派人刺殺佛陀。於是,未生怨王喚來殺手說:「你們聽從聖尊迭瓦達答的命令行事。」
迭瓦達答首先指使一個身體魁梧的殺手說:「朋友,去!沙門果德瑪住在某某地方,你殺死他之後從這條道路過來。」
當這人離開後,他又命令另外兩個人:「當你們看到有一個人從這條道路走過來時,殺死他之後從這條道路過來。」
等那兩個人走了之後,他又命令另外四個人:「當你們看到有兩個人從這條道路走過來時,殺死他們之後從這條道路過來。」之後他又命令另外八個人和十六個人,想通過這樣的方法殺人滅口,毀滅證據。
可是由於佛陀的威德,這些殺手見到佛陀,不僅下不了手,而且都放下屠刀,聽聞佛陀說法,成為佛陀的弟子,並且都證得了入流果。

IMG_0189.PNG
迭瓦達答知道自己的陰謀失敗了,於是決定親自動手。
有一天,迭瓦達答爬上鷲峰山,趁著佛陀在山下的陰影處經行時,把一塊大石頭往下推,企圖砸死佛陀。然而,當大石頭滾到半山腰時,正好被兩塊岩石卡住。但還是有一塊碎石從那裡彈出,正好把如來的腳砸傷了並導致出血。後來名醫基瓦幫佛陀消除傷口的瘀血並做治療。
當時,佛陀抬頭望著山頂上的迭瓦達答說:「愚人,你多做非福,你以惡心、殺心出如來之血。」並對比庫們說:「諸比庫,這是迭瓦達答所造下的第一種無間業,即以惡心、殺心出如來之血。」

IMG_0190.PNG
這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出佛身血」(五無間罪之一)。在我們佛陀的教法中,只有迭瓦達答一個人曾經造過這樣的惡業。
迭瓦達答第二次刺殺佛陀不成,又心生一計。當時,在王舍城有一頭名叫那喇笈利的兇暴的殺人大象。迭瓦達答叫象倌放出那頭那喇笈利大象,準備踏殺佛陀。
佛陀在清晨穿好衣,拿著缽,和許多比庫一起進入王舍城托缽時,象倌看到跋嘎瓦從遠處走來,便放出那喇笈利大象。那頭大象看到佛陀從遠處走過來,於是高舉象鼻、豎起雙耳朝跋嘎瓦方向衝過去。
比庫們見到大象衝過來,紛紛勸佛陀避退,但佛陀當然不會懼怕。佛陀向這頭大象散播慈心,結果這頭大象被跋嘎瓦的慈心所遍滿時,放下鼻子,慢慢走到佛陀面前站著。跋嘎瓦伸出右手撫摸那喇笈利大象的臉瘤說了兩首偈頌。那喇笈利大象用鼻子吸佛陀腳上的灰塵,撒在自己頭上,然後匍匐著退後,一直到看不見跋嘎瓦為止。
佛陀用慈心調伏了那喇笈利大象,再次挫敗了迭瓦達答的陰謀。

IMG_0191.PNG
迭瓦達答雖然作惡多端,但畢竟還沒有還俗,仍然還是一個比庫。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糾合同黨果咖離咖(Kokàlika)、咖答摩拉咖帝薩咖、堪嗒王后之子薩母達達答,準備對佛陀作破僧、破輪3。他說:
「賢友們,我們到沙門果德瑪跟前請求五件事:『尊者,跋嘎瓦以無數方便讚歎少欲、知足、減損、頭陀、淨信、損減與精進勤勉。尊者,這五件事能以無數方便導向少欲、知足、減損、頭陀、淨信、損減與精進勤勉。薩度!尊者,
1.比庫終生應該為林野住者。若進入村中者,即犯其罪。
2.終生應該為集食者。若接受邀請者,即犯其罪。
3.終生應該為塵堆衣者。若接受居士[供養]之衣者,即犯其罪。
4.終生應該為樹下住者。若住在蓋屋(有屋頂的住所)者,即犯其罪。
5.終生不得吃魚、肉。若吃魚、肉者,即犯其罪。』
沙門果德瑪將不會同意這五件事,我們就可以用這五件事讓人們信服。」
於是,他們一夥來到佛陀面前,向跋嘎瓦提出這五件事。佛陀當然不會同意這五件事,說:「夠了,迭瓦達答。隨其意欲成為林野住者,隨其意欲住在村莊;隨其意欲為集食者,隨其意欲接受居士的邀請;隨其意欲為塵堆衣者,隨其意欲接受居士供養之衣。迭瓦達答,我允許八個月以樹下為住處4,以及三際清淨的魚和肉,即不見、不聞和不疑。」


註:

3 破僧:分裂比庫僧團。破輪(cakkabheda):破壞稱為“威令”的戒律。
4 依照戒律,雨季的四個月必須住在屋簷下,不能在露天、樹下過
雨安居。


迭瓦達答提出的這五件事被稱為「邪法、邪律」(uddhammaü ubbinayaü)。其中前面四條也屬於佛陀讚歎的頭陀支,但是佛陀並沒有把它們硬性規定為戒律,所以,即使不實行也不會犯戒。對於第五條,「魚」(maccha)是指魚蝦等各種水生動物,「肉」(maüsaü)是指飛禽走獸的肉。只要這些肉食並不是比庫們見到、聽到或懷疑專為比庫們宰殺的,它就是清淨的(parisuddhaü),佛陀並沒有禁止。因為比庫的生活必須依靠施主們的供養,施主供養什麼,比庫只能接受什麼。所以,佛陀在世時,也有許多比庫把前面的四條當作頭陀支來實行,只有第五條「不食魚、肉」才是迭瓦達答「邪法邪律」的特色。5
當時,迭瓦達答對跋嘎瓦拒絕這五事感到滿心歡喜,和黨羽們得意洋洋地離去,並到王舍城向大眾宣佈,他們提出「少欲知足」的五事遭到跋嘎瓦拒絕,但他們卻遵行。有些無信、無知的愚人讚歎他們行頭陀、生活簡樸,反而責備佛陀生活奢華。但是有信心的智者們則紛紛譴責他們企圖分裂僧團。
到了誦戒日,迭瓦達答當眾宣佈要遵行這五事,讓僧眾以取籌的方式表示認同。據說,當時竟然有五百個剛出家的


註:

5 雖然現在有許多上座部比庫也是素食者,但那只是基於慈悲、健康或衛生的原因。大部分上座部比庫都是雜食的,沒有任何上座部僧團或長老會把素食規定為戒律。


韋沙離瓦基子比庫取籌接受了這五事,並跟著迭瓦達答到嘎亞(Gayà)的象頭山6另立僧團。佛教史上的第一次僧團分裂,就是由迭瓦達答製造的。7
後來,由於兩位上首弟子沙利子和摩嘎喇那尊者的努力,那些誤入歧途的比庫又回到了跋嘎瓦的身邊。
迭瓦達答的陰謀再一次失敗後,當場氣得口吐熱血。在臥床九個月後,迭瓦達答心中充滿悔恨,他想見佛陀。可是由於作惡多端,當他來到揭德林的蓮花池旁邊時,大地裂開,他直接墮落到無間地獄去。這些在《律藏·小品·破僧篇》裡有詳細記載。
迭瓦達答的故事可以說明四種業。
1.迭瓦達答生逢佛世,而且投生為釋迦王族,有機會親近佛陀,這是令生業,而且是善的令生業。他的令生業是三因善業,因為他有能力成就神通,成就神通的基礎必須擁有八定,能證得禪定的人一定是三因結生者。其實他是一個天生資質很不錯的人,但是當他產生想要統領僧團的野心時,神通就失去了。
2.同時,他的支持業使他從小養尊處優,倍受呵護,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達上之後,也得到比庫們的尊重。


註:

6 象頭山是佛陀教導《一切燃燒經》的地方。
7 如果僧團內部因為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吵,只稱為僧爭。只有在同一住處、同一界場內的比庫僧團分成兩派,雙方人數都達到四人或以上者,才構成破僧。(Cv.351)


3.當佛陀吩咐沙利子尊者到王舍城揭發他時,其阻礙業即開始生效。不久,迭瓦達答變得臭名昭著,供養和恭敬也都消失了。
4.由於分裂僧團的極重惡業,導致他墮落到無間地獄中,這是他的毀壞業
以上通過迭瓦達答的故事,說明了令生業、支持業、阻礙業和毀壞業對一個人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