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450.JPG

業依成熟的順序來分也有四種,分別是:
1.重業
2.慣行業
3.近死業
4.已作業
這裡的「成熟」,特指一個眾生臨終時,首先成熟並使他投生的業。首先成熟的是重業,如果沒有重業,慣行業就會優先成熟,或者是近死業。如果前面三種業都沒有成熟,則曾經做過的已作業會成熟而帶來結生。


第一 重業(garuka kamma)
重業是指很重的業,又可以分為兩類:不善重業和善重業。
不善重業有六種:
1. 弒母:殺害親生母親。
2. 弒父:殺害親生父親。
3. 弒阿拉漢:殺害完全斷盡一切煩惱的阿拉漢聖者。
4. 出佛身血:惡心使活著的佛陀身上流血。
5. 分裂僧團:分裂和合的僧團。
6. 定邪見:否定輪迴或業報的頑固邪見。
這裡的「定」是決定性的,意即頑固的、固執的。「邪見」特指斷滅見,即否定因果、否定業報,認為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沒有過去世、未來世,行善、作惡不會有任何結果。如果一個人在臨終時還不肯放棄這類邪見,稱為「定邪見」。
前五種業也叫做「五逆罪」或者「五無間罪」,是五種極重的不善業。因為這五種惡業極重,他的果報是確定的,下一世必定墮落到地獄。同時,這個人在今生不可能再證得禪那,更不要說涅槃了。
例如迭瓦達答造了惡心出佛身血、分裂僧團這兩種重惡業,所以還沒有壽終,就直接墮入無間地獄。無間地獄以無間斷地受苦而得名。今生不會有任何其他更重的業可以阻礙他墮入無間地獄,這種惡業必定先成熟。
還有一個例子是未生怨王,他殺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後來,佛陀向他開示了《沙門果經》。事後佛陀說:「諸比庫,這位國王根絕[自己]。諸比庫,這位國王毀了[自己]。諸比庫,假如這位國王沒有殺死父親,正直、如法之王的生命,他將即於此座中生起遠塵離垢之法眼。」也即是說,假如他沒有殺死自己的父王的話,將在這個座位上聽佛陀說法就可以證得入流道果。但是由於他弑父的惡業,阻礙他不能證悟聖道聖果。
現在未生怨王在哪裡?在地獄中。
未生怨王聽了佛陀的開示後,他對佛法僧三寶生起強烈的信心,他的信心是超越一切凡夫的。他極力支持佛教,因此也造了很多善業,佛陀般涅槃當年舉行的第一次聖典結集就是由他做外護護持的。再者,他向佛陀發露了自己的罪過,從此改變了他殘暴的性格,也改變了他的後半生。根據歷史記載,他最後還是被他的兒子伍達亞跋達(Udayabhadda)殺死。這個王朝一共延續了五代,可每一代國王都是通過弑父篡位的,或許這也是果報吧!雖然他殺害了自己的親生父親,造了無間惡業,本來要墮落到無間地獄受極漫長的苦,但由於他後來親近如來、皈依三寶,因為佛陀教法的偉大,就像被判處死刑的人通過交罰金而解脫,他死後只需墮落到「銅鍋地獄」受苦六萬年,然後就能從地獄中解脫出來。因為未生怨王後來造了很強的善業,在很久以後的未來,將成為名叫「勝利」的獨覺佛,然後般涅槃。只是由於他殺父的極重惡業,現在還在地獄裡受苦。
這是造不善重業的另外一個例子。
在這六種不善業當中,有哪些是現代社會還有可能造的?弒母、弒父,還有定邪見!現在在報紙新聞時常能看到殺害父母這一類的報導,那些人既愚癡又可憐。弒阿拉漢、出佛身血和分裂僧團現在幾乎不可能發生了,因為現在要遇到一位阿拉漢都很困難,更別說殺害。佛陀已經般涅槃了,所以也不可能以惡心讓佛陀流血。至於分裂僧團,只有在同一住處、同一界場內的比庫僧團分成兩派,雙方人數都達到四人或以上,並且分別宣讀甘馬語(kammavàcà)才有可能造成分裂,現在也很難發生。但是,定邪見在現代卻很普遍。


善的極重業——證得禪那至臨終不退失。
也許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疑問,證得禪那以後,不是還要修觀嗎?修觀為什麼不是極重的善業?在佛陀的教法中,並不把修觀視為極重的善業。此處的善業是指能夠導致投生的業,唯有夾雜著無明、愛、取這些煩惱而造作的業,才能夠帶來投生。修觀並不是為了投生,其目標是為了斷除無明、愛、取、斷除一切煩惱,所以為了斷除煩惱的修行稱為巴拉密,即解脫的資糧。而禪那是善業,特別是有一些人成就禪那是為了投生到梵天,或者他們認為禪那就是解脫,就是至上的清淨。這時他的禪那就成為極重的善業力,使他在臨終時沒有其他任何小的善業可以與它相提並論,這個修定得定的人就能投生到梵天界。

隱士黑天的故事
我們來看看黑天隱士的故事。黑天還有一個更為人知的名字叫阿西德(Asita),他是菩薩剛剛出世時幫菩薩看相的那位隱士。菩薩出世的時候,這位黑天隱士看到很多三十三天的天人身穿潔淨的衣服,興高采烈地向沙咖天帝(Sakka devànaminda)祝賀。他好奇地問道:
「你們為什麼這麼高興?以前和阿蘇羅打仗,打敗了阿蘇羅都沒有像現在這麼高興,你們為什麼歡呼高興?」
天人們回答說:「無與倫比的至寶菩薩為了人世間的利益,已經降生在釋迦村的倫比尼地方,所以我們非常高興。」
當他聽到菩薩降生的消息,立刻到釋迦國咖畢喇瓦土城(Kapilavatthu)見淨飯王(Suddhodana)。他看到菩薩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好,知道這位王子今後非同凡響。具足三十二相的人必定只有兩種可能:如果在家的話,他將會成為轉輪王,用法來統治世界的帝王;如果出家的話,他將會成為擁有一切知智的佛陀。再細心觀察後,他知道這一個小孩子以後必定出家轉動無上的法輪,於是很高興地笑了,並且預言說:
「這是無上者,是兩足(人)中的最上者!」
他笑了一會兒後又哭了。淨飯王看到他老淚縱橫的樣子很擔心,以為是不是他的這個寶貝兒子有什麼不測。黑天隱士說:「這位王子並不會遇到災禍,他將證得最高的正覺,見到究竟清淨,轉動法輪,憐憫眾人。他的梵行將廣為傳揚。
但我在這世上的壽命不長了,在此期間就會死去,不能聽到這位無比的先導者之法,為此我感到傷心難過。」(Sn.3.11)
黑天隱士證得的最高成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定。假如他證得的是較低的定,例如色界禪那,那他可以投生到色界梵天,色界梵天人還可以前來聽聞佛法。但是他成就的是非想非非想處定,死後必定只投生到那裡,沒有選擇的餘地。投生到那裡的有情沒有耳朵,沒辦法聽聞,該處有情的壽命是八萬四千大劫。一個大劫等於一個太陽系從形成到毀壞的過程,他要在那裡待八萬四千大劫那麼漫長的時間,沒有機會聽聞佛陀說法,所以他老淚縱橫。


菩薩禪定老師的故事
我們的菩薩在出家後,曾跟隨兩位禪定老師學習禪定。第一位叫做阿臘拉·咖喇馬,這位禪定老師教他一直修到無所有處定。當他成就無所有處定時,他已經享受了很寂靜、清涼、殊勝的境界,但是他發現內心的煩惱還是沒有被去除掉。於是他明白這種禪定只是一種內心很高的境界,但還不是真正的解脫,因為不能斷煩惱。於是,他前去拜訪另外一位叫做伍達咖·拉馬子(Udaka Ràmaputta)的禪定老師,這位老師又教導他更高的禪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很快地,悉達多菩薩成就了非想非非想處定,然而,他發現這種定還是不能斷除煩惱。
此後,菩薩來到伍盧韋喇(Uruvela)苦行林修苦行六年。

後來發現苦行也是沒有用,只是摧殘自己、折磨自己而已,於是他放棄了苦行,接受蘇迦答(Sujàtà)供養的食物,然後坐在菩提樹下。當天晚上,菩薩在初夜時分證得了宿住隨念智,中夜時分證得了有情死生智 ,後夜時分證得了漏盡智。這一天相當於陽曆5月的月圓日——韋薩卡節(Vesàkha),我們的菩薩證得了無上正自覺,從此成為佛陀。當他證悟後,享受了四十九天的解脫之樂,後來由於大梵天薩漢巴帝(Sahampati)的祈請,我們的佛陀才同意宣說他所證悟的深奧的法。佛陀想:「我首先要向誰說法,他將能很快地了知此法呢?」他想到此前的兩位禪定老師阿臘拉·咖喇馬和伍達咖·拉馬子。但是很不幸,阿臘拉·咖喇馬在七天前去世,伍達咖·拉馬子也在前一天晚上去世了。這兩位禪定老師雖然成就了很高的禪定,但是他們沒得選擇,死後分別投生到無所有處天和非想非非想處天。
為什麼他們沒得選擇呢?因為在佛陀的教法時期之外,還是有人能夠證得禪那,有人能夠證得很高的禪定,但是他們不明白緣起,不明白業還需要有無明(avijjà)、愛、取(upàdàna)的支助才能夠導致投生,他們認為高深的定境就是解脫,所以他們別無選擇,死後只能隨著自己極重的善業,投生到與他們所成就的最高之定相應的地方。
佛陀發現了投生的規律,並把它宣說出來,我們可以放心地依照佛陀教導的法來實踐。根據佛陀的教導,如果明白了緣起,明白了業果法則,即使證得禪那和無色界定,我們還是可以自己選擇投生的去處。發現投生法則並不是我們自己的能力,而是佛陀教導給我們的。
現在有很多禪修者證得了禪那。一般而言,修到緣起的禪修者通常都擁有八定,即四種色界禪那和四種無色定。在他們準備修緣起時,可以選擇要投生的去處,例如繼續投生為人,或者投生為欲界天人、梵天人。我們依照佛陀的教法可以做這樣選擇,但是那些不懂佛法的苦行僧就沒有這種選擇,他們只能隨著自己的業去投生。
這是極重的善業(garuka kusala kamma)。
如果沒有證得禪那,那麼還不算是極重的善業。但是如果懂得選擇的話,這種重善業也並非必定導致投生的。我們可以把這種重善業作為定覺支,以禪定作為證悟正覺的因素、條件。所以修定的目的不是為了投生到梵天界,而是為了覺悟,因此稱為定覺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