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250.JPG

第四 已作業
已作業不包括上面提到的三種業,但這種業又強到足夠導致結生。
已作業是曾經做過的善或不善業。如果一個人在臨終時既沒有重業,又沒有慣行業,也沒有近死業,那麼已作業將會成熟而導致結生。


溺水女人的故事
那個時候,跋嘎瓦住在沙瓦提城的揭德林給孤獨園。有許多比庫乘船前往拜見導師,當船駛到大海中央時卻停滯不動,船上的乘客認為船內一定有個倒楣的人,於是決定採用抽籤的方式,把這個人找出來。
船長的夫人年輕漂亮,可愛動人,可是正好被抽中。船長當然不希望自己的老婆被抽中,於是重新再抽,還是她,第三次抽中仍然是她。人們望著船長的臉說應該怎麼辦,船長無奈地說:「我們不可能為了一個人而犧牲大家,你們就把她丟到河裡去吧!」
船長夫人被抓住準備扔下水中時,出於對死亡的恐懼而放聲大哭。船長聽到後說:「誰希望這些首飾也被丟掉呢?你們把她身上的所有首飾都取下來,用布包住她扔到海中。我不忍心見到她在水面掙扎的樣子,所以我不想見她,你們在她的脖子上綁一個沙罐再把她扔到海裡。」他們照著做之後,船長夫人就這樣被丟進海裡被魚龜等爭著吃掉了。
船上的比庫們目睹此事感到很奇怪,他們想:「除了導師以外,還有誰能夠瞭解這個女人曾經造過什麼業呢?我們將就她的業向佛陀請教。」
他們來到導師居住的地方,禮敬導師後報告了此事,佛陀告訴他們:
「諸比庫,這個女人只是在承受她自己曾做過的業而已。很久以前,她是巴拉納西的一個家庭主婦,挑水、砍柴、做飯等,所有大小家務都親自動手做。她養了一隻狗,這隻狗一天到晚都跟著她。當她在家中做家務時,這隻狗就蹲著一直看著她,當她到田地為丈夫送飯時、到森林撿柴草時,這隻狗也總是跟著。
有一天,幾個男孩看見這個女人並嘲弄她說:「哈哈,這個帶狗的獵人離開了,看來今天我們有肉吃了。」她聽到這些譏諷感到很羞恥,用土塊、棍子打狗想把牠趕走,可是那隻狗又回頭跟著她。
據說這隻狗在之前的第三世是她的丈夫,所以不能捨斷對她的愛戀。在無始的輪迴當中,過去不曾做過妻子或丈夫的人幾乎是找不到的,但由於是在不遠的輪迴中對眷屬的極度愛戀,所以今生即使投生為狗也放不下這女人。
她因為這隻狗老是跟著她而感到生氣,想把這隻狗弄死。她到田地裡為丈夫送稀飯時,把繩子掛在腰間,那隻狗也跟著她一起去。她把稀飯送給丈夫後,找了個空罐子,走到一口池塘邊,用沙把罐子裝滿,然後招呼站在旁邊看著的那隻狗。那隻狗很久都沒有聽到這麼親密的叫聲,搖著尾巴走了過去。她牢牢地抓住狗的脖子,用繩子的一端綁住沙罐,另一端綁住狗的脖子,然後把沙罐朝水裡扔過去,這隻狗就被沙罐拖進水中淹死了。
這個女人在她臨終的時候,因為殺狗惡業的果報而墮落到地獄中一段漫長的時間,殘餘的惡報仍然使她在以後的一百世中脖子被綁著沙罐丟進水中淹死。」(Dhp.A.127)
這是一個因已作業投生到惡趣的故事。


香蒲葉龍王的故事
這也是一個悲慘的故事。在過去咖沙巴(Kassapa)佛陀的教法時期,有一位年輕的比庫乘船到恒河遊玩。當船駛到淺灘上的香蒲叢時,他隨手抓住一根香蒲草葉(eraka, 一種沼生植物,葉長而扁平),船繼續往前開時他仍不放手,結果香蒲草就被拔了起來。
比庫學處中有一條是這樣的:「壞生物村者,巴吉帝亞(pàcittiya)。」意即比庫故意損壞草木,即犯一條中等的罪。當時他認為這只不過是一條微不足道的罪,沒有懺悔就一個人住在森林中修行沙門法。
當時的人壽是兩萬歲,雖然他修了兩萬年的止觀,但是卻無法證得任何禪那或道果。為什麼呢?因為他故意違犯學處,並且沒有慚愧心想要懺悔;又因為他當時一個人獨住,不是住在僧團中,沒有懺悔的機會,所以他給自己造了「違令障」,這種障礙使他一直都無法在佛教中獲得成就。
在他臨終時,發現脖子上好像被香蒲草葉綁住似的,此時他明白正因為故意違犯學處而不想懺悔,障礙他修行那麼久都沒有成就。他很想發露懺悔自己的罪過,但由於獨自一人住在森林裡,身旁又沒有任何比庫,於是他在產生「我的戒不清淨」的悔恨當中死去。由於懷著悔恨去世,他投生為身體猶如樹幹船一般大小的龍王,龍屬於畜生。
因為他臨終時出現的是拔香蒲草的影像(業相),又由於他因追悔犯戒的不善心而投生為龍王,所以他的名字也叫做香蒲葉龍王。
當他投生為龍王後,他有能力知道自己的前一世。當他看見自己的新生命時,想到「我前世修了兩萬年時間的沙門法,現在居然投生於無因結生類的吃青蛙的怪物!」而感到後悔,但是也沒有辦法。
後來這個龍王生了一個女兒,他很想知道是否有佛陀出世,於是叫他女兒每到半個月的齋日就來到人間,把問題編成歌曲邊唱邊跳,因為這些問題唯有佛陀出世才能回答。如此一直等到我們的果德瑪佛陀出世。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惡行、不善業也不要去做,萬一這些惡行在我們臨終時成熟或想起的話,那就很倒楣了。


牛棚的譬喻
臨終時按順序先後成熟的四種業,第一是重業,第二是慣行業,第三是近死業,第四是已作業。
相信大家應該沒有造過極重的不善業吧!對於重業的最後一種「定邪見」,佛弟子通常都不會頑固地執著斷滅見。對於極重的善業,如果大家能夠證得禪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能夠投生到梵天也極殊勝,因為梵天人還有機會聽聞佛法。我們應該精進禪修,爭取有機會造這種極重的善業。
對於慣行業,佛弟子應該有很多機會造作善的慣行業,因為經常佈施、服務、禮敬、持戒、禪修、聽聞佛法等,這些都是善的慣行業。那些獵人、漁夫、屠夫、打手、騙子、慣偷、賭徒、花花公子等,經常造作的是不善的慣行業。但是對於現在社會上的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既沒有很強的不善業,也沒有特別強的善業,只是平平凡凡地過一生。他們不會偷搶詐騙,也不懂行善積德,最多只是偶爾給乞丐一點錢,賑災時捐點錢,這些既不是強大的善業,也不是慣行業。對於這些人來說,近死業通常會優先成熟。
根據《清淨之道》(Visuddhimagga),如果一個人造作了重業,它將在臨終時最先成熟。如果沒有重業,其次是慣行業,或者近死業。如果沒有以上三種業,以前所做過的任何一種已作業可以成熟並帶來下一世的結生。但是《攝阿毗達摩義論》則把近死業放在第二位。
我們可以用牛棚裡的牛為例子來說明這四種業的關係:譬如牛群在夜晚被關在一個牛棚裡,第二天大清早時牛棚的門才打開放牛出去,所有的牛都想快點跑出去吃草。當牛棚的門打開時,特別強壯的牛優先衝出到外邊;這譬喻重業必定會優先成熟而帶來下一世的結生。如果沒有特別強壯的牛,站在門邊的牛可能會先出去;這譬喻能帶來下一世結生的近死業。經常注意門何時打開的牛也有機會跑出去;這譬喻能帶來下一世結生的慣行業。而有些弱小的牛也有可能僥倖地被擠出到外面去;這譬喻某個已作業意外地獲得機會成熟並帶來下一世的結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