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C8E5060-24FE-4EB7-A38B-A3C8127CAC47.jpeg

【失去摯親】

 

問: 禪修者近期失去摯親,在禪修觀察時看到,心在執取難過的感受,而這背後的動機是因為這難過的感覺像是跟對失去了的親人唯一的連繫,雖然痛苦,但仍執取不願放手。

 

何德倫老師當覺知越來越清楚心的運作,禪修者就會開始注意到之前沒發現的、巨大的愚痴。我們需要一些技巧才能開始注意心的運作機制,而不只是經驗。

 

如果禪修者不從「心的經驗」轉移到「心的機制」,就很可能會執取(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有時候,那個執取如此微細,以至於禪修者以為單純地只有覺知在觀察。觀察這個機制,不只是能覺察煩惱(貪、瞋、痴)的存在,還開啓了一個新的維度去領悟因果法則的運作。

 

就算在那刻沒有機制可以去覺察,禪修者都要去開始學習覺察經驗的自然本性- 它的功能或特性。以「瞋心」為例,「瞋」是什麼?它展示的功能是什麼?它的特性是什麼?這樣的話,禪修者就不再受困於經驗,轉而為覺察心的運作。

 

當禪修者覺察到經驗被著了色,而不是困在著了色的經驗之中,並去瞭解這顏色的意義,正確的問題或調查方式會是 -  心的那種功能導致這現象的產生?

 

用這方法探索,肯定會逐漸明白及覺悟心的本性。

 

你知道這「執取心碎的感受」正在發生,就好像心喜歡沈醉在當中但又感到極其痛苦。這當中包含了一大堆心的運作,由抗拒、責備、憤怒、罵自己為什麼還要想、操控、合理化、說服,到自責、難過、不捨、不安、悲慟等等,還不要漏掉了對它的渴望、執著、依賴。

 

這一大堆豐富的經驗,令你覺得你就是這些。但是,這只是一場六維電影,整套感官讓經驗如此真實。

 

老實說,你是「安坐在家中」經歷著這世界,透過感官的刺激建構了一個豐富的經驗 - 但所有這些都只是一場電影,比起你現在能看到的電影要先進得多。更重要的,是它是實時的,沒有彩排,也沒有潤色與審查。

 

那麼是「誰」在享受它?又或者是否真的有一個「誰」?

 

這樣下去,你有天會覺悟,沒有人死,也沒有人生,沒有人受苦,甚至沒有人在這裡,而只是因緣法的呈現。投放對的因緣,這個就會發生,其他因緣出現,那個會發生。這些組合的經驗,成了世界這個現象。

 

[何德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