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747C8-DFDA-45EB-8C87-C88AB293A8BF.jpeg

《如何走上中道》1/6

201355日在曼谷『心適之家』的開示

隆波帕默尊者

泰國禪修之窗

(諸位)已經找到座位了。接下來,讓心回來找到自己鮮活的生命。

修行沒有更多的(內容)。第一步,心一定要和自己在一起。如果心走神了、跑掉了,有身忘記身,有心忘記心,那是無法修行的。因此我們先要頻繁練習的是:學會覺知自己。

真是奇怪,世人都不太覺知自己。隆波在星期五的時候去到拉瑪醫院講法,有位醫生終於學會覺知自己了。他分享說,他努力修行了許多年,這個學學、那個也學學,直到學會覺知自己,才意識到世間的確沒有覺知自己的人,有的只是迷失者。他終於明白為何隆波總是說:世間沒有什麼覺知自己的人,僅僅鳳毛麟角而已。

今天,我們已經聽到了法,隆波詳盡而細膩的教導大家,毫無保留。知道了方法之後,能夠覺知自己的人就多了起來。

一旦學會覺知自己,緊接著就要開發智慧——有覺性地觀看身與心的運作和變化。但是要以跟自己鮮活生命在一起的心去觀照,也就是要有正定。若沒有正確的禪定,心沒有去覺知鮮活的生命,那種修行不是真的。需要慢慢的體會。

修習若是正確,便會走上中道。根本不難,只是世人都不認識這條路——中道。它很難找,也很難理解。

常人往往只知道趨向極端,極端無非只有兩種情況:太鬆與太緊。太鬆,則容易隨順煩惱而迷失於世間;太緊,則會打壓身、改造心,導致身心俱苦。

有些人把修行掛在嘴上,實際卻懈怠與懶惰,每天迷失在世間,這樣就是太鬆。有些人則是太過於緊繃,做什麼都是繃著:發展覺性是,持戒也是;打坐很緊,開發智慧也很緊,所有一切都很緊。有的只是在打壓身與改造心。

如果太鬆,便容易忘記自己,有身忘記身,有心忘記心,沒有提升的可能性。如果太緊,身不動,心也不動;身不自在,心也不自在。這樣又無法看見身心的自然運作與變化。

事實上,修行真的極其簡單。

在開發智慧的階段:觀身時,身體移動了,只是感覺到它,別緊盯著它,也別忽略它。緊盯著它,會太緊;忘了它,則太鬆。觀心時,心的運動與變化,只是感覺到即可。快樂生起時,只是感覺到它;痛苦生起時,只是感覺到它;貪、嗔、痴生起時,也只是感覺到它。(它們)來了就走、方生方滅,統統只是感覺到。

如果苦、樂、善、惡生起,卻毫無察覺,這樣即是太鬆。如果強迫心是快樂、寧靜、積極以及正面的,壓制它、改造它,這樣就是太緊。

如果仔細觀察,隆波對於大家的禪修報告與提問所給出的答案,絕大部分都是為了協助大家走上中道!幾乎所有的問題,若非因為太鬆,就是由於太緊。我們要慢慢的體會與消化。

以持戒來說,心若走神了,忘了活生生的自己,這樣就太鬆了,戒根本無法存在。若因為擔心破戒而強力壓制自己,做什麼都束手束腳、緊張兮兮的,這樣又太緊了。

某些宗教的戒律特別嚴苛,走路必須攜帶著掃帚,邊走邊掃,以免踩到小動物。掃啊,掃啊,哪怕把小動物的手腳掃斷了也沒關係。佛教徒走路則會留心,盡量避開它們,但不必掃著走。

持戒如果持到緊張兮兮,做什麼都怕破戒,就會太緊;若是隨順煩惱,犯戒也無所謂,這樣又太鬆。想讓持戒走上中道,恰到好處,就要有覺性地及時知道心!如果及時知道煩惱升起了,煩惱就無法控制住心。煩惱若未控制心,自然不會犯戒。就是如此簡單!

依賴覺性及時地知道心,如此持戒就不會太鬆,而恰好適中。因為當我們及時知道煩惱升起了,煩惱便無法控制心,於是不會犯戒。這樣一定不會太鬆的。如果有人喜歡求戒、持戒,卻沒有覺性,以致於很快犯戒,這便太鬆了。也有人特別苛責自己、打壓身心,因此修行無法進步。

持戒一定要有快樂!戒是定的基礎,想要產生禪定,一定要有快樂。持戒是為了讓心輕鬆、自在、快樂。如果有人想傷害別人、盜取財物、與人通姦、欺騙他人,其心是毫無快樂可言的,更談不上祥和與寧靜。我們兢兢業業的持戒,只是希望心獲得快樂與祥和。

因此,不要將戒持到緊張和鬱悶的程度,不好用的。若持戒繁多,便自認為高人一等,這也是錯的。我們持戒,就要讓它真正步上中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