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60AC0B-1747-4E98-B874-4656688EAD83.jpeg

《如何走上中道》2/6

隆波帕默尊者/泰國禪修之窗譯

同樣的,修習禪定也要步上中道。

禪定分為幾類。如果修定時,心太散亂,追著境界跑,這就是太鬆,並非中道。如果緊盯與專注,強迫令心不動,身僵硬,心也僵硬,這樣是太緊。

恰到好處的定,也要依靠覺性才能產生。要有覺性的及時知道心的散亂。心跑來跑去時,要有覺性的及時知道。心通常喜歡去想,若能夠及時地知道,心便會安住而不跑。

跑來跑去的心,正是受到煩惱的驅使。如果能夠有覺性的及時知道自己的心,何時有覺性,何時煩惱便會自動滅去。根本無須故意滅除煩惱,它便自行滅去,我們只要有覺性的及時知道心的跑動。心跑了,知道,心便會自然安住而沒有摻雜絲毫的刻意。如果放任讓心跑掉,會太鬆;如果有意識的讓心安住,又會太緊。

我們修定時,感到緊嗎?有誰依然感到緊繃的?幾乎全是啊!(笑)還以為是別人呢,其實是我們自己。經行時,心會比平時緊繃,體會到了嗎?修定時,心的緊繃程度超過平時的狀況。哪怕僅僅想到觀呼吸,心就已經開始緊了。

接下來試試觀照呼吸,帶有覺性地呼吸,有誰覺得心是自然的,跟平常一樣,有嗎?誰覺得心比平常僵硬?好幾個前面的人在舉手,後面還有要舉手的。(笑)

一開始修定,心就會發緊,還以為跟平常一樣呢。這是不行的。看到了嗎?一旦想到修行,就會容易踏上「太緊」這條路。若不修行,又會走到「太鬆」那條路上去,心又會徹底的迷失。

最後是開發智慧的階段,也要走上中道。因為害怕愚痴而去努力思維與推理,這就是太緊;只是覺知自己,以為智慧將會自動生起,這又是太鬆。

修行一定要竭力走上中道。走上中道,必須依靠覺性。慢慢地體會與觀察我們的心。什麼時候心走神了,即是太鬆;什麼時候控制身、打壓心,即是太緊,就會緊繃、沈重、僵硬、昏沈、遲鈍。

普通人往往太鬆,始終隨順著煩惱而動;修行者又太緊,控制身、打壓心。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只是需要及時地知道。

剛起步時,稍緊一點沒有關係,即便是覺性都要有意識地去做。太鬆了會沒有覺性;太緊了,又會強迫自己有覺性。

如果覺性是自然生起的,身體移動了,知道;心移動了,也知道,毫無刻意的成分,這樣的覺性是沒有強迫的,剛好處於中道。如果強迫它,就會緊繃;如果太鬆了,就會沒有覺性。要慢慢的體會,最後一定要走上中道才行。

要走上中道,無需做什麼,只要不斷地訓練讓覺性多起來。依靠覺性作為工具!覺性是源自於心牢記了種種的狀況,要慢慢的體會和觀察我們的心。沒有覺性,就會迷失,太過用力,則會緊盯與專注。

如果迷失在鬆的這邊,心會下墮;如果太緊,心又會上升。隆波已經講過很多次天神請教佛陀的故事。

天神問:「世尊,您是如何超越如海般的煩惱的?」

佛陀答道:「超越煩惱的大海,依靠的是既不懈怠,也不精進。」

不懈怠也不精進?天神聽了感覺發懵,不懈怠還好理解。為什麼還要不精進呢?不精進能夠跨越煩惱而成為阿羅漢嗎?本來天神以為自己已經是阿羅漢了,來問佛陀只是為了切磋一下。當佛陀說,跨越煩惱大海是因為既不懈怠也不精進,他馬上放下身段,請佛陀解惑。

佛陀解釋說:「如果懈怠,就會下墮;如果精進,則會上升。」懈怠就是放任自心隨順於煩惱、疏於修行。下墮到哪兒呢?惡道。心的自然特性就是一直下墮!為什麼?因為煩惱總是開始又香又甜,結局又苦又辣。誰都喜歡香甜,對吧?尤其是眼前的利益,撿到籃裡都是菜,撿了再說!完全隨順於煩惱。只看到眼前的香甜,至於後面,再說嘛。心的自然特性就是喜愛快樂、舒服,貪圖漂亮、美好,所以很自然的隨順煩惱而墮入低處。修行越遲,下墮越多;修行越早,下墮越少。年齡越大,修行越難,這樣說並不是要打擊年齡大的人。年齡大而修行好的也不乏其人,但是一定要心意堅決、敢於突破!小孩子修行更單純些,沒什麼負累。

佛陀教導說,如果懈怠,持續地放任心去隨順煩惱,就會下墮到惡道,依據煩惱的力量而下墮至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如果精進,心則會上升,升到哪裡?升到善道,成為人、天神、梵天。但是統統達不到涅槃。

下墮與上升是相對的,只要還有下墮和上升,還黏著在相對之上,就不可能涅槃。因為涅槃剛好在正中,涅槃在中道上。下墮,就會構建出低劣的生命形態;上升,則會構建出高等的生命形態,同樣不圓滿。

天神聽完,就悟道了。現在我們聽了同樣的法,卻沒有悟道,是因為波羅密與天神不一樣啊。所以要多聽法,多看實相,持續地看。

修行沒有更多內容了!有覺性,以安住且中立的心,照見身心的實相。僅此而已。無論什麼法門,都離不開這個核心,要牢牢抓住核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