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F28479D-6245-4E8A-A5B8-8B58454F6CF3.jpeg

《僅僅覺知是不夠的》15/35 期待和耐心

 

[德加尼亞]

 

27.期待和耐心

 

禪修者:為什麼只要我們有期待時,情況就變得消極?這個過程是怎麼回事?

 

師:期待是貪欲的表達方式。之所以有期待,是因為無明、愚痴,因為我們不知道事物本來的樣子。如果我們真正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去接受它,我們就不會有期待。但是當我們不理解時,我們就往往有期待。期待越強,當期待沒有滿足時的嗔心也就越強。

 


禪修者:一個禪修者怎樣才能開發出更多的耐心?

 

師:觀察嗔心。嗔心是問題的所在。我的老師總是告訴我,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起源於貪、嗔、痴這三不善根。密切監視著它們。觀察心的壞的品質是更重要的,因為你如果能夠遠離不善,好的品質就會自動進來。這就是我為什麼選擇「不要輕視煩惱」作為我的第一本書的書名的原因。

 

我做了許多禪修,努力去開發心的好的品質,但是我並沒有真正地改變。我沒有變成一個更完善的人。那是因為我忽略了去觀察心的壞的品質。只有當我開始觀察壞的品質時,我的心的品質才真正開始改善。真正持續並且堅持不懈地觀察它們,使我能夠理解它們的本性。

 

禪修者:在我們的禪修中,沒有耐心和期待是應該留心的兩個主要煩惱,這樣說對嗎?

 

師:是的,你應該耐心地觀察沒有耐心。拿我自己來說,因為每次當急躁生起的時候觀察它,我變得更有耐心。

 


禪修者:有時我有這樣一種觀念:調查更像是對經驗的一種操縱,它在用某種方式改變經驗,因為在裡面含有某種意圖,這種意圖是以某種期待或者欲望為基礎的。

 

師:在你的調查中,如果有一種想要某種結果、而不是想要去理解的感覺,比如心希望一個特定的結果發生而去操縱局面。只要當你存在這種觀念的時候,你需要檢查你的態度,看看心是否真的在這樣做。調查只是想以一種開放的方式去知道,想知道究竟在發生什麼。它不是想去操縱事物。

 

禪修者:通常我不會去想要什麼結果。更多的時候是這樣的情況:我能夠覺知到我的所緣中有這麼多的方面,我都可以去覺知它們。我想知道為什麼我偏偏要選擇這一個方面,為什麼在其中有一個選擇,是否在這種選擇後面有某種慾望或者偏愛。

 

師:你也可以用那種方式去調查。問你自己為什麼會選擇一個特定的方面。但是有時候它並不是你的選擇;心已經自動作了選擇。當你做調查的時候,你必須始終記得,是心在做它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把這個過程認同為是「你」的,它將會變得非常複雜。但是如果你意識到只是心在做這些事情,是心在做某種選擇,去觀察和調查心是怎樣工作的將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你調查時,提防期待非常重要。這樣的情況可能發生:你聽到或者讀到某些東西,它似乎和你在禪修中的體驗非常相似——實際上你並沒有覺知到它——你可能會按照這些信息去解釋或者操縱你的經驗。

 

 


禪修者:在觀察心的過程中,我很容易就變得厭倦,尤其是在坐禪時。

 

師:你為什麼會覺得厭倦?

 

禪修者:我想是因為我期待某些事情發生。

 

師:是的,當我們希望某些事情快速發生時,心沒有耐心等待,就容易厭倦。

 

禪修者:那麼我應該怎麼做呢?停止禪修嗎?

 

師:你需要練習耐心。每次當心渴望結果時,注意到它,並且提醒自己正確的態度。只有當心非常簡單時,才能開發智慧。一個複雜的心,一個思維、期待並且計劃的心,會阻礙智慧。為了處在當下,為了看到事物真實的樣子,心必須簡單。當覺知能夠真正地把握當下時,心從不會厭倦。

 


禪修者:在我過去的禪修中,曾經有許多的期待,我經常對結果生起執著。但是現在,我試著不從禪修中期望任何東西。我嘗試僅僅因為興趣的原因而禪修。不從禪修中期望任何東西真的行嗎?

 

師:是的,那樣很好。當因和緣具足時,效果和結果就會跟著出現。等待效果發生是貪欲。智慧知道只要去滿足條件,就會產生結果,所以它不擔心它們。

 

但是,心可能會跟你開玩笑。你可能會感覺到沒有任何期待了,但是突然地,不知何故它們又偷偷溜回來了。所以不要放太多的注意力在你禪修的經驗上,盡量去持續地觀察心。如果你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心上,你會更容易注意到溜進來的任何形式的貪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