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5B4F3A-FC6C-4538-85DF-5B731CA822CE.jpeg

僅僅覺知是不夠的18/35 貪欲和智慧.智慧從來不會喜歡或者討厭

 

[德加尼亞]

 

33.貪欲和智慧

 

禪修者:不帶貪欲地去喜歡某些東西是可能的嗎?

 

師:讓我這樣說吧:智慧同樣希望某些東西。但是智慧有不同的動機;它理解某些事物的真正利益,並且朝向那個目標努力。它和貪婪、慾望是非常不同的。

 

禪修者:我是指發自內心地喜歡某些東西,像喜歡在樹林裡面散步,並且聆聽啄木鳥的聲音等。

 

師:那是貪欲!我給你另外一個例子。有些人,聽說到涅槃之後,試圖非常努力地禪修,因為他們想得到它。這也是貪欲;他們不知道涅槃真正是什麼。這和努力去掙許多的錢,認為一旦得到它就能滿足所有的願望是相同的。

 

當智慧想要某事時,沒有散亂和不安,沒有那種馬上就要到達那兒的強烈願望。它理解實現那個目標的近因,所以會穩定地努力,去滿足那些近因。智慧總是會看到兩面,好的和壞的;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如果智慧看到黑色,它也會理解它不是白色。如果它看到苦,它理解苦的止息必定也是可能的,這就是心隨後要努力的目標。

 

當智慧存在的時候,將永遠不會因為目標還沒有達到而有挫折、失望、或者沮喪。因為智慧含有真正的理解,它知道只要沿著那條道路前進,它最終會到達那兒。另一方面,貪欲,只要它沒有實現目標,總是會感到失望。

 

*** ***** ***

 

禪修者:當我坐禪的時候,我能夠覺知到不同的對象。通常有一種欲望生起,它與這些對象中的一個相關。為了真正地禪修,我怎樣才能去掉這些煩惱?

 

:不要試圖去掉欲望!覺知到欲望的生起,那就可以了。你只是想認出正在發生什麼,你不想捲入其中。

 

當你感覺到欲望並且覺知到它時,它是保持原狀呢,還是變得更強烈?

 

禪修者:如果它一開始就很強的話,它會變得更強烈。我經常迷失其中。

 

師:如果欲望是由於一個特定的對象而生起,你應該停止觀察那個對象。它不是一個法的對象;它是一個欲望的對象。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需要觀察的目標是欲望本身。去觀察欲望帶來的感受。

      

你應該怎樣觀察欲望?從什麼樣的觀點去觀察?

 

禪修者:我想我應該不去認同為「我」的。

 

師:是的。提醒自己欲望只是一個自然的現象。它並不是「你的」貪欲。這樣將會在你和貪欲之間創造一個距離,並且允許你更客觀地觀察它。同時也試著去觀察貪欲的強度——它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如果你能觀察到這個,你可以問你自己為什麼它會增加或者減少。


 

34.智慧從來不會喜歡或者討厭

 

禪修者:我發覺這幾天熱得難以忍受。

 

師:那麼你在做什麼呢?抱怨還是禪修?

 

禪修者:太熱了,我沒辦法禪修。

 

師:只要當你的心抱怨時,它就是最好的禪修時間!當你的心煩躁不安時,你需要觀察你的態度,並且檢查你的思維。熱是什麼?它是一種自然現象。這是正見。如果你讓你的心評判熱為很糟糕的現象,它總是會抱怨。因此,首先調整你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在你調節環境之前,先需要改變你看問題的方式。

 

在你以正確的態度接受那個情況之後,比方說在你提醒自己熱只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之後,你需要檢查你的心。嗔心帶來的感受怎樣?你的厭惡有多強烈?如果你用正確的態度、正見、正思維來觀察嗔心,你的情緒將會平靜下來。

 

禪修者:那麼,我不應該努力去專注什麼東西嗎?

 

師:不需要,只需要去覺知不快樂的感受。不要去評判正在發生的事情,接受它。

 

禪修者:但是如果熱變得非常強烈的話,它可能會危害到我的健康。

 

師:如果你的健康真的受到威脅,當然你必須採取一定的冷卻措施。但是先要確定這不是一個自動反應。在你採取措施之前,始終試著去接受它,並且觀察你的嗔心。

 

心的自然的傾向是沈溺在它喜歡的事物裡,並且避免它討厭的東西。智慧採取的是中道的方式,智慧從來不會喜歡或者厭惡。它只是接受事物本來的樣子,它只在確實需要時才採取必要的措施。如果你想心變得和諧,你需要培養越來越多的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