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128D8E4-CD32-4E35-B662-24F7322838C8.jpeg

僅僅覺知是不夠的25/35 隱藏的煩惱

 

[德加尼亞]

 

44.隱藏的煩惱

 

禪修者:有時我不得不處理藏得很深的煩惱,用正確的態度去挖掘它們確實需要做許多的工作。看起來好像我必須重新學習似的。

 

師:是的,那是你必須去做的事情。如果你的理解很徹底,你將不再發現這是一個問題,但是明顯你還有許多東西要學。

 

禪修者:當禪修發展並且智慧增長時,隱藏的煩惱自動就會浮出水面嗎?

 

師:是的,你可以說是原來沒有被意識到的東西,現在被意識到了。 

 

禪修者:那麼當我能夠覺知這些煩惱時,我怎樣去調查它們?

 

師:從這樣一個理解開始會比較好:心只是心。問你自己:「煩惱是什麼?」

 

禪修者:想看到心只是心,經常並不是這麼容易!

 

師:那是因為你的理解不是很徹底。你需要整天提醒自己,每一個精神活動都只是心在工作。然後,只要當煩惱出現時,這種理解同時也會在那裡。當有了心只是心的理解時,就不會有認同。

 

你是怎樣覺知到煩惱的呢?

 

禪修者:有緊張,有情緒,並且有一些妄想。

 

師:你也可以運用相同的理解。一個情緒只是一個情緒,一個妄想只是一個妄想。這就是為什麼在法念處中,五蓋就變成了觀察目標;你把五蓋看作自然的現象,你認識到並沒有「我」,並沒有人參與到其中。

 

禪修者:因此,當以這種方式觀察五蓋時,它們就不再是障礙了嗎?

 

師:是的,就是這樣,但是僅當理解存在時。

 

禪修者:那麼如果一個人把一個煩惱當成「我的」,又有什麼好的建議呢?我們應該去反思它只是心的事實,還是去覺知到這種對煩惱的自我認同呢?

 

師:提醒你自己一個感覺只是一個感覺,一個妄想只是一個妄想,心只是心。同時也去覺知到有這種對煩惱的自我認同,但是不要試圖去做任何處理,只是簡單地認出它的發生。

 

即使此刻還不能真正地理解它只是心,只是感受,只是妄想,你希望明智地引入那種理解。你想把心調節到那種模式。好好思考一下,你會知道心為什麼會理智地接受它,然後心就會試著以那種方式去覺知事物。

 

禪修者:好的,有點轉換觀察的意思,轉換觀察的品質。

 

師:是這樣的。你始終需要去調整的是觀察的品質。不管你感受到什麼,不管你已經有什麼,不管它是明智的理解,還是從你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知識,當你能夠運用它們來滋養觀察心時,它將幫助你更清楚地看到事物。

 

這就是我為什麼始終強調正確的信息的重要性的原因。你不僅需要知道你是否擁有正確的信息,也需要知道心是否真正地在利用它們。即使心不能真正地理解或者以那樣的方式去觀察事物,使用理智上的理解也會減弱已經存在的愚痴。如果你甚至不能引入理智上的理解,那就只有愚痴了。也許也會有覺知,但是那種覺知是沒有力量的。

 

通過引入智慧,你會給心一種方向感。一旦你已經通過這種引入給心指定了方向,心就會在禪修中繼續運用它,在將來的某個時刻,一個理解就會產生。

 

禪修者:所以我們總是要知道觀察心的品質,以及它同煩惱的關係。

 

師:是的,但是這二者是同時發生的;一旦你知道觀察心的品質,對它與觀察目標之間的關係的理解就已經在那裡了。

 

禪修者:對我來說困難之一是總是存在精力的起伏的狀況,它不是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也就是說在精力方面有許多的波動。這似乎對心很有影響。

 

師:好的,讓我們把它當作「精力感覺」。如果心有許多的煩惱,並且它感受到這種波動,它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如果,另一種情況,當心有很多的智慧,然後它又會對這些感覺怎麼看呢?

 

禪修者:那將會非常的不同。

 

師:所以,兩種情況中波動的感覺是一樣的,但是心此刻持有的態度將會對隨後的一連串的精神反應產生作用。如果心裡有很強的貪欲,各種各樣的感覺會被認為是悅人心意的,如果有嗔心,心就會對它們產生厭惡和反感。

 

禪修者:是的,我就是這樣的。

 

師:當貪欲和嗔心減少時,理解就會增加。禪修者通常會忘記在他們心中的貪欲和嗔心已經歪曲了一切。他們想努力去看清事物,但是沒有意識到一切已經被貪欲和嗔心塗上了顏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