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6E91B3-4568-4B99-BC0D-3F0291FE380A.jpeg

日常生活中的《阿毗達摩》(6)

 

[阿姜舒淨]

 

心的種類和特徵(二)

佛祖諭示,諸法因因緣而生,眾生的相貌和所處環境的相異並不是出於偶然,即使是畜類,不同的外表形狀也因所造的業不同所致使。畜生也有心,也可能行好或行惡,因此畜生也累積各種業,未來的果報也不同。

 

人即使是同樣生長在富裕的家庭,個性行為也不一樣,譬如有的人慳吝,有的人慷慨。生長在富裕的家庭是善業的果報,但慳吝的個性來自累積的慳吝習性。

 

有的人可能對前世和後世之說感到懷疑,因為我們僅知道這一世,但是應該注意到,我們每個人的果報都不相同,現在的果來自過去的因,而我們現在造下的業,也將成為未來的果。

 

所謂前世、今世和下一世,實際上只是迅速生滅、無從計算的各種類心的延續,心是無常,隨起隨滅,即使是在熟睡中,心的起滅也不間斷,假如心的延續中斷,生命就立刻結束。

 

上一個心的生起滅去,是下一個心延續而生起的因。我們這一世最后一個心(死亡心)在滅去時,結生心隨即生起,結生心也就是下一世的第一個心。死亡心是眾生生命中的最后一個心,死亡心生起滅去,這一世的生命就結束。但隨即而生的結生心又開始了新的一世,這就是生死輪回的真相。

 

我們一般所認為的意識,實際上是一連串剎那生滅的心,極迅速地相續生滅,以致我們不能察覺它們是個別不同的心。心的特點是識知,每一個心的生起,都有那個心正在識知的對象(所緣),不可能有沒有所緣的心生起。

 

心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個門道識知目標(所緣)。看見景象,是心由眼門所接觸到的所緣;看見景象的心和想到景象的心,是屬於不同的心,也有其不同的因緣。

 

一個心念的運作,由生起到滅去,有一定的過程,稱為心路。由一個心路的過程,我們知道在看見景象的心滅去後,認知那景象的心立即生起。聽見聲音的心滅去後,認知那聲音的心接著生起。在一個時間裡,只有一個心生起,以及識知一個目標,不可能有兩個心一起生起。但是心的生滅迅速無比,以致使我們覺得看見和聽見是同時發生。

 

在教理上,我們可能了解各種心的特徵,也了解心法和色法的不同,即心的法相是識知,而色的法相是沒有知覺,這樣的知識好像不會很難理解,但理論上的知識,要培育出真正如實知見的智慧,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盡管大千世界是五花八門的多姿多采,但無非是通過在眼耳鼻舌身意上表現出來的法相,而且所有法相都無常的在不停變幻,不受主宰,也就是佛學中的無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