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BA07070-4BCE-4C48-9D53-4C8ECDDAFCC0.jpeg

心法概要(6)

 

[阿姜舒淨]

 

佛陀對於屬於精神狀態的心,有很深入和詳細的解釋。心法包括了心和心所,心只是單純的“知”,而其他情緒是心所的功能。心和心所同生同滅,知同一個目標,與在同一個依處生起,在心法中,必須有依處,心和心所才能生起,譬如在眼耳鼻等依處,不存在沒有依處而生起的心和心所。

 

由於心和心所的關係是以心為大,所以經典中在說到心時,沒有重複的說到心所,但是在意義上,是包含了心所在內。

 

一個心的生起,必定有至少七個以上的心所同時生起,因心所的不同性質,分成八十九個心。八十九個心如果依照禪定所修到的境界,也可以分成一二一個心。

 

這所有的心,由心的本性,又規劃為四大類,即:善心、不善心、果心、和唯作心(kiliya)。

 

一般人對善心和不善心都不難了解,不善的心是惡行的因,將來的果報是不善的果報;而善心是善行的因,善行帶來的是善果報,屬於果報的心就是果心。

 

所以,看的心、聽的心、嗅的心、嚐味道的心、知道身體接觸的心是果報心,果報心的生起有過去所造的業為因,也就是說,看到好的、聽到好的、嗅到好的、嚐到好的、接觸到好的果報心,是出於善的因。不善的因所看到、聽到、嗅到等的果報心也都是不好的。說是果報,那是因為無法使自己僅看到好的、聽到喜歡的……等等,果報不是我們所能控制。

 

至於唯作心,唯作心不是善心,不是不善心,也不是果心,唯作心的生起無關善行或惡行的果報,唯作心沒有造業,所以沒有果報。唯作心大多是阿拉漢聖者的心,因為阿拉漢已不受善惡所惑,也不再造業。

 

心既然分為善心、不善心、果心和唯作心,假如沒有認真的研習佛經,就不知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那生滅不息的心裡,什麼心是善心,什麼心是不善心,什麼心是果心,與什麼心是唯作心。

 

以結生心為例,結生心是眾生一世生命的第一個心,結生心的生起有過去的某個業為因,屬於果報的心,假如出生為人類,是善業的果報,結生的心是善的果報心。假如出生在惡道,投生在地獄、餓鬼、阿修羅,或是畜道,是惡業的果報,結生的心是惡的果報心。

 

結生心和死亡心在一期的生命中,各都僅出現一次。結生心在上一世的死亡心滅去後隨即生起,結生心是過去業的果報心,出生在人和天人的結生心是善業的果報。

 

結生心生起滅去後,隨即生起的心是“有分心”(bhavanga),有分心是生命流的要素,維持著一期的生命,一直到死亡心的生起。也就是說,結生心是生命的第一個心,死亡心是生命的最後一個心,由結生心生起一直到死亡心生起的生命期中,其他心是有分心,和在有分心上生起的心路。

 

有分心也是生起滅去,有分心生滅在沒有夢的熟睡中,和生滅在兩個心路之間,有分心維持了生命流的不斷,一直到死亡心生起前為止。因為有分心沒有在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個門戶生起,所以我們無法知道有分心的感覺。

 

結生心、有分心、死亡心是同一種心,都是無法感知所緣的果報心,屬於心路之外的心,就像在無夢的熟睡中,我們不知道身在何處、不知氣味、不知冷熱、沒有苦、沒有樂等等。

 

心如果不是結生心、不是有分心、不是死亡心,其他所有的心都是心路裡的心。

 

在眼耳鼻舌身意六門生起的心,就是心路。看的心是眼識心路,聽的心是耳識心路,嗅的心是鼻識心路,嚐的心是舌識心路,感知身體接觸的心是身識心路,以及覺知心裡在想的心是心識的心路。我們在生活中的感知和情緒,就是有分心和心路在六根門戶上的交替生滅而產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