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B34E1F-BCAC-46EC-BAF5-97914B1CCA65.jpeg

心法概要(12)

 

[阿姜舒淨]

 

在佛學經書中,有關於五門心路識知所緣的比喻。一個國王在寢室內憩息,一個侍臣在服侍他,一個耳聾的侍臣站在寢室門邊,耳聾的侍臣旁邊還有一排三位的侍衛。

 

有一個城外人持了食品來敲門,耳聾的侍臣聽不見聲音,服侍國王的侍臣發出訊號,耳聾的侍臣知道訊號後,就打開門戶。

 

第一個侍衛接過貢品,交給第二個侍衛。第二個侍衛交給第三個侍衛,第三個侍衛呈獻給國王進食。

 

在上述的比喻中,解釋了在心路過程中,每一個識知所緣(對象)的心,在生起滅去時所進行的作用。所緣撞擊眼根門,譬如是城外人持了食品來敲門。服侍國王的侍臣譬如是五門轉向心,覺知有人來敲門,就發出知覺那所緣撞擊根門的訊號,五門轉向心生滅後。隨即生起的眼識心,在眼根執行“看”的作用。

 

接著第一個侍衛,即領受心,接過貢品,交給第二個侍衛,即推度心。第二個侍衛交給第三個侍衛,即確定心,第三個侍衛呈獻給國王進食,國王即速行心。

 

這個比喻的意思,在於說明在一組心路中,每一個生起即滅去的心的單一作用,所緣的作用僅是撞擊根門,就像城外人沒有接近國王,但是貢品由第一個侍衛交給第二個侍衛,第二個侍衛交給第三個侍衛,第三個侍衛之後才到達國王,是國王享受貢品。

 

經書中另外還有一個以芒果來形容心路過程的比喻。有個人蓋著頭睡在芒果樹下。其時有粒熟了的芒果掉下撞在地上,其聲吵到他的耳朵裡。被聲音吵醒之後,他張開眼看,伸手取該果,捏一捏及嗅一嗅它。然後把它給吃了,吞下及回味它的味道。過後再倒回去睡覺。

 

在此,那人睡在芒果樹下就有如有分流。芒果掉下撞在地上,其聲吵到他的耳朵則有如所緣撞擊根門,如:耳門。被聲音吵醒即有如五門轉向心轉向所緣。張開眼看即有如眼識執行看的作用。伸手取該芒果有如領受心領受所緣。捏一捏芒果有如推度心在推度所緣。嗅一嗅它則有如確定心在確定所緣。吃芒果即有如速行在體驗所緣的滋味。吞下及回味它的味道有如彼所緣取速行的所緣為所緣。那人過後再倒回去睡覺則有如再沉入有分。

 

由上述的比喻,說明只有眼識心在所緣撞擊根門時執行“看”的作用。所緣僅撞擊到根門為止,並沒有超越根門,是接連生起的心知道所緣。接著生起的領受心、推度心,和確定心都是生起執行本身特定的作用後滅去。

 

確定心滅去後,速行心生起,七個速行心以無貪、無嗔、無痴的善心,或貪、嗔、痴的不善心,體驗同一個不論是由眼、耳、鼻、舌、身、意各根門所接觸到的所緣。由於同一個所緣的善心或不善心重複了七次,故此鞏固了善心或不善心,累積了在未來生起的善心路或不善心路的因。不善心累積多了,只要一睜開眼,不善心就生起。

 

沒有心路的心態是有分心,有分心是不斷的生起滅去,直到心路的生起為止。有分心沒有從眼、耳、鼻、舌、聲、意等根門上覺知所緣,也就是說,在有分心的狀態中,這個世界好像不存在,但是並不是這個世界不存在就沒有煩惱,因為煩惱雜染有三個層次:即累積沉澱在心底的細微煩惱雜染;和速行心一起生滅的粗糙煩惱雜染;以及和速行心一起生滅的強烈煩惱雜染等。至於思想和作夢,思想和作夢是意門心路,不是有分心。

 

因此,除了阿拉漢之外,眾生的心,即使是善的速行心、或不善的速行心,也都有潛在的細微煩惱雜染。所以,只要是眼睛看到、耳朵聽到、鼻子聞到、舌頭嚐到、身體接觸到,或者是心裡思想到,同一作用的七個速行心,就鞏固了善或不善的習性。

 

應當注意的是:整個心路的發生,諸心純粹只是生起滅去,各司其職的執行識知所緣,是毫無自我的,背後並沒有一個主宰者,沒有“我”在控制,沒有所謂的體驗者,也即是在心路之外不存在一個能認知、識知的人。因此,不能執著心為我,不能認為“我能看、我能聽、我能想……”,因為心識知所緣只是一個過程而已。

 

 

 

泰國佛學研習與弘揚基金會

http://cn.dhammahome.com/t/?cat=3&paged=3

由Neelapa翻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