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D5DD7-AF5B-4457-989A-FD500F24D1AC.jpeg

果報心

 

[阿姜舒淨]

 

心依感知的不同,劃分為八十九心,或一百二十一心。八十九心為什麼會變成一百二十一心呢?因為禪修者在證得初出世間心的時候,是依照不同的心證得的。雖然證得聖道在修行方法上是一樣的,都必須通過修觀,觀照名法、色法的無常、苦、無我,但是每一位禪修者在修觀的所緣和根本定上有所不同,當他們證得聖道聖果時,道心和果心也因此有所不同。所以八個出世間心,即四個道心和四個果心,每一種心都可以分為五種,因此數目上成為八或四十,但是它們的分類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八十一加上八等於八十九,或八十一加上四十等於一百二十一。

 

心依其本性分為四類:不善心、善心、果報心和唯作心。眾生除了證得阿羅漢道果的阿羅漢之外,都有不善心、善心、果報心和唯作心四類心。阿羅漢聖者已斷盡煩惱,故只有果報心和唯作心。

 

結生心、有分心、死心,以及心路中的識心、領受心、推度心、彼所緣心都是果報心。在一期生命中的結生心、有分心,和死心的果報心是一樣的,它們都是過去業的果報。果報心本身並不造業,它們純粹只是體驗由過去所造之業帶來的結果。體驗過去造作的不善業所帶來的苦報之心,稱為“不善果報心”。體驗過去造作的善業所帶來的善報之心,稱為“善果報心”。

 

看見喜歡的景物時,生起的眼識心是善的果報心,其後在同一個心路生起的領受心、推度心、彼所緣心也都是善的果報心。看的心路滅去後,隨即是有分心的連續生滅,一直到另一個心路生起為止。

 

聽見喜歡的聲音,或是不喜歡的聲音,也只是果報心的生起,在心路中覺知聲音後滅去。果報心滅去後,不善心就對所見到色相、對聽到的聲音,以及對鼻子聞到的氣味,舌頭嚐到的味道,和身體接觸到的軟硬、冷熱、鬆緊等產生執著或排斥。

 

我們的每一天,不外是對眼睛所見到的色相、耳朵聽到的聲音,鼻子聞到的氣味,舌頭嚐到的味道,和身體接觸到的軟硬、冷熱、鬆緊,以及對心裡想到的等等,產生出喜歡和不喜歡的心。

 

單單聆聽佛陀的教導,並不能消除不善的心。盡管知道看見只是一剎那的果報心,是過去業的果報,但是見到喜歡的東西,就不能禁止貪婪的心生起。

 

因此,唯有持之以恆的、正確的研習經典教義,了解事物的實相,培育智慧的增長,以致產生認識到一切法相是無我相、無眾生相的正見。

 

熏陶出對一切法無我的正見,能夠分辨出善與不善的區分,才會認識到不善的貽害而逐漸趨善去惡。

 

我們認為自己擁有的一切,其實也僅限於心路的生起時,假如心路沒有生起,就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覺,譬如像在熟睡中,盡管有生命的存在,但在睡眠裡,就對所有的一切沒有眷戀之意,甚至不覺得自己的存在。

 

僅僅在熟睡中,就斷絕了各種色相的眷戀執著,那為什麼不培育正見智慧的滋長,減少通過眼、耳、鼻、舌、身、意的貪、嗔、痴等不善心的滋生。了解一切色相與喜怒的感覺,僅在於心路的生滅中。而心路,是不斷的生起滅去,色相和感覺,也生起滅去。心路生起滅去後,剛才看到色相的心已經滅去,剛才聽見聲音的心也已經滅去,心的所有感覺也滅去,而且是完完全全的滅去,沒有剩餘。

 

但是,因為執迷於有“我”的存在,不能分辨“色法”和“名法”(心法),以及色法和心法的生滅,就不了解“滅”的意義。於是,我們認為存在的,依然存在。

 

譬如說,我們知道現在有眼識滅去,領受心滅去,推度心滅去,速行心滅去,彼所緣心滅去,而實際上,我們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心在生起滅去。所以我們只能耐心的、認真的研讀佛的教導,再深入的思考求證,從實踐中慢慢的、一點一滴的累積起認知實相的智慧。

 

我們每一天的心念,都不外在眼、耳、鼻、舌、身、意中流轉,執著於我的身體、我的財產、我的親屬……。實際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心路生起的時候存在。所有的法相因業而生,為過去業的果。無論多少的財產,多少的豪宅,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也只是果報心從眼、耳、鼻、舌、身的五門識心中感受到。

 

識心生起滅去,沒有人能知道下一個業報的識心是什麼,因為每一個人的過去,都造有善業和惡業,什麼因緣成熟,什麼果報就出現。沒有心路的生起,那些財產、榮華富貴、貧窮、痛苦……,全都沒有存在。

 

對法相有正確的了解,善心就會漸漸滋長,假如不聽、不研習佛理實相,必定不知道什麼心是過去業的果報,不知道速行心在累積善或不善的習性。不知道不善的惡果,也就永在輪迴中。

 

我們的每一天,是善心多些,還是不善心多些。未來將是善的果報多,還是不善的果報多。研習佛學,都可以自己反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