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C9193E3-EEEA-4CE2-BACF-5EDA6A630BC1.jpeg

心的真相

 

[阿姜舒淨]

 

心的特徵是體驗、感知、識知,心正在感知的目標或對象,在佛學中稱為“所緣”。心通過眼耳鼻舌身,接觸到色聲香味觸,色聲香味觸就是心的所緣。心正感知聲音,聲音就是心的所緣,假如有聲音響起,但是心並沒有知覺到,那聲音就不是所緣。任何一種心正在感知的法相,就是心當下的所緣,心除了感知外在的所緣外,心能知道心正在想,心也感知心裡的感覺,如心裡的念頭等。心生起的一剎那,僅能識知一個所緣。儘管心有很多種類,但是每一個心的性質都不同,心的不同,是因為和心一起生起的心所的不同所致。

 

心是真有的,但心又沒有實體,那麼心在哪兒呢?研習心法,就是觀察與認知展現於當下的法相,與心的認知功能,也即是心與所緣的關係。如果不知道心和所緣的關係,就不知道心在哪兒,也不知道心的相貌,因為心純粹是識知目標的過程而已,並沒有所謂的我、靈魂或主宰。

 

在佛學中,心是內在的法相,心感知的對象是外在的法相。“看見”的時候,有眼識心在眼處生起識知顏色景象,識知顏色景象的心是內在的法相,顏色景象是外在的稱為“色”的法相。

 

物質撞擊會有聲音,耳識心在耳處聽到那聲音,聲音是外在的法相,耳識心是內在的心的法相,假如聲音在響起的時候耳識心沒有生起,就不會感覺到其時有那個聲音正在響著。

 

知道氣味是因為有鼻識心在鼻處生起,知道味道是因為有舌識心在舌處生起,身識心感知的是冷熱軟硬鬆緊等。其他各種心理感覺,就直接在意識裡生起,心也能覺知這些意識裡的感覺。

 

眼睛看到的只是“顏色”,看只是一剎那,但是其後生起的一連串心,會對眼睛所看到的顏色加工造作,就體現為眼睛看到各種各樣的景象,然後累積的習性會對所看到的景象產生喜歡或厭惡的心理感覺。

 

耳朵聽到聲音,聲音只是高高低低的音符,但在心的加工下,就成了動聽的聲音,或是讓人惱怒的聲音。

 

同樣的,鼻子嗅到氣味、舌頭嚐到味道,或身體觸到冷熱軟硬等所緣後,緊接著生起的一連串心就對這些一剎那間接觸到的所緣進行加工、判斷,猶如敲鐘一樣,每一次的撞擊,都會傳出嗡嗡的回響聲,心的造作功能也如此。

 

在看見的時候,心在眼處生起,然後立即在眼處滅去;聽見的時候,心在耳處生起隨即滅去。知道顏色、聲音、氣味、味道、觸等的心,不停的在眼耳鼻舌身等五處生滅,然後是心的加工造作,如果不知道心只是一種正在感知、正在體驗所緣的法相,就不知道心在哪裡,也找不到自己的心。

 

所有的心都只有一個功能,即心只是體驗、或識知所緣的過程,假如沒有和心一起生滅的心所在起作用,那麼心可以說是潔白清純的,無所謂善心惡心、或喜歡不喜歡,但是一個心因為有了至少七個以上的不同心所一起生滅,伴隨而生成為各種不同心態的心,就會產生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其後又再生起善心或不善心,不善的心所就致使心呈渾濁。

 

心的生起,有其一定的因緣,緣聚而生、緣滅而逝不受人控制,心生起滅去無蹤影,所以心沒有一個“我”的存在,也不能說我有一個固定的“心”存在。假如認為心是造作者或工具,則容易讓某些人執取心為“我”,落入“心是主人”“心有實體”的邪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