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2820EE-9289-4DB4-8E08-CC6C0035A347.jpeg

出家人的戒條

1、毗尼耶

從隆波以下的論述,可看出毗尼耶——出家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佛陀制定了毗尼耶,因此不遵守毗尼耶意味著對他根本不尊敬。我們必須嚴格尊敬和奉行它,否則出家根本毫無意義,出家而不守出家律,那出家還有什麼利益?我們要在哪裏去找律呢?可以在我們自身上找到。只要我們遵行它,它就存在。不然,我們就應該怪罪我們自己,我們就像強盜般搶劫了自己的宗教。我寧死也不破戒,我不在乎失去性命,但介意是否犯戒。”

隆波談毗尼耶

“我們的修行主要的內容是以戒律、頭陀行、禪修、念住、寺院的清規,以及出家人的二百二十七條戒為基礎。嚴格遵照這整套制度,能讓我們把生活簡化,在生活中不會對言行舉止產生疑慮、操心,擔憂自己的身語意是否正確。而且這也讓我們在生活中保持正念。

律制的生活也使大眾和諧團結一致共處,它把每個人導向同一個方向,僧團因此和合一味。在這裏,我們完全遵守律制生活,追隨佛陀的道路正確地修行。我們生活只依賴最基本的需求;節制自己不造惡業,只修善行,行住坐臥一切活動中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以淨化心靈。戒律與戒法理應成為修行更高層次的定與慧的基礎。記住:出家律對出家人的重要性在於觀察和守護心念的願力。修行人必須有正念,觀察內心,開口說話、涉及或處理任何事之前,應當考慮再三。我們之所以會犯錯主要是念住不夠強或不專心。

所以,對修行人來說,律可以是同時令人討厭又有裨益的。我們一定要找出有哪些是我們還不清楚或未全面掌握的,這或者可以問那些了解的人。

戒律就像是一面盾,或一道柵欄,保護我們免於犯錯。這點大家務必認真看待,沒有徹底的了解的話,將不容易依教奉行。保持念住和一絲不茍就不會犯錯。無論如何,在這方面我們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持律修行是件困難的事,行者有必要對所擁有的任何資具——哪怕就只有那麼一丁點兒——知足。而且要對會令人犯戒的事物保持警覺。還有,修行人不可以跟不修行的人共住,必須分開來。這點非常重要!

對於戒律,我們務須學習明白,不斷思維並且牢記在心。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去問老師,他可以給以詳細講解。重複地學習,直到對戒律有透徹的了解為止。”

阿姜曼的詮釋

要嚴格恪守戒律,牽涉到許多戒條和各種繁複的細節,這使隆波感到非常困擾。因此,在參見阿姜曼時,他提出了這個課題請求開示。為此,阿姜曼給予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答覆,成為他後來修行的原則。阿姜曼說:“阿姜查……那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如果你嘗試遵照描述及詮釋的每一細節來修持,那將會是極其困難的事。其實,從心的角度來看,那就只有一個要點吧了——如果我們對造任何惡業都感到慚愧和畏懼,那麼,我們就能安住、清涼和自制。這樣,即使我們物質短絀,生活也會充滿歡樂和滿足,我們不會渴望更多,那將需要特別照顧。我們的念住在任何活動都將更敏銳,自然會專注。

避免去做或說我們所不清楚或存疑的事,有疑惑最好先去請教師長。不管怎樣,在還未有直接的體驗之前,他將無法明白一切事物。你看,一切由心,心是主人。只要你還未生起慚愧心,那你就一直會有疑惑。所以,你應該把所有佛陀的教導或佛法融會貫通起來,然後專注在你的心。任何不確定的事都不要去做。”

隆波聽了這詮釋,得出結論這與他之前所知道的法相符。佛陀的教導或佛法必定與煩惱、苦、欲望、貪、野心、過於涉世、懶惰和需索無度等相反。隆波覺悟到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法。

2、寺院日常作息及修行

除了波羅提木叉的二百二十七條戒,隆波也特別強調另外三套寺院的日常作持——“威儀學處”(abhisamacarikasikkha)。這包括了出家人的行為準則、舉止態度和任務。這一切都是為了協助念住的修行,令比丘小心謹慎,對自己的任務留意還有負責,另外也促進僧團的和敬。以下是巴蓬寺僧團清規的例子:

巴蓬寺僧團清規

比丘及沙彌不允許向沒有自動提出要供養的在家人要求東西。

僧眾不准與反對佛教的俗人或宗教師交往。

比丘和沙彌禁止教導或學習幻術等(tiracchanavijja)任何障礙通往涅槃的低級知識。

除非有急事或得到師長的允許,出家少過五夏的比丘必須由出家五夏以上的比丘伴隨才可出外遊行。

比丘及沙彌不許隨心所欲做事,所有的計劃必須先獲得住持的批准。這是為了清楚行為的動機是否符合法與律。

比丘與沙彌對於所分配到的茅舍必須知足,並且打掃及保持各自茅舍和通道的清潔。

比丘及沙彌須參與日常作務,不可找藉口逃避任務。

托缽、洗缽、打掃寺院、汲水、洗澡、收拾齋堂、染袈裟和聽聞佛法開示時,比丘與沙彌必須全神貫注,不准交談。

用完齋,比丘與沙彌必須打掃清潔齋堂,之後一起禮佛,才可安靜地提取自己的資具回茅舍。

比丘與沙彌應少吃,少睡,非必要不說話。修行時必須警覺和堅毅。有僧人生病的話應給予照顧,慈悲對待病人。

比丘不可以積蓄錢財或金銀,或要求其他人代為保管;也不可從事買賣或貨品交易。

所有供養必須淨施——公開的奉獻於大眾,要用時必須得到僧伽的允許。

不管是在大眾場所或個人茅舍內,任何時候比丘與沙彌都不可聚集在一起談天,真有必要交談時,也必須小聲。

一切書信往來須得到住持或委任的比丘批准、監督。

其他寺院的比丘或沙彌要來巴蓬寺住宿修行,必須預先出示戒師的介紹信並把出家證交予寺院。

外來的比丘或沙彌路過這裏,要過夜或短暫住宿的,第一天必須出示出家證。除非有適當的理由,否則不得住宿超過三個晚上。

僧伽擁有絕對權力處理任何不遵守以上僧團清規者。

一九五七年十月二日

住持阿姜查・須跋多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